女性意识的觉醒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r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创作的小说《小妇人》向读者描绘了一幅由亲情、友情、爱情等人间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的温馨家庭画面,弥漫着爱的力量,充满着成长的快乐。它也由此获得了“美国最优秀家庭小说”的殊荣,并唤醒了深藏于人们心底的女性意识。因此,本文将着重于挖掘出该部小说作品中所蕴含的女性意识,主要分析了作品中女性所持有的新型的婚恋观,独立自主意识以及平等的家庭观,同时也指出了该部作品受到时代背景的局限而又矛盾的要求女性具备传统妇女的品质。尽管如此,《小妇人》中女性意识的萌芽到女性意识的觉醒仍然具有时代进步性与超前性。
  关键词:路易莎·梅·奥尔科特  《小妇人》  女性意识  觉醒
   一  引言
   《小妇人》是十九世纪美国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成名之作。奥尔科的父亲是马萨诸塞州康科德一位自学成才的哲学家、学校改革家和乌托邦主义者。他一生沉迷于对理想的追求,以至无力担负家庭生活。维持生计的担子先是落到他的妻子身上,而后又落到他的二女儿路易莎·梅·奥尔科特身上。为了生计,路易莎到学校教过书,当过女裁缝、护士,做过洗熨活,15岁时还出去做过佣人,这些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给了她充足的精神养分,进而对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奥尔科特生活的时代正处于美国内战刚结束,女性主义风起云涌的时期,许多女性作家也开始写作缺乏艺术性的通俗小说,并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追捧。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奥尔科创作出了具有鲜明女性意识的小说《小妇人》。该部小说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女性追求自由的爱情与婚姻,要想在生活中自立自强,并期望与男性平等相处。虽然说这些女性意识在男权制社会中要想实现具有较大的困难,但是,它仍然折射出当时女性内心细腻真诚的情感。
   二  《小妇人》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奥尔科特的小说《小妇人》选取了美国南北战争为创作背景,描述了当时一个名叫马奇的美国家庭中四个小姐妹的成长历程。小说中,父亲是缺位的,他常年在外,家中只有母亲一个角色陪伴和教导几个小姐妹应对生活中的种种考验,并逐渐在这种特殊的家庭教育环境中,成长为四个具有独立价值观的女性形象。应该来说,这部小说作品构思较为简单,但是,其所蕴含的内容却很丰富,每一个章节都包含了作家本人深邃的情感与对女性的深刻反思。总体上来说,该部小说主要反映了男权制社会下女性要想获得自主地位与平等权利的女性意识。所谓女性意识就是说性别意识,是对女性角色与地位的认可,是女性对于自我价值的重新思考与觉醒。
   很多学者认为奥尔科特这部最为知名的作品《小妇人》,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与道德教育意义。小说中塑造的四姐妹有着美好的生活憧憬,各自独立的追求着各自的生活方式,并在幻想与追求中获得了对于生活的新感想。虽然说这四个姐妹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是,她们都有着独立自主的表现,这与传统女性形象是相背离的,具有较为鲜明的女性意识。虽然说作家奥尔科特本人受到了时代的影响而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支持传统女性观念,没有彻底的实现女性意识的觉醒。但是,它仍然具有超前的时代进步性。该作品中表现出的女性意识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新型的婚恋观,独立自主意识以及平等的家庭观。
   1  新型的婚恋观
   《小妇人》中描述的婚恋观与传统社会价值观中的婚恋标准是不一样的。在19世纪美国传统理念里,人们谈婚论嫁的最重要基础就是财产与金钱。然而,《小妇人》所阐述的婚恋观则认为,婚姻必须以爱情作为根基,并非财产基础上所谓的门当户对的婚姻。因此,小说中的马奇太太对自己女儿所表达的婚恋态度就是:即使有钱人有着香车豪宅,但是,里面唯一缺乏的就是爱情,金钱固然重要,然而,它并不是人生唯一追求。生活哪怕再贫穷,只要拥有爱情,就可以过得很幸福。这显然表明了小说中的母亲为女儿们今后的婚恋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确定了一个正确的风向标,让女儿们看清了婚姻与爱情以及金钱的三角关系。
   应该来说,母亲马奇太太所倡导的这种婚恋观与当时的社会传统是相悖的,它反映了小说中的女性宁愿舍弃传统意义上以财产作为基础的婚恋观,转而选择那种自由自在的爱情并走入婚姻。这是一种自主追求爱情,平等互助的新型爱情观。这种以爱情作为基础的婚恋观也在小说中的几个女性人物身上得到了落实。比如说,马奇的大女儿宁愿放弃财产继承权而去追求爱情,她宁愿嫁给清贫的布鲁克先生,并对本来打算给她留下遗产的婶婶说,她不会为了钱而嫁,她宁愿自食其力的过日子,并的确过上了同甘共苦但却幸福满溢的家庭生活。艾美虽然说渴望嫁一个家境不错的男人,但是,当她遇到比钟爱的劳里更为富有的弗雷德·沃恩时,她还是坚定的顺从了内心的爱情取向,选择了基于爱情的婚姻嫁给了劳里。乔也只是嫁给了一个清贫的教授巴尔。到此为止,我们发现,小说中的女性婚姻都是基于爱情基础之上的,虽然经济方面并不十分宽裕,但是,她们的生活却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温馨动人的家庭生活场景。这是作家本人要向读者表明她自己对婚姻和爱情的态度,只是以小说中几个女性形象来作为她自己婚恋观的代言人。在作者看来,婚姻建立在财产基础上的标准并不是正确的,而应该以爱情作为婚姻的基础,即使生活贫穷,但是,仍然能够得到人间真情而收获家庭生活的幸福。
   因此,《小妇人》中的姐妹们虽然反叛了传统的社会婚恋观,但是,她们通过新型婚恋观的表达,体现了她们内心里更深层次的女性意识,集中反映了她们对于传统家庭婚恋观的不满与反抗,希望遵循内心的想法去追寻女性自我梦想,实现自身的女性价值。小说中的几个女性都通过自主性的婚恋选择,充分意识到了什么样的婚姻才是真正幸福的,并放心大胆的去规划自己的人生,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体现了她们反传统,并在丈夫家庭的支持下追求独立的人格,是一种女性自我意识的心灵体验和极大张扬。
   2  独立自主意识    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的社会观念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很多女性不再囤于家庭生活,而是大胆的走出家门,在社会上与男性一样抛头露面,积极参与到各种政治和社会生活当中去。然而,这种转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彻底实现的,当时社会上仍然对于传统意义上温文尔雅的女性形象较为推崇。但是,小说中的四姐妹却对都崇尚独立自主自强的生活,希望由男性的从属地位走向独立的身份地位,实现自己的梦想。事实上,小说中的四姐妹也具备了走向独立的有利条件。她们一个个都有着出众的才华,比如说,梅格会写撰写剧本,做家务等,乔擅长写作,贝思善于弹琴,艾米绘画功力不错。而且,她们还有个不错的母亲作为言传身教的道德榜样。因此,她们都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奋斗,养成了独立自主的良好品行,最终也得到了自己梦想的东西。
   在这几个姐妹当中,乔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女性形象。她是马奇先生家的二女儿,她在整个家庭中是对传统习俗最为不满的一个,她讨厌那些对女性有较大约束力的繁文缛节,希望能够与男性一样获得充分的自由与平等权利,她并不像其他女性一样渴望成为一名传统意义上的合格主妇,而是梦想成为一名经济独立的作家。可以说,乔是奥尔科特在小说中的代言人,她是整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因此,奥尔科特对于乔的描写是花费笔墨最多的。小说中的乔是一个个性刚烈的假小子,她性格豪爽,有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与自我牺牲精神。她不喜欢得到别人的恩惠,而是喜欢过上完全独立的生活。乔通过努力写作来挣钱养家,这是她不甘于自己的女性身份,而是在内心女性意识的强大作用力之下,不屈服于男权制社会下女性的他者身份与悲惨处境,对传统的男性中心观念发起了勇敢的挑战,她意识到了即使女性获得了一定的经济独立,也有了一定的独立自主权,但是,如果被动接受男权制社会赋予女性的身份与角色的话,女性将无法真正获得话语权。因此,她找到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即文学创作的舞台,并在那里找寻到了男权制社会下女性自己的空间。
   因而,我们说,《小妇人》是作家本人通过乔这个以自己为原型的女性形象,颠覆了传统的女性形象,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反叛、率真、果敢、独立的新型女性形象。作家对乔反传统的独立自主意识刻画可谓入木三分,让她从男权制的牢笼里解放出来,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女性人物。当然,作家还对其他女性形象进行了相关塑造。比如说,梅格写剧本,艾美绘画,贝思弹琴等,都显示了这些女性是有着独立意识的个体,她们获得了经济上的相对独立,充分体现了她们的自强自立精神。
   3  平等的家庭观
   小说中还表达了作家奥尔科特平等的家庭观念。作品中塑造的女性不再是传统社会中对丈夫依赖的他者身份,而是拥有与丈夫平等的家庭地位。这里的女性不再拘泥于家庭生活,而是与丈夫在精神与智力方面平等的个体形象,她们同样有着自己的个性与才华,也可以像男人一样走进社会挣钱贴补家用,男性也参与到一些家务活中来。这就说明了作家本人所持有的女性意识,即男性与女性应该是平等的个体,男女之间应该构建一个相互尊重、互相依靠的关系,夫妻之间在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拥有平等的权利与自由,不仅要获得物质方面的满足感,更要寻求精神方面的满足感,这就需要女性与男性一样,走上社会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有自己的事业,获得精神与物质方面的相对独立,进而真正在婚姻家庭生活中实现女性的自主、自立和自强。
   三  结语
   总之,奥尔科特的《小妇人》中向读者展示了鲜明的女性意识,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根本性颠覆,认为女性要能够拥有爱情才能够拥有幸福的婚姻,女性要实现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并追求男女平等的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应该来说,这些女性意识是作家本人对于社会生活真实感受的集中反映。然而,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性,作家并没有能够完全摆脱传统的女性观,她虽然强调女性要自立、自强、自爱,但是,她另一方面仍然把女性定位在家庭生活这个小舞台上。尽管如此,这部作品中所阐释的新型婚恋观以及女性要争取经济与精神层面的独立自主和平等地位,都是超时代的,仍然具有震撼的文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娟:《浅议〈小妇人〉》,《科技信息》,2008年第35期。
  [2] 何小颖、乔·马奇:《妥协于传统的另一种“新女性”——〈小妇人〉的女性主义新解》,《科技信息》,2008年第35期。
  [3] [美]奥尔科特,金晓非译:《小妇人》,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版。
  [4] 王瑞雪:《成长中的精神之旅——试析〈小妇人〉中马奇姐妹所体现出的超验主义色彩》,《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第7期。
  [5] 杨潇:《忠诚的天使——从清教主义与新女性主义的冲突中分析》,《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6] 阳萱:《从〈小妇人〉看十九世纪美国女性自由主义》,《科技信息》,2009年第30期。
  [7] 陈友放、陈静:《十九世纪美国父权主义下的女性成长——〈小妇人〉中乔的成长历程评析》,《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第10期。
  [8] [美]露易莎·梅·奥尔科特,洪怡、叶宇译:《小妇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贾燕梅,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 被称为“浑身上下都是艺术家”的丰子恺,是中国少有的集散文家、音乐教育家、美术教育家、漫画家等为一身的多栖艺术家。特别是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不但刻画了一个时代的众生相,还蕴藏着极为深刻的哲学意义。丰子恺在漫画方面的巨大成就,一方面得益于其总是能在寥寥几笔中勾勒出一个独特的意境,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其“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人性悲悯情怀。这是一种至善至美的哲学情怀。追溯丰子恺作品中的人性悲悯思想,
期刊
摘要 师陀,原名王长简,又名芦焚,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著名的文学家,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文学史通常将他归为京派文人之一,但是与其他京派成员相比,他一直以来被人们所忽视。王瑶先生所著的《中国新文学史稿》(1953)对师陀所言不多;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79)对他仅限于只言片语;直到海外学者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1979)中对师陀辟以专章评述,才使
期刊
摘要 作为语言大师,海明威作品的写作特点经过语言的巧妙使用发挥无余。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海明威作品简约朴实的特点是如何通过使用基础词汇和简洁的语言来实现作品的,客观真实的特点是如何通过知觉化、口语化、视觉化的语言实现的,含蓄隽永的特点如何通过词汇的象征意义和叙述的深层含义实现的。  关键词:欧内斯特·海明威 语言 简约 客观  1954年,欧内斯特·海明威因“精通现代叙事艺术”和“开一代文风”
期刊
摘要: 作为当代著名小说女作家典型代表人物之一,王安忆的生活阅历十分丰富,文学创作造诣深厚,笔下的小说作品风格迥异,活力四射,不但体现出小说的艺术气息,而且传递出文学题材中深厚的意蕴。在其他作家选择喜剧题材写作的时候,王安忆却表现出异类的文学创作思维,她从悲剧层面出发,深层次阐述了人类的悲剧意识和悲剧生活,并展开一系列具备反抗意义的小说创作活动。  关键词:王安忆 小说 悲剧意识   20世纪8
期刊
该不该对妻子讲抢劫面包店的事,至今我也无法确定。大概那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地用正确与否这一标准来衡量的问题。现实生活往往如此,不当的选择会带来正确的结果,正确选择反而会导致不好的结果。要规避这样的歪理邪说——我想这样说也无所谓——,我们就应该在实际生活中不做任何选择。我也基本上是这样生活的。发生的事情就是已经发生的,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就是还没有发生的。  按此逻辑一想,管它三七二十一呢,反正已经把抢劫面
期刊
摘要: 语言,作为小说的灵魂,是能突出作者创作独特风格的关键要素,是小说的艺术魅力所在。欧内斯特·海明威,这位20世纪美国文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以其简洁、朴实、细腻、含蓄的语言风格创作了许多传世佳作,影响深远。本文将探讨海明威的语言艺术特色,以帮助大家了解其小说的深刻内涵,并为国人的文学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欧内斯特·海明威 语言 小说   引言   欧内斯特·海明威,这位创
期刊
午夜1点多,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从睡梦中唤醒。午夜里的电话铃声总是很急迫、刺耳,听起来好像有人用无比粗大的金属器械要砸碎这个世界似的。作为人类的一员,我必须予以阻止。于是,起身下床,走进客厅拿起了听筒。  耳旁传来一个男人低沉的声音。他告诉我:“一个女人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个声音低沉的男人就是她的老公。至少他这样自诩。接着他又说:“妻子在上周三自杀了。其它暂且不说,首先应把这消息通知给你”。“
期刊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是位多产的作家,著作颇丰。《押沙龙!押沙龙!》是福克纳的第九部长篇小说,同时也是他自己非常满意的作品,它讲述的是美国南方一个家庭从1860年到1910年左右所经历的激烈的分崩离析的故事,深刻地表现了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的种种冲突,触及与人类境遇有关的诸多带普遍性的问题。小说叙述方式独特,除了延续对美国南方小镇约克纳帕塔法县故事的描述,作者还特别为这部小说配上了大事记、
期刊
摘要: 小说改编成电影,是一种从视觉文字到视听图画的艺术转换,这种转换,既会受到小说电影本身内容与题材的影响,也会受到影视剧编剧和导演个人性格、价值观、个性追求以及社会时代背景等因素的制约。本文以国际知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的电影《紫色》为例,浅析从纯文字符号的小说到集视觉、听觉为一体的影视作品的艺术转换。  关键词:《紫色》 原著小说 电影 艺术转换   哲学上讲只有内容通过具体形式变现出来才更加容
期刊
摘要: 本文力图通过对《继续生存》和《迸涌的流泉》两部德语自传文学作品的时序与叙事策略进行分析和比较,来证明保罗·利科“包含自传在内的一切叙述最终都是当下叙事”的论断。  关键词:自传文学 时序 当下叙事   露特·克吕格,奥地利裔美国文学家、作家,1931年出生于维也纳富裕犹太家庭。1942年,克吕格随祖母及母亲被运往特莱西恩施塔特集中营,后成功逃脱。战后,克吕格进入雷根斯堡哲学与神学院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