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意識和语言之间有密切联系。受评价制度等因素影响,高中英语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对文化意识的培养。本文通过分析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文化意识培养目标,现行高中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和建议。
【关键词】文化意识 高中英语教学 存在问题 培养途径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说,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就能越正确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本文将从新课标对文化意识培养的要求、现行高中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和建议几方面谈谈文化意识培养这一高中英语教学中常常被忽略的问题。
一、新课程标准对文化意识培养的要求
2003年新出台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其中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从这一目标来看,新课标已经将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与语言知识、技能的训练基本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对新课标中文化意识二级、五级、八级分级目标进行了解后,不难发现新课标遵循了文化意识和能力培养的规律:知识——理解——能力。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通过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兴趣和敏感性;在中级阶段,要求学生在进一步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这是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前提条件。循序渐进,最后实现“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的目标。
二、现行高中英语教学中在文化意识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不仅是一种文化的输入,也是一种文化的输出。在实际的交往中,英语学习者常常面临两方面的尴尬:一是不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很难做到入乡随俗;二是不知道如何正确地使用英语表达本国文化,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意识这一因素显得十分重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忽视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总体来看,现行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视目的语文化的输入轻视本国文化的输出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同时也是表达文化的工具。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要学习语言中所蕴涵的文化,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可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帮助掌握语言。在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能促进双方的沟通与交流。但跨文化交际不仅仅包括目的语文化的输入,也应包括本国文化的输出,只有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实现跨文化交往。在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文化的传授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目的语文化的输入而忽视了本国文化的输出。很多学生在学会了bread(面包)、milk(牛奶)、hamburger(汉堡包)等有关英文早餐词汇后却不知道如何正确地用英文表达馒头(steamed bread)、豆浆(soybean milk)等有关中式早餐的词汇,在教学中中西文化割裂的做法往往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束定芳、庄智象在《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一书中就明确指出外语教师应具备文化素养,为了帮助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要求外语教师不仅自己有充分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而且要对本族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有较深的了解,能够洞察两种不同文化的异同之处,在关键时刻能帮助学生避免语言交际中的文化误用现象。
(二)将文化教学仅理解为文化内容的教学
在新课标将文化意识的培养作为总体目标之后,根据新课标编写的许多教材都适当地增加了文化内容所占的比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文化意识培养的理解仅仅存在于文化教学所包含的内容。诸如有关话题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词汇所包含文化内涵的讲解、社会交往中语用规则和礼仪的介绍等,而忽视了文化教学是一个过程。文化教学不应局限于文化内容的教学,更应该是一种过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只根据课本编排讲述文化知识,很多时候甚至连教材中的文化知识也一带而过。这样的文化教学形式往往只能让学生将英语国家的文化作为一种知识或常识储存于大脑之中,而很难在实际交往中运用,更难以形成课标所要求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不等同于知识,文化意识的培养也不仅仅等同于文化知识的掌握,教学的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力拓宽文化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将文化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文化理解,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三)现行考试制度使学生学习重知识轻文化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都以高考为目的,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也如此。在目前仍以高考这一指挥棒衡量高中阶段学生学习成果的条件下,英语试题仍然偏重语言知识的掌握,对文化知识的侧重比较有限,这使得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总以掌握更多的语言用法知识和词汇为重点,对于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很多时候都被最终要面临的考试体制淹没。这也最终导致高中阶段英语学习中学生文化意识培养偏失。
三、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和建议
针对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
(一)文化教学内容考虑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兼容并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研究学习,也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希望了解中国文化,所以从某种方面来说,英语学习者还承担着传播母语文化的重要使命。目前由于英语教材中对于母语文化内容的编排比例较少,教师在该方面教学所具备的参考资料较少。因此,笔者建议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适当拓宽教材来源,可以适当地从China Daily与21st Century中有意识地摘取部分文章作为文化教学补充材料;另一方面,通过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母语文化表达能力。作为外语教师,既要有本民族文化的修养,又要有国际文化的素养,只有两者兼备才能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传播文化。 (二)将文化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材的讲授和课堂活动的设计中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最主要的阵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文化因素进行教学。以江苏省目前使用的《牛津高中英语》模块1 unit 1 reading school life in the UK为例:在导入部分,教师可以问学生:“Do you like your school life?”“Do you know the school life in the UK? ”“Can you say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school life in China and school life in the UK”。文化对比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化背景的了解,在课文阅读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就课文中提到的teachers and class、school hours等方面进行中西对比,最后在作业布置部分可以让学生“Write a letter to Wei Hua to introduce school life in Nanjing”从而加深文化理解。通过中西对比,不仅向学生输入目的语文化,也加深了学生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借助测试手段引导学生注重语言文化学习
对教学内容的测试和评价是检验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刺激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测试的手段加深学生对文化内容的重视,教师可以在练习中适当增加文化内容考查比例。例如,在阅读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以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為题材的文章,潜移默化地向学生输入英语国家文化。
新课标对高中英语文化意识培养提出的总目标是: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要真正达到新课标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就必须在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注重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文化,从而也为学生在更高阶段进一步学习文化知识、增强文化意识、提高交际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2]教育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张伊娜.新课程标准中的文化意识目标解读[J].基础英语教育, 2005.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关键词】文化意识 高中英语教学 存在问题 培养途径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说,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就能越正确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本文将从新课标对文化意识培养的要求、现行高中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和建议几方面谈谈文化意识培养这一高中英语教学中常常被忽略的问题。
一、新课程标准对文化意识培养的要求
2003年新出台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其中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从这一目标来看,新课标已经将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与语言知识、技能的训练基本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对新课标中文化意识二级、五级、八级分级目标进行了解后,不难发现新课标遵循了文化意识和能力培养的规律:知识——理解——能力。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通过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兴趣和敏感性;在中级阶段,要求学生在进一步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这是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前提条件。循序渐进,最后实现“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的目标。
二、现行高中英语教学中在文化意识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不仅是一种文化的输入,也是一种文化的输出。在实际的交往中,英语学习者常常面临两方面的尴尬:一是不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很难做到入乡随俗;二是不知道如何正确地使用英语表达本国文化,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意识这一因素显得十分重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忽视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总体来看,现行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视目的语文化的输入轻视本国文化的输出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同时也是表达文化的工具。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要学习语言中所蕴涵的文化,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可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帮助掌握语言。在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能促进双方的沟通与交流。但跨文化交际不仅仅包括目的语文化的输入,也应包括本国文化的输出,只有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实现跨文化交往。在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文化的传授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目的语文化的输入而忽视了本国文化的输出。很多学生在学会了bread(面包)、milk(牛奶)、hamburger(汉堡包)等有关英文早餐词汇后却不知道如何正确地用英文表达馒头(steamed bread)、豆浆(soybean milk)等有关中式早餐的词汇,在教学中中西文化割裂的做法往往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束定芳、庄智象在《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一书中就明确指出外语教师应具备文化素养,为了帮助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要求外语教师不仅自己有充分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而且要对本族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有较深的了解,能够洞察两种不同文化的异同之处,在关键时刻能帮助学生避免语言交际中的文化误用现象。
(二)将文化教学仅理解为文化内容的教学
在新课标将文化意识的培养作为总体目标之后,根据新课标编写的许多教材都适当地增加了文化内容所占的比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文化意识培养的理解仅仅存在于文化教学所包含的内容。诸如有关话题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词汇所包含文化内涵的讲解、社会交往中语用规则和礼仪的介绍等,而忽视了文化教学是一个过程。文化教学不应局限于文化内容的教学,更应该是一种过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只根据课本编排讲述文化知识,很多时候甚至连教材中的文化知识也一带而过。这样的文化教学形式往往只能让学生将英语国家的文化作为一种知识或常识储存于大脑之中,而很难在实际交往中运用,更难以形成课标所要求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不等同于知识,文化意识的培养也不仅仅等同于文化知识的掌握,教学的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力拓宽文化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将文化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文化理解,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三)现行考试制度使学生学习重知识轻文化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都以高考为目的,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也如此。在目前仍以高考这一指挥棒衡量高中阶段学生学习成果的条件下,英语试题仍然偏重语言知识的掌握,对文化知识的侧重比较有限,这使得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总以掌握更多的语言用法知识和词汇为重点,对于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很多时候都被最终要面临的考试体制淹没。这也最终导致高中阶段英语学习中学生文化意识培养偏失。
三、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和建议
针对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
(一)文化教学内容考虑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兼容并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研究学习,也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希望了解中国文化,所以从某种方面来说,英语学习者还承担着传播母语文化的重要使命。目前由于英语教材中对于母语文化内容的编排比例较少,教师在该方面教学所具备的参考资料较少。因此,笔者建议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适当拓宽教材来源,可以适当地从China Daily与21st Century中有意识地摘取部分文章作为文化教学补充材料;另一方面,通过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母语文化表达能力。作为外语教师,既要有本民族文化的修养,又要有国际文化的素养,只有两者兼备才能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传播文化。 (二)将文化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材的讲授和课堂活动的设计中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最主要的阵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文化因素进行教学。以江苏省目前使用的《牛津高中英语》模块1 unit 1 reading school life in the UK为例:在导入部分,教师可以问学生:“Do you like your school life?”“Do you know the school life in the UK? ”“Can you say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school life in China and school life in the UK”。文化对比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化背景的了解,在课文阅读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就课文中提到的teachers and class、school hours等方面进行中西对比,最后在作业布置部分可以让学生“Write a letter to Wei Hua to introduce school life in Nanjing”从而加深文化理解。通过中西对比,不仅向学生输入目的语文化,也加深了学生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借助测试手段引导学生注重语言文化学习
对教学内容的测试和评价是检验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刺激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测试的手段加深学生对文化内容的重视,教师可以在练习中适当增加文化内容考查比例。例如,在阅读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以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為题材的文章,潜移默化地向学生输入英语国家文化。
新课标对高中英语文化意识培养提出的总目标是: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要真正达到新课标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就必须在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注重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文化,从而也为学生在更高阶段进一步学习文化知识、增强文化意识、提高交际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2]教育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张伊娜.新课程标准中的文化意识目标解读[J].基础英语教育, 2005.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