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果说17世纪在欧洲掀起的中国热不过是受喜爱异国情调的洛可可风格影响的话,那么中国园林对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出现所产生的影响,却是十分广泛而深刻的(英国谢菲尔德(Sheffield)的花园水景),足见我国园林古典美的重要地位。同时在日益城市化的影响下,园林设计越来越赋予现代化的气息......下面我们将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园林设计的古典美于现代美。
关键词:古典美 现代美 结合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园林设计的古典美
1. 舒适宜人之感
园林是人类追求最理想的人居环境的产物,创造更加舒适宜人的小气候环境,是享受园林生活乐趣的前提。因此,东西方古典园林都十分注重如何利用自然气候条件,在庭园中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小气候环境。就江南而言,闷热的夏季和阴冷的冬季都令人感到不适。因此,众多的私家园林首先通过空间布局来引导气流穿堂入室,形成过堂风;园内挖湖堆山,既有利于排水,便于植物生长,又可在山丘之巅享受微风拂面带来的清爽;而西北叠山、东南理水的风水原则,目的是阻挡冬季寒冷的西北风,同时使夏季的东南风从水面上吹过,更加凉爽宜人。
2. 诗情画意之美
园林着重表现的是自然中的山水格局。在狭小的空间中表现恢宏的自然山水之势。山石、林泉等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素材,入画是园林设计的基本要求。相反,西方的规则式园林最初都是由建筑师设计的,习惯于用建筑的眼光来观察自然,用建筑设计的手法营造均衡稳定的空间格局,台地、植坛成为园林中的基本元素。
天人合一的自然美
自然始终是园林创作的素材,西方传统的规则式园林认为自然是不完美的,必须经过加工才能达到完美的高度,因而强调在园林中人工痕迹的表现。而中國古典园林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于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所谓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西方规则式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在本质上都是以自然作为园林创作的对象和素材,前者力求对自然不完美的地方进行修饰加工,后者则强调人与自然共生共融。英国自然风景园和法国英中式园林在借鉴中国造园理念时过分凸显了一方面的特征,因此有些变味。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因过份雷同于乡野景观,而法国的英中式园林又过于人工做作,反而适得其反。如今,人们逐渐意识到自然的高度是难以逾越的,应师法自然、顺应自然。
寓意之美
古人造园植木,善寓意造景,选用花木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如松的苍劲、竹的潇洒、海棠的娇艳、杨柳的多姿、蜡梅的傲雪、芍药的尊贵、牡丹的富华、莲荷的如意、兰草的典雅等。特善于利用植物的形态和季相变化,表达人的一定的思想感情或形容某一意境,如“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表示坚贞不渝;“留得残荷听雨声”、“夜雨芭蕉”,表示宁静的气氛。海棠,为棠棣之华,象征兄弟和睦之意。枇杷则产生“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石榴花则“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宜多。”树木的选用也有其规律:“庭园中无松,是无意画龙而不点睛也。”南方杉木栽植房前屋后,“门前杉径深,屋后杉色奇”。利用树木本身特色“槐荫当庭”;“院广梧桐”,梧桐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赏心悦目。
群体美
古典园林种植花木,常置于人们视线集中的地方,以创造多种环境气氛。如故宫御花园的轩前海棠,乾隆花园的丛篁棵松,颐和园乐寿堂前后的玉兰,谐趣园的一池荷花等。在具体种植布局,则“栽梅绕屋”、“移竹当窗”、“榆柳荫后圃,桃李罗堂前”。玉兰,紫薇常对植,“内斋有嘉树,双株分庭隅”。许多花木讲究“亭台花木,不为行列”,如梅林、桃林、竹丛、梨园、橘园、柿园、月季园、牡丹园等群体美。
园林设计现代美
现代设计的水体营建
山不在高,水不在广,以有限之面积化无限之水面。大水体会能吸引人们的视线,但养护之困难,满足不了人们亲水需求,不能调动人们参与的积极性。遵循大自然中的规律营建成曲的易于形成变幻的效果,一路也点缀花树、怪石、亭阁等景色,使游人不断领略幽深意境之美。营建的水景尽可能与自然中的万有引力相符合,大喷泉需要能量来支持它们抵消重力的影响,要耗费大量的物力、财力。设置隐蔽性喷泉,更有空间深度和广度,更能体现中国美学的空间意识。有的城市耗巨资“挖地造湖”,相对于实际水体而言的虚水景是一种意向性的水景,用石块、沙粒等仿照自然水体而成,离开了实际对象的再现,易于带给人更多的思考和体验。“唯道集虚”、“有无相生”的观点使中国的艺术突破实体界域,具有无限的空间蕴含量,能够使审美主体获得韵味无穷的美感。
辩证之美
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它是周易学里的一句名言,意在揭示生命的本质就在于它是流动的。自古以来中国园林的设计就继承了这一原则。而这一原则又恰恰体现了哲学的辩证观,指出任何事物都是动静结合的完美统一。中国的园林设计中就体现了空间不只是为构成一种静止的画面,而是一系列富于生命的运动感,使人在“步移景换”中得到一连串的空间层次感觉———亦静亦动,亦曲亦直,亦虚亦实,亦隐亦现的绝美意境。
最经典的建筑典范而又最能体现流动的园林建筑的表现形式莫过于廊。廊在园林中主要是风景的导游线,又是建筑之间相互联系的脉络。在园景组合方面,还起到划分空间、增加风景深度额作用。其体形宜曲宜长,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曲廊多迤逦曲折,与墙依偎辗转流淌。总之,廊的设置使园林空间在延续的流动性中冲破封闭与隔绝而溢向室外形成弥漫之势,令人意犹未尽,以达到景观外延的效果。
动静结合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话早已耳熟能详,但是我们在与动物相处的过程中,有没有以朋友的宽容对待它们?有没有以朋友的责任去呵护它们?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反思。试问连动物的栖身之处也逐渐被人类的高楼大厦取而代之,人类还当动物是朋友吗?人类和动物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和人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那么伤害动物,破坏动物的生存环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从而影响到整个地球。人类也意识到了动物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动物园成了许多动物的栖身之所。但是仅仅是动物园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动物真正需要的是自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遵循自然,以自然优先也可以为动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现代景观设计不单要营造适合人类居住的景观空间,也要为动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让人和动物平等相处、融洽共存于一个艺术天地之中。“在池塘上面修建一个蓄水池,从一条横跨堤坝的木桥可以看到鸟类、麝鼠和其他野生动物。在游泳池的另一端,有一条横跨瀑布和泻洪道的桥,桥下的鳟鱼在水中快乐的翻腾跳跃。”置身于这样的景观环境中,你会觉得自己就好像是一条在水中快乐翻腾的鱼。“鸟似有情依客语,鹿知无害向人亲。”(清·承德避暑山庄乾隆《山中》诗碑)如果能生活在这样的景观环境中,你会不会觉得倍感惬意呢?
古典与现代的相互结合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之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一些现象:为单纯追求观赏效果,而忽视植物的生长季节和环境;各种奇花异木飘洋过海;大树移栽之风屡禁不止;城市绿化盛行盲目跟风,“草坪热”让很多的景观营造中“有绿无荫”。武汉市常青花园第三社区,以“以人为本,崇尚自然”为规划主题,达到了“四季常绿,三季花香”的景观效果。试问你觉得它自然吗?我说,不。是自然的话就应该有自然的变化,而不是刻意的追求。自然可以模仿而不能创造,所谓“良辰美景”,“美景”还得以“良辰”为衬托,有“美景”而无“良辰”岂不别扭?
中国古典园林呈现的季相美给我们现代景观设计很大的生态启示:在景观营造中遵循自然,充分利用和把握季节的交替变化,让抽象的时间逻辑融入到具象的景观空间之中,使“良辰”配上“美景”,在时间的流程中作到“时移景异”。 让城市居民重新感到雨后溪流的暴涨、地表径流汇于池塘;通过枝叶的摇动,感到自然风的存在;从花开花落,看到四季的变化;从自然的叶枯叶荣,看到自然的腐烂和降解过程。
四、结语
园林设计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它的主要的特点都体现在与其它学科的横向交叉中。诸如社会学、经济学、美学、哲学、历史学等,它们的研究成果往往共同作用于园林设计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园林设计有古典美,也有现代美,相映生辉,相互结合,其目的在于创建一个综合统一的完美整体。
关键词:古典美 现代美 结合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园林设计的古典美
1. 舒适宜人之感
园林是人类追求最理想的人居环境的产物,创造更加舒适宜人的小气候环境,是享受园林生活乐趣的前提。因此,东西方古典园林都十分注重如何利用自然气候条件,在庭园中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小气候环境。就江南而言,闷热的夏季和阴冷的冬季都令人感到不适。因此,众多的私家园林首先通过空间布局来引导气流穿堂入室,形成过堂风;园内挖湖堆山,既有利于排水,便于植物生长,又可在山丘之巅享受微风拂面带来的清爽;而西北叠山、东南理水的风水原则,目的是阻挡冬季寒冷的西北风,同时使夏季的东南风从水面上吹过,更加凉爽宜人。
2. 诗情画意之美
园林着重表现的是自然中的山水格局。在狭小的空间中表现恢宏的自然山水之势。山石、林泉等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素材,入画是园林设计的基本要求。相反,西方的规则式园林最初都是由建筑师设计的,习惯于用建筑的眼光来观察自然,用建筑设计的手法营造均衡稳定的空间格局,台地、植坛成为园林中的基本元素。
天人合一的自然美
自然始终是园林创作的素材,西方传统的规则式园林认为自然是不完美的,必须经过加工才能达到完美的高度,因而强调在园林中人工痕迹的表现。而中國古典园林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于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所谓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西方规则式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在本质上都是以自然作为园林创作的对象和素材,前者力求对自然不完美的地方进行修饰加工,后者则强调人与自然共生共融。英国自然风景园和法国英中式园林在借鉴中国造园理念时过分凸显了一方面的特征,因此有些变味。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因过份雷同于乡野景观,而法国的英中式园林又过于人工做作,反而适得其反。如今,人们逐渐意识到自然的高度是难以逾越的,应师法自然、顺应自然。
寓意之美
古人造园植木,善寓意造景,选用花木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如松的苍劲、竹的潇洒、海棠的娇艳、杨柳的多姿、蜡梅的傲雪、芍药的尊贵、牡丹的富华、莲荷的如意、兰草的典雅等。特善于利用植物的形态和季相变化,表达人的一定的思想感情或形容某一意境,如“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表示坚贞不渝;“留得残荷听雨声”、“夜雨芭蕉”,表示宁静的气氛。海棠,为棠棣之华,象征兄弟和睦之意。枇杷则产生“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石榴花则“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宜多。”树木的选用也有其规律:“庭园中无松,是无意画龙而不点睛也。”南方杉木栽植房前屋后,“门前杉径深,屋后杉色奇”。利用树木本身特色“槐荫当庭”;“院广梧桐”,梧桐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赏心悦目。
群体美
古典园林种植花木,常置于人们视线集中的地方,以创造多种环境气氛。如故宫御花园的轩前海棠,乾隆花园的丛篁棵松,颐和园乐寿堂前后的玉兰,谐趣园的一池荷花等。在具体种植布局,则“栽梅绕屋”、“移竹当窗”、“榆柳荫后圃,桃李罗堂前”。玉兰,紫薇常对植,“内斋有嘉树,双株分庭隅”。许多花木讲究“亭台花木,不为行列”,如梅林、桃林、竹丛、梨园、橘园、柿园、月季园、牡丹园等群体美。
园林设计现代美
现代设计的水体营建
山不在高,水不在广,以有限之面积化无限之水面。大水体会能吸引人们的视线,但养护之困难,满足不了人们亲水需求,不能调动人们参与的积极性。遵循大自然中的规律营建成曲的易于形成变幻的效果,一路也点缀花树、怪石、亭阁等景色,使游人不断领略幽深意境之美。营建的水景尽可能与自然中的万有引力相符合,大喷泉需要能量来支持它们抵消重力的影响,要耗费大量的物力、财力。设置隐蔽性喷泉,更有空间深度和广度,更能体现中国美学的空间意识。有的城市耗巨资“挖地造湖”,相对于实际水体而言的虚水景是一种意向性的水景,用石块、沙粒等仿照自然水体而成,离开了实际对象的再现,易于带给人更多的思考和体验。“唯道集虚”、“有无相生”的观点使中国的艺术突破实体界域,具有无限的空间蕴含量,能够使审美主体获得韵味无穷的美感。
辩证之美
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它是周易学里的一句名言,意在揭示生命的本质就在于它是流动的。自古以来中国园林的设计就继承了这一原则。而这一原则又恰恰体现了哲学的辩证观,指出任何事物都是动静结合的完美统一。中国的园林设计中就体现了空间不只是为构成一种静止的画面,而是一系列富于生命的运动感,使人在“步移景换”中得到一连串的空间层次感觉———亦静亦动,亦曲亦直,亦虚亦实,亦隐亦现的绝美意境。
最经典的建筑典范而又最能体现流动的园林建筑的表现形式莫过于廊。廊在园林中主要是风景的导游线,又是建筑之间相互联系的脉络。在园景组合方面,还起到划分空间、增加风景深度额作用。其体形宜曲宜长,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曲廊多迤逦曲折,与墙依偎辗转流淌。总之,廊的设置使园林空间在延续的流动性中冲破封闭与隔绝而溢向室外形成弥漫之势,令人意犹未尽,以达到景观外延的效果。
动静结合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话早已耳熟能详,但是我们在与动物相处的过程中,有没有以朋友的宽容对待它们?有没有以朋友的责任去呵护它们?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反思。试问连动物的栖身之处也逐渐被人类的高楼大厦取而代之,人类还当动物是朋友吗?人类和动物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和人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那么伤害动物,破坏动物的生存环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从而影响到整个地球。人类也意识到了动物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动物园成了许多动物的栖身之所。但是仅仅是动物园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动物真正需要的是自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遵循自然,以自然优先也可以为动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现代景观设计不单要营造适合人类居住的景观空间,也要为动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让人和动物平等相处、融洽共存于一个艺术天地之中。“在池塘上面修建一个蓄水池,从一条横跨堤坝的木桥可以看到鸟类、麝鼠和其他野生动物。在游泳池的另一端,有一条横跨瀑布和泻洪道的桥,桥下的鳟鱼在水中快乐的翻腾跳跃。”置身于这样的景观环境中,你会觉得自己就好像是一条在水中快乐翻腾的鱼。“鸟似有情依客语,鹿知无害向人亲。”(清·承德避暑山庄乾隆《山中》诗碑)如果能生活在这样的景观环境中,你会不会觉得倍感惬意呢?
古典与现代的相互结合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之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一些现象:为单纯追求观赏效果,而忽视植物的生长季节和环境;各种奇花异木飘洋过海;大树移栽之风屡禁不止;城市绿化盛行盲目跟风,“草坪热”让很多的景观营造中“有绿无荫”。武汉市常青花园第三社区,以“以人为本,崇尚自然”为规划主题,达到了“四季常绿,三季花香”的景观效果。试问你觉得它自然吗?我说,不。是自然的话就应该有自然的变化,而不是刻意的追求。自然可以模仿而不能创造,所谓“良辰美景”,“美景”还得以“良辰”为衬托,有“美景”而无“良辰”岂不别扭?
中国古典园林呈现的季相美给我们现代景观设计很大的生态启示:在景观营造中遵循自然,充分利用和把握季节的交替变化,让抽象的时间逻辑融入到具象的景观空间之中,使“良辰”配上“美景”,在时间的流程中作到“时移景异”。 让城市居民重新感到雨后溪流的暴涨、地表径流汇于池塘;通过枝叶的摇动,感到自然风的存在;从花开花落,看到四季的变化;从自然的叶枯叶荣,看到自然的腐烂和降解过程。
四、结语
园林设计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它的主要的特点都体现在与其它学科的横向交叉中。诸如社会学、经济学、美学、哲学、历史学等,它们的研究成果往往共同作用于园林设计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园林设计有古典美,也有现代美,相映生辉,相互结合,其目的在于创建一个综合统一的完美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