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意义总是存在于情境之中的。学习总是在一定情境之下进行的,人不能超越具体的情境来获得某种知识。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一、情境教学有效性的涵义
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开展思维时,该情境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及其本身固有功能的实现程度”。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该情境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二是该情境的固有功能在实施时的实现程度。教师经常通过情景教学来唤醒学生的记忆,建立构建新知识的平台,也正因为情境教学能激发和转移学生大脑兴奋中心,教师才经常通过情境教学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情境教学有效性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必须是科学的、自然地、可信的。其含义有三:一是情境的内容要科学,不可无中生有;二是情境内容的表述要科学,不可含糊不清;三是情境的结构要科学,不可东拼西凑。
(二)探究性原则
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必须富有探究性,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创造的动机。为此,一定具有启发性,能引发学生广泛的类比、联想与猜想;二要具有针对性,能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广泛思考问题;三要具有可接受性,能充分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知识、能力和身心特点的实际,创设的数学情境能为学生鉴别和理解。
(三)发展性原则
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应当富有发展性,尽力做到使学生在三个方面得到发展:一是所创设的情境不仅能适合某一小节的教学内容之需,而且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地发展;二是所创设的情境能使学生逐渐由最近知识区发展为较远知识区;三是所创设的情境不仅对学生现在的学习有帮助,而且尽可能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趣味性原则
情境的内容富有吸引力,能使学生爱看、爱想、爱提问;情境的形式新颖,让学生有新奇感;言简意赅,让学生易于理解其意;尽量生动形象,让学生有真实感和亲切感。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真切、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三、目前情境教学出现的一些问题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国内的情境教学法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影响,但也有一些教师只在追求形式,东施效颦,情境创设似乎成了衡量一堂课是否体现课改精神的标志,不创设情境就不是一堂好课,结果创设的教学情境并不能产生预想的效果:有的情境创设仅仅是一种导入,先创设一个所谓的情境,再钓鱼式地引出问题,然后就将情境抛在一边,直接去解决问题了,这样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地创设的情境充其量只是虚有其表,并没有真正地融入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有的情境过于随意,思考欠周全,对理解知识、体验情感帮助不大,有时还会误导;有的情境未能突出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情境设定;有的课堂情境有了,学生动了,课堂活了,却因忽略了情境背后隐含的知识线索,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或因对学生的认识起点定位不准,实效甚微;有的不能很好的处理好情境教学中的一些突发性问题;.实际生活情境和类比情境运用的偏少,数学典故情境、引发悬念情境、动手实践情境,美感情境很少用……
四、优化情境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以选取合理的情境素材为前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创设的情境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迅速引起学生注意,促进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才能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只有溢满生活气息的数学,解决现实问题的数学,才能让学生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链接才能让数学学习更具有实际意义。
(二)创设的情境必须与学生已有的心理水平和知识相适应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能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旧知识来积极探究,实现学生的“现有水平”向“未来的发展水平”的迁移。因为过易的问题学生感觉乏味,不感兴趣,反之会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丧失探究信心。
(三)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导向。
作为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活动平台,情境就不仅应给学生营造一种宜于学习的场景,而且还应提供一个能够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应重视在求知过程中逐步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渐渐形成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不能放弃教师的讲解;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尤其是对那些发展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数学问题;不要因重视提出问题,追求表面形式的热闹气氛,而影響了解决问题;不要硬拖着学生进入教师预设的教学轨道;重过程教学不能忽视知识结果的学习;要恰当处理当前的问题和难于解答的问题;要重视学生提出的奇异问题及回答等等。
(四)优化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为数学情境教学提供时间保证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决定着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结构的安排,教学过程中如果在时间分配上存在着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我选择的机会,就会影响情景教学的正常开展,影响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意其简洁性。
(五)认真对待中情境教学中的突发问题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出现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此时,教师针对错误进行系统分析是重要的,首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同时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教师认真总结,分析其原因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辨别是非,分清正误,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从而不断深化学生的思维,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
(六)注意积累情境素材,丰富数学课堂情境教学
我们需要具有诱导性、启发性和探索性的数学情境,它既可以来源于生活,也可以来源于数学自身,还可以来源于其他学科,因此平时要多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看自然,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多留意公众媒体,如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网络世界等,养成积累情境素材的习惯,这样才能创设出丰富的有浓郁生活气息和鲜明时代感的情境。
(七)合理使用多媒体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让知识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并内化。但必须注意到多媒体技术只是必要的技术辅助手段,只有摆正它在教学中的位置,才能有效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总之,数学情境的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引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脚手架”,为学生数学思维的發展提供“爬坡台”,为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构筑“营养胚”。这样,创设的情境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散发更为迷人的魅力。
一、情境教学有效性的涵义
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开展思维时,该情境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及其本身固有功能的实现程度”。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该情境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二是该情境的固有功能在实施时的实现程度。教师经常通过情景教学来唤醒学生的记忆,建立构建新知识的平台,也正因为情境教学能激发和转移学生大脑兴奋中心,教师才经常通过情境教学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情境教学有效性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必须是科学的、自然地、可信的。其含义有三:一是情境的内容要科学,不可无中生有;二是情境内容的表述要科学,不可含糊不清;三是情境的结构要科学,不可东拼西凑。
(二)探究性原则
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必须富有探究性,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创造的动机。为此,一定具有启发性,能引发学生广泛的类比、联想与猜想;二要具有针对性,能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广泛思考问题;三要具有可接受性,能充分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知识、能力和身心特点的实际,创设的数学情境能为学生鉴别和理解。
(三)发展性原则
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应当富有发展性,尽力做到使学生在三个方面得到发展:一是所创设的情境不仅能适合某一小节的教学内容之需,而且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地发展;二是所创设的情境能使学生逐渐由最近知识区发展为较远知识区;三是所创设的情境不仅对学生现在的学习有帮助,而且尽可能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趣味性原则
情境的内容富有吸引力,能使学生爱看、爱想、爱提问;情境的形式新颖,让学生有新奇感;言简意赅,让学生易于理解其意;尽量生动形象,让学生有真实感和亲切感。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真切、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三、目前情境教学出现的一些问题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国内的情境教学法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影响,但也有一些教师只在追求形式,东施效颦,情境创设似乎成了衡量一堂课是否体现课改精神的标志,不创设情境就不是一堂好课,结果创设的教学情境并不能产生预想的效果:有的情境创设仅仅是一种导入,先创设一个所谓的情境,再钓鱼式地引出问题,然后就将情境抛在一边,直接去解决问题了,这样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地创设的情境充其量只是虚有其表,并没有真正地融入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有的情境过于随意,思考欠周全,对理解知识、体验情感帮助不大,有时还会误导;有的情境未能突出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情境设定;有的课堂情境有了,学生动了,课堂活了,却因忽略了情境背后隐含的知识线索,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或因对学生的认识起点定位不准,实效甚微;有的不能很好的处理好情境教学中的一些突发性问题;.实际生活情境和类比情境运用的偏少,数学典故情境、引发悬念情境、动手实践情境,美感情境很少用……
四、优化情境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以选取合理的情境素材为前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创设的情境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迅速引起学生注意,促进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才能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只有溢满生活气息的数学,解决现实问题的数学,才能让学生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链接才能让数学学习更具有实际意义。
(二)创设的情境必须与学生已有的心理水平和知识相适应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能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旧知识来积极探究,实现学生的“现有水平”向“未来的发展水平”的迁移。因为过易的问题学生感觉乏味,不感兴趣,反之会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丧失探究信心。
(三)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导向。
作为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活动平台,情境就不仅应给学生营造一种宜于学习的场景,而且还应提供一个能够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应重视在求知过程中逐步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渐渐形成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不能放弃教师的讲解;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尤其是对那些发展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数学问题;不要因重视提出问题,追求表面形式的热闹气氛,而影響了解决问题;不要硬拖着学生进入教师预设的教学轨道;重过程教学不能忽视知识结果的学习;要恰当处理当前的问题和难于解答的问题;要重视学生提出的奇异问题及回答等等。
(四)优化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为数学情境教学提供时间保证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决定着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结构的安排,教学过程中如果在时间分配上存在着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我选择的机会,就会影响情景教学的正常开展,影响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意其简洁性。
(五)认真对待中情境教学中的突发问题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出现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此时,教师针对错误进行系统分析是重要的,首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同时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教师认真总结,分析其原因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辨别是非,分清正误,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从而不断深化学生的思维,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
(六)注意积累情境素材,丰富数学课堂情境教学
我们需要具有诱导性、启发性和探索性的数学情境,它既可以来源于生活,也可以来源于数学自身,还可以来源于其他学科,因此平时要多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看自然,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多留意公众媒体,如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网络世界等,养成积累情境素材的习惯,这样才能创设出丰富的有浓郁生活气息和鲜明时代感的情境。
(七)合理使用多媒体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让知识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并内化。但必须注意到多媒体技术只是必要的技术辅助手段,只有摆正它在教学中的位置,才能有效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总之,数学情境的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引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脚手架”,为学生数学思维的發展提供“爬坡台”,为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构筑“营养胚”。这样,创设的情境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散发更为迷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