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堂小组合作式政治课:课后作业和课堂知识点的解答和探究都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完成,老师穿梭于各个小组间,或参与讨论或旁听。这不是一堂表演课,因为你感觉不到一丝一毫的生硬,学生是那么投入,思维在碰撞中火花四射。该学校在各类考试中都名列前茅,为什么老师教得不累,学生学得洒脱,成绩也是悠然自得?答案只有一个——思维教学才是真教学。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藤伯格在《培养聪明的学习者》这本书中说:“知识对于任何一种思维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反之,没有思维,知识就没有活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是课堂教学的要义,是教学之于学生最有意义之所在。”
传统的知识课堂和理解课堂都束缚了思维,不利于创造。死的教育,我们索性把它埋下去,没有指望了,不死不活的教育,我们希望它渐渐地趋于活。活的教育,我们希望它更活。
一、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
自主学习虽然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事实上大的方向仍是由老师把握的,如果老师依然崇尚知识课堂,那么思维课堂就无从说起。所以老师首先要认识到自主学习,更强调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可以不一,结果可以不同。由于思想政治课程的某些领域的滞后,有些课程内容跟不上形势发展,这就要求学生走出教材,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结合,从而改变“唯教材”、“唯标准答案”的传统教育观念。
二、拿活的东西去教活学生
解放了的课堂教学才是具有生命力的创新型课堂教学,这样的教育才是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和润泽灵魂的生命教育。
关于素材的发掘未必都由老师收集,可以尝试着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自主搜集资料、自主合作学习、自主观察社会、自主反思质疑和自主总结;引导学生变单调枯燥的重复性学习为创造性的发展性学习。比如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持新闻论坛,并且不搞花架子,由学生组织对新闻的搜集、分析评论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实实在在地推动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让学生自主地从社会中收集资料,寻找问题和答案,为课堂探究提供鲜活的案例。促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从单一形式和标准唯一到多种形式和多元思维;从单纯的个体学习到合作的交流学习;从书本学习延伸到在社会和实践中学习。如国家为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免征车辆购置税,这有利于保护环境,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这则新闻被学生迅速捕捉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清楚准确地与我们所学的税收制度的含义、强制性的特征、税率和税收的调节作用等知识联系起来,经过学生的案例分析,使抽象的理论知识感性化和形象化。
面对高考,政治课有其特殊性那就是与时俱进,所以要把时事素材引入课堂。用鲜活的实例激发学生主动了解教材,全面到位地处理教材,做到活学活用。比如关于中国游客境外购物消费,通过设问直接由学生自主开始“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教和学,如此教学既不会使学生感觉沉闷而丧失对政治课的兴趣,教学内容更以轻松欢快的方式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绩自然悠然自得。
三、用活的教育方法构建思维课堂
1.“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问题设计是连接情境和知识的纽带,是开启心智、启发思维的起点。教师在情境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情境的创设,而且要重视问题的设计;不仅要重视教师的提问,而且要重视学生的提问,给课堂一些“留白”,还学生一些提问的时间和空间。
比如:在教学新课“意识的能动作用”时,针对当前的雾霾,提问:“人们是怎么认识雾霾的,对此的认识体现了意识的什么特点?分别从企业,农民,居民角度思考雾霾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问题问得大而空,学生无从下手,问题问得不精准,又失去问的价值,所以合理设问才能激发学生动脑,在学生愿意动脑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开拓思维。
2.巧用方法,机智应对学生的回答。学生本身的知识体系有差异,各人的思辨能力也各有不同,所以看似简单的设问可能未必会得到老师预想的答案,恰恰相反,学生的答案都是五花八门的,如何灵活应对,正确引领从而实现锻炼思维的目标很重要。
有的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完全脱离教材的,甚至被误认为是捣糨糊也不为过。我在上企业的经营的时候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选择裁员降低成本,也有企业选择不裁员,如果你是老板你怎么办?王学生选择不裁员的情况下我追问为什么,学生答:“因为有感情啊!”这一答案立即迎来全班的哄堂大笑,我给了他一个赞。然后,我顺势而为:“你说得很好,你对员工有感情,自然你的员工也对你有感情。”再问:“同学们你们怎么看这个王老板,你会怎么做呢?怎么在不裁员的情况下让企业能发展得更好呢?”大家跃跃欲试都对王老板做出了评价,也给其出谋划策,如此问题迎刃而解了。
有的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不想动脑筋,这样的学生的答案往往是两个极端:一是不开口,二是不动脑对着教材照本宣科。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首先不能一味地否定,是不是我们的问题知识跨度大了还是切入口有问题呢?这时不妨试着换个角度围绕素材问一个浅显的问题,适当引导,及时鼓励,老师要善于用春风化雨般的语言调动学生情感,鼓动学生破解不敢回答、回答不好的问题。
不同的学生各有特点,如果老师平时能花点心思观察学生,总结特点,研究应对方法,相信就能在课堂上作出科学的处理。有些学生比较争强好胜,往往这些学生都是平时积极发言的,遇到有难度和有争议的问题时可以用激将法,向他们挑战或者挑起学生之间的“战火”
战火蔓延,围观的也会按捺不住,思维只有在碰撞中才能激起火花。另外,我们都知道错误可以绽放美丽,所以让学生犯错,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我在课堂教学中一直会有意无意地犯错,学生也会主动质疑,只有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主动的探究课堂才能有生机和活力。
四、活的点评激活学生思维
在考试中,同一个考点会出现不同的时事背景,同一段素材也会出现不同的设问角度,所以思维定式很可怕,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回答的点评显得尤为重要。点评应避免单一,很标准化,应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透过表象看见本质,学会举一反三。高考是能力的集中体现,所以点评不能仅限于今天你做对了几道题,如果学生今天会用一个知识点解答一个生活问题,他进步了,明天能够弄清楚几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了,我也说孩子你很不错。如果有一天,学生能把知识点整合好了,并能灵活应用了,那便是我们所期待的。让课堂活起来,思维跃动起来,最终才能活学活用。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活的教育.
传统的知识课堂和理解课堂都束缚了思维,不利于创造。死的教育,我们索性把它埋下去,没有指望了,不死不活的教育,我们希望它渐渐地趋于活。活的教育,我们希望它更活。
一、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
自主学习虽然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事实上大的方向仍是由老师把握的,如果老师依然崇尚知识课堂,那么思维课堂就无从说起。所以老师首先要认识到自主学习,更强调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可以不一,结果可以不同。由于思想政治课程的某些领域的滞后,有些课程内容跟不上形势发展,这就要求学生走出教材,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结合,从而改变“唯教材”、“唯标准答案”的传统教育观念。
二、拿活的东西去教活学生
解放了的课堂教学才是具有生命力的创新型课堂教学,这样的教育才是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和润泽灵魂的生命教育。
关于素材的发掘未必都由老师收集,可以尝试着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自主搜集资料、自主合作学习、自主观察社会、自主反思质疑和自主总结;引导学生变单调枯燥的重复性学习为创造性的发展性学习。比如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持新闻论坛,并且不搞花架子,由学生组织对新闻的搜集、分析评论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实实在在地推动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让学生自主地从社会中收集资料,寻找问题和答案,为课堂探究提供鲜活的案例。促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从单一形式和标准唯一到多种形式和多元思维;从单纯的个体学习到合作的交流学习;从书本学习延伸到在社会和实践中学习。如国家为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免征车辆购置税,这有利于保护环境,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这则新闻被学生迅速捕捉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清楚准确地与我们所学的税收制度的含义、强制性的特征、税率和税收的调节作用等知识联系起来,经过学生的案例分析,使抽象的理论知识感性化和形象化。
面对高考,政治课有其特殊性那就是与时俱进,所以要把时事素材引入课堂。用鲜活的实例激发学生主动了解教材,全面到位地处理教材,做到活学活用。比如关于中国游客境外购物消费,通过设问直接由学生自主开始“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教和学,如此教学既不会使学生感觉沉闷而丧失对政治课的兴趣,教学内容更以轻松欢快的方式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绩自然悠然自得。
三、用活的教育方法构建思维课堂
1.“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问题设计是连接情境和知识的纽带,是开启心智、启发思维的起点。教师在情境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情境的创设,而且要重视问题的设计;不仅要重视教师的提问,而且要重视学生的提问,给课堂一些“留白”,还学生一些提问的时间和空间。
比如:在教学新课“意识的能动作用”时,针对当前的雾霾,提问:“人们是怎么认识雾霾的,对此的认识体现了意识的什么特点?分别从企业,农民,居民角度思考雾霾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问题问得大而空,学生无从下手,问题问得不精准,又失去问的价值,所以合理设问才能激发学生动脑,在学生愿意动脑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开拓思维。
2.巧用方法,机智应对学生的回答。学生本身的知识体系有差异,各人的思辨能力也各有不同,所以看似简单的设问可能未必会得到老师预想的答案,恰恰相反,学生的答案都是五花八门的,如何灵活应对,正确引领从而实现锻炼思维的目标很重要。
有的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完全脱离教材的,甚至被误认为是捣糨糊也不为过。我在上企业的经营的时候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选择裁员降低成本,也有企业选择不裁员,如果你是老板你怎么办?王学生选择不裁员的情况下我追问为什么,学生答:“因为有感情啊!”这一答案立即迎来全班的哄堂大笑,我给了他一个赞。然后,我顺势而为:“你说得很好,你对员工有感情,自然你的员工也对你有感情。”再问:“同学们你们怎么看这个王老板,你会怎么做呢?怎么在不裁员的情况下让企业能发展得更好呢?”大家跃跃欲试都对王老板做出了评价,也给其出谋划策,如此问题迎刃而解了。
有的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不想动脑筋,这样的学生的答案往往是两个极端:一是不开口,二是不动脑对着教材照本宣科。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首先不能一味地否定,是不是我们的问题知识跨度大了还是切入口有问题呢?这时不妨试着换个角度围绕素材问一个浅显的问题,适当引导,及时鼓励,老师要善于用春风化雨般的语言调动学生情感,鼓动学生破解不敢回答、回答不好的问题。
不同的学生各有特点,如果老师平时能花点心思观察学生,总结特点,研究应对方法,相信就能在课堂上作出科学的处理。有些学生比较争强好胜,往往这些学生都是平时积极发言的,遇到有难度和有争议的问题时可以用激将法,向他们挑战或者挑起学生之间的“战火”
战火蔓延,围观的也会按捺不住,思维只有在碰撞中才能激起火花。另外,我们都知道错误可以绽放美丽,所以让学生犯错,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我在课堂教学中一直会有意无意地犯错,学生也会主动质疑,只有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主动的探究课堂才能有生机和活力。
四、活的点评激活学生思维
在考试中,同一个考点会出现不同的时事背景,同一段素材也会出现不同的设问角度,所以思维定式很可怕,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回答的点评显得尤为重要。点评应避免单一,很标准化,应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透过表象看见本质,学会举一反三。高考是能力的集中体现,所以点评不能仅限于今天你做对了几道题,如果学生今天会用一个知识点解答一个生活问题,他进步了,明天能够弄清楚几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了,我也说孩子你很不错。如果有一天,学生能把知识点整合好了,并能灵活应用了,那便是我们所期待的。让课堂活起来,思维跃动起来,最终才能活学活用。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活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