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14-02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社会的各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尤其对教育的改革,不论是教育方式还是考试制度的变革越来越趋于合理与公平,更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是一个巨大的冲击,让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再一次静下心来研究教学改革。要把我国从教育大国真正转变为教育强国,人才的培养应该更注重创新素养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努力探究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其宗旨就是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多年的应该教育,固定不变的考试方式,让老师和学生已经总结出了成熟的应试技巧和应试策略,只要把书本知识弄懂,再做些相应的模拟试题,在一锤定音的考试中定会稳操胜券。因此,学校、家长都在寻求教育的终南捷径,钻进了书本的象牙塔,远离了自然与社会,培养出了一批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让本来雍容大度的教育变得短视与狭隘。面对一张考卷出类拔萃,可面对技术创新却显得局促呆板,于是产生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我们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摆在我们学校面前的现实任务就是必须改变以往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接受知识,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得到答案。课堂的满堂灌、一言堂就显得格外陈旧和愚钝,需要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让课堂鲜活和灵动。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就在积极探索并强力推行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让课堂成为培养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我们积极推行“三维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组互动。老师们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也在努力探索着。我听了这样几节课感触颇深。一位老师讲的是李煜的《虞美人》,在教学中她一改以往的一问一答形式,让学生尽情发挥,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老师不统一答案,学生在课堂上思维异常活跃,对词句的分析也是另辟蹊径,比如:“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中对“朱颜”的理解,一些名家和权威的教学资料上都理解为少女的代称,指南唐旧日的宫女,这种解释是合理的。但学生经过合作讨论之后,又给出了不同的理解,一个学生说:“‘朱颜’可以理解为南唐宫殿中的栏杆及其它建筑的颜色,经过岁月的磨砺,风雨的洗礼,是否已经失去了旧日的颜色?李煜仍然心系故国,留恋往昔帝王的奢华生活。”还有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对‘朱颜’我是这样理解的,也可以指年轻的自己经过几年囚徒生活已经失去了昔日一国之君的光彩,现在拥有的就是囚徒般屈辱的生活与憔悴的面庞”。老师对学生给出的理解都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学生情绪随之也很高涨。让学生享受到了积极思考后获取知识的成就感,我听了之后为之一震,从教二十多年,我第一次听到学生有这样的理解,心中颇为感动。
这是一堂很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老师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分组对所学内容进行探究式讨论,给予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思维的空间,同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在这样的课堂上,没有听到老师的滔滔不绝,我感到的却是每位学生思维的张扬,这种以学生为本的课堂,让学生对获取知识有一种积极的体验,这样的课堂才能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新颖的教学设计能够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家刘征写的杂文《庄周买水》是一篇仅有千余字的文章,但它却反映了深刻的主题:抨击腐败的官倒现象,深层次地传达出了寻常百姓面对社会不正之风的无奈、焦虑、期盼的心情和对社会良好风气必来的坚定信念。文章富于强烈的传奇色彩,鬼神同台,人神对话,亦真亦幻,人物形象鲜明,画面感十足。讲这样的杂文,如果教师事先抛出一个个问题让学生一一解答,便会索然无味,人物形象凸显不出,生动的画面让人感觉不到。在教学中,我做了这样别出心裁的设计,立刻让课文更加生动,更加富有戏剧色彩。
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自愿分成两组,根据平时的默契程度自由组合。先让同学们合作把这篇杂文改编成戏剧,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共同探讨研究,形成了剧本。于是他们又在本组中物色相应的角色,在课下紧锣密鼓地排练,两组同学暗暗形成了一种竞争形式,都力求做到最好。上课了,老师在黑板上书写题目之后,请出两组同学表演,让其他同学评判。两组同学于是盛装登台,舞台说明及道具一应俱全,每个同学表演都十分投入与卖力,虽然演技不够成熟,但不同凡响的是课堂仍然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学生的表演赢得了同学们阵阵的掌声和喝彩。们合作改编剧本时,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文学创作的艰辛,锻炼了学生的战胜困难的勇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品质与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就在这样的探究中得以强化与提升。课堂异常生动,师生高度融合,课堂完全成了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张扬个性的空间。其实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可以创造不一样的思维模式,能够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与创造的兴趣。
我国今后将会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国家的强盛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真正的教育就是能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解决“钱学森之问”,问鼎世界经济强国。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让我们真正放手让学生去研究、去探索,回歸教育的本真,学校和班级要创造浓厚的创新氛围,为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提供广阔的平台!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社会的各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尤其对教育的改革,不论是教育方式还是考试制度的变革越来越趋于合理与公平,更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是一个巨大的冲击,让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再一次静下心来研究教学改革。要把我国从教育大国真正转变为教育强国,人才的培养应该更注重创新素养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努力探究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其宗旨就是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多年的应该教育,固定不变的考试方式,让老师和学生已经总结出了成熟的应试技巧和应试策略,只要把书本知识弄懂,再做些相应的模拟试题,在一锤定音的考试中定会稳操胜券。因此,学校、家长都在寻求教育的终南捷径,钻进了书本的象牙塔,远离了自然与社会,培养出了一批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让本来雍容大度的教育变得短视与狭隘。面对一张考卷出类拔萃,可面对技术创新却显得局促呆板,于是产生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我们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摆在我们学校面前的现实任务就是必须改变以往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接受知识,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得到答案。课堂的满堂灌、一言堂就显得格外陈旧和愚钝,需要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让课堂鲜活和灵动。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就在积极探索并强力推行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让课堂成为培养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我们积极推行“三维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组互动。老师们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也在努力探索着。我听了这样几节课感触颇深。一位老师讲的是李煜的《虞美人》,在教学中她一改以往的一问一答形式,让学生尽情发挥,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老师不统一答案,学生在课堂上思维异常活跃,对词句的分析也是另辟蹊径,比如:“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中对“朱颜”的理解,一些名家和权威的教学资料上都理解为少女的代称,指南唐旧日的宫女,这种解释是合理的。但学生经过合作讨论之后,又给出了不同的理解,一个学生说:“‘朱颜’可以理解为南唐宫殿中的栏杆及其它建筑的颜色,经过岁月的磨砺,风雨的洗礼,是否已经失去了旧日的颜色?李煜仍然心系故国,留恋往昔帝王的奢华生活。”还有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对‘朱颜’我是这样理解的,也可以指年轻的自己经过几年囚徒生活已经失去了昔日一国之君的光彩,现在拥有的就是囚徒般屈辱的生活与憔悴的面庞”。老师对学生给出的理解都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学生情绪随之也很高涨。让学生享受到了积极思考后获取知识的成就感,我听了之后为之一震,从教二十多年,我第一次听到学生有这样的理解,心中颇为感动。
这是一堂很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老师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分组对所学内容进行探究式讨论,给予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思维的空间,同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在这样的课堂上,没有听到老师的滔滔不绝,我感到的却是每位学生思维的张扬,这种以学生为本的课堂,让学生对获取知识有一种积极的体验,这样的课堂才能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新颖的教学设计能够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家刘征写的杂文《庄周买水》是一篇仅有千余字的文章,但它却反映了深刻的主题:抨击腐败的官倒现象,深层次地传达出了寻常百姓面对社会不正之风的无奈、焦虑、期盼的心情和对社会良好风气必来的坚定信念。文章富于强烈的传奇色彩,鬼神同台,人神对话,亦真亦幻,人物形象鲜明,画面感十足。讲这样的杂文,如果教师事先抛出一个个问题让学生一一解答,便会索然无味,人物形象凸显不出,生动的画面让人感觉不到。在教学中,我做了这样别出心裁的设计,立刻让课文更加生动,更加富有戏剧色彩。
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自愿分成两组,根据平时的默契程度自由组合。先让同学们合作把这篇杂文改编成戏剧,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共同探讨研究,形成了剧本。于是他们又在本组中物色相应的角色,在课下紧锣密鼓地排练,两组同学暗暗形成了一种竞争形式,都力求做到最好。上课了,老师在黑板上书写题目之后,请出两组同学表演,让其他同学评判。两组同学于是盛装登台,舞台说明及道具一应俱全,每个同学表演都十分投入与卖力,虽然演技不够成熟,但不同凡响的是课堂仍然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学生的表演赢得了同学们阵阵的掌声和喝彩。们合作改编剧本时,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文学创作的艰辛,锻炼了学生的战胜困难的勇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品质与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就在这样的探究中得以强化与提升。课堂异常生动,师生高度融合,课堂完全成了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张扬个性的空间。其实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可以创造不一样的思维模式,能够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与创造的兴趣。
我国今后将会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国家的强盛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真正的教育就是能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解决“钱学森之问”,问鼎世界经济强国。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让我们真正放手让学生去研究、去探索,回歸教育的本真,学校和班级要创造浓厚的创新氛围,为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提供广阔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