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对学生违约的原因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指出应理性看待毕业生违约现状,尊重他们的选择。同时要完善就业市场,健全就业机制,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投入力度,加大就业指导强度,建立毕业生违约介入的服务机制,以及加强诚信教育,营造守信环境,提高毕业生的信用意识等作为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违约;措施
关于大学生就业违约问题,一开始社会舆论几乎是一边倒,对大学生连同高校均持批评态度,认为现代的大学生诚信缺失,高校缺乏诚信教育。近年来又出现另一种观点,认为毕业生理智的违约是大学生就业主体意识觉醒的表现,不仅推动了就业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也促进了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理念,同时将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到底大学生就业为何要违约呢?
一、大学生就业违约为何因
1、就业市场的发展和拥有择业自主权是大学生就业违约的前提[1]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发展,毕业生就业机制由原来的计划分配转变为“双向选择”的市场配置,毕业生也相应的从被动就业向主动寻找就业机会转变,大学生也就有了就业的自主权,也就可以与有意向的单位进行签约。根据契约的法规,有了签约的权利,也就有了违约的权利。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发展也使得学生有了更多机会接触各类用人单位,也就使得毕业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从而出现了违约的可能性。
2、一些用人单位的态度与做法是大学生就业违约的条件
第一,用人单位没有兑现承诺或签约后改变承诺。这些用人单位为了吸引人才,在招聘中故意夸大单位的现状、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向毕业生开出“空头支票”,如安排住房、奖金、在总部或大城市工作等,等毕业生签约后,才发现单位根本无法兑现他们的承诺,或者单位提出改变原来的承诺,导致学生要求毁约。
第二,用人单位之间不正当竞争促使毕业生违约。随着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部分用人单位为了自身的发展,即使知道学生已跟其他单位签了就业协议,仍然答应再签协议。甚至为了表明诚意,可以把整个单位的招聘进程延迟,目的是为等学生跟原公司办理完违约手续再来办理签约手续。更有甚者,替毕业生缴纳违约金,甚至打电话给学校请求学校允许毕业生违约等等,纵容毕业生违约。
第三,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违约代价门槛太低。笔者曾经与几位违约的学生进行讨论,当中不少学生是因为原来用人单位违约很容易:违约金低甚至没有违约金;跟单位提出违约时单位没有做出任何的挽留,很爽快地同意了;有学生本来觉得违约挺矛盾,觉得良心上有些过意不去,但用人单位的态度让学生不觉得有内疚感,无形中助长毕业生违约。
3、双向选择启动过早,用人单位的招聘时间长短不一,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就业相关的配套制度不完善是大学生就业违约的诱因
近年来,由于用人单位“抢才”时间越来越早,方法越来越多。有竞争力的单位11月前进驻校园开展“宣讲会”,通过宣讲会拉开招聘的序幕;更有甚者,一些单位在准备升大四的学生中通过招聘暑期实习生的形式选拔人才,表现好的学生九月份就可以收到录用通知函等等,这留给学生签约和履约的时间过长,不确定因素增多,客观上造成了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签约又违约。再者,由于用人单位的招聘时间不一,签约速度不一,往往毕业生心仪的单位仍在面试考核阶段或者还没明确的答复,已有退而求其次的单位抛出橄榄枝,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保底”先签下来,以求心安。而此后盼望已久的单位终于发来录用通知,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违约的重要原因。此外,硕士研究生、公务员招录时间上的时间差也是造成学生违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每年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在12月底1月初,录取时间在4月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在3月份进行;公务员考试大部分在四五月份,对录取没有十分把握的情况下,为了稳妥起见,这部分考生特别是想就业的考生往往会先确定一个单位,待考取后再违约。还有一些正在联系出国、参军入伍的毕业生,往往会因自信心不足,先采取骑驴找马的策略,签约时已作好违约的准备,一旦出国、参军的事情已经完全办妥时,便“改旗易帜”,投奔后者。这些学生都是“脚踩两只船”后“锦上添花”而违约的[2]。
4、就业目标不明确、择业心态不端正是大学生就业违约的客观原因
由于许多大学生对社会、对自我的认知不足,并不明确什么工作什么岗位才适合自己,所以签约时比较盲目和随意。当他签约后发现后面还有许多更好的单位可以选择时,就会继续面试以至违约。更有一些同学,本来签约的单位不错,但后来看到某些方面不如自己的同学找到更好的单位时,会出现心理不平衡,以至于继续面试,以求找到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单位。
二、大学生就业违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有不少大学生认为,违约是我自己的事情,主要支付违约金就完事了。但事实上,大学生的违约所牵动的面却不能小觑,无论给用人单位、学校还是其他人、就业市场都带来不良的影响。
就用人单位来说,录用计划被打破,要重新启动招聘程序;更重要的是,耽误了工作招聘的最好时机,增加了他们招聘的工作成本和难度,更有甚者,一些单位因此不能再招聘到合适的人才,急缺人才的岗位不得不空置。也就是说,如果毕业生一旦违约,用人单位损失的不只是时间,还有他们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甚至是招到合适人才的机会。
就学校来讲,加大了就业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影响了就业方案的落实。学生要违约,学校除了要公示,还要办理相关的改派手续;最重要的是还损害了学校的声誉,让社会质疑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诚信教育的效果。还会影响学校和用人单位的长期合作关系,很多用人单位已出现因为某些高校的毕业生接二连三地违约,不愿再到该校招聘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师弟师妹们的就业前途。
就其他毕业生而言,违约的学生占用了他们的就业机会,因为如果当时这些违约的学生不签约,排在这些学生后面的、向往这些单位的学生就可能有机会愿望成真。而到这些学生违约时,想去这些单位的学生就可能已经错过了机会。
而对就业市场来,由于已签约的学生还继续不断地参加各种招聘会和面试,不仅人为地造成各类招聘会的人头攒动、拥挤不堪、争相竞聘的“热闹”场面,还造成一些已找到工作的学生就业选择多,而没有找到工作的同学因为前面的这些同学占用了就业资源总找不到工作的“贫富悬殊”现象,更加容易给未找到单位的毕业生造成就业难的恐慌心理等。而不安于签约的风气,也容易造成学生之间互相攀比,就业心态更加浮躁,给就业市场的秩序制造混乱。
尽管从大学生就业违约的原因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就业违约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那如何应对大学生就业违约的问题呢?
三、大学生就业违约的应对措施
1、理性看待毕业生违约现状,尊重他们的选择
毕业生违约行为体现了毕业生就业主体意识的觉醒[3]。近年来,随着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通过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确定其关系。签约或者违约属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权利,其他任何个人和部门都无权剥夺他们的这种权利。对毕业生来说,选择一个职业和单位在某种程度上就等于选择了一种职业取向,就业主体的重新选择体现了学生对人生关键时刻的慎重与理智。
从人力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毕业生违约也是人力资源重新组合、优化配置的过程,有利于让他们寻找到更感兴趣、更能发挥才能的位置,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从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角度看,毕业生正处于职业尝试和探索时期,要给他们探索的机会。
2、完善就业市场,健全就业机制,减少毕业生违约的可能性
统一规划招聘、考研、录用公务员时间,帮助毕业生解决时间冲突是完善就业市场的重要举措。在笔者所接触的就业违约的毕业生中,绝大多数是因为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压力逐年增大,而各单位录用的时间不一样引起。他们当中一半的人的志向是当公务员,但公务员的录用结果最快也要等到来年的三月份才知道,这还是国考,省考和市考就要四、五月份了;还有部分同学因理想单位的录用结果还没有出来。这两类学生对理想的单位是否会录取自己没有把握,另一方面担心如果不签现在录用的单位,后面就难以保证能否找到更好的工作。而且,用人单位提前进校招聘,严重影响高校的教学秩序。很多大学为了避免毕业生错过这些招聘面试机会,尽量在大学四年级排很少的课,甚至压缩教学计划,整个大四都不安排课了,学生四年的学习时间实质上变成了三年了。学生大学学习的目的本来是为了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但就业市场的不规范导致了学生上大学的目的似乎是为了找工作了,如此定位必然导致中国的大学生在国际中的竞争力大打折扣。因此,要完善就业市场,规范招聘时间,就业主管部门对招聘时间和期限应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要求各用人单位及时决策、高效招聘,避免人才的流失和学生违约现象的增加。比如可以把招聘工作定在1月中旬开始,录用结果最迟四月份出来,签三方协议书的时间五月中旬前完成,这是减少毕业生就业违约率的有效措施。
3、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投入力度,加大就业指导强度,建立毕业生违约介入的服务机制
目前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不但给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咨询,还给学生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和专题讲座,让毕业生认识自己和职业,了解就业形势,帮助学生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很受学生欢迎。但由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队伍不够稳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参与就业指导的人手有限,整体情况是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每年的毕业生辅导员,由于他们中大部分是第一次带毕业生,在知识、技能方面均难以满足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而即使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人员,不同高校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能全面掌握职业指导人员所需的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会学、教育学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的人员不多,其他兼职人员就更难保障了。因此,就业指导人员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好就业信息、咨询及上好就业指导课已经捉襟见肘了,要想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更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就难了。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得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投入力度,以保证高校可以把就业指导工作做得更加细致、深入些。足够专业和精力的就业指导队伍不但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加强签约的指导工作,而且引导学生一旦签约,就应考虑今后的工作岗位所需,利用在校的时间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建立毕业生违约介入的服务机制,一旦毕业生有违约的想法,马上进行介入,给予悉心指导,帮助毕业生认真分析,权衡利弊,避免不必要的违约。
4、加强诚信教育,营造守信环境,提高毕业生的信用意识
孔子曰:民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社会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衡量个人道德水平的一个标志,是我们每一个人人格的体现,更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必备的品德。现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择才时先“德”后“才”。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使诚信的观念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成为他们行动的准则,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以德治国”方略、落实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重要举措。高校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诚信教育,让学生重视自身的诚信体系的构建,尽管从权利的角度看毕业生有就业违约的权利,但认识到就业协议书的签定与履行,是个人信用的一种良好表现,体现着个人的诚挚品质,它比金钱、甚至比生命更宝贵。教育学生做到签定协议书前慎重考虑;一旦签约,就努力履行协议书所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协议书的严肃性,并本着对自己、学校、单位负责的态度,勇守承诺,而不能轻易反悔。
总的来说,大学生违约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通过就业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学校、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从而保障就业市场的秩序和顺利运转。
参考文献
[1]王宇莉.高校毕业生违约[J].思想理论教育,2005(01).
[2]陈绍奇,叶梓效.毕业生就业概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07).
[3]宋来,钱嫦萍,付尧.毕业生违约的理智选择与理论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2).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违约;措施
关于大学生就业违约问题,一开始社会舆论几乎是一边倒,对大学生连同高校均持批评态度,认为现代的大学生诚信缺失,高校缺乏诚信教育。近年来又出现另一种观点,认为毕业生理智的违约是大学生就业主体意识觉醒的表现,不仅推动了就业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也促进了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理念,同时将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到底大学生就业为何要违约呢?
一、大学生就业违约为何因
1、就业市场的发展和拥有择业自主权是大学生就业违约的前提[1]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发展,毕业生就业机制由原来的计划分配转变为“双向选择”的市场配置,毕业生也相应的从被动就业向主动寻找就业机会转变,大学生也就有了就业的自主权,也就可以与有意向的单位进行签约。根据契约的法规,有了签约的权利,也就有了违约的权利。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发展也使得学生有了更多机会接触各类用人单位,也就使得毕业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从而出现了违约的可能性。
2、一些用人单位的态度与做法是大学生就业违约的条件
第一,用人单位没有兑现承诺或签约后改变承诺。这些用人单位为了吸引人才,在招聘中故意夸大单位的现状、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向毕业生开出“空头支票”,如安排住房、奖金、在总部或大城市工作等,等毕业生签约后,才发现单位根本无法兑现他们的承诺,或者单位提出改变原来的承诺,导致学生要求毁约。
第二,用人单位之间不正当竞争促使毕业生违约。随着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部分用人单位为了自身的发展,即使知道学生已跟其他单位签了就业协议,仍然答应再签协议。甚至为了表明诚意,可以把整个单位的招聘进程延迟,目的是为等学生跟原公司办理完违约手续再来办理签约手续。更有甚者,替毕业生缴纳违约金,甚至打电话给学校请求学校允许毕业生违约等等,纵容毕业生违约。
第三,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违约代价门槛太低。笔者曾经与几位违约的学生进行讨论,当中不少学生是因为原来用人单位违约很容易:违约金低甚至没有违约金;跟单位提出违约时单位没有做出任何的挽留,很爽快地同意了;有学生本来觉得违约挺矛盾,觉得良心上有些过意不去,但用人单位的态度让学生不觉得有内疚感,无形中助长毕业生违约。
3、双向选择启动过早,用人单位的招聘时间长短不一,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就业相关的配套制度不完善是大学生就业违约的诱因
近年来,由于用人单位“抢才”时间越来越早,方法越来越多。有竞争力的单位11月前进驻校园开展“宣讲会”,通过宣讲会拉开招聘的序幕;更有甚者,一些单位在准备升大四的学生中通过招聘暑期实习生的形式选拔人才,表现好的学生九月份就可以收到录用通知函等等,这留给学生签约和履约的时间过长,不确定因素增多,客观上造成了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签约又违约。再者,由于用人单位的招聘时间不一,签约速度不一,往往毕业生心仪的单位仍在面试考核阶段或者还没明确的答复,已有退而求其次的单位抛出橄榄枝,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保底”先签下来,以求心安。而此后盼望已久的单位终于发来录用通知,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违约的重要原因。此外,硕士研究生、公务员招录时间上的时间差也是造成学生违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每年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在12月底1月初,录取时间在4月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在3月份进行;公务员考试大部分在四五月份,对录取没有十分把握的情况下,为了稳妥起见,这部分考生特别是想就业的考生往往会先确定一个单位,待考取后再违约。还有一些正在联系出国、参军入伍的毕业生,往往会因自信心不足,先采取骑驴找马的策略,签约时已作好违约的准备,一旦出国、参军的事情已经完全办妥时,便“改旗易帜”,投奔后者。这些学生都是“脚踩两只船”后“锦上添花”而违约的[2]。
4、就业目标不明确、择业心态不端正是大学生就业违约的客观原因
由于许多大学生对社会、对自我的认知不足,并不明确什么工作什么岗位才适合自己,所以签约时比较盲目和随意。当他签约后发现后面还有许多更好的单位可以选择时,就会继续面试以至违约。更有一些同学,本来签约的单位不错,但后来看到某些方面不如自己的同学找到更好的单位时,会出现心理不平衡,以至于继续面试,以求找到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单位。
二、大学生就业违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有不少大学生认为,违约是我自己的事情,主要支付违约金就完事了。但事实上,大学生的违约所牵动的面却不能小觑,无论给用人单位、学校还是其他人、就业市场都带来不良的影响。
就用人单位来说,录用计划被打破,要重新启动招聘程序;更重要的是,耽误了工作招聘的最好时机,增加了他们招聘的工作成本和难度,更有甚者,一些单位因此不能再招聘到合适的人才,急缺人才的岗位不得不空置。也就是说,如果毕业生一旦违约,用人单位损失的不只是时间,还有他们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甚至是招到合适人才的机会。
就学校来讲,加大了就业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影响了就业方案的落实。学生要违约,学校除了要公示,还要办理相关的改派手续;最重要的是还损害了学校的声誉,让社会质疑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诚信教育的效果。还会影响学校和用人单位的长期合作关系,很多用人单位已出现因为某些高校的毕业生接二连三地违约,不愿再到该校招聘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师弟师妹们的就业前途。
就其他毕业生而言,违约的学生占用了他们的就业机会,因为如果当时这些违约的学生不签约,排在这些学生后面的、向往这些单位的学生就可能有机会愿望成真。而到这些学生违约时,想去这些单位的学生就可能已经错过了机会。
而对就业市场来,由于已签约的学生还继续不断地参加各种招聘会和面试,不仅人为地造成各类招聘会的人头攒动、拥挤不堪、争相竞聘的“热闹”场面,还造成一些已找到工作的学生就业选择多,而没有找到工作的同学因为前面的这些同学占用了就业资源总找不到工作的“贫富悬殊”现象,更加容易给未找到单位的毕业生造成就业难的恐慌心理等。而不安于签约的风气,也容易造成学生之间互相攀比,就业心态更加浮躁,给就业市场的秩序制造混乱。
尽管从大学生就业违约的原因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就业违约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那如何应对大学生就业违约的问题呢?
三、大学生就业违约的应对措施
1、理性看待毕业生违约现状,尊重他们的选择
毕业生违约行为体现了毕业生就业主体意识的觉醒[3]。近年来,随着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通过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确定其关系。签约或者违约属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权利,其他任何个人和部门都无权剥夺他们的这种权利。对毕业生来说,选择一个职业和单位在某种程度上就等于选择了一种职业取向,就业主体的重新选择体现了学生对人生关键时刻的慎重与理智。
从人力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毕业生违约也是人力资源重新组合、优化配置的过程,有利于让他们寻找到更感兴趣、更能发挥才能的位置,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从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角度看,毕业生正处于职业尝试和探索时期,要给他们探索的机会。
2、完善就业市场,健全就业机制,减少毕业生违约的可能性
统一规划招聘、考研、录用公务员时间,帮助毕业生解决时间冲突是完善就业市场的重要举措。在笔者所接触的就业违约的毕业生中,绝大多数是因为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压力逐年增大,而各单位录用的时间不一样引起。他们当中一半的人的志向是当公务员,但公务员的录用结果最快也要等到来年的三月份才知道,这还是国考,省考和市考就要四、五月份了;还有部分同学因理想单位的录用结果还没有出来。这两类学生对理想的单位是否会录取自己没有把握,另一方面担心如果不签现在录用的单位,后面就难以保证能否找到更好的工作。而且,用人单位提前进校招聘,严重影响高校的教学秩序。很多大学为了避免毕业生错过这些招聘面试机会,尽量在大学四年级排很少的课,甚至压缩教学计划,整个大四都不安排课了,学生四年的学习时间实质上变成了三年了。学生大学学习的目的本来是为了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但就业市场的不规范导致了学生上大学的目的似乎是为了找工作了,如此定位必然导致中国的大学生在国际中的竞争力大打折扣。因此,要完善就业市场,规范招聘时间,就业主管部门对招聘时间和期限应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要求各用人单位及时决策、高效招聘,避免人才的流失和学生违约现象的增加。比如可以把招聘工作定在1月中旬开始,录用结果最迟四月份出来,签三方协议书的时间五月中旬前完成,这是减少毕业生就业违约率的有效措施。
3、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投入力度,加大就业指导强度,建立毕业生违约介入的服务机制
目前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不但给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咨询,还给学生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和专题讲座,让毕业生认识自己和职业,了解就业形势,帮助学生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很受学生欢迎。但由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队伍不够稳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参与就业指导的人手有限,整体情况是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每年的毕业生辅导员,由于他们中大部分是第一次带毕业生,在知识、技能方面均难以满足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而即使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人员,不同高校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能全面掌握职业指导人员所需的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会学、教育学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的人员不多,其他兼职人员就更难保障了。因此,就业指导人员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好就业信息、咨询及上好就业指导课已经捉襟见肘了,要想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更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就难了。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得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投入力度,以保证高校可以把就业指导工作做得更加细致、深入些。足够专业和精力的就业指导队伍不但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加强签约的指导工作,而且引导学生一旦签约,就应考虑今后的工作岗位所需,利用在校的时间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建立毕业生违约介入的服务机制,一旦毕业生有违约的想法,马上进行介入,给予悉心指导,帮助毕业生认真分析,权衡利弊,避免不必要的违约。
4、加强诚信教育,营造守信环境,提高毕业生的信用意识
孔子曰:民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社会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衡量个人道德水平的一个标志,是我们每一个人人格的体现,更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必备的品德。现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择才时先“德”后“才”。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使诚信的观念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成为他们行动的准则,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以德治国”方略、落实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重要举措。高校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诚信教育,让学生重视自身的诚信体系的构建,尽管从权利的角度看毕业生有就业违约的权利,但认识到就业协议书的签定与履行,是个人信用的一种良好表现,体现着个人的诚挚品质,它比金钱、甚至比生命更宝贵。教育学生做到签定协议书前慎重考虑;一旦签约,就努力履行协议书所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协议书的严肃性,并本着对自己、学校、单位负责的态度,勇守承诺,而不能轻易反悔。
总的来说,大学生违约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通过就业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学校、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从而保障就业市场的秩序和顺利运转。
参考文献
[1]王宇莉.高校毕业生违约[J].思想理论教育,2005(01).
[2]陈绍奇,叶梓效.毕业生就业概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07).
[3]宋来,钱嫦萍,付尧.毕业生违约的理智选择与理论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