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投资的经济效应及其最优规模分析

来源 :经济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55567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公共投资的经济效应,学术界颇多争论,虽然一系列研究成果发现公共资本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但也有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并且这些研究成果均为利用生产函数法进行实证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其理论基础略显不足。另外,无论是生产性的,还是非生产性的,公共投资的存在是必要的,但其规模是否有界,其最优规模如何确定?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首先运用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分析了公共投资的经济效应,并以中国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得出结论:公共投资与产出正相关,在合理的规模区间内,政府增加公共投资,则产出上升,政府减少公共投资,则产出下降。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及相关因素,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创新性地估计了我国当前公共投资的最优规模,即公共投资占GDP的合理比重为4.5%,公共投资占财政总支出的合理比重为22%左右。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在关于中国区域经济的研究议题中,区域间经济互动关系研究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探讨中国各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时,引入空间邻居效应变量,用以测度相邻省份对本省的经济影响状况。实证表明,我国各省之间确实存在邻居效应,即本省的经济状况明显受到相邻省份经济状况的正向影响。此结果对于省域经济政策的制定,对邻近省经济冲击的防范和经济联盟的建立,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合理的建议。
期刊
期刊
商务印书馆2020年10月出版不同于以往诸多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叙事,本书选择以发生在20世纪初的"美术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论述起点,分别从"'现实主义'作为底色:'走向民众'的历史变体""'旧山河'与'新山水':士人的目光与中国革命""民族与国家:边疆写生运动的世纪回响""革命与大同:当代的预演与新世界构想"四个不同的面向探察了20世纪以来中国激进的美术变革和艺术行动,以及它们是如何深植或紧系于现代中国之曲折而复杂的历史进程中的.
迄今为止,汉译对于康德三部批判中?sthetisch都采取歧义论的理解.按照康德的多处文本,?sthetisch一词在《判断力批判》中的绝大多数场合指涉快乐与不快的感受,它作为对认识对象没有任何贡献的感觉力,与其他感觉力一起隶属于感性.但一个词的指涉并非其意义,意义是该词所符号化的概念,而指涉是这个概念的整个外延.?sthetisch在三部批判中的意义是相同的:基于感性的.在这一意义下,它仍然可以在不同场合中指涉感性的不同种类:快乐与不快的感受、对对象的认识能有贡献的感觉力以及想象力.于是,?stheti
本文利用了1952—2002年数据研究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问题。我们发现:(1)计划经济时期,地区间的不平衡持续上升,到七十年代后期达到顶峰。八十年代地区不平衡有所下降,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又有上升趋势。(2)初始时期的所有制结构(国有企业比重)相当大程度上解释了1978—2002期间各省长期经济增长率的差异。改革开放前国有企业比重高的地区经济发展快,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比重高的地区经济发展慢。我们还对所有制改革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做了进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