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见的一项护理操作,临床护理工作中90%以上住院病人通过静脉输入药物治疗疾病[1],静脉穿刺也就成为临床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护理技术,也是临床治疗、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给药途径。静脉穿刺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急诊、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同时也是对护理人员基本功的衡量和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检验。由于患者个体静脉条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差异性较大。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各类患者血管的特点,灵活掌握穿刺技巧,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关键词:特殊患者;静脉穿刺
1 肢体的水肿患者
肢体皮肤水肿的病人,因无法感觉静脉的深浅度,此类患者因血管前被水肿组织所掩盖,组织间隙积聚过多的液体,致使表浅静脉不易被发现和触及,穿刺很容易造成失误。遇到此类患者时,使水肿液驱散至血管旁的皮下组织,使静脉显露,此时立即消毒,在静脉上方直接穿刺,调节器的位置可放置高一些,可将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滴管的下端,可以较好的克服穿刺不回血的现象,降低了穿刺难度,提高了成功率。
2 慢性病需要长期静脉输液者
首先,要考虑使用周围静脉留置针,但有的病人不愿意接受,就必须要有计划的选择静脉。一般从远端静脉开始,逐步到近心端,首先从手背静脉开始穿刺,但有时腕关节以下的手背及手背静脉,穿刺时以不握拳时成功率高,因为握拳时,手背肌肉拉紧,骨骼隆突明显,增加了静脉的弯曲度及不平整性。尽量动员患者使用周围静脉留置针,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也利于保护静脉。
3消瘦或血管硬化的患者
瘦弱的病人血管滑,患者皮下脂肪少。静脉成明显暴露但很粗硬而且官腔狭窄,弹性也差且易于滑动不易于固定。穿刺时则因管壁增厚针尖不易刺入官腔,穿刺者感到血管坚韧如绳索状,穿刺时需牢牢固定血管,针尖应在静脉的上方,压迫直接刺入,动作要迅速,加大进针角度,刺入血管后平行前推,见有回血,在沿血管走行方向缓缓进针少许,然后,常规固定。
4肥胖患者
肥胖的病人血管弹性小可见度差,静脉暴露不明显,要凭操作者的手感来判断血管的方向走行。患者皮下脂肪厚静脉位置较深,但血管较固定,穿刺操作者要以食指和中指探明静脉走行方向和深浅度,然后从血管上方进针,进针要慢,感到空落感后再进针少许,其进针角度和力道要稍大些,不宜过浅,避免进针过浅,引起药液外渗,也不宜过深,过深易穿透血管而导致失败。
5老年患者
老年病人皮下脂肪少,肌肉组织弹性降低,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减退,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静脉硬化,因而血管壁增厚官腔狭窄,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大,对此类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要集中注意力,小心操作,注意绷紧皮肤,选择手背较直较粗静脉,穿刺是进针力度稍小一些。慢性肝炎、肾衰竭病人,应避免使用下肢静脉[2]。
6休克、末梢循环差的患者
休克时循环血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外周血管萎陷、患者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低下,血管不充盈,血管通透性增强、弹性差、浅静脉消失,此时迅速补充血容量,缓解休克症状。必须选择较大静脉,如需多条静脉通道时,可对周围浅静脉采用热敷法,使局部组织温度增高,血管扩张,恢复弹性,有利于静脉穿刺成功。如注入局部不隆起,退药感觉无阻力则证明针头在血管内,此时即可将药液推入或将针头固定进行输液,根据患者情况调节输液速度,急性出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时建立静脉通道颈外静脉应是首选[3]。
7一侧肢体偏瘫的患者
偏瘫的病人要选择健侧肢体血管进行输液,最好选择上肢血管,因下肢及瘫痪侧血管血流缓慢,容易引起血栓,不能迅速消散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患者宜选择患侧肢体血管,因其肢体固定易于穿刺,保留时间长,不影响健侧肢体活动,还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8 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
低凝状态的患者,如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血管脆性大,凝血功能差,穿刺时容易出血,并有不同程度的水肿。静脉穿刺时应避免使用肢体内侧血管,因内侧皮肤薄,血管表浅,容易刺破或致液体外渗。高凝状态的患者,如严重感染、败血症等患者,要先选择静脉消毒好后,再扎止血带,然后迅速穿刺,见回血后,立即打开输液调节器,再松止血带。调节器的位置要放置低一些以减少回血量,减少血栓阻塞针头的机会。
9 婴幼儿患者
必须事先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取得家长的合作与信任,请家长配合固定患儿,不让他乱动。小儿头皮静脉分支很多,相互沟通呈网状分布,表浅易见,不滑动,便于固定,但穿刺时,往往哭闹不止、多汗、面红,因此操作前必须将头发剃净,并绷紧头部皮肤,回血后不易继续前行,应立即固定,否则易刺破血管。穿刺时方法可以分为直刺法与斜刺法。直刺法是指在欲穿刺的静脉上针头与皮肤成10-15度角,针头斜面向上,通过皮肤将针头直接刺入静脉。斜刺法是指在穿刺静脉上针头与皮肤成20-30度角,在静脉旁侧1CM-1.5CM处刺入皮下,然后在皮下潜行0.8CM-1CM再刺入靜脉[4]。
10 晚期癌症的患者
由于癌症患者长期使用化疗药物,对静脉血管的刺激性很强,长期使用可导致静脉血管疼痛、硬化、阻塞、萎缩,从而引起静脉炎的发生,否则一旦发生渗漏则后果严重。输液结束后局部可以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管的营养状况,如果患者血管条件极差,应采用周围静脉留置针或中心静脉留置针。同时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具备应对不同患者的静脉穿刺技巧,还应具备良好的心里素质,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减少患者的痛苦和血管损伤,以保证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崔玉焕,王旭平.特殊病人静脉穿刺经验.家庭护士,2007,5(5):32..
[2]王玲,蒋文枫.老年病人静脉穿刺技术探讨.护理研究,2003,17:604.
[3]沈诺,谢红春.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时几种静脉途径的比较.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053.
[4]黄琴红.小儿静脉穿刺成功技巧.工企医刊.2009,22(4):52.
关键词:特殊患者;静脉穿刺
1 肢体的水肿患者
肢体皮肤水肿的病人,因无法感觉静脉的深浅度,此类患者因血管前被水肿组织所掩盖,组织间隙积聚过多的液体,致使表浅静脉不易被发现和触及,穿刺很容易造成失误。遇到此类患者时,使水肿液驱散至血管旁的皮下组织,使静脉显露,此时立即消毒,在静脉上方直接穿刺,调节器的位置可放置高一些,可将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滴管的下端,可以较好的克服穿刺不回血的现象,降低了穿刺难度,提高了成功率。
2 慢性病需要长期静脉输液者
首先,要考虑使用周围静脉留置针,但有的病人不愿意接受,就必须要有计划的选择静脉。一般从远端静脉开始,逐步到近心端,首先从手背静脉开始穿刺,但有时腕关节以下的手背及手背静脉,穿刺时以不握拳时成功率高,因为握拳时,手背肌肉拉紧,骨骼隆突明显,增加了静脉的弯曲度及不平整性。尽量动员患者使用周围静脉留置针,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也利于保护静脉。
3消瘦或血管硬化的患者
瘦弱的病人血管滑,患者皮下脂肪少。静脉成明显暴露但很粗硬而且官腔狭窄,弹性也差且易于滑动不易于固定。穿刺时则因管壁增厚针尖不易刺入官腔,穿刺者感到血管坚韧如绳索状,穿刺时需牢牢固定血管,针尖应在静脉的上方,压迫直接刺入,动作要迅速,加大进针角度,刺入血管后平行前推,见有回血,在沿血管走行方向缓缓进针少许,然后,常规固定。
4肥胖患者
肥胖的病人血管弹性小可见度差,静脉暴露不明显,要凭操作者的手感来判断血管的方向走行。患者皮下脂肪厚静脉位置较深,但血管较固定,穿刺操作者要以食指和中指探明静脉走行方向和深浅度,然后从血管上方进针,进针要慢,感到空落感后再进针少许,其进针角度和力道要稍大些,不宜过浅,避免进针过浅,引起药液外渗,也不宜过深,过深易穿透血管而导致失败。
5老年患者
老年病人皮下脂肪少,肌肉组织弹性降低,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减退,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静脉硬化,因而血管壁增厚官腔狭窄,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大,对此类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要集中注意力,小心操作,注意绷紧皮肤,选择手背较直较粗静脉,穿刺是进针力度稍小一些。慢性肝炎、肾衰竭病人,应避免使用下肢静脉[2]。
6休克、末梢循环差的患者
休克时循环血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外周血管萎陷、患者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低下,血管不充盈,血管通透性增强、弹性差、浅静脉消失,此时迅速补充血容量,缓解休克症状。必须选择较大静脉,如需多条静脉通道时,可对周围浅静脉采用热敷法,使局部组织温度增高,血管扩张,恢复弹性,有利于静脉穿刺成功。如注入局部不隆起,退药感觉无阻力则证明针头在血管内,此时即可将药液推入或将针头固定进行输液,根据患者情况调节输液速度,急性出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时建立静脉通道颈外静脉应是首选[3]。
7一侧肢体偏瘫的患者
偏瘫的病人要选择健侧肢体血管进行输液,最好选择上肢血管,因下肢及瘫痪侧血管血流缓慢,容易引起血栓,不能迅速消散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患者宜选择患侧肢体血管,因其肢体固定易于穿刺,保留时间长,不影响健侧肢体活动,还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8 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
低凝状态的患者,如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血管脆性大,凝血功能差,穿刺时容易出血,并有不同程度的水肿。静脉穿刺时应避免使用肢体内侧血管,因内侧皮肤薄,血管表浅,容易刺破或致液体外渗。高凝状态的患者,如严重感染、败血症等患者,要先选择静脉消毒好后,再扎止血带,然后迅速穿刺,见回血后,立即打开输液调节器,再松止血带。调节器的位置要放置低一些以减少回血量,减少血栓阻塞针头的机会。
9 婴幼儿患者
必须事先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取得家长的合作与信任,请家长配合固定患儿,不让他乱动。小儿头皮静脉分支很多,相互沟通呈网状分布,表浅易见,不滑动,便于固定,但穿刺时,往往哭闹不止、多汗、面红,因此操作前必须将头发剃净,并绷紧头部皮肤,回血后不易继续前行,应立即固定,否则易刺破血管。穿刺时方法可以分为直刺法与斜刺法。直刺法是指在欲穿刺的静脉上针头与皮肤成10-15度角,针头斜面向上,通过皮肤将针头直接刺入静脉。斜刺法是指在穿刺静脉上针头与皮肤成20-30度角,在静脉旁侧1CM-1.5CM处刺入皮下,然后在皮下潜行0.8CM-1CM再刺入靜脉[4]。
10 晚期癌症的患者
由于癌症患者长期使用化疗药物,对静脉血管的刺激性很强,长期使用可导致静脉血管疼痛、硬化、阻塞、萎缩,从而引起静脉炎的发生,否则一旦发生渗漏则后果严重。输液结束后局部可以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管的营养状况,如果患者血管条件极差,应采用周围静脉留置针或中心静脉留置针。同时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具备应对不同患者的静脉穿刺技巧,还应具备良好的心里素质,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减少患者的痛苦和血管损伤,以保证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崔玉焕,王旭平.特殊病人静脉穿刺经验.家庭护士,2007,5(5):32..
[2]王玲,蒋文枫.老年病人静脉穿刺技术探讨.护理研究,2003,17:604.
[3]沈诺,谢红春.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时几种静脉途径的比较.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053.
[4]黄琴红.小儿静脉穿刺成功技巧.工企医刊.2009,2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