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原先开展的宏观就业指导已不能适应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现代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广泛采用个性化就业指导,通过对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理解,从学生、辅导员、专业教师、就业指导中心和学院及学校方面进行个性化就业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个性化就业指导;自我职业心理测试;辅导员;专业老师;就业指导中心
据教育部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我国有834万名应届高中毕业生,而报名参加高考的毕业生人数为750万,这就意味着有84万学生没有报名参加今年的高考,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0%,同时各地高考报名人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这表明有更多的高中毕业生放弃国内高考出国留学或是因家庭贫困而放弃学业外出打工,导致这一现象的产生有着各方面的原因,而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日益凸显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毕业等于失业,大学生要和农民工抢饭碗,但同时又有许多企业抱怨无人可用,产生了人才断档和人职不匹配的现象。而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就需要高校采用个性化就业指导措施,根据学生个体特点、联系社会工作岗位要求给与学生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解决学生和企业的双重难题。
个性化就业指导是建立在宏观就业指导基础上,对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的、细致的、系统的全过程的指导,是宏观就业指导的延续和补充。宏观上的就业指导一般包括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相关行业介绍、简历撰写、求知技巧等内容,有些高校还安排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管理等课程,一般以讲课等形式传授给学生,这也是近年来高校一直采取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但这些指导只能使学生对就业有一个粗略的认识,当具体到求职过程时,大多数学生仍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个性化就业指导却能随时随地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宏观的就业指导已不能适应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现代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广泛采用个性化就业指导,而要做好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就需要学生、辅导员、专业教师、就业指导中心和学院及学校共同配合共同推进。
一、开展自我职业心理测试,夯实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基础
比较中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的区别及特点时我们发现在欧美国家的高校中心理测量方法的运用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个体的能力、气质、性格、兴趣等需要借助心理测量的手段来分析和评估,从而找到与其个性相匹配的职业发展道路。国内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开展以来都忽视了心理测验技术在学生就业选择中的作用,但是从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出发,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管理从自我认识和环境认知开始,只有认清自我、认清环境,才能建立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而心理测量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学生对自身的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有一个初步的量化认知从而找到与自身特点相匹配的职业方向。如卡特尔16种个性测试,从乐群性、智慧性、稳定性、影响性、交际性、情感性、想象性等16个相对独立的性格维度进行评价,反映人的性格特点与职业的适宜性;又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就是从个体的职业兴趣和能力专长出发,科学地做出求职择业的决定。因此做好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在全面来了解自身特点情况下选准未来就业方向。
二、发挥辅导员在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导向作用
在对自身的特性与职业发展有了较初步的认识后,就需要在专业人员的引领下从入学起培养就业观念,而就业观念的培养又是贯穿整个大学期间一个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辅导员老师从学生进校一直到学生毕业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最贴近学生,最了解学生,也最受学生信赖,所以辅导员老师应利用自身这一优势在个性化就业指导中起到培养就业观念的作用。从低年级起,辅导员就要有意识的向学生灌输激烈竞争的择业意识,帮助大学生认清毕业时将要面临的就业压力,及时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性格特长气质兴趣爱好特长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行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正确认识自己,塑造和完善自己,激发专业兴趣,建立合理知识结构。同时辅导员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积极倡导学生参加诸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CCTV英语演讲比赛或是全国大学生辩论赛,在比赛中提高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高年级阶段,通过就业过程的技巧指导与训练,让他们掌握正确求职的技巧与方法,调整就业心理,引导大学生适应社会,大学生只有充分接触和了解社会,才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和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三、发挥专业老师在个性化就业指导中的渗透性教学作用
各门学科的专业课程教学渗透到就业指导之中,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基本方法之一。专业课程的渗透性就业指导,可以体现在专业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部分专业教师是从职业第一线退下来的具有较高实践经验的人员,对该行业的知识储备、职业素质、运作流程以及招聘要求都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那么在他们进行课堂专业课程教学时穿插该方面知识点的传授,让学生对职业内部运作情况有个直观的认识。也可以体现在专业教研室专门承担一定的就业指导任务上。所在专业的任课教师或教研室,按照各自的专业情况进行就业教育和引导,是体现个性化就业指导的范例,是其他就业指导方法无法代替的方法,在就业指导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发挥就业指导中心在个性化就业的全方位作用
就业指导中心作为学校解决就业工作而常设的部门,其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极为关键的,但是由于长期缺乏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使得其作用一直不能凸显出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工作变动性较大,对就业政策、工作程序等常规性工作不熟悉,使得毕业生的推荐、就业派遣无经验可谈,无规律可寻,根本满足不了学生以及社会对就业工作“与时俱进”的要求。因此发挥就业指导中心在个性化就业工作中的作用需要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提高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素质。在此基础上就业指导中心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以满足个性化就业指导的需要。一是开展个性化专题讲座。就业指导人员要根据工作经验或者通过问卷调查,掌握每个时间段大学生最需要了解和解决哪些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讲座;二是提供个性化就业咨询。帮助学生克服在找工作中出现的悲观心理、焦虑心理、躁动心理、犹豫心理;三是个性化就业训练。它非常注重学习者对就业指导的主动参与,比如参观访问用人单位,模拟面试,模拟招聘会,组织参观人才市场等或是开展某些职业技能培训,使大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
五、学院、学校在个性化就业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该说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学生所在的学院及学校一直是就业工作的主要领导者和执行者,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近几年经济形势及就业政策的变化,学院及学校也应改变其旧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配合个性化指导工作的需要。
(一)结合专业特点,加强实践环节。
大凡在就业指导方面做得好的,如日本和香港的一些高校,无不重视实践环节。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我们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假期到父母或亲戚朋友单位实习;邀请各行业的人士到学校与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性的职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外出打工;为学生联系与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等。与此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鼓励学生校园创业;定期向学生讲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鼓励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重视学生的毕业生实习工作;邀请毕业校友回校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从事社会工作等。总之,通过实践锻炼,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基层意识,促使学生反省自身的不足,以便及时调整知识和能力结构。
(二)发展“订单式”个性化就业工作
“订单式”个性化就业指导是指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上的职业生涯规划,即 将作为培养方的学院学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事业单位结合起来,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协议,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实习,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培养与就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该模式中,人才培养质量是校企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了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内涵,把学生的个性特点、基本素质、气质类型等与企业文化,特别是职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既保证了人才培养的优质高效,提高了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益,充分实现了人性化就业。
(三)推进自主创业式的个性化就业指导
创业不仅可以直接解决自身就业问题,减少大学生就业压力,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创业的前提是创新,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应加大力度。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各类学科或知识竞赛如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创业计划大赛、学术论文竞赛等。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观念,同时要引导大学生了解创业信息和政策,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为他们自主创业提供咨询和跟踪服务。
个性化就业指导是一项全面的、连续的、针对性强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集阶段和连续、集总体和个体、集学校和社会于一身的长期工作。它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质量,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科学内涵,把它看作是深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措施,是促进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祁晓双.论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意义[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1):49-52.
[2]蓝木香.金融危机形势下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模式的探讨[J].科技促进发展,2009(2):170.
[3]陈秋华,魏玄.高校如何做好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8(6):33-35.
[4]宋立洪.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初探—构建个性化指导与心理辅助的就业机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92-95.
[5]原晓苑.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和途径[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184.
[6]陈秋华.浅谈高校如何做好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J].科学咨询,2008(10):21.
[7]张海艮.香港地区高校就业辅导工作的特点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9(3):95.
作者简介:李晞,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辅导员,助教,副主任科员。
【关键词】个性化就业指导;自我职业心理测试;辅导员;专业老师;就业指导中心
据教育部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我国有834万名应届高中毕业生,而报名参加高考的毕业生人数为750万,这就意味着有84万学生没有报名参加今年的高考,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0%,同时各地高考报名人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这表明有更多的高中毕业生放弃国内高考出国留学或是因家庭贫困而放弃学业外出打工,导致这一现象的产生有着各方面的原因,而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日益凸显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毕业等于失业,大学生要和农民工抢饭碗,但同时又有许多企业抱怨无人可用,产生了人才断档和人职不匹配的现象。而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就需要高校采用个性化就业指导措施,根据学生个体特点、联系社会工作岗位要求给与学生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解决学生和企业的双重难题。
个性化就业指导是建立在宏观就业指导基础上,对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的、细致的、系统的全过程的指导,是宏观就业指导的延续和补充。宏观上的就业指导一般包括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相关行业介绍、简历撰写、求知技巧等内容,有些高校还安排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管理等课程,一般以讲课等形式传授给学生,这也是近年来高校一直采取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但这些指导只能使学生对就业有一个粗略的认识,当具体到求职过程时,大多数学生仍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个性化就业指导却能随时随地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宏观的就业指导已不能适应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现代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广泛采用个性化就业指导,而要做好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就需要学生、辅导员、专业教师、就业指导中心和学院及学校共同配合共同推进。
一、开展自我职业心理测试,夯实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基础
比较中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的区别及特点时我们发现在欧美国家的高校中心理测量方法的运用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个体的能力、气质、性格、兴趣等需要借助心理测量的手段来分析和评估,从而找到与其个性相匹配的职业发展道路。国内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开展以来都忽视了心理测验技术在学生就业选择中的作用,但是从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出发,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管理从自我认识和环境认知开始,只有认清自我、认清环境,才能建立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而心理测量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学生对自身的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有一个初步的量化认知从而找到与自身特点相匹配的职业方向。如卡特尔16种个性测试,从乐群性、智慧性、稳定性、影响性、交际性、情感性、想象性等16个相对独立的性格维度进行评价,反映人的性格特点与职业的适宜性;又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就是从个体的职业兴趣和能力专长出发,科学地做出求职择业的决定。因此做好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在全面来了解自身特点情况下选准未来就业方向。
二、发挥辅导员在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导向作用
在对自身的特性与职业发展有了较初步的认识后,就需要在专业人员的引领下从入学起培养就业观念,而就业观念的培养又是贯穿整个大学期间一个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辅导员老师从学生进校一直到学生毕业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最贴近学生,最了解学生,也最受学生信赖,所以辅导员老师应利用自身这一优势在个性化就业指导中起到培养就业观念的作用。从低年级起,辅导员就要有意识的向学生灌输激烈竞争的择业意识,帮助大学生认清毕业时将要面临的就业压力,及时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性格特长气质兴趣爱好特长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行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正确认识自己,塑造和完善自己,激发专业兴趣,建立合理知识结构。同时辅导员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积极倡导学生参加诸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CCTV英语演讲比赛或是全国大学生辩论赛,在比赛中提高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高年级阶段,通过就业过程的技巧指导与训练,让他们掌握正确求职的技巧与方法,调整就业心理,引导大学生适应社会,大学生只有充分接触和了解社会,才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和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三、发挥专业老师在个性化就业指导中的渗透性教学作用
各门学科的专业课程教学渗透到就业指导之中,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基本方法之一。专业课程的渗透性就业指导,可以体现在专业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部分专业教师是从职业第一线退下来的具有较高实践经验的人员,对该行业的知识储备、职业素质、运作流程以及招聘要求都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那么在他们进行课堂专业课程教学时穿插该方面知识点的传授,让学生对职业内部运作情况有个直观的认识。也可以体现在专业教研室专门承担一定的就业指导任务上。所在专业的任课教师或教研室,按照各自的专业情况进行就业教育和引导,是体现个性化就业指导的范例,是其他就业指导方法无法代替的方法,在就业指导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发挥就业指导中心在个性化就业的全方位作用
就业指导中心作为学校解决就业工作而常设的部门,其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极为关键的,但是由于长期缺乏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使得其作用一直不能凸显出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工作变动性较大,对就业政策、工作程序等常规性工作不熟悉,使得毕业生的推荐、就业派遣无经验可谈,无规律可寻,根本满足不了学生以及社会对就业工作“与时俱进”的要求。因此发挥就业指导中心在个性化就业工作中的作用需要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提高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素质。在此基础上就业指导中心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以满足个性化就业指导的需要。一是开展个性化专题讲座。就业指导人员要根据工作经验或者通过问卷调查,掌握每个时间段大学生最需要了解和解决哪些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讲座;二是提供个性化就业咨询。帮助学生克服在找工作中出现的悲观心理、焦虑心理、躁动心理、犹豫心理;三是个性化就业训练。它非常注重学习者对就业指导的主动参与,比如参观访问用人单位,模拟面试,模拟招聘会,组织参观人才市场等或是开展某些职业技能培训,使大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
五、学院、学校在个性化就业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该说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学生所在的学院及学校一直是就业工作的主要领导者和执行者,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近几年经济形势及就业政策的变化,学院及学校也应改变其旧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配合个性化指导工作的需要。
(一)结合专业特点,加强实践环节。
大凡在就业指导方面做得好的,如日本和香港的一些高校,无不重视实践环节。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我们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假期到父母或亲戚朋友单位实习;邀请各行业的人士到学校与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性的职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外出打工;为学生联系与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等。与此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鼓励学生校园创业;定期向学生讲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鼓励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重视学生的毕业生实习工作;邀请毕业校友回校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从事社会工作等。总之,通过实践锻炼,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基层意识,促使学生反省自身的不足,以便及时调整知识和能力结构。
(二)发展“订单式”个性化就业工作
“订单式”个性化就业指导是指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上的职业生涯规划,即 将作为培养方的学院学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事业单位结合起来,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协议,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实习,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培养与就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该模式中,人才培养质量是校企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了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内涵,把学生的个性特点、基本素质、气质类型等与企业文化,特别是职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既保证了人才培养的优质高效,提高了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益,充分实现了人性化就业。
(三)推进自主创业式的个性化就业指导
创业不仅可以直接解决自身就业问题,减少大学生就业压力,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创业的前提是创新,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应加大力度。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各类学科或知识竞赛如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创业计划大赛、学术论文竞赛等。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观念,同时要引导大学生了解创业信息和政策,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为他们自主创业提供咨询和跟踪服务。
个性化就业指导是一项全面的、连续的、针对性强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集阶段和连续、集总体和个体、集学校和社会于一身的长期工作。它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质量,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科学内涵,把它看作是深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措施,是促进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祁晓双.论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意义[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1):49-52.
[2]蓝木香.金融危机形势下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模式的探讨[J].科技促进发展,2009(2):170.
[3]陈秋华,魏玄.高校如何做好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8(6):33-35.
[4]宋立洪.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初探—构建个性化指导与心理辅助的就业机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92-95.
[5]原晓苑.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和途径[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184.
[6]陈秋华.浅谈高校如何做好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J].科学咨询,2008(10):21.
[7]张海艮.香港地区高校就业辅导工作的特点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9(3):95.
作者简介:李晞,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辅导员,助教,副主任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