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总结超声检查乳腺肿块临床诊断经验;方法:对妇科普查证实有乳腺肿块者280例进行超声检查;结果:良性肿瘤265例,癌7例,可疑瘤8例;结论:超声检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具有方便、无痛、无放射性鉴别肿物性质等优点。
【关键词】:乳腺肿块;超声检查
【中图分类号】R655.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1-0095-02
乳腺是女性重要的性特征器官,乳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由于高频率高分辨力探头问世,使超声检查在乳腺疾病的诊断方面已被广泛应用[1]。2007年6月~2008年7月,通过妇科普查、证实有乳腺肿块者280例来我院进行超声检查,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80例女性乳腺肿块均来自妇科普查,占普查人数1400例的20%,最小19岁,最大64岁,平均44岁,其中部分病例通过跟踪随访,经手术与组织病理证实。
1.2 仪器与方法 应用PHILIPS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3~12MHz,采用直接法沿乳房自上而下,自内而外进行纵向、横向及放射状连续扫查,同时检查腋下。
2 结果
280例中,乳腺结构不良(乳腺增生症)124例,占44.3%;乳腺纤维腺瘤71例,占25.4%;乳腺囊肿32例,占11.4%;癌7例,占2.5%;脂肪瘤31例,占11.1%;脂膜炎5例,占1.8%;乳腺结核1例,占0.4%;叶状囊肉瘤1例,占0.4%;可疑瘤8例,占2.9%。
3 讨论
女性乳腺的生长发育及其功能,受内分泌腺的控制,特别是垂体前叶及卵巢孕激素的影响更大。由于乳腺受卵巢雌激素及孕激素的影响,故亦随月经周期而有变化,月经前期主要为乳腺增生性改变,乳房胀大,有轻微痛或触痛,经后缓解,消失后复原。故超声诊断乳腺疾病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及病史综合考虑。
3.1 乳腺增生症多见于30~40岁妇女,表现为月经来潮3~4天,乳房一侧或两侧出现间歇性胀痛,逐渐加剧,扪之有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有压痛,但月经过后,症状随即减轻或消失。声像图特点:两侧乳房增大,但边界光滑,完整;内部质地及结构紊乱,回声分布不均匀;如有囊性扩张,乳房内出现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其后壁回声稍强;CDFI无特征性改变[2]。
3.2 乳腺纤维腺瘤多见于中青年妇女。20~39岁多见,约75%为单发,雌激素是本病发生的刺激因子,活动度大,质地坚韧[3]。声像图特点:边界光滑,完整,有一层光滑的包膜;内部呈弱低回声,分布均匀,少数回声不均;后方回声增强或不增强;肿瘤呈圆形、椭圆形,也有呈分叶形或不规则形;CDFI显示多数为无血流或少血流型;少数有钙化,则呈颗粒状,由于退化性改变所致,同时可见肿瘤内液化坏死。
3.3 乳腺炎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以初产妇为多,开始发病时,患者有高热、寒战、乳房红肿及疼痛,炎症多位于乳腺的外下象限,形成硬结,有压痛。继而软化形成脓肿,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明显增高。声像图特点:在炎症肿块上检查时,内部呈不均质的无回声区,但边界增厚而不光滑:慢性炎症或脓肿液化不全时,内部可呈不均质的光点或光团;CDFI显示,肿块内部及周边呈点状散在血流信号。
3.4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由于乳晕周围的乳腺导管阻滞,引流不畅、停滞,继而乳腺导管扩张,导管周围出现无菌性炎症,如乳头出现血性或粉刺样溢液,病变有大量浆细胞浸润等。声像图特点,乳腺导管扩张,形成低回声区,形态不规则,透声差,后方回声不增强,而往往轻度衰减;CDFI显示低回声区内多见点状血流信号,血流多位于病灶的中心处。
3.5 乳腺癌是从乳腺导管上皮及末梢导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声像图特点:癌瘤处边界不整,凹凸不平,无包膜,边界呈锯齿状或蟹足状,界限不清:内部多呈低回声实性衰减暗区,分布不均;癌瘤后壁回声减低,内有微粒样钙化点;综合上述声像图特征,结合局部皮肤是否呈橘皮样改变,乳头溢液,乳头内陷隐痛等,如恶性可疑大,应建议尽早手术[4]。
4 体会
通过280例女性乳腺肿块超声检查结果分析,笔者认为典型的乳腺疾病声像图有其特征性改变,超声可以通过二维图像、彩色血流图、彩色多普勒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还具有方便、无痛、无放射性鉴别肿物性质等优点。
参考文献
[1]孙忠尧,刘管辉,王忠华,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现代诊断与治疗,2007, 18(3):136-138.
[2]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5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52-154,156-157.
[3]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6.
[4]张青萍.现代超声显像鉴别诊断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26-732.
(收稿日期:2008.11.14)
【关键词】:乳腺肿块;超声检查
【中图分类号】R655.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1-0095-02
乳腺是女性重要的性特征器官,乳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由于高频率高分辨力探头问世,使超声检查在乳腺疾病的诊断方面已被广泛应用[1]。2007年6月~2008年7月,通过妇科普查、证实有乳腺肿块者280例来我院进行超声检查,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80例女性乳腺肿块均来自妇科普查,占普查人数1400例的20%,最小19岁,最大64岁,平均44岁,其中部分病例通过跟踪随访,经手术与组织病理证实。
1.2 仪器与方法 应用PHILIPS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3~12MHz,采用直接法沿乳房自上而下,自内而外进行纵向、横向及放射状连续扫查,同时检查腋下。
2 结果
280例中,乳腺结构不良(乳腺增生症)124例,占44.3%;乳腺纤维腺瘤71例,占25.4%;乳腺囊肿32例,占11.4%;癌7例,占2.5%;脂肪瘤31例,占11.1%;脂膜炎5例,占1.8%;乳腺结核1例,占0.4%;叶状囊肉瘤1例,占0.4%;可疑瘤8例,占2.9%。
3 讨论
女性乳腺的生长发育及其功能,受内分泌腺的控制,特别是垂体前叶及卵巢孕激素的影响更大。由于乳腺受卵巢雌激素及孕激素的影响,故亦随月经周期而有变化,月经前期主要为乳腺增生性改变,乳房胀大,有轻微痛或触痛,经后缓解,消失后复原。故超声诊断乳腺疾病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及病史综合考虑。
3.1 乳腺增生症多见于30~40岁妇女,表现为月经来潮3~4天,乳房一侧或两侧出现间歇性胀痛,逐渐加剧,扪之有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有压痛,但月经过后,症状随即减轻或消失。声像图特点:两侧乳房增大,但边界光滑,完整;内部质地及结构紊乱,回声分布不均匀;如有囊性扩张,乳房内出现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其后壁回声稍强;CDFI无特征性改变[2]。
3.2 乳腺纤维腺瘤多见于中青年妇女。20~39岁多见,约75%为单发,雌激素是本病发生的刺激因子,活动度大,质地坚韧[3]。声像图特点:边界光滑,完整,有一层光滑的包膜;内部呈弱低回声,分布均匀,少数回声不均;后方回声增强或不增强;肿瘤呈圆形、椭圆形,也有呈分叶形或不规则形;CDFI显示多数为无血流或少血流型;少数有钙化,则呈颗粒状,由于退化性改变所致,同时可见肿瘤内液化坏死。
3.3 乳腺炎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以初产妇为多,开始发病时,患者有高热、寒战、乳房红肿及疼痛,炎症多位于乳腺的外下象限,形成硬结,有压痛。继而软化形成脓肿,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明显增高。声像图特点:在炎症肿块上检查时,内部呈不均质的无回声区,但边界增厚而不光滑:慢性炎症或脓肿液化不全时,内部可呈不均质的光点或光团;CDFI显示,肿块内部及周边呈点状散在血流信号。
3.4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由于乳晕周围的乳腺导管阻滞,引流不畅、停滞,继而乳腺导管扩张,导管周围出现无菌性炎症,如乳头出现血性或粉刺样溢液,病变有大量浆细胞浸润等。声像图特点,乳腺导管扩张,形成低回声区,形态不规则,透声差,后方回声不增强,而往往轻度衰减;CDFI显示低回声区内多见点状血流信号,血流多位于病灶的中心处。
3.5 乳腺癌是从乳腺导管上皮及末梢导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声像图特点:癌瘤处边界不整,凹凸不平,无包膜,边界呈锯齿状或蟹足状,界限不清:内部多呈低回声实性衰减暗区,分布不均;癌瘤后壁回声减低,内有微粒样钙化点;综合上述声像图特征,结合局部皮肤是否呈橘皮样改变,乳头溢液,乳头内陷隐痛等,如恶性可疑大,应建议尽早手术[4]。
4 体会
通过280例女性乳腺肿块超声检查结果分析,笔者认为典型的乳腺疾病声像图有其特征性改变,超声可以通过二维图像、彩色血流图、彩色多普勒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还具有方便、无痛、无放射性鉴别肿物性质等优点。
参考文献
[1]孙忠尧,刘管辉,王忠华,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现代诊断与治疗,2007, 18(3):136-138.
[2]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5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52-154,156-157.
[3]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6.
[4]张青萍.现代超声显像鉴别诊断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26-732.
(收稿日期:200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