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的留言条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y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远处传来“轰隆隆”的雷声,乌云黑压压一大片,天气非常闷热,快要下雨了。
  明天又是周末,辛苦了一周也该放松一下了。婉儿说:“今晚呀我爸爸给我做鱼汤喝。”小燕说:“今晚吃烤鸡。”听了她们的话,我羡慕极了。我想:我的要求不高,只希望在家等待的是妈妈,而不是那讨厌的留言条就好了。这时,我的肚子已“咕咕”叫了,于是加快了步伐向家中跑去。到了家门口,我老远就喊:“妈妈!”可没人回答。顿时,我的心凉了半截。我非常失望地拿着钥匙开了门进去。屋子里空空的,什么也没有。我习惯地朝写字台上看去,果然“美少女战士”闹钟下压着一张留言条,写道:
  卫美:妈妈厂里要加班到8点,你自己下面条吃吧!
  看完这张条子,我不太高兴,心想,真没劲,妈妈又不在家。唉,这样的留言条我已经有很多了,抽屉里放着一大叠哩,简直可以装订成册了!妈妈呀妈妈,你心里没有自己,也没有我,你成天只知道上班。想到这里我感到很委屈,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流了出来。
  压着留言条的“美少女战士”闹钟的时针已指向了“7”,妈妈还没回来,外面下着瓢泼大雨。我实在等不及了,拿着雨具,来到妈妈厂里。啊,车间里的灯还亮着。我从门缝里一看,嘿!里边只有妈妈一个人在工作。她看上去很疲惫。我推开门,走进去,不解地问:“妈妈,你何必那么拼命地干呢?”她笑了笑说:“这是为了你呀!”我相信这句朴实的话是妈妈的肺腑之言。其实,在许多留言条的字里行间分明记载着妈妈好多好多的故事呀!
  记得去年3月10日那天晚上,我躺在被窝里,心里琢磨着,明天是星期日,又是妈妈的生日,我送什么礼物给妈妈呢?嗯,买盒生日蛋糕吧!第二天一早,我拿着平时攒下来的零用钱上街买了个生日蛋糕,兴冲冲地跑回家,可进屋一看,妈妈已经走了,桌上放着一张留言条,这熟悉的字跳入我的眼帘:
  卫美,妈妈厂里有急事!
  唉,好不容易要过生日了,可现在……
  直到下午1点钟,妈妈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来了。我把蛋糕递到妈妈手里,看着妈妈惊讶的样子,我不禁笑了,一下子扑到妈妈的怀里。
  不知怎么的,我似乎觉得那些留言条不那么讨厌了。看着这熟悉而又老练的字,我似乎明白了一颗心,一颗火热的心。这颗心在妈妈胸中跳动。妈妈对我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之举,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从那抽屉里放着的一大叠留言条中,便可以看出妈妈对我的爱。
  〔编辑点评〕
  《“讨厌”的留言条》一文写得很有风趣,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作者对母亲真诚的爱。此文不落俗套,先抑后扬,从对“留言条”前后不同的态度,真切地表述出了儿女对母亲的理解、体贴、敬重。那“抽屉里放着的一大叠留言条中”,分明是母亲的勤劳、关爱、心血和汗水。为了孩子和家,母亲拼命工作,这“留言条”的句句话语中记载着母亲的许许多多故事。结尾处的那段文字写得很美,也很透彻,是作者对母亲的真情回报,也是一位中学生的人生感悟。
其他文献
人们不会忘记那个大海啸,那个全球化时代的惊天悲剧。人们也会记住那史无前例的世纪大救援,记住这个捐赠仪式,这个特别的捐赠仪式。  2005年1月15日,隆冬的北京。冬季里少有的明媚阳光给人们带来许多暖意。就在这一天,中华慈善总会根据捐赠者的意愿和受灾国的实际情况,举行了民间捐款转交仪式,将首批到账的5500万人民币捐款兑换成665万美元,转交给印度洋海啸受灾国家。其中:印度尼西亚250万美元;斯里兰
期刊
暮春的一天,我熟识的一位青年忽然来电话说:武清区乡下一位孤寡老人的房子透风漏雨,没法儿住了,村里也无力解决,这可怎么办呀!  事情原来是这样:  几年前,这位青年在北京一所大学进修。周末逛菜市场的时候,经常遇见一位70多岁的老人骑着“铁驴”来卖葱。上前搭话,才知道他是天津武清人,名叫鲍学镇,家住张北屯镇东楼村,一辈子没成家,无儿无女,十分清苦。这境况使青年人深为同情。  几年后,这位青年完成了在北
期刊
学生时代,我有一件好衣裳。  我自幼家境困难,直到上大学,依然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但我安之若素,觉得人跟人条件不一样,只要勤奋学习,努力使自己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之材便是。不过,话虽这么说,毕竟上大学了,总不能显得太寒伧,所以我仗着自小练就的缝补术,总要将补丁剪接周正,搭色协调,细密针脚,整整齐齐的,不会看的还真看不出来。试问当年那些同学,谁曾注意到我总穿着带补丁的衣服?  但还就是有一位看了出来,
期刊
20多年前,我在乡下初中念书,学校离家有十多里地的样子,我只能住校。那个时候家里很穷,注定我不能像有的同学那样带足伙食费——想吃啥就买啥。隔一段时间,哥哥或姐姐就会驮一袋麦子缴到学校换成饭票,然后我再用饭票去学校食堂打饭。至于菜,则是我从家里带来的母亲亲手腌的萝卜干了。  十二三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定量供应的三两饭让我根本熬不到下顿饭时间。上午第三节课没下的时候,饥饿就会如约而至,常常饿得我头晕眼
期刊
打会     七十年代期间,工厂里流行着一种经济互助形式——打会。那时人们的收入普遍低下,一般职工每月只有30来块钱的报酬。若想买一块手表,办辆自行车,添台缝纫机,或是结婚做寿,砌房造屋,得借打会之力,以解一时之需。  打会通常在同一车间内进行,大家熟悉,知根知底,没人使奸耍滑。打会得有人发出邀请,请会者都是等钱用的职工,请会者叫会头,要有一定的号召力与组织力。会头实在木讷不善社交,得请一个
期刊
和女儿走进龙华寺饭厅,见一群服务员围着一个老太太说笑,是通常那种逗老小孩的戏谑气氛。女儿耳朵尖,告诉我:这个老奶奶已经87岁了,她妈妈还要大,115岁。  我有了兴趣,就坐到那里去吃,只见几个女服务员勾肩搭背地乐成一团,其中一个胖女子装着诚恳的样子说道:老太,我们听你的话,不做坏事,做好人,做好宝宝。  这么明显地逗乐,偏偏老太太当补药吃了,她高兴地叫唤着她们:大宝宝,小宝宝……反正在她眼里,这些
期刊
清末的赵吉,湖南人,最初流落在姑苏城里当乞丐,接着又作了贼,不料后来竟然成了当地巨富,子孙当中甚至有作了大官的,他也就被尊称为老太爷。而他暴富的经历也颇富传奇性。   在赵吉还在做贼时,城里有一家富户,家中三辈女人都是寡居。当时家中只有妯娌三人,丈夫都已故去,没有儿子,看来要成绝户了。幸好老三的媳妇怀有遗腹子,还没有生下来。妯娌三人都希望生个儿子,继承宗祠香火。那年清明,家人要去乡间祭祖扫墓
期刊
女教师多萝西?赖瑟在安大略附近尼亚加拉半岛一个偏僻的小镇子里生活了85年。然而,在她去世将近一年之后,她的名字才被新闻媒体到处传扬,因为人们发现她留下了一笔非同寻常的遗产。  她的一位好友说:“多萝西为友谊留下了极其珍贵的遗产,其深远意义远远超出了遗产本身的价值。”  多萝西是在里奇韦和水晶海滩之间的伊利湖边长大的,她是又脏又穷的泥瓦匠乔治?劳森和他妻子达尔西的独生女儿。多萝西在16岁时轻而易举地
期刊
摘要学生辞书是辞书中的一个特殊品类,它因特殊的读者对象和重要意义,为广大辞书工作者重视。学生汉语语文辞书应该如何编纂,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读者的学习需求,是辞书学界关注的一个问题。文章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学生字典》的几个版本为例,从字形、字音、词义、插图、附录、文化知识、思想教育等方面对此做了探讨。  关键词学生辞书编纂特色《新编学生字典》  从辞书分类角度说,学生辞书不是一个范围十分明晰的
期刊
我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时候,经常看见在路旁的角落里,射出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有时还带着明显祈求的眼神。他们是“乞讨丐帮”吗?走近了才知道不是,他们是近些年来都市里兴起的新行业——“擦鞋一族”。  “先生,擦鞋吧?一元钱擦得亮亮的。”  走过一条街,往往碰到好几回。过去,我总是向他们回以歉意的微笑,并表示出委婉的拒意。一个人的思想,一旦形成了某种观念,还真不容易改变呢!改革开放以前,让人待候被认为是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