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治国出生在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父母给予他的教育就是勤奋做事、踏实做人。2003年从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后,怀揣梦想走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四三二八工厂(下简称“四三二八工厂”),从此他的军工旅程扬帆起航。
四三二八工厂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隶属海军装备部,是军队保障性企业。朱治国作为该厂技术研发与培训中心主任,勇于创新,敢为人先,逐步成长为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他曾获得2020年度“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为自己,也为山西赢得了荣誉。
从进入四三二八工厂的那天起,朱治国就立志成为航空气源类装备研发带头人。他始终把学习作为做好工作的首要条件,勤奋好学,增长本领,先后发表《航空制氧制氮设备》《压力表计量技术要求及脱脂清洗问题分析》《一种小型模块化制氮设备研制技术路线》等多篇专业论文。他参与的“气源车用隔膜压缩机”和“气体供给装置”两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
18年来,朱治国一直从事航空四站和军械装备的研发、制造及修理,主管研发了航空充氧车、氧罐车、供气终端设备、制氮装置、高压气瓶维修校验等系列产品。与此同时,他还负责工厂气源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工作,为工厂培养出了一支敢打敢拼、勇挑重担的专业技术队伍。
海军装备研制、服务保障经历让他从一名普通的实习生逐步成长为工厂技术研发的带头人。他说:“这么多年来,太行精神、海军文化一直激励着我,我坚信‘积跬步至千里’的道理,能行至金字塔顶端的,除了雄鹰,还有默默奋斗的蜗牛。”
“在从业生涯中,我有幸参加了国家多次重大保障任务,非常自豪。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阅兵保障、16舰的随行保障、‘砺装-2015’装备比武和2018装备等级鉴定等重大军事保障任务,见证和参与了新时期人民海军装备建设和发展的光辉历程。”朱治国说。
2009年国庆前夕,朱治国还承担着飞机地面保障任务。作为保障小组的领队,他需要布置保障工作分工,安排每个人的任务分工、强调需要重点调试的参数、列举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阐述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经过8个多小时的旅程,车辆进京了,当司机询问住宿地点的时候,他说:“先去保障地,我们必须先了解下装备状况以及现场保障工作条件,做到心中有数,若有问题也可提前调整。”到达保障地点后,他随即安排人员对保障涉及的装备进行反复性能测试并进行详细记录,协调准备可能需要的工具、备件。所有检查工作完成后已是凌晨,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房间后,朱治国打开电脑详细写下了调试工作日志并抄送至工厂,一天的工作才算告一段落。
2009年9月30日,对于保障小组来说,有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对接战鹰”。10月1日,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保障小组集结完毕,完成对战鹰使用的气源、电源系列保障后,轰鸣声响起,战鹰傲然升空……他仰望云端,虽身无翅膀,但心在助力飞翔。
回首自己的成长道路,朱治国说:“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次任务都是对自己的考验和历练,每一次实践都是向先模迈进的台阶。我是幸运的,从一个毛头小子到技术骨干,从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到全国劳动模范,我得到了很多。这一切,是企业给我搭建了实现梦想的平台,给了我滋养的土壤,是领导给了我无比的信任和支持,让我在岗位上提高本领,创造价值,让我手捧鲜花接受荣誉,荣誉之下更是责任。”
创新,永无止境。朱治国在工作中除了坚持勤奋学习和刻苦钻研外,执着的创新精神还给他增加了无穷的动力和情趣。
充氧车是飞机地面保障的专用装备,主要用于机务人员的生理用氧和飞机空中二次开车的用氧保障。早期的充氧车为俄罗斯进口,由于其压力为35兆帕,纯度为99.5%,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发生安全事故,造成很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2014年6月,在工厂项目会议上,朱治国正式提出研制新型充氧车的项目计划,立志研发一款新型的、高安全性能的充氧车。项目立项后,他组建了攻关项目组,从管路材料、控制模块设计、外购件控制、试验设计等方面,逐一反复进行论证。
朱治国在那段时间高强度出差,先后调研供货商30余家;对原理设计进行反复论证,进行潜在失效模式分析,评审会议经常一开就开至深夜;对整车试验进行现场全过程跟踪,发现异常,及时调整,改完之后立马进行二次试验。在他的脑子里,技术工作没有“差不多”,也没有“还行”的解释,只有达到设计指标才是合格。
历时一年多,一款新型充氧车正式问世。该型充氧车“氧气输送控制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安全控制工艺,有效实现了高压氧气的输送控制使用安全性,在国内和军内均处于领先水平。经过试用,其质量稳定,性能卓越,赢得了广大官兵的认可和赞赏。2015年,凭借此产品,朱治國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装备部颁发的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志存高远、诚信敬业,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企业精神是对朱治国的生动写照。他苦过、累过,但更多的是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完成向知识型、技能型、管理型、创新型员工的蜕变,在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中追求快乐,在奉献航修事业的生涯中实现自身价值。
四三二八工厂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隶属海军装备部,是军队保障性企业。朱治国作为该厂技术研发与培训中心主任,勇于创新,敢为人先,逐步成长为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他曾获得2020年度“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为自己,也为山西赢得了荣誉。
从进入四三二八工厂的那天起,朱治国就立志成为航空气源类装备研发带头人。他始终把学习作为做好工作的首要条件,勤奋好学,增长本领,先后发表《航空制氧制氮设备》《压力表计量技术要求及脱脂清洗问题分析》《一种小型模块化制氮设备研制技术路线》等多篇专业论文。他参与的“气源车用隔膜压缩机”和“气体供给装置”两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
18年来,朱治国一直从事航空四站和军械装备的研发、制造及修理,主管研发了航空充氧车、氧罐车、供气终端设备、制氮装置、高压气瓶维修校验等系列产品。与此同时,他还负责工厂气源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工作,为工厂培养出了一支敢打敢拼、勇挑重担的专业技术队伍。
海军装备研制、服务保障经历让他从一名普通的实习生逐步成长为工厂技术研发的带头人。他说:“这么多年来,太行精神、海军文化一直激励着我,我坚信‘积跬步至千里’的道理,能行至金字塔顶端的,除了雄鹰,还有默默奋斗的蜗牛。”
情系护航,志存高远勇争先
“在从业生涯中,我有幸参加了国家多次重大保障任务,非常自豪。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阅兵保障、16舰的随行保障、‘砺装-2015’装备比武和2018装备等级鉴定等重大军事保障任务,见证和参与了新时期人民海军装备建设和发展的光辉历程。”朱治国说。
2009年国庆前夕,朱治国还承担着飞机地面保障任务。作为保障小组的领队,他需要布置保障工作分工,安排每个人的任务分工、强调需要重点调试的参数、列举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阐述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经过8个多小时的旅程,车辆进京了,当司机询问住宿地点的时候,他说:“先去保障地,我们必须先了解下装备状况以及现场保障工作条件,做到心中有数,若有问题也可提前调整。”到达保障地点后,他随即安排人员对保障涉及的装备进行反复性能测试并进行详细记录,协调准备可能需要的工具、备件。所有检查工作完成后已是凌晨,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房间后,朱治国打开电脑详细写下了调试工作日志并抄送至工厂,一天的工作才算告一段落。
2009年9月30日,对于保障小组来说,有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对接战鹰”。10月1日,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保障小组集结完毕,完成对战鹰使用的气源、电源系列保障后,轰鸣声响起,战鹰傲然升空……他仰望云端,虽身无翅膀,但心在助力飞翔。
回首自己的成长道路,朱治国说:“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次任务都是对自己的考验和历练,每一次实践都是向先模迈进的台阶。我是幸运的,从一个毛头小子到技术骨干,从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到全国劳动模范,我得到了很多。这一切,是企业给我搭建了实现梦想的平台,给了我滋养的土壤,是领导给了我无比的信任和支持,让我在岗位上提高本领,创造价值,让我手捧鲜花接受荣誉,荣誉之下更是责任。”
探索创新,敢为人先闯难关
创新,永无止境。朱治国在工作中除了坚持勤奋学习和刻苦钻研外,执着的创新精神还给他增加了无穷的动力和情趣。
充氧车是飞机地面保障的专用装备,主要用于机务人员的生理用氧和飞机空中二次开车的用氧保障。早期的充氧车为俄罗斯进口,由于其压力为35兆帕,纯度为99.5%,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发生安全事故,造成很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2014年6月,在工厂项目会议上,朱治国正式提出研制新型充氧车的项目计划,立志研发一款新型的、高安全性能的充氧车。项目立项后,他组建了攻关项目组,从管路材料、控制模块设计、外购件控制、试验设计等方面,逐一反复进行论证。
朱治国在那段时间高强度出差,先后调研供货商30余家;对原理设计进行反复论证,进行潜在失效模式分析,评审会议经常一开就开至深夜;对整车试验进行现场全过程跟踪,发现异常,及时调整,改完之后立马进行二次试验。在他的脑子里,技术工作没有“差不多”,也没有“还行”的解释,只有达到设计指标才是合格。
历时一年多,一款新型充氧车正式问世。该型充氧车“氧气输送控制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安全控制工艺,有效实现了高压氧气的输送控制使用安全性,在国内和军内均处于领先水平。经过试用,其质量稳定,性能卓越,赢得了广大官兵的认可和赞赏。2015年,凭借此产品,朱治國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装备部颁发的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志存高远、诚信敬业,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企业精神是对朱治国的生动写照。他苦过、累过,但更多的是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完成向知识型、技能型、管理型、创新型员工的蜕变,在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中追求快乐,在奉献航修事业的生涯中实现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