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考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ffylu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办高校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将面临公办高校的挑战、民办高校内部的挑战和教育全球化的挑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民办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认真处理量与质、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努力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统筹办学者利益和学校长期发展的关系;加大力度,解决教师队伍深层次矛盾问题。
  【关键词】民办高校 教育全球化 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发展的历程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民办教育异军突起,全国各地陆续涌出一批民办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民办高校自改革开放兴起到2009年,时间跨度共30年。对这30年,到底分为多少阶段,各有说法,尚未统一,有“三阶段论”、“四阶段论”、“五阶段论”等。笔者认为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四个时期的划分,即:恢复与重振时期(1978~1991);实践探索时期(1992~1997);相对规范时期(1998~2002);注重内涵建设和法制化建设时期(2003至今)。①
  总结我国民办高校的创办、发展和壯大,得益于四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党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其实,我国民办学校的历史远早于公办学校,如孔子办学、“白鹿书院”、“岳麓书院”、各地的“私塾”等,都是民间办学。我国的私立大学也比公办高校办得早,只是由于历史和国情的原因,自1952年起,我国取消了所有的私立大学。如果没有党的改革开放,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就没有当下民办高校的蓝天。
  党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党和国家先后颁发了不少的政策法规,使民办高校有法可依,各省市也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十分关注,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李先念、胡耀邦、陈云等,都先后对民办高校的发展做出指示,并为民办高校题写校名。所有这一切,都是对民办高校的支持和鼓舞。
  投资者和举办者的艰苦创业。民办高校发展至今,同时离不开许多教育家,他们志存高远,不离不弃,把民办教育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到民办高校后,他们运筹帷幄,从善从严,把握方向,献才献智,积极管理,使民办高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朵奇葩。
  广大民众对民办教育的广泛认同。民办高校发展迅猛异常离不开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如果说,当初有人对民办高校存有某些偏见的话,那么随着民办高校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同民办高校并积极参与,这是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年,较大的学校在校生均在两三万以上,充分说明了这一事实。
  民办高校步入“稳步发展时期”的分析
  自2010年上半年起,民办高校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因为从整体上说,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和规范性运作,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办学环境有很大的改善。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实施,民办高校的办学做到了有法可依。除此之外,许多省市还出台了相关政策,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构建了和谐的政治和舆论环境。
  二是基础建设有很大的发展。学校占地面积得以扩大,教学设施日臻完善,图书、教学仪器等不断增多,环境更优美。
  三是办学规模有很大的发展。全国共有民办高校297所,在校生163.07万人,本科生21.12万人,专科生141.94万人,另有其他形式教育的学生22.36万人,独立学院318所,在校生186.62万人,其中本科生165.68万人,专科生20.94万人,另有其他形式教育学生0.87万人;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906所,各类注册学生87.34人。②
  四是办学层次有了提升。自2005年,相继有一批专科学校升为本科院校。2009年的民办大学100强,已有40所为本科学校。③期间,很多民办高校内部已经建立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规章制度。
  五是专业设置已经遍布各个学科,既有社会科学也有自然科学,有许多的民办高校已有重点学科,形成了自我优势的学科品牌。
  六是教师队伍的情况发生很大的变化。学校创建初期,主要由退休的老教师担纲教职,随后,由于有一定数量的公办高校毕业生在民办高校就业和民办高校毕业生留校,以及中年教师的注入,这为民办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关键基础。
  总之,经过30年的打拼,现今的民办高校基础已打牢,正如人的成长一样,已经完成“而立”之年的过程。
  “稳步发展时期”民办高校面临的挑战及思考
  民办高校对过往的路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有利于对未来进行理论的探讨,开发新的思路,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其主要任务就是如何持续健康发展。
  民办高校面临的挑战。尽管民办高校一路走来,发展势头看好,但也尚有许多不足,尤其一些边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校还面临许多的困难。总之,是希望与困难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目前,民办高校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公办高校的挑战。公办高校的优势地位一直存在,这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我国的公办高校办学早,规模大,各种条件都比较优越,而民办高校的创办比较晚,不管办学条件或规模相对于公办高校都处于弱势地位,其知名度、美誉度都难以与公办高校匹敌。现实情况表明,民办高校的生源质量远比不上公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选择面主要在服务行业,难以进入决策机构和教育高层。如何在公办高校的优势地位下求生存、谋发展,对于民办高校是一个难题。
  二是民办高校内部的挑战。全国的297所民办高校,其规模大小不一,办学质量参差不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不是“老板”说了算,而是市场说了算,稍有不慎,“大浪淘沙”将会把“弱者”淘汰出局。因此,民办高校自身也处于“圈内斗”的危难之中。事实上,有的民办高校规模很小、师资不强、生源不足,严重困扰着自身的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地处大城市,有一定的规模,但由于管理不善,被亮了红牌和黄牌。
  三是教育全球化的挑战。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催生出办学“国际化”的趋势。多年以来,大陆已经有众多的生源流失到国外,也有许多境外投资者在国内办学,这对民办高校也是一个挤压。民办高校如何求生存、谋发展,成为另一大重要问题。
  民办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思路。民办高校如何变困难为希望,变挑战为机遇,寻求发展的路径?
  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民办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民办高校的大多数目前仍然处于外延扩张的思维,热衷民办大学排行榜、办学层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等这些表象的“光环”,对于如何统筹兼顾、协调和充分发挥教学各个方面的要素;如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如何从根本上以学生为本,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等等,缺乏深层次的思考,或者办法不多。民办高校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认真面对挑战,联系本校实际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充分地认知,并加以解决。
  二是要认真处理量与质、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学校的占地、建筑面积、楼群、图书等,是“硬件”,表现为“量”。应在基本解决教学“硬件”的前提下,转为对“软件”和“质”狠下功夫,不要一味地用“硬件”来比较。许多高校都提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如何将理念付诸实践?笔者以为,不宜用就业率来攀比,更不能用虚假的数据自欺欺人,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给予特别关注,用学生实际能力的增强来考量教学质量。
  三是要努力创建和谐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也是学校的“软件”。由于民办高校办学较晚,文化底蕴远不如公办高校,为此,应增强构建校园文化的紧迫感,好好地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突出本校特色,长期持久地坚持下去,以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有的学校见物不见文化,这种做法只会制约学校的持久健康发展。
  四是要统筹办学者利益和学校长期发展的关系。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办学者应该在办学中得到经济上的回报。笔者以为,举办者也应该有社会的善举,特别应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的发展负责。早在1983年邓小平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此,办学者应顺应当今教育全球化的大趋势,在站稳国内市场的基层上,瞄准国际市场,在适当时机,调整专业布局,与国外教育单位联合办学,或设法将毕业生输出,建立毕业生就业的新机制。
  五是要加大力度,解决教师队伍深层次矛盾问题。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校教学质量如何,教师是关键因素。解决师资问题是民办高校发展的突出任务,应勇于正视教师队伍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并切实加以解决。特别应关心教师的“利益点”,少扩建,挤出资金解决教师诸如职称问题、进修问题、工资问题、福利问题等。再者,应加大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力度,以提高学校教师的层级,等等。只有教师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解决了,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了,教师队伍强硬了,教学质量才得以提高,才能提升民办高校自我的竞争力,求得民办高校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注释
  ①③北京吉利大学:《中国民办大学报告》,北京:红旗出版社,2009年,第26~31、267页。
  ②金忠明,尹晖:“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发展中的问题、原因与对策”,《民办教育研究》,2009年第7期,第19页。
其他文献
【摘要】主张儿童应该享有权利的学者往往诉诸人权理论来证成儿童的权利,这种证成固然有其重要的意义,但是过于简单和粗糙,是不能够令人满意的,我们需要寻找到更为精细的理论来证成儿童权利的正当性,并认真对待儿童权利。  【关键词】儿童权利 人权 证成 批判    人权理论概述  关于人权的证成,当代的法哲学家和政治哲学家普遍倾向于从人的本质、人性或人类的基本价值的角度来为人权证成和辩护。人权往往被定义为作
【摘要】美德是人类共有普世价值。将美德民族化是有害无益的,不利于我们学习外民族的长处,更会造成民族自大主义。摒弃美德优越感和排斥感,勇于反思封建遗留道德规范,并且积极创新和构建新型美德观,对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真正重德的民族大有裨益。  【关键词】华夷观 美德 普世性    美德具有普世价值的属性  普世价值对全人类的进步和世界和平提供了共同的基础和平台,对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大有裨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
【摘要】张之洞的西学态度在不同的时期内存在差异,而内在的连贯性则是始终如一的。引发其西学态度产生变化的因素来自于当时国内外大背景的变化,而其内在连贯性则体现在对西学认识扩大和内涵理解的深入。系统梳理张之洞的西学态度演变及其对晚清政策的影响,从其西学态度的变迁,探究清末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关键词】张之洞 西学态度 晚清政策    甲午战争后,洋务运动宣告失败,清政府统治者,尤其是维新派和知识
【摘要】作为教育理论家和积极实践者,钱伟长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于“拆墙”教育理念。钱伟长“拆墙”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是开放办学、学科专业的关联与沟通、教学与科研互动以及突出“学”的主体地位,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钱伟长“拆墙”教育理念开放办学    钱伟长主要教育思想概述  钱伟长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杰出的社会活动家。钱伟长祖籍江苏无锡,生于1912年,
【摘要】与城市居民和普通农民相比,已经脱离土地保障的非农就业农民更需要退休之后的生活保障。中国需要建立一个惠及全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在现行制度基础上,逐步改善,将各类工作者逐一纳入养老保险制度,进而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实现社会公平。  【关键词】非农就业 养老保险 农民    中国城市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基本成熟。但中国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七成,随着改革开放与城市化的发
【摘要】近年来,食品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所产生的问题几乎涉及群众饮食的方方面面,它反映了食品行业的逆淘汰现象。避免食品行业的逆淘汰需要企业、消费者和政府的共同努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规范和发展,这种违背企业、消费者和社会利益的逆淘汰现象必将逐渐消失。  【关键词】食品行业 逆淘汰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当前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几年,围绕着食品安全产生的问题几乎是一个接着一个。如2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地区流向、就业渠道呈现多元化。应对金融危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赖于政府、社会、高校的共同努力与关注。同时,需要大学生发
【摘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追求的根本价值。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的反映。把以人为本作为道德的基本要求体现着人类道德的进步。以人为本蕴涵着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原则。人道主义精神是以人为本的基本道德内涵。  【关键词】以人为本 道德要求 为人民服务 人道主义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追求的根本价值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
长期以来,一般的通史只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主要研究政治、外交和军事史,帝王将相则是历史的主角。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中长期缺席。然而历史和现实一再启示我们,人与自
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50例体会于锋(浙江省江山市中医院江山市324100)我院1988年1月~1993年12月对50例患食管下段、贲门癌病人,行胃、食管端端一层吻合,全组无并发症,近期效果满意。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