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实现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必须不断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本文结合安徽理工大学就业市场建设的实践,针对地方高校如何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
关键词:地方高校 毕业生 就业市场 探索
高校是政府、社会与毕业生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地位独特。大多数地方高校从办学实力、学生质量、社会影响等方面相对中央部属高校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压力更大。要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地方高校不仅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更要重点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一、合理定位“一个目标”,找准就业市场建设方向
办学特色是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地方高校要找准办学特色,必须发挥优势,合理制定就业工作目标,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市场建设工作。安徽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省属重点大学。近年来,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和办学实际,确立了“帮助毕业生充分就业,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稳步提升就业质量”的就业工作目标,创新举措,整体推进,强化就业工作内涵建设,使得就业工作水平和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二、不断加强“两项分析”,挖掘就业市场建设重点
1.加强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通过分析,全面把握毕业生就业的区域分布、行业、具体单位,了解不同专业的就业情况,有助于进一步确定就业市场建设的重点。安徽理工大学每年在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中,对毕业生就业的省域、市域分布及在这些地区的行业分布进行详细统计,在毕业生就业人数较多的区域,下一年度重点进行市场开拓工作。
2.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毕业生是就业工作的主体,针对毕业生开展就业满意度调查,有助于了解毕业生对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毕业生所想所需才能不断调整就业市场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提高就业市场建设的作用和效果。
三、创新开展“三种招聘”,展现就业市场建设成果
就业市场建设成果的最直接体现是各种不同形式的校园招聘会。学校通过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地方人才中心和大型企业集团组团招聘会、大型“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就业洽谈会,“三会”并举,搭建双向选择便捷平台,不断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帮助毕业生成功就业。
1.专场招聘会
校园专场招聘会通常是指由一家用人单位自主选择时间到学校,根据自身招聘计划面向部分专业毕业生进行的招聘活动。专场招聘会的显著效果表现在: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声音、影像、图片等多种形式,深入展示企业特点,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加盟;毕业生目标明确,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理性选择,签约后稳定性高;招聘周期短,一般在1-2天内即可完成。每年参加校园招聘的单位中,有接近一半的单位选择举办专场招聘会,签约毕业生占总签约人数的60%以上。
2.组团招聘会
组团招聘会是指由各地人才服务中心或相关部门组织当地用人单位,或大型企业集团组织下属成员单位,自主确定招聘时间,集中到学校举办招聘会。组团招聘会的单位数量在10~50家以内效果较好。学校每年均举办10场以上的组团招聘会,各地的人才服务中心以及大型企业集团都比较乐于以组团招聘会的形式招聘毕业生。
3.大型洽谈会
对于地方高校来说,由于受场地、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全部举办专场招聘会或组团招聘会压力较大,建议通过适时举办规模较大、参加单位数量较多、涵盖专业面较广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就业洽谈会来促进毕业生就业。很多高校举办的大型洽谈会参会单位往往都在数百家以上,毕业生在选择应聘时容易眼花缭乱,顾此失彼,反而使得洽谈会的效果差强人意。学校近几年来不断探索创新,以增加大型洽谈会场次和压缩规模为突破口,分别举办秋季、冬季、春季三季大型洽谈会,每次洽谈会的规模控制在100家单位左右,效果上有了较大提升。
四、坚持实行“四路出击”,丰富就业市场建设途径
地方高校在就业市场建设中,要结合自身实际,明确思路和重点,不断丰富建设途径,全方位、全员化建设特色鲜明的就业市场。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就业市场建设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效果显著。
1.三联系
主要是指联系用人单位、人事部门、中介服务机构。通过实地走访和电话、邮件等形式,与重点企业的人事部门、地方人事主管部门、人才中介服务结构保持经常性联系,沟通信息,增加感情,及时了解供需情况的变化。
2.三借力
地方高校在就业市场建设中,要高度重视借力政府、校友和教职员工。各级人社部门掌握当地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情况,经常组织辖区企业外出组团招聘,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助力。在各行各业广泛分布的校友是学校办学成果展示的直接载体,他们在所在单位的影响力和对毕业生的感召力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相得益彰。广泛动员教职员工参与就业,利用教学实习、科研及其他对外工作人员推荐毕业生就业。
3.点、线、面结合开拓就业市场
地方高校在就业市场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明确毕业生就业的点(重点单位)、线(重点行业)、面(重点区域),下大力气做好就业市场的巩固和开拓工作。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在行业上,毕业生就业以煤炭行业为主,逐步拓展到建筑、化工、机械、电子、IT等行业。在区域上,以长三角、珠三角、皖江城市带和西部产煤大省为毕业生的重点分布区域,以皖江城市带为重中之重,积极服务“安徽崛起”。
4.基地化建设,推进市场开拓
高校通过与重点企事业单位、各地人才服务中心等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人才供需基地,以基地化建设为依托,推进市场开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信息化建设“五个平台”,拓展就业市场建设内涵
地方高校在就业市场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通过就业信息网、飞信群、QQ群、微博等信息化平台,把市场建设的成果即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和校园招聘会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递给每一名毕业生,推动毕业生积极参与到就业活动中去,提高就业市场建设成果利用率。
同时,高校还要不断拓展网络就业市场平台。要在就业信息网中设立网络就业市场,重视搜集网络招聘信息,建设网上面试平台;充分利用好教育部“大学生就业一站式服务系统”,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当前,由于世界经济增长缓慢,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潜在威胁增大,世界经济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正在显露之中,就业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受这些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形势也面临较为严峻的考验,很多行业和企业面临困境,将对今后一段时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普通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要加强对就业形势的分析判断,在巩固传统就业市场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就业市场潜力,帮助广大毕业生充分就业,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处)
关键词:地方高校 毕业生 就业市场 探索
高校是政府、社会与毕业生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地位独特。大多数地方高校从办学实力、学生质量、社会影响等方面相对中央部属高校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压力更大。要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地方高校不仅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更要重点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一、合理定位“一个目标”,找准就业市场建设方向
办学特色是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地方高校要找准办学特色,必须发挥优势,合理制定就业工作目标,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市场建设工作。安徽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省属重点大学。近年来,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和办学实际,确立了“帮助毕业生充分就业,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稳步提升就业质量”的就业工作目标,创新举措,整体推进,强化就业工作内涵建设,使得就业工作水平和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二、不断加强“两项分析”,挖掘就业市场建设重点
1.加强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通过分析,全面把握毕业生就业的区域分布、行业、具体单位,了解不同专业的就业情况,有助于进一步确定就业市场建设的重点。安徽理工大学每年在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中,对毕业生就业的省域、市域分布及在这些地区的行业分布进行详细统计,在毕业生就业人数较多的区域,下一年度重点进行市场开拓工作。
2.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毕业生是就业工作的主体,针对毕业生开展就业满意度调查,有助于了解毕业生对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毕业生所想所需才能不断调整就业市场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提高就业市场建设的作用和效果。
三、创新开展“三种招聘”,展现就业市场建设成果
就业市场建设成果的最直接体现是各种不同形式的校园招聘会。学校通过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地方人才中心和大型企业集团组团招聘会、大型“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就业洽谈会,“三会”并举,搭建双向选择便捷平台,不断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帮助毕业生成功就业。
1.专场招聘会
校园专场招聘会通常是指由一家用人单位自主选择时间到学校,根据自身招聘计划面向部分专业毕业生进行的招聘活动。专场招聘会的显著效果表现在: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声音、影像、图片等多种形式,深入展示企业特点,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加盟;毕业生目标明确,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理性选择,签约后稳定性高;招聘周期短,一般在1-2天内即可完成。每年参加校园招聘的单位中,有接近一半的单位选择举办专场招聘会,签约毕业生占总签约人数的60%以上。
2.组团招聘会
组团招聘会是指由各地人才服务中心或相关部门组织当地用人单位,或大型企业集团组织下属成员单位,自主确定招聘时间,集中到学校举办招聘会。组团招聘会的单位数量在10~50家以内效果较好。学校每年均举办10场以上的组团招聘会,各地的人才服务中心以及大型企业集团都比较乐于以组团招聘会的形式招聘毕业生。
3.大型洽谈会
对于地方高校来说,由于受场地、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全部举办专场招聘会或组团招聘会压力较大,建议通过适时举办规模较大、参加单位数量较多、涵盖专业面较广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就业洽谈会来促进毕业生就业。很多高校举办的大型洽谈会参会单位往往都在数百家以上,毕业生在选择应聘时容易眼花缭乱,顾此失彼,反而使得洽谈会的效果差强人意。学校近几年来不断探索创新,以增加大型洽谈会场次和压缩规模为突破口,分别举办秋季、冬季、春季三季大型洽谈会,每次洽谈会的规模控制在100家单位左右,效果上有了较大提升。
四、坚持实行“四路出击”,丰富就业市场建设途径
地方高校在就业市场建设中,要结合自身实际,明确思路和重点,不断丰富建设途径,全方位、全员化建设特色鲜明的就业市场。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就业市场建设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效果显著。
1.三联系
主要是指联系用人单位、人事部门、中介服务机构。通过实地走访和电话、邮件等形式,与重点企业的人事部门、地方人事主管部门、人才中介服务结构保持经常性联系,沟通信息,增加感情,及时了解供需情况的变化。
2.三借力
地方高校在就业市场建设中,要高度重视借力政府、校友和教职员工。各级人社部门掌握当地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情况,经常组织辖区企业外出组团招聘,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助力。在各行各业广泛分布的校友是学校办学成果展示的直接载体,他们在所在单位的影响力和对毕业生的感召力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相得益彰。广泛动员教职员工参与就业,利用教学实习、科研及其他对外工作人员推荐毕业生就业。
3.点、线、面结合开拓就业市场
地方高校在就业市场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明确毕业生就业的点(重点单位)、线(重点行业)、面(重点区域),下大力气做好就业市场的巩固和开拓工作。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在行业上,毕业生就业以煤炭行业为主,逐步拓展到建筑、化工、机械、电子、IT等行业。在区域上,以长三角、珠三角、皖江城市带和西部产煤大省为毕业生的重点分布区域,以皖江城市带为重中之重,积极服务“安徽崛起”。
4.基地化建设,推进市场开拓
高校通过与重点企事业单位、各地人才服务中心等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人才供需基地,以基地化建设为依托,推进市场开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信息化建设“五个平台”,拓展就业市场建设内涵
地方高校在就业市场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通过就业信息网、飞信群、QQ群、微博等信息化平台,把市场建设的成果即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和校园招聘会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递给每一名毕业生,推动毕业生积极参与到就业活动中去,提高就业市场建设成果利用率。
同时,高校还要不断拓展网络就业市场平台。要在就业信息网中设立网络就业市场,重视搜集网络招聘信息,建设网上面试平台;充分利用好教育部“大学生就业一站式服务系统”,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当前,由于世界经济增长缓慢,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潜在威胁增大,世界经济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正在显露之中,就业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受这些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形势也面临较为严峻的考验,很多行业和企业面临困境,将对今后一段时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普通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要加强对就业形势的分析判断,在巩固传统就业市场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就业市场潜力,帮助广大毕业生充分就业,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