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指出了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欠缺、校园文化活动单薄、校园制度建设滞后等,并从物质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校园文化 民办高校 对策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归纳,从而提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改进措施。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内涵理解为: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等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是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1]。广义的校园文化通常分为四个部分,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风俗习惯等;校园行为文化包括师生以教学为中心的各种行为方式,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风貌的体现,也是学校凝聚力、生命力和活力的集中体现;校园物质文化是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校园文化,体现了学校成员的集体智慧和整体感,体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协调的发展;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所拥有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文化产品、道德准则等精神形态的文化氛围,相对于校园的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在整个校园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2]。
二、校园文化建设在民办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更是广大师生直接参与和精心培养下发展起来的。它的建设对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促进学生的进一步社会化,提高学生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激励、引导与规范作用。
1.激励作用
民办高校的学生入校之后,思想上的压力一般都比较大,他们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上的是“三流”的学校,处处受人歧视,因而底气不足,思想包袱沉重,影响了学习与生活。而这种弥漫在民办高校大学生心头的所谓“等级”阴影一时间也难以消除。而另一方面,他们也因此而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动机,他们肯定自我,相信自己通过民办高校的学习深造,同样可以获得高等教育的文凭,有光明的发展前途。
学校通过培育浓郁的校园文化,让学生能够在一种良好的人文氛围中学习。第二课堂的建设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要创造条件利用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等优势大力发展各类社团活动尤其是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术沙龙活动。它是提升校园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重要内容,开展球赛、大型文艺晚会、迎新晚会等等,对于积极健康的活动,要大力扶持,并传承下去,形成本校的优良传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提高素质的第
二平台。
2.引导作用
民办高校的学生,因过于自卑而表现出极强的自尊心。表现在学习上,无法正视自己在学习方法、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失误与不足,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肯定、理解、支持和指点,但又不肯承认自己的不足,不愿接受他人的批评。同时,也经受不住失败的考验,一旦考试成绩不合格,就会自暴自弃,产生厌学情绪,出现旷课、迟到、早退、逃学或中途退学等现象。
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民办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课内、课外多种组织形式及学校先进的现代化载体,积极引导开展科技活动,如科技讲座、竞赛、参观、实践等;发动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建立起以学术科技大赛和各类校园学术科技活动为载体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使之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创造教育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也可以构成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此外,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能够在与众多的对象交往中,学会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能调节学生心理,起到增强体质、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维护身心健康的有效作用。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大学生们通过参加一些文娱活动,能够劳逸结合,从而有效地保持身心健康,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3.规范作用
与公办高校的大学生一样,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也正处在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期,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二者没有显著差异。但民办高校的大学生的确存在着学业成绩不良、思想道德滑坡的现象,根源就在于他们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自律性较差。入学后,他们什么都想学,又什么都没学好;什么事都想做,又什么也没做好。很多学生由于经受不住各种娱乐活动的诱惑,盲目地、过多地参与课外娱乐活动,整天为组织各种活动而忙得不亦乐乎,反而耽误了自己的学业。
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群体主导价值观,它集中体现在学校的校风学风中,好的校风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和无处不在的约束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受到排斥,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自豪感和荣誉感不断加强,在校园群体的心理和行为上形成认同感和一致性。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做到训练要求明确,训练内容具体,同时做好分阶段的检查验收工作。要切实加强新形势下,不同年龄段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和要求的规律研究,精心设计符合不同年龄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的德育活动,把人性化的校风、学风教育渗透到学生校园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民办高校的跨越式发展。从校园文化的内涵与民办高校发展的关系层面看,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促进民办高校跨越式发展的基石,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促进民办高校跨越式发展的保障,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是促进民办高校跨越式发展的载体,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促进民办高校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因此,民办高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3]。
三、民办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民办高校诞生、发展的时间较短,在其办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矛盾也给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特殊的挑战,使得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欠缺
民办高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虽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也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是学校的基础设施欠完善,尤其是学生的活动场所偏少,不能满足学生活动的基本需要;二是校园物质设施与大学精神不合拍,特别是人文气息和文化意味不浓,也缺乏健康高雅的人文艺术景观;三是校园文化氛围不强,不像学校,更像企业;四是校园自然环境尚需绿化、美化和优化。
2. 校园文化活动单薄
由于物质投入乏力以及对校园文化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等原因,导致民办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普遍比较单薄。一是校园文化活动较少,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单调;二是校园文化活动层次不高,主要是体育活动、娱乐活动和商业活动相对较多,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实践、宣传教育、学术交流、科技竞赛、文化艺术等活动相对较少;三是校园社团力量较弱且活动不够活跃。
3. 校园制度建设滞后
制度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民办高校由于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制度建设普遍滞后。一是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没有得到应有的落实,“依法治校”、“民主治校”进程迟缓;二是学校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权限过于集中,院、系一级的管理权限过小;三是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不清,越位、缺位并存;四是学校制度的创造性不强,有简单移植和照搬其他院校规章制度之嫌;五是制度意识缺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4. 校风不良
校风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学校的风气,是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形成的风尚。校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质量,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命运。由于民办高校的领导干部大多由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和高校的离退休人员所组成,教师队伍大部分由外聘的兼职教师组成;生源成绩普遍较低,加之学校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等,致使民办高校的校风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有:行政的官本位色彩浓厚,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进取心不强;部分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缺失,备课不认真,对学生要求不严,甚至包庇迁就学生;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早读率、到课率、上晚自习率低,存在着混日子和混文凭的心理[4]。
四、民办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校园文化建设是民办高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民办高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民办高校切实提高认识,把校园文化建设摆在重要战略位置,纳入到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中,按照“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师生共建”的原则,把校园文化建设这一基础性工作做实、做好。
1. 创新校园制度文化
一是按照《高等教育法》规定的“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要求,加快民办高校的法制化、民主化制度建设,推进“依法治校”、“民主治校”进程[5];二是适度扩大院、系一级的管理权限,理顺院系和部门之间的管理体制;三是明确各部门和行政及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杜绝越位、缺位现象的发生;四是从民办高校的实际出发,创新管理体制,避免简单移植其他院校的管理模式;五是加强法制教育和规则教育,倡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制意识、制度意识和规则意识。
2. 加快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加大资金的投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一是加大学生活动场所的建设力度,特别是要建设好教学楼、图书馆、报告厅、体育场以及大学生活动中心等,为校园文化活动提供足够的场所和空间;二是在建造校园物质设施时,突出校园物质设施的精神文化意义,把民族传统、时代风格、大学精神与民办高校办学的特色有机结合起来;三是精心打造和创建承载文化信息、反映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人文艺术景观,充实文化标志,建设人文校园。利用报栏、展板、标语、名言警句、励志牌等宣传手段,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四是加大校园自然环境建设力度,搞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3. 狠抓校风建设
校风一旦形成,便会对校园的每一个人产生重大的、深远的影响。从民办高校的实际出发,更应狠抓校风建设。一是利用校报、期刊、广播、校园网、宣传橱窗等舆论工具,加大校风建设的宣传攻势,倡导一种良好的校园风气,形成一种与学校发展目标一致的气候,使更多的师生员工受到强烈的熏陶和感染;二是加强教职工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褒奖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的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批评、教育以致处罚工作懈怠、不负责任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三是结合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开学典礼和学位授予大会等开展有声有色的主题教育活动,弘扬正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广大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形成以勤奋学习为荣,以厌学、弃学为耻的学习风气,培养有理想、守纪律、肯吃苦的一代新人;四是从严管理学生,切实提高学生的早读率、到课率和上晚自习率;五是加大“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的奖励力度,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六是制定考研激励政策,满足学生的考研需求。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一是搞好校园文化活动规划,增加校园文化活动的频度,逐渐改变民办高校师生业余生活单调的局面;二是增强校园文化活动品位和活动的质量,例如:通过举行演讲会和辩论赛、开展有奖征文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等途径,使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受到教育的同时,个人素质也得到了提升;在开设必要的文化课和艺术课的同时,组织开展名作欣赏、文艺汇演、书画展览、摄影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在科技竞赛活动方面,要通过开展创新设计、专业技能大赛、操作比赛、职业规划、模拟招聘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三是鼓励成立健康有益的学生社团组织,发挥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策划者和具体实施者的作用,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6]。
五、结语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校完成育人的任务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衡量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精心的培育、长期的积淀,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地创新,推动学校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我国民办高校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对校园文化建设已做出了新的构想,我们期待着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能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为民办高校本身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2008q307)
参考文献
[1]张铁锁.论校园文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61-62.
[2]郭广银,杨 明.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342-343.
[3]李淑云,赵厚亚.论校园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21-23.
[4]唐仕琼,杨永清.关于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15-16.
[5]龚榕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3(5):22-23.
[6]王代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23-24.
[关键词]校园文化 民办高校 对策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归纳,从而提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改进措施。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内涵理解为: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等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是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1]。广义的校园文化通常分为四个部分,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风俗习惯等;校园行为文化包括师生以教学为中心的各种行为方式,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风貌的体现,也是学校凝聚力、生命力和活力的集中体现;校园物质文化是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校园文化,体现了学校成员的集体智慧和整体感,体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协调的发展;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所拥有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文化产品、道德准则等精神形态的文化氛围,相对于校园的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在整个校园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2]。
二、校园文化建设在民办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更是广大师生直接参与和精心培养下发展起来的。它的建设对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促进学生的进一步社会化,提高学生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激励、引导与规范作用。
1.激励作用
民办高校的学生入校之后,思想上的压力一般都比较大,他们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上的是“三流”的学校,处处受人歧视,因而底气不足,思想包袱沉重,影响了学习与生活。而这种弥漫在民办高校大学生心头的所谓“等级”阴影一时间也难以消除。而另一方面,他们也因此而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动机,他们肯定自我,相信自己通过民办高校的学习深造,同样可以获得高等教育的文凭,有光明的发展前途。
学校通过培育浓郁的校园文化,让学生能够在一种良好的人文氛围中学习。第二课堂的建设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要创造条件利用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等优势大力发展各类社团活动尤其是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术沙龙活动。它是提升校园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重要内容,开展球赛、大型文艺晚会、迎新晚会等等,对于积极健康的活动,要大力扶持,并传承下去,形成本校的优良传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提高素质的第
二平台。
2.引导作用
民办高校的学生,因过于自卑而表现出极强的自尊心。表现在学习上,无法正视自己在学习方法、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失误与不足,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肯定、理解、支持和指点,但又不肯承认自己的不足,不愿接受他人的批评。同时,也经受不住失败的考验,一旦考试成绩不合格,就会自暴自弃,产生厌学情绪,出现旷课、迟到、早退、逃学或中途退学等现象。
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民办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课内、课外多种组织形式及学校先进的现代化载体,积极引导开展科技活动,如科技讲座、竞赛、参观、实践等;发动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建立起以学术科技大赛和各类校园学术科技活动为载体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使之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创造教育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也可以构成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此外,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能够在与众多的对象交往中,学会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能调节学生心理,起到增强体质、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维护身心健康的有效作用。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大学生们通过参加一些文娱活动,能够劳逸结合,从而有效地保持身心健康,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3.规范作用
与公办高校的大学生一样,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也正处在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期,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二者没有显著差异。但民办高校的大学生的确存在着学业成绩不良、思想道德滑坡的现象,根源就在于他们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自律性较差。入学后,他们什么都想学,又什么都没学好;什么事都想做,又什么也没做好。很多学生由于经受不住各种娱乐活动的诱惑,盲目地、过多地参与课外娱乐活动,整天为组织各种活动而忙得不亦乐乎,反而耽误了自己的学业。
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群体主导价值观,它集中体现在学校的校风学风中,好的校风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和无处不在的约束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受到排斥,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自豪感和荣誉感不断加强,在校园群体的心理和行为上形成认同感和一致性。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做到训练要求明确,训练内容具体,同时做好分阶段的检查验收工作。要切实加强新形势下,不同年龄段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和要求的规律研究,精心设计符合不同年龄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的德育活动,把人性化的校风、学风教育渗透到学生校园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民办高校的跨越式发展。从校园文化的内涵与民办高校发展的关系层面看,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促进民办高校跨越式发展的基石,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促进民办高校跨越式发展的保障,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是促进民办高校跨越式发展的载体,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促进民办高校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因此,民办高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3]。
三、民办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民办高校诞生、发展的时间较短,在其办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矛盾也给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特殊的挑战,使得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欠缺
民办高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虽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也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是学校的基础设施欠完善,尤其是学生的活动场所偏少,不能满足学生活动的基本需要;二是校园物质设施与大学精神不合拍,特别是人文气息和文化意味不浓,也缺乏健康高雅的人文艺术景观;三是校园文化氛围不强,不像学校,更像企业;四是校园自然环境尚需绿化、美化和优化。
2. 校园文化活动单薄
由于物质投入乏力以及对校园文化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等原因,导致民办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普遍比较单薄。一是校园文化活动较少,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单调;二是校园文化活动层次不高,主要是体育活动、娱乐活动和商业活动相对较多,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实践、宣传教育、学术交流、科技竞赛、文化艺术等活动相对较少;三是校园社团力量较弱且活动不够活跃。
3. 校园制度建设滞后
制度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民办高校由于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制度建设普遍滞后。一是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没有得到应有的落实,“依法治校”、“民主治校”进程迟缓;二是学校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权限过于集中,院、系一级的管理权限过小;三是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不清,越位、缺位并存;四是学校制度的创造性不强,有简单移植和照搬其他院校规章制度之嫌;五是制度意识缺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4. 校风不良
校风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学校的风气,是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形成的风尚。校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质量,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命运。由于民办高校的领导干部大多由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和高校的离退休人员所组成,教师队伍大部分由外聘的兼职教师组成;生源成绩普遍较低,加之学校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等,致使民办高校的校风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有:行政的官本位色彩浓厚,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进取心不强;部分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缺失,备课不认真,对学生要求不严,甚至包庇迁就学生;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早读率、到课率、上晚自习率低,存在着混日子和混文凭的心理[4]。
四、民办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校园文化建设是民办高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民办高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民办高校切实提高认识,把校园文化建设摆在重要战略位置,纳入到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中,按照“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师生共建”的原则,把校园文化建设这一基础性工作做实、做好。
1. 创新校园制度文化
一是按照《高等教育法》规定的“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要求,加快民办高校的法制化、民主化制度建设,推进“依法治校”、“民主治校”进程[5];二是适度扩大院、系一级的管理权限,理顺院系和部门之间的管理体制;三是明确各部门和行政及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杜绝越位、缺位现象的发生;四是从民办高校的实际出发,创新管理体制,避免简单移植其他院校的管理模式;五是加强法制教育和规则教育,倡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制意识、制度意识和规则意识。
2. 加快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加大资金的投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一是加大学生活动场所的建设力度,特别是要建设好教学楼、图书馆、报告厅、体育场以及大学生活动中心等,为校园文化活动提供足够的场所和空间;二是在建造校园物质设施时,突出校园物质设施的精神文化意义,把民族传统、时代风格、大学精神与民办高校办学的特色有机结合起来;三是精心打造和创建承载文化信息、反映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人文艺术景观,充实文化标志,建设人文校园。利用报栏、展板、标语、名言警句、励志牌等宣传手段,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四是加大校园自然环境建设力度,搞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3. 狠抓校风建设
校风一旦形成,便会对校园的每一个人产生重大的、深远的影响。从民办高校的实际出发,更应狠抓校风建设。一是利用校报、期刊、广播、校园网、宣传橱窗等舆论工具,加大校风建设的宣传攻势,倡导一种良好的校园风气,形成一种与学校发展目标一致的气候,使更多的师生员工受到强烈的熏陶和感染;二是加强教职工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褒奖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的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批评、教育以致处罚工作懈怠、不负责任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三是结合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开学典礼和学位授予大会等开展有声有色的主题教育活动,弘扬正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广大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形成以勤奋学习为荣,以厌学、弃学为耻的学习风气,培养有理想、守纪律、肯吃苦的一代新人;四是从严管理学生,切实提高学生的早读率、到课率和上晚自习率;五是加大“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的奖励力度,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六是制定考研激励政策,满足学生的考研需求。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一是搞好校园文化活动规划,增加校园文化活动的频度,逐渐改变民办高校师生业余生活单调的局面;二是增强校园文化活动品位和活动的质量,例如:通过举行演讲会和辩论赛、开展有奖征文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等途径,使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受到教育的同时,个人素质也得到了提升;在开设必要的文化课和艺术课的同时,组织开展名作欣赏、文艺汇演、书画展览、摄影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在科技竞赛活动方面,要通过开展创新设计、专业技能大赛、操作比赛、职业规划、模拟招聘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三是鼓励成立健康有益的学生社团组织,发挥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策划者和具体实施者的作用,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6]。
五、结语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校完成育人的任务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衡量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精心的培育、长期的积淀,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地创新,推动学校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我国民办高校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对校园文化建设已做出了新的构想,我们期待着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能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为民办高校本身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2008q307)
参考文献
[1]张铁锁.论校园文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61-62.
[2]郭广银,杨 明.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342-343.
[3]李淑云,赵厚亚.论校园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21-23.
[4]唐仕琼,杨永清.关于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15-16.
[5]龚榕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3(5):22-23.
[6]王代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