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阳正艳,我站在炉台前,一边听着特兰西瓦尼亚歌谣,一边搅拌着一锅金黄灿烂可比阳光的玉米糊,准备按照丝普曼卡口授的食谱,做“马马利加”(mamaliga),这是道粗玉米粉煮成的罗马尼亚主食,近似于北意大利人爱吃的polenta,煮好时浓稠如粥,冷后则凝结成糕,因此亦有人译为玉米粥或玉米糕。
丝普曼卡是我初来荷兰那一年,在大学荷语班认识的朋友。开学前的新生讲习会,我就注意到她。大堂里多半是外籍大学生或研究生,个个一副运动衫配牛仔裤的率性打扮,丝普曼卡却是一身浅灰色裙装,款式保守,看来拘谨又老成,让我不由得多瞧了两眼。
我直觉她应是东欧人,然她肤色微暗,发色深褐近黑,外貌却不怎么像肤色较白的斯拉夫人。第二天开学,她恰巧跟我同班,我厚着脸皮主动攀谈,丝普曼卡果然来自罗马尼亚,刚随着应聘到荷兰工作的丈夫移居海牙。
“啊,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吸血鬼伯爵,大蒜。”我真是少根筋,冲口就是一串胡说八道,幸好她并不在意,用带着浓浓口音的英语浅笑着说:“对,Romania, 我的国家。”
我们就这样认识,很自然地坐在一起,上课时是练习会话的搭档,午休时一起用餐,一同讨论功课,课后要是有兴致,还会一道去咖啡馆喝点东西,我常咒骂荷语声韵太不悦耳,埋怨密集课程太重,简直要人命,丝普曼卡却总是笑而不语,也不知同不同意我这一番并不公道的看法。
学理科的丝普曼卡乍看是这样的一个人:含蓄、理性、保守,有点压抑。相处过后才发觉,她也有感性的一面,只要多喝两杯啤酒,就比较放松,敢用虽不流畅但尚可达意的英语侃侃而谈。我就是在这样的时刻,问起她的国家被齐奥塞斯库高压统治的历史。
“当时大家都穷,敢怒不敢言,我因在研究机构当检验师,又未结婚,比起一般,生活算还过得去。”丝普曼卡边饮啤酒边说,“八九年,革命了,人心惶惶,年末我回老家,圣诞节那天,在路上看到有好些人不知何故在痛哭,回家看新闻快报,才知道独裁者被捕并枪决了。我进厨房替家母煮mamaliga,搅着那一锅热腾腾的食物,发现自己也泪流满面,于是明白,前头看见的并非伤心的眼泪,而是喜极而泣。”
那是我头一回听闻马马利加之名。丝普曼卡说,它原是罗马尼亚农家粗食,如今则是地位比面包还重要的“国民食物”。罗马尼亚人形容某人之穷,会说“穷得连马马利加都吃不上”,还有人称它为“罗马尼亚的灵魂”。
丝普曼卡言犹在耳,这一天,明丽的阳光让我想起这道菜,翻出她给我的菜谱,煮起马马利加。粗玉米粉掺少许盐,先用一点冷水泡软,再徐徐加进沸水锅里,边加边搅,让淀粉和水充分结合。粥越煮越黏稠,金黄色的表面嘟嘟冒出小气泡,我赶紧用木杓搅两下,过一会儿又起泡,再搅,如是反复搅拌,待气泡此起彼落,抑制不住,而锅里也浓稠得快搅不动时,熄火,粥煮好了。
在氤氲的热气中,朋友述说往事时那淡然却难掩几许激动的神情重回眼前,我突然领悟“罗马尼亚的灵魂”是什么意思:罗马尼亚自古以农为本,不论时代如何演变,人民始终保有农民逆来顺受但不失强韧的性格,日子再怎么难过,他们都默默承受,偶如马马利加受热冒泡般,牢骚两句,一经压制,暂时平息,等到有一天,当民怨沸腾到不能再沸腾,就像玉米粥已浓到难以搅动时,情势就整个翻转。肉身终将一一腐朽,而灵魂不死。
丝普曼卡是我初来荷兰那一年,在大学荷语班认识的朋友。开学前的新生讲习会,我就注意到她。大堂里多半是外籍大学生或研究生,个个一副运动衫配牛仔裤的率性打扮,丝普曼卡却是一身浅灰色裙装,款式保守,看来拘谨又老成,让我不由得多瞧了两眼。
我直觉她应是东欧人,然她肤色微暗,发色深褐近黑,外貌却不怎么像肤色较白的斯拉夫人。第二天开学,她恰巧跟我同班,我厚着脸皮主动攀谈,丝普曼卡果然来自罗马尼亚,刚随着应聘到荷兰工作的丈夫移居海牙。
“啊,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吸血鬼伯爵,大蒜。”我真是少根筋,冲口就是一串胡说八道,幸好她并不在意,用带着浓浓口音的英语浅笑着说:“对,Romania, 我的国家。”
我们就这样认识,很自然地坐在一起,上课时是练习会话的搭档,午休时一起用餐,一同讨论功课,课后要是有兴致,还会一道去咖啡馆喝点东西,我常咒骂荷语声韵太不悦耳,埋怨密集课程太重,简直要人命,丝普曼卡却总是笑而不语,也不知同不同意我这一番并不公道的看法。
学理科的丝普曼卡乍看是这样的一个人:含蓄、理性、保守,有点压抑。相处过后才发觉,她也有感性的一面,只要多喝两杯啤酒,就比较放松,敢用虽不流畅但尚可达意的英语侃侃而谈。我就是在这样的时刻,问起她的国家被齐奥塞斯库高压统治的历史。
“当时大家都穷,敢怒不敢言,我因在研究机构当检验师,又未结婚,比起一般,生活算还过得去。”丝普曼卡边饮啤酒边说,“八九年,革命了,人心惶惶,年末我回老家,圣诞节那天,在路上看到有好些人不知何故在痛哭,回家看新闻快报,才知道独裁者被捕并枪决了。我进厨房替家母煮mamaliga,搅着那一锅热腾腾的食物,发现自己也泪流满面,于是明白,前头看见的并非伤心的眼泪,而是喜极而泣。”
那是我头一回听闻马马利加之名。丝普曼卡说,它原是罗马尼亚农家粗食,如今则是地位比面包还重要的“国民食物”。罗马尼亚人形容某人之穷,会说“穷得连马马利加都吃不上”,还有人称它为“罗马尼亚的灵魂”。
丝普曼卡言犹在耳,这一天,明丽的阳光让我想起这道菜,翻出她给我的菜谱,煮起马马利加。粗玉米粉掺少许盐,先用一点冷水泡软,再徐徐加进沸水锅里,边加边搅,让淀粉和水充分结合。粥越煮越黏稠,金黄色的表面嘟嘟冒出小气泡,我赶紧用木杓搅两下,过一会儿又起泡,再搅,如是反复搅拌,待气泡此起彼落,抑制不住,而锅里也浓稠得快搅不动时,熄火,粥煮好了。
在氤氲的热气中,朋友述说往事时那淡然却难掩几许激动的神情重回眼前,我突然领悟“罗马尼亚的灵魂”是什么意思:罗马尼亚自古以农为本,不论时代如何演变,人民始终保有农民逆来顺受但不失强韧的性格,日子再怎么难过,他们都默默承受,偶如马马利加受热冒泡般,牢骚两句,一经压制,暂时平息,等到有一天,当民怨沸腾到不能再沸腾,就像玉米粥已浓到难以搅动时,情势就整个翻转。肉身终将一一腐朽,而灵魂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