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放弃深度报道

来源 :商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nary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弃深度和国际报道的美国《新闻周刊》最终将自己混同于社交网站评论者。是无情的市场趋势和自身战略决策的失误,把印刷时代叱咤风云的新闻巨人,变成了互联网时代无数冒险家中的普通一员。
  2012年的圣诞节,成千上万的美国家庭打开报箱,都看到一封灰色的“讣告”:在一张俯拍自空中的黑白照片上,一幢Arl Deco风格的摩天大楼,从纽约曼哈顿的街区耸起,宛如一座墓碑。照片中央一行大字标题:#LAST PRINT ISSUE(最后一期印刷版)。这是美国第二大新闻杂志《新闻周刊》(Newsweek)印刷版最后一期的封面。
  那墓碑般的大楼,是2010年和杂志本身一同被收购的前新闻周刊大厦。如今,这承载着《新闻周刊》80年光荣与梦想的建筑,是其兄弟媒体新闻网站野兽日志的办公地。
  虽然封面标题用红色突出了“印刷”一词,虽然野兽日志和《新闻周刊》双料主编蒂娜·布朗强调,《新闻周刊》不是停刊而是全面转向数字出版,翻过印刷时代这一页,但许多同行和读者都觉得,作为纸媒黄金时代的黄金媒体,《新闻周刊》放弃印刷版,就像一个灵魂出窍的巨人,埋葬了自己的身体。
  “看着这最后一期封面,就好像读到一个老朋友的死讯。”一家公关公司的创办者赛金瑟勒在《福布斯》杂志网站上撰文说。英国《观察家》杂志则冷冰冰地刊文分析《谁杀了(新闻周刊)?》
  从巨人到新人
  老一辈读者不会忘记《新闻周刊》那些曾经改变美国政治走向的深度报道。1963年,是它发动40名记者,采访了1250名黑人,出版了特刊《黑人在美国》,以美国黑人之口控诉了种族隔离制度,引发全国范围的民权旋风,促成美国国会1964年颁布《民权法案》。
  1967年,是它的报道《达苏的感恩节》和随文配发的美军累累尸骸的照片,第一次让美国主流公众意识到,越南战争是个惨重的失败。
  用曾为《新闻周刊》工作15年的记者欧文·马修斯(Owen Matthews)的话来说,鼎盛时期的《新闻周刊》是美国全民对话的核心部分,它的报道“极富争议性,自由派色彩浓厚,而且常常比美国舆论主流立场领先半步”。曼哈顿中心地区的办公大楼似乎也显示着其主人在美国舆论界的地标位置。
  而如今的《新闻周刊》瑟缩在曼哈顿下城区的一角,似乎也反映了它在互联网世界里的“新人”角色。
  2012年12月30日,有记者探访了《新闻周刊》的纽约办公室。在位于曼哈顿下城区的IAC互联网公司大楼二楼,《新闻周刊》开放式的新办公室看上去就像一家中型互联网公司的工作间。20多排办公桌上,每排放着10台左右电脑,靠边一排是部门主管的独立办公室,主编室是全透明的玻璃墙,可以看到大楼外的江景。
  周末的办公室空荡荡的。公关主任科克(Alldrew Kirk)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约有员工270名。办公室里有四五排是记者和评论员的位子。他特别自豪地展示了离办公桌不远的一个开放式演播室:“我们在网站上有自己的视频。每天早晨10点会做一档梳理当天新闻的节目。另外,我们的记者、评论员还经常受邀上CNN等电视节目,他们一般也在这个演播室里接受连线采访。”
  在办公室的一角,是活动部的座位:“公司现在每年都举办研讨会等活动,邀请专家对热门话题进行讨论。许多广告商都愿意赞助这样的活动,研讨会已经成为公司重要的盈利来源。”
  而杂志的主业全部转向数字出版后,将采用付费+免费模式,杂志电子版沿用印刷版的售价,单期4.99美元,订阅一年24.99美元,但杂志全部内容会在网站上免费同步刊登。
  “有一部分读者喜欢付费下载杂志,一方面可以离线浏览,另一方面仍旧可以感受杂志那种一页一页阅读的感觉。”科克解释说。
  战略失误
  是无情的市场趋势和自身战略决策的失误,把印刷时代叱咤风云的新闻巨人,变成互联网时代无数冒险家中的普通一员。
  新闻网站、社交网络和在线广告在经济危机的岁月中证明了自己的成本优势。2005-2010年,传统媒体的读者和广告营收都大幅流向了网络媒体。其中,2007-2010年,《新闻周刊》的发行量由312万份下滑到157万份,流失近一半。
  “网络广告实在太便宜了。客户花不到10美元,就能拿到1000幅像今日美国、福克斯等主流网站的条状广告,虽然可能不是在最佳位置。我觉得电子时代出现后,广告商已经被宠坏了。”一位网络广告公司业务发展部的副总裁告诉记者。
  2009年,《新闻周刊》启动激进改革。从2009年5月起,它把重点转向观点和评论,重新定位为“思想领导者”。这一转变与其说是主编风格的转变,不如说是经济危机下削减开支挽救周刊的一次大胆尝试。《新闻周刊》当年赖以扬名立万的深度、国际报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
  事与愿违。改革不但没能挽救《新闻周刊》,反而把它推向更深的深渊。其老东家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财报显示,2009年,《新闻周刊》的广告收入比卜年下降37%,亏损则由2008年的1600万美元飙升至2930万美元。
  2010年一季度亏损1100万美元的糟糕业绩,让本身也在辛苦支撑的《华盛顿邮报》对《新闻周刊》彻底绝望。《新闻周刊》被以1美元的象征性价格,卖给了愿意承担4700万美元债务的音响业富豪哈曼(sidney Harman),从此被置于哈曼和IAC共同创办的野兽日志旗下。但是扭亏为盈依然看不到希望。IAC主席迪勒(Barry Diller)甚至不留情面地明说,除了放弃《新闻周刊》,哈曼家族别无选择,
  “实际上,一开始接受它就是个错误”。
  但在一些新闻人看来,如果不是《新闻周刊》的改革犯了致命错误,它不至于沦落到“卖身”的地步,而且还选错了买家。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克拉克斯伯格告诉记者,她曾连续10年订阅《新闻周刊》,但近两年已不再订阅。
  “自从《华盛顿邮报》把杂志卖给野兽日志以后,整本杂志的深度报道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娱乐性较强的新闻、评论,或者是转载。”
  欧文·马修斯和英国《金融时报》评论员拉赫曼(Gideon Raehman)也分别指出,在同样受到挑战的情况下,其他新闻杂志,如《时代》、《经济学人》等都还活得不错。
  拉赫曼认为,《新闻周刊》把重点转向评论似乎是模仿以观点著称的《经济学人》,但《经济学人》的成功秘诀其实还是在于广泛提供关于全球动态的信息、事实、研究、报道。“20年来,《经济学人》大大拓展了全球通讯员网络。”
  “相反,《新闻周刊》砍掉了原创的国际报道,这使它难以区别于信源狭窄的网络和社交网站评论者。”拉赫曼说。
  “《新闻周刊》是自己作死,新闻杂志仍然活着。”欧文·马修斯说。
其他文献
近年来,信用社大力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基层,特别是贫困山区在放贷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基本实现“三年两个目标”,只是完成了阶段性任务,国企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必须清醒地看到改革的
摘 要:地方政府利用土地的模糊产权、金融的预算软约束以及环境的模糊产权三个主要手段来干预企业投资,由于土地作为一切经济活动的承载体,因此土地在我国产能过剩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土地既直接也间接地影响产能过剩的形成:地方政府低价供给土地即变相的为投资企业提供补贴,企业低价获得土地等同于获得了大量优质的信贷资金,在生产结束后可以高价卖出土地以获取利益。土地直接及间接地作用导致了产能过剩的形成。本
蒙田曾说:“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你怎样利用它。”有的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久,其人已逝,千载留名。名垂青史的人,用短暂的生命跑出一个令人难以企及的速度,超
亚麻籽——越吃越聪明一般人均可食用亚麻籽,尤其是高血压、高胆固醇或高血脂的人;皮肤干燥粗糙、有细纹或皮肤易发炎、长湿疹的人,高强度脑力劳动者,缺乏欧米伽-3脂肪酸的婴
如果要学习新加坡,经济决策去政治化和国家干预行为要遵从市场原则,以及依据自身局限性制定扬长避短的工业发展战略的务实精神,是中国经济领域未来脱困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人民行动党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积极提供全方位的社会福利,发动政党机器动员大众参与真正的选举以支持自己,以此来击败挑战者。  查默斯·约翰逊(Charmers Johnson)在其影响深远的日本经济奇迹研究著述中,以这样的话作结:日本经济导
期刊
2007年7月1日,国家调整2831项商品出口退税率,浙江3/4的企业被波及,引发了企业大面积的焦虑,更触发了人们对浙商模式的反思; 2007年3月13日,建设部修订了《施工总承包企业特
近几年来,公司依靠集团优势,立足原有的土石方、爆破施工主业,大力实施战略转型,并先后成功地进入高速公路和铁路施工领域,在产业结构上形成了土石方、高速公路、铁路三足鼎
2001年4月,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列入国家“十五”计划纲要,标志着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已经得到国家确认。在此前提下,需要我们在纵向反思与横向比较中科学地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