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不在大有“魂”则灵题不在大有“魂”则灵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ba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年的高考,岁岁年年,如约而来,如期而去,留给我们的试题,聚成一个巨大的“宝藏”.如果我们认真探究并加以“挖掘”,一定会使这些“宝藏”转化为巨大的“财富”,同时还会使它们得到“增值”.2013年高考浙江省理科数学第18题换成了数列大题,没有考三角函数大题,而把三角函数的考查放到填空、选择题中,试题的结构安排做了较大的调整,试题的考查深度有了较大的提升,试题注重考查通性通法,回避了特殊技巧,从结构到内容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理科卷第6题这样的一道小小的三角函数选择题,却难倒了不少学生.在今年的一堂复习课中,把它直接抛给了学生,没想到,竟引来了一场精彩的解题大战.
  原题重现:
  一、立足通性通法,一波三折,精彩不断
  师:这是一个三角中很常见的给值求值问题,求解的方法应该很多.由方程的思想,只要再给出一个关于sinα,cosα方程即可,谁来讲讲?
  这里,我们把问题回到了课本.还是一句老话,高考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平时的教学只要着眼于以课本内容为出发点,探究发现为着力点,学生创新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培养为生长点,就可以把握高考关键的落脚点.
  三、反思高考复习,优化思维,精彩继续
  通过上面这个小小的高考题,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一题多解,从特殊推广到了一般,得出问题的一般性的解决方法.题不在大,有“魂”则灵,数学的“魂”就是“探索—发现—化归—创新”.反思高考复习,“高考数学会考什么?”“怎么考?”“考到什么样深度?”要了解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近三年的浙江新课程卷认真加以研究.因为高考试题是高考命题专家精心设计、合理编排出来的,它是落实《考试说明》的载体,它是对《考试说明》的说明,它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它要支持着新课程改革,这不仅仅是命题者的个人行为,更承载新课改深化改革的导向标功能.
  《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从高考改革的趋势来看,将来的高考试题会给思维能力强的学生留下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在高考这种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解题能力上,而解题能力的提高在高考数学复习课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在一题多解、多题共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题多联的思维训练中来逐渐地培养思维灵活性、广阔性、严谨性、批判性、深刻性等品质.我们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去积极探索:
  1.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一题多解的价值并不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这道题的所有解法,而在于使学生学会灵活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去审视、去思考,从而沟通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品质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教师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并及时地调整,否则可能造成学生的迷惘和失意,走入误区.
  2.多题共解——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多题共解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类比、观察能力,对学生掌握基本数学技能和解题规律性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能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用一法,解多题的效果,有利于求同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3.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严谨性
  以“原型题”作为素材,适当改变条件或问题背景,或对问题作横、纵向拓展引申,能大大增强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辩证地分析和应用条件,对培养思维的严谨性大有裨益.课堂教学中若能发挥此类题的辐射作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能.
  4.一题多联——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一个数学问题,可从不同角度、不同的知识点出发,都能得到圆满的解决,这体现了“条条大路通罗马”.同时通过问题解决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思维的深刻性也得到深化.
  其次,在复习中我们还应该做到 “六个尽量”: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尽量让学生动脑思考,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尽量让学生主动表达,尽量让学生发现、质疑问题,尽量让学生充分重视小题.还是这句话,题不在大,有魂则灵.事实上高考数学试卷中有70%左右的低、中档题是由基础知识命制的,只要基础扎实,基本技能熟练,拿下这些题比较容易.反之,若对一些基本概念、定理都含混不清,不但基础题会失分,难题也不可能做得好,那将犯下战略性错误.真可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得基础者得天下”!
  【参考文献】
  [1]王永生.一道高考数学试题教学运用的精彩故事[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4(1-2).
  [2]施刚良,周笔崇.“小题”也可以“大做” [J].中学数学,2013(9).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语言包含了符号语言、图像语言、自然语言等等,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逐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地将数学语言转化为自己所需要信息的能力,提升数学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语言;教学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教师不仅仅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思考方式,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分析能力,而数学语言正是承担了表达
期刊
杨丽芹,三年级的一个女生,看上去憨憨的,经常穿戴不整齐,头发乱糟糟的,大晴天也会穿双雨靴来学校,天变热了她或许也没减衣服,这是我支教的农村小学三年级的一名女生. 一开始我以为这孩子是留守儿童,后来我跟班主任老师打听才知道,她爸妈都在家,但他们都不怎么管孩子,这孩子还要经常受其弟弟的欺负,在她一年级的时候,作业经常被她弟弟撕破. 就是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女孩却让我印象深刻. 原因是:一段时间的教学以来
期刊
【摘要】 传统的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耗费大量的时间,感到枯燥无味. 本文主要从作业性质、教师指导等方面分析影响学生作业有效性的归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研究型、调查型、开放型等作业形式,打造富有活力的初中数学作业,旨在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活力  “温故而知新”,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具有检测、反馈的功效,既有利于学习内容的巩固与
期刊
【摘要】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的重要性不容置疑. 作为教师,不仅要在宏观上对全套教材乃至全册教材有所了解,更要从微观上对课时教材内容做深入研究. 如果说教材是有关知识体系的精华,编者已经把它变“薄”了. 教师在进行教材分析时就要从细节入手,刨根问底、咬文嚼字、深入挖掘,把它读“厚”、读“透”、读“深”.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读“厚”;读“透”;读“深”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凭借,是
期刊
【摘要】本文拟从“潜台词”中教材的设计思想作为文章切入点,以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作为研究主题,探究“潜台词”中数学教材的结构布局,明晰“潜台词”与教材知识点的关联和其对于知识点的“省略”,企图探究出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潜台词”;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教学价值  一、“潜台词”中教材的设计思想  传统教材中,教学法的处理往往是一种看似“探究式教学法”的形式,教师通常问学生一个
期刊
【摘要】机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脑筋灵活,能够随机应变”.马克思·范梅南《教学机智》中“把机智说成是瞬间知道该怎么做,一种与他人相处的临场智慧和才艺”.本文从关注探究活动的运用、学生创新的闪光点等方面,论述初中数学教学中巧用教学机智点燃数学课堂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机智;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活动是精神、智慧、情感交流融会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的睿智和充满活
期刊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具有连锁性: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所以‘做’是‘学’的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的学习更加需要练习与实践,而作业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那么学生的作业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因此我们不仅应该关注课堂,更应该关注作业的设计,把布置数学作业作为学科教育流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作为学科教学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双边交流的重要阵地,也是教师教学理念进行有效渗透的重要场所,更是学生学习技能素养有效培养的重要渠道.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情境教学法作为课堂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培养学生探究技能、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以及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等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课堂教
期刊
在高三数学复习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见仁见智,从横向纵向对问题进行探究,那么必然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形成较清晰的知识网络,真正实现高效低耗.笔者在讲评下述题目时,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收获了较好的成效.  1.揭示问题,形成问题空间  师:感谢学生1给的解答展示.(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表扬学生的机会,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品味成功的喜悦)  师:下面我们主要来研究一
期刊
一、微课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现状  我国最早由胡铁生提出:“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程凸显了其“微”的特点,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所以大部分都会在重点、难点、易错点上做文章.  高中数学的微课程起步比较晚,但发展迅速,在网络上已经有与教材同步的全套微课视频,甚至有专门针对高三解题的模型微课,但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