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让年轻的脚步抵达更远的地方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未知世界密密匝匝的好奇,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在不断试错中勇敢往前走……这是青春最美的样子,它迸发出的种种特质汇聚在青年人身上,让他们注定成为社会上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群体。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的航路不可能永远风和日丽,但巧的是,他们正好不畏惧,即使前方有风浪、有旋涡、有险滩。青春的意义正在此。
  时代浪潮为新一代青年人的思绪插上翅膀,给予他们翱翔星际的无限可能。“这届”青年人似乎并不在意身上的“标签”,他们明确自己生在最好的时代,处于最美的年华,拥有大好的机遇。他们想要扬起帆、迎着风,向远处突破一点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逆着重力,向上努力跳一跳,用创新的力量、跳跃的思想,描画一张属于这个时代的华美蓝图。
  他们深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这充满劳绩又富有诗意的人生便值得回忆。

学以致用跨学科协作激发更多可能


  3月20日,从武汉回来的金烁终于把藏在心里的压力悄悄释放了一些。从2月23日开始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作为清华大学联合中国医师协会组建的远程医疗队成员,一行六人为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前线送去了一批科技抗疫的“硬核”武器,其中的“新冠肺炎智能诊断系统”就是金烁主要参与研发的。
  踏上这趟征程,源自大年初五那天他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博三学生王博的一次讨论。1989年出生的金烁是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中心的外科医师,医工结合项目的研发让他与专攻医学影像深度学习的王博结下缘分。2019年11月,二人因为合作开发的“智能精准肝胆手术规划系统”一同走上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第四届科技创新大赛的颁奖台,这为他们共同研发新冠肺炎智能诊断系统奠定了基础。
  在最初对研发新冠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讨论中,他们不是没有担心过可行性的问题:心肺领域不是金烁的专长,突然转向新冠肺炎与现有研究规划相关性不高。但疫情波及广泛、患病人群庞大,武汉前线医护人员承受的巨大压力让同为临床医生的金烁坐不住了——如果把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处理方面的功能与临床诊断融合,或许可以减少人力付出,缩短诊断时间,分担一线医护人员的压力。“这是最需要我们去做的工作”,他和王博达成一致意见。

  当看到了一线可能,那种把念头转化成现实的冲动就再也按捺不住。在院方协调下组成的专家团队进一步为系统制定了详细的功能方案,随着一线武汉天佑医院、雷神山医院和中南医院的参与,第一批带有核酸确认结果的首次诊断肺部影像资料从武汉传到北京……“那几天我们停掉手头所有的事情,只为了这一件事‘拼命’”,十个昼夜的系统研发令金烁记忆犹新。双方团队在23万张胸部CT影像中,标注了21万张肺部轮廓、近2万张炎症区域、18万张肺部血管,进行了9种算法、共30余次的迭代工作,测试准确率超过98%,最终系统达到可以在10秒内完成诊断、分型及定量。2月23日晚,金爍随中国医师协会和清华远程医疗队带着包括新冠肺炎智能诊断系统在内的10多件重型设备,坐上了前往武汉的绿皮火车。
  金烁在武汉战疫一线连夜调试系统的时候,航天科工二院206所应用物理技术中心34岁的高级工程师臧金良正在实验室中游走于微系统的世界里,从这个“微小的世界”中窥见着不同生物和化学反应过程重现的奥秘,探寻着病毒早期检测的可能。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能够让试剂在手掌大小的芯片上实现多种生物反应过程,减少人为干扰、简化操作人员难度,或许以后我们可以把各种在专业生物实验室的检验过程简化,如同现在日常监测血糖那样,在家里就可以完成。”臧金良介绍说。微流控芯片被形象地称作“芯片上的实验室”,作为在微电子、微机械、生物工程和纳米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全新交叉学科,疫情让更多人把目光投向了微流体技术,其中臧金良关注的就是如何让微尺度流体的运动更加有效、提升反应效率。
  “我们不仅关心生物技术在航天领域的运用,也在把专业技术优势向民用领域拓展,让更多成果走入生活。”在臧金良看来,如果微系统是重构世界的一个入口,那么他的团队就像一群手握钥匙的人,在小结构、微液滴、纳器件之间穿梭,努力开启未知世界的大门。

向阳而生因需求生发无限创意


  说起自己的专业,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研三学生裴佳佳在言语间透露出的满是热爱。“可以说我的专业改变了我,让我用更加包容的眼光看待世界,尤其是专业实践激发了我们团队很多服务社会的灵感。”
  研二时,学校开设“适老化科技与医养结合”暑期选修课,“我记得老师们最常说的话就是‘大胆地去想,有了好的创意,不怕难实现’。”在这堂课上,裴佳佳和她所在团队的同学们接触到了智能化、医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们自由结组也催化出不同的“化学反应”,这成为一群“90后”大学生孵化和落实自己想法的契机。
  智能手机的普及令定制化的出行方式成为可能,但在这一场智能化的浪潮中,老年人似乎被落下了。“老年这一人生阶段伴随着身体机能弱化,但老人自尊自立参与社会生活的需求没有改变。”裴佳佳和她的团队希望能够通过科技的力量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这也是他们设计“老年人一键式自助打车”创意产品的初衷。
  为了了解老年人在打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裴佳佳和队友在暑假期间走访学校附近的几个社区。“我们发现很多老年人在心理上对眼花缭乱的电子产品存在抗拒,很多时候碰到空车不停只能干着急,他们对于好懂好用的便捷式打车系统都很期待。”深入调查后,“一键式打车系统”创意应运而生。
  “我们希望借助城市现有出租车管理、调配平台、站点设备和车载终端,为老年人把一般化的智能打车流程简化,他们只需要在安装有一键式打车系统的站点刷卡,调配平台就可以安排车辆,乘客还能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支付方式。”团队的设计将最令老年人“头大”的手机点选、地图定位等流程还原到线下,更加符合老年人的使用习惯,同时吸纳了现有出租车调度平台的优势,使老年人能够享受到线上调配出租车带来的便利,产品得到了很多老年人的认可。   “在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陈虹霖老师的指导和一些专家的帮助下,设计创意不断完善,那段时间我们积极准备路演、参加青年创新比赛。”裴佳佳和队友们深知,这样的一键打车系统还只是一项为老年人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创意,如何落地则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参与的活动让更多人关注到老年人的需求。
  这些需求就是青年人不断创新奋进的动力。在武汉,经过48小时的系统调试,终于解决了网络兼容问题的金烁长出一口气。但他和医疗队没有马上离开武汉,而是继续深入到武昌区和鄂州市政府及卫健委、街道、多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方舱医院、康复隔离区及社区卫生中心走访调研,从医护人员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新的技术需求,并向后方实时反馈、协调。如今,从武汉回来的金烁仍沉浸在武汉那种整个城市为了一个目标努力汇聚强大力量的氛围中,这一切给他带来历练之后的沉稳、继续前行的底气。

心之所往因为渴望所以敢试敢为


  有梦想,还能找到从梦想通往现实的路径,是“这届”年轻人最大的幸福。
  1993年出生的张嵩昊,是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公司众多程序员中一个“扎眼”的姑娘,也是同事口中“那个只身来到合肥追梦量子计算的人”。谈到自己的选择,她脸上满是那种只有站在距离梦想最近的地方时才会散发出的幸福感。“合肥在量子计算等很多方面都处于领先位置,对我来說难以抗拒。”这座被称赞为“养人”的城市,是张嵩昊梦想落地的地方。“虽然大学读的是计算机专业,但我一直对物理很感兴趣,大三的时候接触到量子力学,就着了迷,找书、蹭课都是我常干的事。”2015年,张嵩昊从哈尔滨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在天津找到一份金融行业软件开发的工作。“可能因为总是想着吧,所以2017年在朋友圈看到本源量子的招聘信息,感觉心里小火苗噌地一下又燃了起来”。
  “从投简历到面试,我心里还是挺忐忑的,倒不是因为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主要特别担心错过机会。”好在,张嵩昊和公司彼此“看对了眼”,2017年11月她正式成为本源量子的一员。“公司由中科院量子信息实验室博士团队创立,我可以零距离接触院士、教授,与量子计算‘大牛’面对面沟通,在工作中学习是件幸福的事。”张嵩昊对现在的状态十分满意——当妈妈还在担心女儿在两千多公里外的陌生城市举目无亲时,她已经牵头6人团队,开始打造公司核心业务之一的量子计算云服务平台了。
  和张嵩昊一样,因为心中一个念想愿意跨越千山万水的人,还有宁波图灵奇点智能科技公司的联合创始人王桂艳。
  这几天,王桂艳的团队完成了他们落户宁波后的第5个项目——为宁波供电公司设计的区块链工程管理平台投入使用。平台通过“一链办理”解决了工程建设中纸质图纸、文件流转审批方式耗时长、易出错、数据易丢失等弊端,尤其是疫情期间,其便捷的操作性让区块链技术的优势被更多人看见。
  2011年从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毕业后,王桂艳进入北京一家外企从事研发工作,但始终是个心里藏着创业梦的“80后”。2015年年底,互联网大潮下,王桂艳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校友开启创业之路,他们把目光聚焦于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应用。“区块链很酷,我们想通过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展现出它真正的价值。”2018年年底,经过宁波市江北区驻京招商引智联络处的接洽,王桂艳的团队把公司正式落户宁波。
  “宁波是个支持和认可新兴技术的城市,在这里我们得到了企业服务、人才政策、客户推荐等多方面的支持,一年来处处有惊喜。”王桂艳喜欢这个城市,用她的话说,“人生兜兜转转,最终总是走向自己内心最强烈的渴望”,在甬江边上她为自己的渴望找到了一片天。她和团队研发的区块链相关技术已经应用于宁波产业发展的多个领域。
  “80后”“90后”没觉得自己多么独特,他们正像“60后”“70后”一样,在新时代里体味人生的每个阶段。这个月,臧金良的小家庭迎来了新的成员,这位理工男没想到自己也会在产房前流下“老父亲般的泪水”,这位“老父亲”已经在心里偷偷作起了打算:“希望他也能对物理感兴趣,我想让他体会到沉浸于科研的生活是多么幸福。”
其他文献
2004年,北京奥组委将费保龄设计的“曹氏风筝雏燕”五件作为奥运会指定商品。要问费保龄是谁?在眾多做风筝的工艺大师中,费保龄占据了很多个第一。以个人制作的风筝进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的,他是第一人;由中国邮票公司出版风筝邮票的,他是第一人;以风筝制作技艺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他还是第一个。自学而成一代大师的费保龄,无疑是北京风筝制作艺人中的翘楚。   北京放风筝的人里面有一位叫孔祥泽的。他的手中
期刊
近日,深圳市发布《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支持文化企业健康平稳发展的若干措施》,将投入5亿元财政资金,支持文化企业健康平稳发展。措施從全面落实应对疫情政策措施、强化文化产业政策支持、优化文化企业服务、强化文化金融服务、引导培育新业态发展、加强产业发展支撑、推动减轻企业负担7个方面对文化企业进行租金费用减免、资金帮扶、金融服务、业态培养等方面的支持。
期刊
关键词:自愿戒毒;封闭管理;安全管理;心理咨询   山西省一○九医院戒毒科自1996年成立以来,在医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两个效益并重”的理念,始终坚持“自愿戒毒、封闭管理”的运行模式,始终坚持把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作为保安全、谋发展的坚强后盾,始终坚持把管理工作看作是扎粮袋子的绳子,认为只有抓紧、抓好安全管理,才能确保颗粒归仓。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戒毒科取得了
期刊
近年来,随着电子阅读与网上书店的兴起,实体书店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无论是入驻外卖平台卖书,还是借助网络直播“带货”,种种探索与努力,为实体书店创造了更多发展可能性。尽管实际效果还有待时间检验,但相关探索给人以启示:用好线上平台和资源,发挥好“引流”作用,可以有效延伸实体书店的空间触角,吸引更多人走进书店、亲近书籍。   独特的地理方位和空间存在,为书店的差异化竞争提供了可能。在电子阅读、网上书店
期刊
陈家祠外景  4月24日,黑龙江逊克江段跑冰排,已经形成浩荡之势蔚为壯观。汹涌的黑龙江水夹杂着巨大冰排怒吼的气势,裹挟着剔透残冰的附庸,呈现了属于黑龙江特有的一年一次的盛景。  黑龙江逊克江段每年有两次流冰期。第一次是在4月末,由于气温回升江面开始解冻,冰排顺江而下,场面比较壮观。第二次是在10月末11月初,气温下降开始出现冰情,每年大约在10月末开始出现流冰期。
期刊
傅乐焕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他在辽金史、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卓著,甚至在某些领域,比如对东北民族史的研究、对少数民族成分的识别等,均有开创之功。  傅乐焕早年的学术道路,与傅斯年的提携、指点是分不开的。少年时期,他因父亲去世,家道中落而失学,在族叔傅斯年的帮助下才完成中学学业,考入北京大学。  1937年大学毕业,傅乐焕与邓广铭、张政烺等几位同窗好友一起进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彼时,
期刊
《预测与发现:数据新闻理论与实践》是河北大学任瑞娟教授代表作之一,该书于2019年10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部基于当前的信息环境下探讨数据新闻相关理论与实践的专著,是作者数年来对未来媒体技术变革的深刻思考,也是在相关教育教学领域的勇敢实践与细心开拓之作。   《预测与发现——数据新闻的理论与实践》,任瑞娟著,科学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1.忠于事实的资料考证:精选数据新闻实践案例   作
期刊
相对论光环之下的爱因斯坦是人们心目中的科学天才。当然,再伟大的科学天才也会犯错,而且,伟大的人物还常犯伟大的错误!博达尼斯的这本《爱因斯坦也犯错:天才的一生》想告诉你的就是这一点。   相比于其他科普读物,这本书植根于历史脉络,不但生动地讲述了爱因斯坦创建广义相对论的艰苦历程,也尖锐地指出了他后来与主流物理学界的脱节,他的自负与孤独,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爱因斯坦——虽有缺点,但仍不失为世纪天才
期刊
关键词:舞蹈创作;灵感;想象力   舞蹈创作是舞蹈表现的基础,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必须要求灵感与技巧的统一,通过灵感找到舞蹈创作的来源,同时在技术的支持之下完成整体的舞蹈创作,带领人们在舞蹈的表现之中更好地感受生活,体现出舞蹈本身的价值。 一、舞蹈创作的关键因素   1.舞蹈创作来源于灵感。灵感已经成为了舞蹈创作者的基础条件,也是一个舞蹈本身内含多少的关键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舞蹈编排以及
期刊
讀书是鲁迅的人生一大享受,有一次鲁迅感冒了,他在日记中记录“首重鼻窒似感冒,蒙被卧良久,顿愈,仍起阅书”。病稍好就看书,可见看书已成鲁迅人生的第一需要。   1912年9月2日:“夜书致东京信两通,翻画册一过,甚适。”写完了信,翻翻画册,感觉舒服极了。享受读书的乐趣,真是读书之佳境。   当然鲁迅读的书并不都是他买的。鲁迅在北京时,从日记中可以看到他经常去图书馆借书的记载。还有,鲁迅总喜欢自己装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