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办高校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将面临公办高校的挑战、民办高校内部的挑战和教育全球化的挑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民办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认真处理量与质、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努力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统筹办学者利益和学校长期发展的关系;加大力度,解决教师队伍深层次矛盾问题。
【关键词】民办高校 教育全球化 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发展的历程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民办教育异军突起,全国各地陆续涌出一批民办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民办高校自改革开放兴起到2009年,时间跨度共30年。对这30年,到底分为多少阶段,各有说法,尚未统一,有“三阶段论”、“四阶段论”、“五阶段论”等。笔者认为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四个时期的划分,即:恢复与重振时期(1978~1991);实践探索时期(1992~1997);相对规范时期(1998~2002);注重内涵建设和法制化建设时期(2003至今)。①
总结我国民办高校的创办、发展和壯大,得益于四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党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其实,我国民办学校的历史远早于公办学校,如孔子办学、“白鹿书院”、“岳麓书院”、各地的“私塾”等,都是民间办学。我国的私立大学也比公办高校办得早,只是由于历史和国情的原因,自1952年起,我国取消了所有的私立大学。如果没有党的改革开放,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就没有当下民办高校的蓝天。
党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党和国家先后颁发了不少的政策法规,使民办高校有法可依,各省市也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十分关注,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李先念、胡耀邦、陈云等,都先后对民办高校的发展做出指示,并为民办高校题写校名。所有这一切,都是对民办高校的支持和鼓舞。
投资者和举办者的艰苦创业。民办高校发展至今,同时离不开许多教育家,他们志存高远,不离不弃,把民办教育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到民办高校后,他们运筹帷幄,从善从严,把握方向,献才献智,积极管理,使民办高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朵奇葩。
广大民众对民办教育的广泛认同。民办高校发展迅猛异常离不开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如果说,当初有人对民办高校存有某些偏见的话,那么随着民办高校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同民办高校并积极参与,这是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年,较大的学校在校生均在两三万以上,充分说明了这一事实。
民办高校步入“稳步发展时期”的分析
自2010年上半年起,民办高校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因为从整体上说,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和规范性运作,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办学环境有很大的改善。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实施,民办高校的办学做到了有法可依。除此之外,许多省市还出台了相关政策,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构建了和谐的政治和舆论环境。
二是基础建设有很大的发展。学校占地面积得以扩大,教学设施日臻完善,图书、教学仪器等不断增多,环境更优美。
三是办学规模有很大的发展。全国共有民办高校297所,在校生163.07万人,本科生21.12万人,专科生141.94万人,另有其他形式教育的学生22.36万人,独立学院318所,在校生186.62万人,其中本科生165.68万人,专科生20.94万人,另有其他形式教育学生0.87万人;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906所,各类注册学生87.34人。②
四是办学层次有了提升。自2005年,相继有一批专科学校升为本科院校。2009年的民办大学100强,已有40所为本科学校。③期间,很多民办高校内部已经建立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规章制度。
五是专业设置已经遍布各个学科,既有社会科学也有自然科学,有许多的民办高校已有重点学科,形成了自我优势的学科品牌。
六是教师队伍的情况发生很大的变化。学校创建初期,主要由退休的老教师担纲教职,随后,由于有一定数量的公办高校毕业生在民办高校就业和民办高校毕业生留校,以及中年教师的注入,这为民办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关键基础。
总之,经过30年的打拼,现今的民办高校基础已打牢,正如人的成长一样,已经完成“而立”之年的过程。
“稳步发展时期”民办高校面临的挑战及思考
民办高校对过往的路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有利于对未来进行理论的探讨,开发新的思路,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其主要任务就是如何持续健康发展。
民办高校面临的挑战。尽管民办高校一路走来,发展势头看好,但也尚有许多不足,尤其一些边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校还面临许多的困难。总之,是希望与困难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目前,民办高校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公办高校的挑战。公办高校的优势地位一直存在,这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我国的公办高校办学早,规模大,各种条件都比较优越,而民办高校的创办比较晚,不管办学条件或规模相对于公办高校都处于弱势地位,其知名度、美誉度都难以与公办高校匹敌。现实情况表明,民办高校的生源质量远比不上公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选择面主要在服务行业,难以进入决策机构和教育高层。如何在公办高校的优势地位下求生存、谋发展,对于民办高校是一个难题。
二是民办高校内部的挑战。全国的297所民办高校,其规模大小不一,办学质量参差不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不是“老板”说了算,而是市场说了算,稍有不慎,“大浪淘沙”将会把“弱者”淘汰出局。因此,民办高校自身也处于“圈内斗”的危难之中。事实上,有的民办高校规模很小、师资不强、生源不足,严重困扰着自身的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地处大城市,有一定的规模,但由于管理不善,被亮了红牌和黄牌。
三是教育全球化的挑战。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催生出办学“国际化”的趋势。多年以来,大陆已经有众多的生源流失到国外,也有许多境外投资者在国内办学,这对民办高校也是一个挤压。民办高校如何求生存、谋发展,成为另一大重要问题。
民办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思路。民办高校如何变困难为希望,变挑战为机遇,寻求发展的路径?
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民办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民办高校的大多数目前仍然处于外延扩张的思维,热衷民办大学排行榜、办学层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等这些表象的“光环”,对于如何统筹兼顾、协调和充分发挥教学各个方面的要素;如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如何从根本上以学生为本,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等等,缺乏深层次的思考,或者办法不多。民办高校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认真面对挑战,联系本校实际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充分地认知,并加以解决。
二是要认真处理量与质、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学校的占地、建筑面积、楼群、图书等,是“硬件”,表现为“量”。应在基本解决教学“硬件”的前提下,转为对“软件”和“质”狠下功夫,不要一味地用“硬件”来比较。许多高校都提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如何将理念付诸实践?笔者以为,不宜用就业率来攀比,更不能用虚假的数据自欺欺人,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给予特别关注,用学生实际能力的增强来考量教学质量。
三是要努力创建和谐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也是学校的“软件”。由于民办高校办学较晚,文化底蕴远不如公办高校,为此,应增强构建校园文化的紧迫感,好好地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突出本校特色,长期持久地坚持下去,以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有的学校见物不见文化,这种做法只会制约学校的持久健康发展。
四是要统筹办学者利益和学校长期发展的关系。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办学者应该在办学中得到经济上的回报。笔者以为,举办者也应该有社会的善举,特别应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的发展负责。早在1983年邓小平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此,办学者应顺应当今教育全球化的大趋势,在站稳国内市场的基层上,瞄准国际市场,在适当时机,调整专业布局,与国外教育单位联合办学,或设法将毕业生输出,建立毕业生就业的新机制。
五是要加大力度,解决教师队伍深层次矛盾问题。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校教学质量如何,教师是关键因素。解决师资问题是民办高校发展的突出任务,应勇于正视教师队伍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并切实加以解决。特别应关心教师的“利益点”,少扩建,挤出资金解决教师诸如职称问题、进修问题、工资问题、福利问题等。再者,应加大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力度,以提高学校教师的层级,等等。只有教师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解决了,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了,教师队伍强硬了,教学质量才得以提高,才能提升民办高校自我的竞争力,求得民办高校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注释
①③北京吉利大学:《中国民办大学报告》,北京:红旗出版社,2009年,第26~31、267页。
②金忠明,尹晖:“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发展中的问题、原因与对策”,《民办教育研究》,2009年第7期,第19页。
【关键词】民办高校 教育全球化 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发展的历程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民办教育异军突起,全国各地陆续涌出一批民办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民办高校自改革开放兴起到2009年,时间跨度共30年。对这30年,到底分为多少阶段,各有说法,尚未统一,有“三阶段论”、“四阶段论”、“五阶段论”等。笔者认为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四个时期的划分,即:恢复与重振时期(1978~1991);实践探索时期(1992~1997);相对规范时期(1998~2002);注重内涵建设和法制化建设时期(2003至今)。①
总结我国民办高校的创办、发展和壯大,得益于四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党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其实,我国民办学校的历史远早于公办学校,如孔子办学、“白鹿书院”、“岳麓书院”、各地的“私塾”等,都是民间办学。我国的私立大学也比公办高校办得早,只是由于历史和国情的原因,自1952年起,我国取消了所有的私立大学。如果没有党的改革开放,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就没有当下民办高校的蓝天。
党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党和国家先后颁发了不少的政策法规,使民办高校有法可依,各省市也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十分关注,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李先念、胡耀邦、陈云等,都先后对民办高校的发展做出指示,并为民办高校题写校名。所有这一切,都是对民办高校的支持和鼓舞。
投资者和举办者的艰苦创业。民办高校发展至今,同时离不开许多教育家,他们志存高远,不离不弃,把民办教育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到民办高校后,他们运筹帷幄,从善从严,把握方向,献才献智,积极管理,使民办高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朵奇葩。
广大民众对民办教育的广泛认同。民办高校发展迅猛异常离不开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如果说,当初有人对民办高校存有某些偏见的话,那么随着民办高校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同民办高校并积极参与,这是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年,较大的学校在校生均在两三万以上,充分说明了这一事实。
民办高校步入“稳步发展时期”的分析
自2010年上半年起,民办高校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因为从整体上说,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和规范性运作,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办学环境有很大的改善。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实施,民办高校的办学做到了有法可依。除此之外,许多省市还出台了相关政策,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构建了和谐的政治和舆论环境。
二是基础建设有很大的发展。学校占地面积得以扩大,教学设施日臻完善,图书、教学仪器等不断增多,环境更优美。
三是办学规模有很大的发展。全国共有民办高校297所,在校生163.07万人,本科生21.12万人,专科生141.94万人,另有其他形式教育的学生22.36万人,独立学院318所,在校生186.62万人,其中本科生165.68万人,专科生20.94万人,另有其他形式教育学生0.87万人;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906所,各类注册学生87.34人。②
四是办学层次有了提升。自2005年,相继有一批专科学校升为本科院校。2009年的民办大学100强,已有40所为本科学校。③期间,很多民办高校内部已经建立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规章制度。
五是专业设置已经遍布各个学科,既有社会科学也有自然科学,有许多的民办高校已有重点学科,形成了自我优势的学科品牌。
六是教师队伍的情况发生很大的变化。学校创建初期,主要由退休的老教师担纲教职,随后,由于有一定数量的公办高校毕业生在民办高校就业和民办高校毕业生留校,以及中年教师的注入,这为民办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关键基础。
总之,经过30年的打拼,现今的民办高校基础已打牢,正如人的成长一样,已经完成“而立”之年的过程。
“稳步发展时期”民办高校面临的挑战及思考
民办高校对过往的路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有利于对未来进行理论的探讨,开发新的思路,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其主要任务就是如何持续健康发展。
民办高校面临的挑战。尽管民办高校一路走来,发展势头看好,但也尚有许多不足,尤其一些边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校还面临许多的困难。总之,是希望与困难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目前,民办高校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公办高校的挑战。公办高校的优势地位一直存在,这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我国的公办高校办学早,规模大,各种条件都比较优越,而民办高校的创办比较晚,不管办学条件或规模相对于公办高校都处于弱势地位,其知名度、美誉度都难以与公办高校匹敌。现实情况表明,民办高校的生源质量远比不上公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选择面主要在服务行业,难以进入决策机构和教育高层。如何在公办高校的优势地位下求生存、谋发展,对于民办高校是一个难题。
二是民办高校内部的挑战。全国的297所民办高校,其规模大小不一,办学质量参差不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不是“老板”说了算,而是市场说了算,稍有不慎,“大浪淘沙”将会把“弱者”淘汰出局。因此,民办高校自身也处于“圈内斗”的危难之中。事实上,有的民办高校规模很小、师资不强、生源不足,严重困扰着自身的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地处大城市,有一定的规模,但由于管理不善,被亮了红牌和黄牌。
三是教育全球化的挑战。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催生出办学“国际化”的趋势。多年以来,大陆已经有众多的生源流失到国外,也有许多境外投资者在国内办学,这对民办高校也是一个挤压。民办高校如何求生存、谋发展,成为另一大重要问题。
民办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思路。民办高校如何变困难为希望,变挑战为机遇,寻求发展的路径?
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民办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民办高校的大多数目前仍然处于外延扩张的思维,热衷民办大学排行榜、办学层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等这些表象的“光环”,对于如何统筹兼顾、协调和充分发挥教学各个方面的要素;如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如何从根本上以学生为本,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等等,缺乏深层次的思考,或者办法不多。民办高校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认真面对挑战,联系本校实际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充分地认知,并加以解决。
二是要认真处理量与质、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学校的占地、建筑面积、楼群、图书等,是“硬件”,表现为“量”。应在基本解决教学“硬件”的前提下,转为对“软件”和“质”狠下功夫,不要一味地用“硬件”来比较。许多高校都提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如何将理念付诸实践?笔者以为,不宜用就业率来攀比,更不能用虚假的数据自欺欺人,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给予特别关注,用学生实际能力的增强来考量教学质量。
三是要努力创建和谐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也是学校的“软件”。由于民办高校办学较晚,文化底蕴远不如公办高校,为此,应增强构建校园文化的紧迫感,好好地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突出本校特色,长期持久地坚持下去,以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有的学校见物不见文化,这种做法只会制约学校的持久健康发展。
四是要统筹办学者利益和学校长期发展的关系。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办学者应该在办学中得到经济上的回报。笔者以为,举办者也应该有社会的善举,特别应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的发展负责。早在1983年邓小平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此,办学者应顺应当今教育全球化的大趋势,在站稳国内市场的基层上,瞄准国际市场,在适当时机,调整专业布局,与国外教育单位联合办学,或设法将毕业生输出,建立毕业生就业的新机制。
五是要加大力度,解决教师队伍深层次矛盾问题。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校教学质量如何,教师是关键因素。解决师资问题是民办高校发展的突出任务,应勇于正视教师队伍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并切实加以解决。特别应关心教师的“利益点”,少扩建,挤出资金解决教师诸如职称问题、进修问题、工资问题、福利问题等。再者,应加大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力度,以提高学校教师的层级,等等。只有教师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解决了,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了,教师队伍强硬了,教学质量才得以提高,才能提升民办高校自我的竞争力,求得民办高校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注释
①③北京吉利大学:《中国民办大学报告》,北京:红旗出版社,2009年,第26~31、267页。
②金忠明,尹晖:“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发展中的问题、原因与对策”,《民办教育研究》,2009年第7期,第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