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刚来波士顿工作时,有朋友说:“有钱在波士顿的中国城买栋房子,日后肯定价值连城。”我将信将疑:中国城一直是美国大城市中贫穷、脏乱的角落,那里的房子怎么可能值钱呢?
可是,用不了几天我就看明白了。我任教的学校就在中国城边上,走十分钟就可以去那里吃个午饭。周围环境熟了,就能看出这实在是个寸土寸金之地。首先,中国城和波士顿中央公园仅隔几个街區。中央公园在各大城市都是最贵的地段。那一栋栋豪华高层公寓,正面对着中央公园,背面就对着中国城。另外,中国城和市中心购物区以及充满了戏院影院的艺术区邻接。在另一侧,则正好对着波士顿的主要火车站,并且和波士顿的金融区遥遥相对。也怪不得,中国城的周围,豪华公寓拔地而起,从四面挤压过来。有些新建筑已经侵入中国城之内。比如大名鼎鼎的塔夫脱医学院,就耸立在中国城的边界上。
如今中国人在美国早已步入中产阶层,购买力提高,中国城生意兴隆,环境有所改善。但是,走到中国城的街道,煞风景的地方还是处处可见。乱不说,我常去吃饭的一条街区,一层所有门窗都加了坚固的防盗铁门,白天太平无事,晚上就有些让人毛骨悚然了。而边上两分钟的步行距离内就有不少豪华建筑。这让你不能不想:也许中国的模式更有道理。这么脏乱差的地段,龟缩在豪华公寓、银行写字楼和五星饭店之间,太影响发展了,大笔一挥拆了多好!
可是这里的规矩是,人家两道铁门把家锁得严严实实。政府有多大本事,一家也请不走。正相反,这么超密集的、近乎违章的居住,无意中造就了选举时的票源所在地。每次市一级的选举,政治家都到这里拜票,有些招牌翻译成了中文。中国人的社区组织声音也越来越强。拆迁?想也别想。动这个念头的人,先要掂量一下自己还想不想接着干。
最近《波士顿环球报》又有一则消息:中国城的一项大型发展计划获批。这一计划的主体是一栋二十层的高层建筑,外加社区服务中心、购物中心等设施,耗资1.3亿美元。建成后,将成为从高速公路上进入波士顿时必看的地标式建筑。无疑,这一崭新的高层建筑,足以和周围的豪华建筑比肩,中国城的风貌也会为之改变。
我的美国同事告诉我,周围地区的公寓动辄百万一套,我等大学教授想也别想。大概只有医生、银行家、CEO们可以享受。这栋新楼大概又将住进一帮新精英,把中国城越挤越小吧?但是再一看才明白:这一发展计划包括295套出租公寓,50套连体住宅,大概需要300多住户,其中40%属于保障性住房,包括95套公寓和全部50套连体住宅。两卧的连体住宅平均售价仅17.5万美元,两卧的公寓租金一个月仅540美元,而市场价格则为1170美元。波士顿地区的家庭中等收入为44151美元,以这个水平,四年的收入就能买套房了。这以美国的标准显然偏贵了。但在房价飙高的波士顿,也算不错的价格了。如果每月540块租金的话,年收入3万美元的低收入家庭,靠每月两千多块的工资单也能过日子了。这项计划的主旨旗帜鲜明:加强城市的多元性,欢迎各色阶层前来居住。
在这里住久的中国人都知道,当今在美国的中国人大致分两个阶层。一个是出来读书的,毕业后留下工作,当教授、医生、工程师的这一大群体,生活水平比一般美国人高不少,大多住在富裕的郊区。另一个是市内中国城中的中国人,多是劳工,有些偷渡而来,其身份都有问题,出了这个地段,英文一句不会,很难融入主流社会。如今美国反移民的声浪日高,这些苦力心里也不免紧张。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地位和中国大城市中没有暂住证的农民工差不多。当然更不用说,波士顿是美国的高密度、高房价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每有报道,许多大学或研究院刚毕业的人才,因为支付不起波士顿的房价而远走高飞。马萨诸塞州正在面临人才流失的威胁。
以我们中国模式的思路,美国人似乎是在冒傻气。这时政府明明应该出来严厉打击非法移民,或者对外地人买房进行限购,房子就可以留下来给那些城市最需要的高端白领了。这叫以高房价提高人口素质。但是,波士顿的做法正好相反:人家不仅不能对外地人限购,对外国人也无法限制。更令人惊异的是,人家还拿出巨大的资源,鼓励这些底层的、“低素质”外国劳工在这里安居乐业。
波士顿是群英荟萃之地,高收入的高知阶层相当庞大。但是,这些阶层也需要基本的社会服务。这些服务,大多是低收入阶层提供的。所以,保持城市的多元性,成了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究竟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更优越?到波士顿和中国大城市的街道上走走,哪怕走马观花也能体会出一二。★
(作者为美国萨福克大学学者)
可是,用不了几天我就看明白了。我任教的学校就在中国城边上,走十分钟就可以去那里吃个午饭。周围环境熟了,就能看出这实在是个寸土寸金之地。首先,中国城和波士顿中央公园仅隔几个街區。中央公园在各大城市都是最贵的地段。那一栋栋豪华高层公寓,正面对着中央公园,背面就对着中国城。另外,中国城和市中心购物区以及充满了戏院影院的艺术区邻接。在另一侧,则正好对着波士顿的主要火车站,并且和波士顿的金融区遥遥相对。也怪不得,中国城的周围,豪华公寓拔地而起,从四面挤压过来。有些新建筑已经侵入中国城之内。比如大名鼎鼎的塔夫脱医学院,就耸立在中国城的边界上。
如今中国人在美国早已步入中产阶层,购买力提高,中国城生意兴隆,环境有所改善。但是,走到中国城的街道,煞风景的地方还是处处可见。乱不说,我常去吃饭的一条街区,一层所有门窗都加了坚固的防盗铁门,白天太平无事,晚上就有些让人毛骨悚然了。而边上两分钟的步行距离内就有不少豪华建筑。这让你不能不想:也许中国的模式更有道理。这么脏乱差的地段,龟缩在豪华公寓、银行写字楼和五星饭店之间,太影响发展了,大笔一挥拆了多好!
可是这里的规矩是,人家两道铁门把家锁得严严实实。政府有多大本事,一家也请不走。正相反,这么超密集的、近乎违章的居住,无意中造就了选举时的票源所在地。每次市一级的选举,政治家都到这里拜票,有些招牌翻译成了中文。中国人的社区组织声音也越来越强。拆迁?想也别想。动这个念头的人,先要掂量一下自己还想不想接着干。
最近《波士顿环球报》又有一则消息:中国城的一项大型发展计划获批。这一计划的主体是一栋二十层的高层建筑,外加社区服务中心、购物中心等设施,耗资1.3亿美元。建成后,将成为从高速公路上进入波士顿时必看的地标式建筑。无疑,这一崭新的高层建筑,足以和周围的豪华建筑比肩,中国城的风貌也会为之改变。
我的美国同事告诉我,周围地区的公寓动辄百万一套,我等大学教授想也别想。大概只有医生、银行家、CEO们可以享受。这栋新楼大概又将住进一帮新精英,把中国城越挤越小吧?但是再一看才明白:这一发展计划包括295套出租公寓,50套连体住宅,大概需要300多住户,其中40%属于保障性住房,包括95套公寓和全部50套连体住宅。两卧的连体住宅平均售价仅17.5万美元,两卧的公寓租金一个月仅540美元,而市场价格则为1170美元。波士顿地区的家庭中等收入为44151美元,以这个水平,四年的收入就能买套房了。这以美国的标准显然偏贵了。但在房价飙高的波士顿,也算不错的价格了。如果每月540块租金的话,年收入3万美元的低收入家庭,靠每月两千多块的工资单也能过日子了。这项计划的主旨旗帜鲜明:加强城市的多元性,欢迎各色阶层前来居住。
在这里住久的中国人都知道,当今在美国的中国人大致分两个阶层。一个是出来读书的,毕业后留下工作,当教授、医生、工程师的这一大群体,生活水平比一般美国人高不少,大多住在富裕的郊区。另一个是市内中国城中的中国人,多是劳工,有些偷渡而来,其身份都有问题,出了这个地段,英文一句不会,很难融入主流社会。如今美国反移民的声浪日高,这些苦力心里也不免紧张。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地位和中国大城市中没有暂住证的农民工差不多。当然更不用说,波士顿是美国的高密度、高房价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每有报道,许多大学或研究院刚毕业的人才,因为支付不起波士顿的房价而远走高飞。马萨诸塞州正在面临人才流失的威胁。
以我们中国模式的思路,美国人似乎是在冒傻气。这时政府明明应该出来严厉打击非法移民,或者对外地人买房进行限购,房子就可以留下来给那些城市最需要的高端白领了。这叫以高房价提高人口素质。但是,波士顿的做法正好相反:人家不仅不能对外地人限购,对外国人也无法限制。更令人惊异的是,人家还拿出巨大的资源,鼓励这些底层的、“低素质”外国劳工在这里安居乐业。
波士顿是群英荟萃之地,高收入的高知阶层相当庞大。但是,这些阶层也需要基本的社会服务。这些服务,大多是低收入阶层提供的。所以,保持城市的多元性,成了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究竟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更优越?到波士顿和中国大城市的街道上走走,哪怕走马观花也能体会出一二。★
(作者为美国萨福克大学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