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6年4月份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评估以来,广东仲元中学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整改。一是深化办学理念的研究,从多角度、多层次探讨分析“养浩然之气,扬君子之风”办学理念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使育人目标更为明确。二是加大了新课程改革的力度,重构课程体系、改进评价方式、重视综合实践、优化教学模式、创新德育模式。三是通过践行教学理念——“以生为本、以德育人、以情睿智、全面发展”和“三大工程——青蓝工程、教师基本功工程、名师培训工程”,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四是在更高层次上、更广范围内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五是以办学理念继续引领学校发展,优化班子建设、管理系统、管理过程以及运行机制并加强了课程领导。近日,在专家组复评的过程中,他们给了仲元“和谐仲元,君子学校”的赞誉;给了仲元学生“既有现代公民素质,又有未来创新精神的君子学生”的美称。
蕴藏灵性,君子学校传承深厚文化底蕴
明德湖、春风石、敬师亭,绿荫掩映,清池碧水,荷姿袅袅,生机盎然;艺体楼、惜晖园、健之园,建筑物动静分离,结构严谨,错落有致:绿化线、秩序线、文化线,布置格局交相辉映,整洁有序。综观仲元中学充满诗情画意的校园,给人一个最为深刻的印象就是有“灵气”。在这方充满神奇灵性的教育园内,仲元中学走过了70多年辉煌的办学历程。诚然,对于灵性一词我们并没有科学的解释,但蕴藏在仲元中学内涵深处的那种精神的确是与众不同,当提到“精神内涵”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将“灵气”一词联想到“校园文化”上面。校园内,一草一木一花皆怡情,一石一壁一廊皆怡景。仲元中学深知学校的职责不仅是知识育人,更是文化育人,要通过更为广泛的景观文化达到育人的目的,实现师生观念的转变、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
多年来,仲元中学一直致力于在校园文化构建的过程中尽显其“养浩然之气,扬君子之风”的核心办学理念。仲元中学所倡导的“养浩然之气,扬君子之风”亦有七义:即志存高远、知书达礼、忠恕守信、重义轻利、勇而无畏、正大光明、和而不同。
发展文化育人更为重要的就是对精神的崇尚,仲元中学沿袭上世纪四十年代即已形成的校训“德、毅、博、健”,始终将之作为“仲元人”的精神追求。从某些方面讲,这里“毅”的外延更大,有毅志和毅力是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仲元的学生不仅具备广博的知识,强健的体魄,还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和良好的毅力品质,否则是难以有所作为的。校长古殷介绍说:“仲元中学的校训虽说是解放前提出来的,却与解放后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德、智、体、美、劳是一致的,同时也是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和育人方向的。”
崇文尚武,君子学校培养风韵翩然的精英人才
七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仲元内部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并在当地形成了一种品牌文化。学校的传统是“崇文尚武,爱国爱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仲元从建校至今传承下来的一种核心的价值观。当下,新一届领导班子传承并创新这一核心文化理念,以“养浩然之气,扬君子之风”来诠释新时期的办学理念。广州作为地处沿海的现代化城市,和内地学生相比,学生受到多元文化、多元经济的影响,他们有着更为多元的价值取向,如何让他们成为拥有浩然之气、君子之风的仲元人?据古殷校长讲,学生入学后,首先是三天的学情教育,包括校史、办学理念、相关规章制度的学习等,让他们了解仲元的历史,感悟仲元的光辉过去;明白仲元如何育人,育什么样的人;知道哪些是仲元学子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要想全面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德育是核心问题,仲元中学在实施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重视多方力量,力求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学校解决不了的问题,家庭解决;家庭解决不了的问题,学校解决;甚至是交给社会来解决。三个方面既相互配合又有明确分工,突出德育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实效性。
“全面关注,突出重点”是仲元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学校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根据新课程改革和学生成长的特点,实施教学班与行政班并存的管理格局,建立了“班主任制”和“1 N导师制”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启动了全员导师制,并在学生中开展“2 1帮扶行动”,突出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地位,让师生共同发展,充分调动了广大师生投身课程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落实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理念。
“1 N导师制”,就是学生选择一个教师作为自己的导师,每个教师负责5—8个学生,“导师”全面负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绪、学习心理、学习效果等。“导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帮助学生制定好个人的奋斗目标:制定好每月、每周的学习计划;做好每次考试后的心理指导与学科指导;每周跟学生谈一次话,帮助学生总结一周的成功经验与不足,共同探讨解决的途径;通过交心卡与手机短信,进行及时的思想交流,通过这种真情对话,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辅导和引导。
“2 1帮扶行动”,就是两个成绩和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好的学生帮助学习成绩以及其他某一方面相对落后的学生。学校在排座位的时候就有意将这样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让他们在进校之初就能感受到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由于随着行政班的变化和学生性格的变化,在高二的第一学期以及第二学期还会对学生的座位进行调整,以求达到最好效果。
“1 N导师制”和“2 1帮扶行动”的实施和落实,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的提高,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很有益处,也使优生的培养得到落实,2007年高考成绩中广州市文、理科前10名仲元中学均占2个名额,其中理科排名二、三名,一个获化学类五科总分省状元。古殷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得益于他们的教学模式。
说过“文”后,我们再来论“武”。仲元中学作为一所纪念中学,邓仲元先生光辉的一生,崇高的人格,不朽的功绩,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本色。“尚文尚武,爱国爱民”,这是对邓仲元先生的评价,是仲元精神的正确表述,同时也是创立纪念学校十分明确的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办学宗旨。新时期,对于“尚武”,仲元中学有着更为符合时代的理解,那就是强身健体和丰富技能,学校每天下午专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自由活动。另外,每年都会有一至两次大型活动,小型活动更是多不胜数。学校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把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的社团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成立了30多个学生社团,定期举行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孝心周、环保周、中学生礼仪大赛、画展、演讲赛、辩论 赛、各类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明德大讲堂和社区活动等,为师生提供丰富的精神大餐。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仲元,丰富的课余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学生们的综合素养。仲元的学生田径队在广州市赫赫有名,六次参加广州市中学生运动会,五次蝉联第一名,现在每到运动会的时候兄弟学校的学生们都出现了“闻仲元油然而生敬佩之情”的状况;学校与中山大学和中南大学联合搞了一个“击剑项目”,学校现设有击剑馆两个,全国范围内来讲,这里的设备是比较先进、比较齐全的。2007年12月中旬,仲元中学举办了“首届仲元戏剧节”,省教育厅领导、市教育局领导、广州市电视台纷纷到校参加,并在当日广州电视台上播出了三分钟新闻,这是对学校的充分认可。学生们对此积极性非常高,强烈要求学校以后还要搞这样的活动。
大力实施“有效教学”,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有效途径
相比较而言,仲元的课外活动比兄弟学校多了一点,上课时间少了一点,但教学效果能够十二年蝉联广州市高考工作评比一等奖,这有力地证明了只要正确处理好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关系,对高考不但没有负面影响,反而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一方面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另一方面还需要学校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仲元中学是以培育具有“英才气质、君子风范、时代素养的当代合格公民,未来创新人才”为办学目标的,这与“养浩然之气,扬君子之风”的办学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将时间还给学生,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如何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是仲元中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把时间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一堂课,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为主,老师只是讲知识重点、难点,点拔学生不懂的问题,这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仲元中学实施的“有效教学”,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情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脑、手、口、耳等器官,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有效的课堂,必须要有几个前提条件为基础,第一是有效的备课,第二是有效的教研,还要有有效的训练和有效的检测。现在,该项科研已成为广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立项以来,来仲元听课、评课的老师,来评估的专家都一致认为这是仲元取得较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效备课的目的就是设计一份有效学案。根据教学内容,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人主备课,然后在学科组内把备课结果(学案)拿出来作主体发言,讲完之后,大家提意见、建议,然后主备课人修改完善后资源共享。通过学案实现分层教学。
仲元中学作为新课程改革首批实验省的样本学校,不等、不靠,积极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他们将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与新课程改革理念有效结合,求同存异,开拓出了一条既符合育人目标、又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新课改之路。在2007年12月以高分通过广东省教学水平评估,为第一轮新课程改革交上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在积极、稳妥、勇于开拓中实现了办学理念与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整合与无缝对接。
精诚团结,君子学校应拥有无坚不摧的教师队伍
据古殷校长介绍,目前仲元中学得以发展的最大优势就是蕴藏在教师队伍中的那种极强的团队合作意识,一批由特级教师,国家级、省级、市级名教师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团队显示了学校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和群体实力。为使占大比例的中、年轻老师尽快得到发展和提高。学校通过建立“师徒结对”的导师制度,对中、青年教师采用“结对子,架梯子,搭台子,压担子”的培养模式,促进中、青年教师的成长,缩短成熟周期。选送优秀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级“百千万工程”培训,安排培养对象到国内外著名大学学习,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研究课,为骨干教师的成长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
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富有浩然正气、君子风范素养的教师队伍,是保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保障教师队伍的团队综合实力,仲元中学想了一个很好的办法,那就是评价教师工作的时候,首先看整个学科怎么样,其中团队精神占70%的比例,剩下30%再看个人的发挥。并且学校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列入教学计划而常抓不懈,制定了《广东仲元中学教师公约》,常抓师德教育,推进教风建设,坚持三种制度(政治学习制度、检查督促制度、年度考核制度),启动全员导师制,要求每一位教师指导8-10名学生,从心理、学法、生活和发展等各个方面与学生开展富有真情的心灵交流,确实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另外,学校更重视教师业务培养,有效搭建教师成长平台,通过“教师基本功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培训工程”、“借脑工程”、“富脑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使教师向专业型和科研型转变。学校重视教师教学研究,构建了以学校科研处为主导,各学科组为主体,备课组为核心的三层教研网络,把教育科研与专业发展相结合,坚持教育科研“源于教学,促进教学,服务教学”,建立了教研成果签定推广制度,科研经费保障制度,设立了科研奖励基金,有效推动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海阔凭龟跃,天高任鸟飞”,在仲元这块轻松、和谐的教育园地内,教师们正如“君子”,德才兼备,胸怀天下,志在培英。在番禺,人们这样评价仲元中学的教师:待人朴朴实实,说话平平实实,工作扎扎实实,治学老老实实。
创新管理体制,描绘美好明天
说到这里,对于这所有着七十余年办学历史的老校,我们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那么,这个时候,人们心中难免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不乏上百年的滋兰树蕙、桃李芬芳的历史老校、名校,但是为什么这其中的绝大部分被时间掩盖了其历史的辉煌而沉沦于新时期的种种改革呢?仲元中学能够保持持续、稳步发展的原因又何在呢?
究其原因,就在于一所学校的发展需要正确的办学理念,需要明确的办学目标,而二者得以保障的根本足需要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仲元中学之所以能够一直保持长盛不衰,是因为他们时刻在优化班子建设、优化管理系统、优化管理过程以及运行机制。尤其是当下,以占殷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是一个结构合理、管理能力强、奉献和谐的领导集体,有凝聚力和号召力,他们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当提起学校接下来的发展目标时,从古殷校长的言谈中我们得知,仲元中学在未来的几年内最为重要的就是要保持目前这种发展势头。能够使学校持续、稳步、快速的发展是现在的领导班子们每日必想的问题。于是,他们着手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对特色学科的挖掘与建设,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培育出更多在省内有较大影响的优势学科;进一步加强对名师的培养,根据不同阶段教师的特点,张扬教师个性,组织针对性强的系列专题培训,帮助教师提高科研水平,进一步系统总结优质学校形成规律,更好的发挥学校的示范功能。
(责任编辑:孙霞)
蕴藏灵性,君子学校传承深厚文化底蕴
明德湖、春风石、敬师亭,绿荫掩映,清池碧水,荷姿袅袅,生机盎然;艺体楼、惜晖园、健之园,建筑物动静分离,结构严谨,错落有致:绿化线、秩序线、文化线,布置格局交相辉映,整洁有序。综观仲元中学充满诗情画意的校园,给人一个最为深刻的印象就是有“灵气”。在这方充满神奇灵性的教育园内,仲元中学走过了70多年辉煌的办学历程。诚然,对于灵性一词我们并没有科学的解释,但蕴藏在仲元中学内涵深处的那种精神的确是与众不同,当提到“精神内涵”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将“灵气”一词联想到“校园文化”上面。校园内,一草一木一花皆怡情,一石一壁一廊皆怡景。仲元中学深知学校的职责不仅是知识育人,更是文化育人,要通过更为广泛的景观文化达到育人的目的,实现师生观念的转变、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
多年来,仲元中学一直致力于在校园文化构建的过程中尽显其“养浩然之气,扬君子之风”的核心办学理念。仲元中学所倡导的“养浩然之气,扬君子之风”亦有七义:即志存高远、知书达礼、忠恕守信、重义轻利、勇而无畏、正大光明、和而不同。
发展文化育人更为重要的就是对精神的崇尚,仲元中学沿袭上世纪四十年代即已形成的校训“德、毅、博、健”,始终将之作为“仲元人”的精神追求。从某些方面讲,这里“毅”的外延更大,有毅志和毅力是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仲元的学生不仅具备广博的知识,强健的体魄,还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和良好的毅力品质,否则是难以有所作为的。校长古殷介绍说:“仲元中学的校训虽说是解放前提出来的,却与解放后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德、智、体、美、劳是一致的,同时也是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和育人方向的。”
崇文尚武,君子学校培养风韵翩然的精英人才
七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仲元内部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并在当地形成了一种品牌文化。学校的传统是“崇文尚武,爱国爱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仲元从建校至今传承下来的一种核心的价值观。当下,新一届领导班子传承并创新这一核心文化理念,以“养浩然之气,扬君子之风”来诠释新时期的办学理念。广州作为地处沿海的现代化城市,和内地学生相比,学生受到多元文化、多元经济的影响,他们有着更为多元的价值取向,如何让他们成为拥有浩然之气、君子之风的仲元人?据古殷校长讲,学生入学后,首先是三天的学情教育,包括校史、办学理念、相关规章制度的学习等,让他们了解仲元的历史,感悟仲元的光辉过去;明白仲元如何育人,育什么样的人;知道哪些是仲元学子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要想全面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德育是核心问题,仲元中学在实施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重视多方力量,力求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学校解决不了的问题,家庭解决;家庭解决不了的问题,学校解决;甚至是交给社会来解决。三个方面既相互配合又有明确分工,突出德育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实效性。
“全面关注,突出重点”是仲元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学校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根据新课程改革和学生成长的特点,实施教学班与行政班并存的管理格局,建立了“班主任制”和“1 N导师制”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启动了全员导师制,并在学生中开展“2 1帮扶行动”,突出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地位,让师生共同发展,充分调动了广大师生投身课程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落实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理念。
“1 N导师制”,就是学生选择一个教师作为自己的导师,每个教师负责5—8个学生,“导师”全面负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绪、学习心理、学习效果等。“导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帮助学生制定好个人的奋斗目标:制定好每月、每周的学习计划;做好每次考试后的心理指导与学科指导;每周跟学生谈一次话,帮助学生总结一周的成功经验与不足,共同探讨解决的途径;通过交心卡与手机短信,进行及时的思想交流,通过这种真情对话,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辅导和引导。
“2 1帮扶行动”,就是两个成绩和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好的学生帮助学习成绩以及其他某一方面相对落后的学生。学校在排座位的时候就有意将这样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让他们在进校之初就能感受到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由于随着行政班的变化和学生性格的变化,在高二的第一学期以及第二学期还会对学生的座位进行调整,以求达到最好效果。
“1 N导师制”和“2 1帮扶行动”的实施和落实,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的提高,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很有益处,也使优生的培养得到落实,2007年高考成绩中广州市文、理科前10名仲元中学均占2个名额,其中理科排名二、三名,一个获化学类五科总分省状元。古殷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得益于他们的教学模式。
说过“文”后,我们再来论“武”。仲元中学作为一所纪念中学,邓仲元先生光辉的一生,崇高的人格,不朽的功绩,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本色。“尚文尚武,爱国爱民”,这是对邓仲元先生的评价,是仲元精神的正确表述,同时也是创立纪念学校十分明确的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办学宗旨。新时期,对于“尚武”,仲元中学有着更为符合时代的理解,那就是强身健体和丰富技能,学校每天下午专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自由活动。另外,每年都会有一至两次大型活动,小型活动更是多不胜数。学校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把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的社团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成立了30多个学生社团,定期举行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孝心周、环保周、中学生礼仪大赛、画展、演讲赛、辩论 赛、各类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明德大讲堂和社区活动等,为师生提供丰富的精神大餐。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仲元,丰富的课余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学生们的综合素养。仲元的学生田径队在广州市赫赫有名,六次参加广州市中学生运动会,五次蝉联第一名,现在每到运动会的时候兄弟学校的学生们都出现了“闻仲元油然而生敬佩之情”的状况;学校与中山大学和中南大学联合搞了一个“击剑项目”,学校现设有击剑馆两个,全国范围内来讲,这里的设备是比较先进、比较齐全的。2007年12月中旬,仲元中学举办了“首届仲元戏剧节”,省教育厅领导、市教育局领导、广州市电视台纷纷到校参加,并在当日广州电视台上播出了三分钟新闻,这是对学校的充分认可。学生们对此积极性非常高,强烈要求学校以后还要搞这样的活动。
大力实施“有效教学”,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有效途径
相比较而言,仲元的课外活动比兄弟学校多了一点,上课时间少了一点,但教学效果能够十二年蝉联广州市高考工作评比一等奖,这有力地证明了只要正确处理好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关系,对高考不但没有负面影响,反而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一方面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另一方面还需要学校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仲元中学是以培育具有“英才气质、君子风范、时代素养的当代合格公民,未来创新人才”为办学目标的,这与“养浩然之气,扬君子之风”的办学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将时间还给学生,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如何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是仲元中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把时间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一堂课,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为主,老师只是讲知识重点、难点,点拔学生不懂的问题,这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仲元中学实施的“有效教学”,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情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脑、手、口、耳等器官,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有效的课堂,必须要有几个前提条件为基础,第一是有效的备课,第二是有效的教研,还要有有效的训练和有效的检测。现在,该项科研已成为广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立项以来,来仲元听课、评课的老师,来评估的专家都一致认为这是仲元取得较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效备课的目的就是设计一份有效学案。根据教学内容,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人主备课,然后在学科组内把备课结果(学案)拿出来作主体发言,讲完之后,大家提意见、建议,然后主备课人修改完善后资源共享。通过学案实现分层教学。
仲元中学作为新课程改革首批实验省的样本学校,不等、不靠,积极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他们将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与新课程改革理念有效结合,求同存异,开拓出了一条既符合育人目标、又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新课改之路。在2007年12月以高分通过广东省教学水平评估,为第一轮新课程改革交上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在积极、稳妥、勇于开拓中实现了办学理念与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整合与无缝对接。
精诚团结,君子学校应拥有无坚不摧的教师队伍
据古殷校长介绍,目前仲元中学得以发展的最大优势就是蕴藏在教师队伍中的那种极强的团队合作意识,一批由特级教师,国家级、省级、市级名教师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团队显示了学校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和群体实力。为使占大比例的中、年轻老师尽快得到发展和提高。学校通过建立“师徒结对”的导师制度,对中、青年教师采用“结对子,架梯子,搭台子,压担子”的培养模式,促进中、青年教师的成长,缩短成熟周期。选送优秀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级“百千万工程”培训,安排培养对象到国内外著名大学学习,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研究课,为骨干教师的成长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
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富有浩然正气、君子风范素养的教师队伍,是保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保障教师队伍的团队综合实力,仲元中学想了一个很好的办法,那就是评价教师工作的时候,首先看整个学科怎么样,其中团队精神占70%的比例,剩下30%再看个人的发挥。并且学校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列入教学计划而常抓不懈,制定了《广东仲元中学教师公约》,常抓师德教育,推进教风建设,坚持三种制度(政治学习制度、检查督促制度、年度考核制度),启动全员导师制,要求每一位教师指导8-10名学生,从心理、学法、生活和发展等各个方面与学生开展富有真情的心灵交流,确实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另外,学校更重视教师业务培养,有效搭建教师成长平台,通过“教师基本功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培训工程”、“借脑工程”、“富脑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使教师向专业型和科研型转变。学校重视教师教学研究,构建了以学校科研处为主导,各学科组为主体,备课组为核心的三层教研网络,把教育科研与专业发展相结合,坚持教育科研“源于教学,促进教学,服务教学”,建立了教研成果签定推广制度,科研经费保障制度,设立了科研奖励基金,有效推动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海阔凭龟跃,天高任鸟飞”,在仲元这块轻松、和谐的教育园地内,教师们正如“君子”,德才兼备,胸怀天下,志在培英。在番禺,人们这样评价仲元中学的教师:待人朴朴实实,说话平平实实,工作扎扎实实,治学老老实实。
创新管理体制,描绘美好明天
说到这里,对于这所有着七十余年办学历史的老校,我们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那么,这个时候,人们心中难免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不乏上百年的滋兰树蕙、桃李芬芳的历史老校、名校,但是为什么这其中的绝大部分被时间掩盖了其历史的辉煌而沉沦于新时期的种种改革呢?仲元中学能够保持持续、稳步发展的原因又何在呢?
究其原因,就在于一所学校的发展需要正确的办学理念,需要明确的办学目标,而二者得以保障的根本足需要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仲元中学之所以能够一直保持长盛不衰,是因为他们时刻在优化班子建设、优化管理系统、优化管理过程以及运行机制。尤其是当下,以占殷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是一个结构合理、管理能力强、奉献和谐的领导集体,有凝聚力和号召力,他们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当提起学校接下来的发展目标时,从古殷校长的言谈中我们得知,仲元中学在未来的几年内最为重要的就是要保持目前这种发展势头。能够使学校持续、稳步、快速的发展是现在的领导班子们每日必想的问题。于是,他们着手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对特色学科的挖掘与建设,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培育出更多在省内有较大影响的优势学科;进一步加强对名师的培养,根据不同阶段教师的特点,张扬教师个性,组织针对性强的系列专题培训,帮助教师提高科研水平,进一步系统总结优质学校形成规律,更好的发挥学校的示范功能。
(责任编辑: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