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首先从沙丁胺醇、西洛司特、AM3、饥饿激素和噻托溴铵五种药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分析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药物治疗进展,接着分析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机械通气治疗进展,有无创正压通气和有创通气撤机后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最后从增量步行锻炼和听觉刺激两方面阐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辅助锻炼治疗进展,对患者的呼吸困难和运动的耐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征是患者会受到气流的限制,并有一定程度的进行性肺功能下降,在临床上死亡率较高[1]。在近些年,学者们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有很多学者提出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但是在预防和治疗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2],本文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药物治疗进展
1.1沙丁胺醇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发作期,通常都是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进行吸入治疗,但是剂量却一直不是很明确[3]。有相关学者对这方面问题进行了研究,选择了90例患者,在其入院时和恢复期间分别行沙丁胺醇增量吸入治疗,观察患者每次增量后的呼气流速和FEV1峰值,并做好记录,绘制出剂量反应曲线[4]。采用双盲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两组,分别是吸入沙丁胺醇2.5mg和吸入沙丁胺醇5.0mg组,每隔4小时进行一次吸入治疗,一直到患者病情恢复。每天要测试患者呼气流速两次,对患者额外需要的支气管扩张剂剂量和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并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进行沙丁胺醇2.5mg和5mg进行吸入治疗,患者呼气流速和FEV1峰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吸入沙丁胺醇之后病情出现好转的同时也出现最大支气管舒张作用,所以研究结果得出对于患者进行沙丁胺醇的最佳剂量在2.5mg-5.0mg之间[5]。
1.2西洛司特
这是一种新型的口服药物,属于选择性磷酸二脂酶-4抑制剂[6]。在对于这种药物的疗效进行研究的时候,选择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患者的年龄在40-80岁之间,平均年龄60岁,并对这些患者进行了双盲随机平行分组,进行多中心研究。
对这些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单盲安慰剂治疗,选择合格的受试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组,对一组患者使用每天两次西洛司特15mg口服治疗,对另一组患者采用安慰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FEV1峰值,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进行总评分,并观察各指标的变化情况。还需要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急性加重的发生率[7]。
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了为期半年的治疗,使用西洛司特治疗的患者FEV1峰值和治疗前相比较平均上升了9.8ml,使用安慰剂进行治疗的患者FEV1峰值则下降了29.9ml,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除此之外,使用西洛司特治疗组的患者呼吸问卷的总评分有明显的降低,相比于使用安慰剂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5)。使用西洛司特治疗组患者没有出现急性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有74.56%,使用安慰剂治疗组患者没有出现急性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有62.31%,使用西洛司特组出现急性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比例明显高于使用安慰剂组(P<0.05)。在研究的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或者中度,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方面的不良反应,出现这种情况的西洛司特组患者占16.86%,安慰剂组患者占7.98%,并且不良反应基本上都在治疗开始的20天之内。西洛司特能够对患者肺功能进行维持,并且能够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次数。本次的研究显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可以采用西洛司特这种新型的选择性磷酸二脂酶-4抑制剂进行治疗[8]。
1.3AM3
AM3是一种免疫调节剂[9],有学者对于此类药物进行过研究,研究选择了260例患者,患者的年龄在58-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岁。这260例患者均为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这260名患者进行AM3治疗效果研究,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分为两组,一组服用AM3,一组服用安慰剂,每天服用3g,连续服用6个月。
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AM3组患者没有出现急性加重的患者有58.2%,安慰组患者没有出现急性加重的患者有47.9%。对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为AM3组(31.8±16.3),安慰剂组为(37.4±17.6),AM3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安慰组(P<0.05)。研究结果显示,AN3安全,患者耐受性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10]。
1.4饥饿激素
饥饿激素是一种新型的激素类药物[11],有相关的研究人员对于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液质患者进行了研究,研究的时间为20天,对这 8名患者均使用饥饿激素静脉滴注的治疗方法,滴注的剂量为2μg/kg,每天进行两次的静脉滴注。观察患者接受饥饿激素治疗前后的各方面指标,包括肺功能、食物摄取、交感神经活和机体组成等方面。
结果显示,患者血清中生长激素水平明显升高,达到了20倍左右,患者体重方面在治疗前平均值为(48.6±3.2)kg,治疗后平均值为(51.3±3.9)kg,患者在接受饥饿激素静脉滴注治疗后体重明显增加,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患者食物的摄取方面也有显著提高,身体比较纤弱的患者四肢肌肉的力量明显增加,患者在肺功能方面变化不明显,但是可以发现在6分钟步行距离方面由治疗前的(371±31)m上升到了(434±36)m,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饥饿激素能够对患者交感神经的活性起到促进作用,经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前为(887±112)n g/ml,治疗后为(597±115)n g/ml,二者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上述研究结果均显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液质患者使用饥饿激素静脉滴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肌肉组成、交感神经活性和身体机能状态,可以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液质患者[12]。
1.5噻托溴铵
有相关研究已经证明了噻托溴铵能够减轻患者在运动中呼吸困难和肺部过度充气的程度,有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的耐力[13]。医学研究人员选择了280名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性分组,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在治疗的第一天、第20天和第40天对患者用药前后1小时的肺功能情况进行测定,并在用药之后的2.5小时对患者进行恒定功率的自行车功量的运动试验,直到患者出现症状限制为止[14]。
噻托溴铵是长效制剂,其用量为每天一次,每次18μg。经研究显示,噻托溴铵能够有效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运动过程中的不适感,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并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所以,噻托溴铵治疗作用明显[15]。
2 机械通气治疗进展
2.1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急性发作的时候通常会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的症状,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对患者进行治疗,在2个小时后,患者的身体指标评分有明显提高,证明无创正压通气能够成功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6]。
2.2有创通气撤机后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通常情况下,使用有创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死亡率相对较高,并且在撤机的时候出现困难[17]。在撤机后继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能够使患者的存活率大大提高。研究人员对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70例患者,在有创通气撤机后继续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存活率为85.36%,说明在有创通气撤机后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能够提高患者撤机的成功率,也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18]。
3辅助锻炼治疗进展
3.1增量步行锻炼
对于中至重度的患者进行试验,让患者在两周时间内完成1次6分钟步行试验,1次增量往返步行试验和1次自行车运动试验[19]。这三个试验不能够接连进行,两个试验之间一定要有间隔,最少也要间隔24小时。试验结果表明,对患者进行增量步行锻炼有助于患者增加运动耐力[20]。
3.2听觉刺激
有学者在步行试验中,使用耳机对患者进行听觉刺激,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选择对照组,不进行听觉刺激干预,在试验的前后对患者心率、呼吸困难感知强度、血氧饱和度和FEV1进行测定。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采用听觉刺激能够使患者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增加积极情感,消除消极情感,可以作为一种干预的手段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21]。
4.讨论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的方法较多,不同的治疗方法针对性不同,治疗效果就不同,因此需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针对性且有效的治疗方案。目前药物治疗COPD的药物主要有AM3、沙丁胺醇、西洛司特、饥饿激素、噻托溴铵等,这些药物可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可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头孢呋辛等抗生素对于治疗该疾病以及预防感染有着一定的疗效,通过以上所述药物综合治疗COPD,能够提升治疗效果。
通气治疗,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通气治疗方法不一,对于气管阻塞相对较轻的患者可采取一般雾化吸入禁止治疗,若患者肺阻塞严重,呼吸衰竭并发症严重,此时应采取有创或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并配合以呼吸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促进肺部功能恢复。
辅助治疗主要为锻炼患者的呼吸功能,促进患者肺部功能恢复,方法主要有呼吸机训练、步行锻炼、腹式呼吸训练,辅助治疗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呼吸功能,可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针对病症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可改善阻塞性肺疾病症状,而对于这一疾病的相关治疗方面,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
[1]高远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观察与分析[J]. 当代医学,2011,25(10):9-10.
[2]徐震,黄河. 信必可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1,21(33):39-41.
[3]周玉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24(09):781-783.
[4]石焜,严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运动康复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12,25(07):670-672.
[5]常增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2,36(33):117-118.
[6]涂晓龙.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肾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
[7]杨建民. 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10,24(03):56-58.
[8]周五铁,陈宫玉,林伟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6例临床治疗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0,24(15):59-60.
[9]孙芳艳,钱培芬.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肺康复方案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10,24(08):755-757.
[10]郭伟,张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研究与临床治疗[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5(17):1390-1391+1394.
[11]徐浩,杨涛,周敏. 脑利钠肽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临床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2013,24(05):712-713.
[12]李发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进展[J]. 中国卫生产业,2013,24(22):107-108.
[13]罗丽雯. 加味清金化痰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57(47):35.
[14]徐震,黄河. 舒利迭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12,13(04):187-188.
[15]赵明月.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探索[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35(S1):96-97.
[16]邱振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进展[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34(06):135-137.
[17]秦海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观察与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16(32):2430-2431.
[18]刘艳琰. 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57(19):82-83.
[19]卢军仪. 清热泻腑方治疗痰热蕴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35(24):468.
[20]陈丹,黄行芝.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教育,2011,21(12):564-567.
[21]M. Saylan,V. Beykoz,A. Keskinaslan. Clinical Trial-Based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Indacaterol (ONBREZ? 150 MCG) Versus Tiotropium (SPIRIVA?)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IN TURKEY[J]. Value in Health,2014,345(01):177.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征是患者会受到气流的限制,并有一定程度的进行性肺功能下降,在临床上死亡率较高[1]。在近些年,学者们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有很多学者提出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但是在预防和治疗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2],本文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药物治疗进展
1.1沙丁胺醇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发作期,通常都是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进行吸入治疗,但是剂量却一直不是很明确[3]。有相关学者对这方面问题进行了研究,选择了90例患者,在其入院时和恢复期间分别行沙丁胺醇增量吸入治疗,观察患者每次增量后的呼气流速和FEV1峰值,并做好记录,绘制出剂量反应曲线[4]。采用双盲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两组,分别是吸入沙丁胺醇2.5mg和吸入沙丁胺醇5.0mg组,每隔4小时进行一次吸入治疗,一直到患者病情恢复。每天要测试患者呼气流速两次,对患者额外需要的支气管扩张剂剂量和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并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进行沙丁胺醇2.5mg和5mg进行吸入治疗,患者呼气流速和FEV1峰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吸入沙丁胺醇之后病情出现好转的同时也出现最大支气管舒张作用,所以研究结果得出对于患者进行沙丁胺醇的最佳剂量在2.5mg-5.0mg之间[5]。
1.2西洛司特
这是一种新型的口服药物,属于选择性磷酸二脂酶-4抑制剂[6]。在对于这种药物的疗效进行研究的时候,选择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患者的年龄在40-80岁之间,平均年龄60岁,并对这些患者进行了双盲随机平行分组,进行多中心研究。
对这些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单盲安慰剂治疗,选择合格的受试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组,对一组患者使用每天两次西洛司特15mg口服治疗,对另一组患者采用安慰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FEV1峰值,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进行总评分,并观察各指标的变化情况。还需要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急性加重的发生率[7]。
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了为期半年的治疗,使用西洛司特治疗的患者FEV1峰值和治疗前相比较平均上升了9.8ml,使用安慰剂进行治疗的患者FEV1峰值则下降了29.9ml,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除此之外,使用西洛司特治疗组的患者呼吸问卷的总评分有明显的降低,相比于使用安慰剂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5)。使用西洛司特治疗组患者没有出现急性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有74.56%,使用安慰剂治疗组患者没有出现急性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有62.31%,使用西洛司特组出现急性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比例明显高于使用安慰剂组(P<0.05)。在研究的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或者中度,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方面的不良反应,出现这种情况的西洛司特组患者占16.86%,安慰剂组患者占7.98%,并且不良反应基本上都在治疗开始的20天之内。西洛司特能够对患者肺功能进行维持,并且能够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次数。本次的研究显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可以采用西洛司特这种新型的选择性磷酸二脂酶-4抑制剂进行治疗[8]。
1.3AM3
AM3是一种免疫调节剂[9],有学者对于此类药物进行过研究,研究选择了260例患者,患者的年龄在58-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岁。这260例患者均为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这260名患者进行AM3治疗效果研究,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分为两组,一组服用AM3,一组服用安慰剂,每天服用3g,连续服用6个月。
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AM3组患者没有出现急性加重的患者有58.2%,安慰组患者没有出现急性加重的患者有47.9%。对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为AM3组(31.8±16.3),安慰剂组为(37.4±17.6),AM3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安慰组(P<0.05)。研究结果显示,AN3安全,患者耐受性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10]。
1.4饥饿激素
饥饿激素是一种新型的激素类药物[11],有相关的研究人员对于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液质患者进行了研究,研究的时间为20天,对这 8名患者均使用饥饿激素静脉滴注的治疗方法,滴注的剂量为2μg/kg,每天进行两次的静脉滴注。观察患者接受饥饿激素治疗前后的各方面指标,包括肺功能、食物摄取、交感神经活和机体组成等方面。
结果显示,患者血清中生长激素水平明显升高,达到了20倍左右,患者体重方面在治疗前平均值为(48.6±3.2)kg,治疗后平均值为(51.3±3.9)kg,患者在接受饥饿激素静脉滴注治疗后体重明显增加,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患者食物的摄取方面也有显著提高,身体比较纤弱的患者四肢肌肉的力量明显增加,患者在肺功能方面变化不明显,但是可以发现在6分钟步行距离方面由治疗前的(371±31)m上升到了(434±36)m,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饥饿激素能够对患者交感神经的活性起到促进作用,经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前为(887±112)n g/ml,治疗后为(597±115)n g/ml,二者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上述研究结果均显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液质患者使用饥饿激素静脉滴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肌肉组成、交感神经活性和身体机能状态,可以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液质患者[12]。
1.5噻托溴铵
有相关研究已经证明了噻托溴铵能够减轻患者在运动中呼吸困难和肺部过度充气的程度,有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的耐力[13]。医学研究人员选择了280名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性分组,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在治疗的第一天、第20天和第40天对患者用药前后1小时的肺功能情况进行测定,并在用药之后的2.5小时对患者进行恒定功率的自行车功量的运动试验,直到患者出现症状限制为止[14]。
噻托溴铵是长效制剂,其用量为每天一次,每次18μg。经研究显示,噻托溴铵能够有效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运动过程中的不适感,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并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所以,噻托溴铵治疗作用明显[15]。
2 机械通气治疗进展
2.1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急性发作的时候通常会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的症状,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对患者进行治疗,在2个小时后,患者的身体指标评分有明显提高,证明无创正压通气能够成功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6]。
2.2有创通气撤机后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通常情况下,使用有创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死亡率相对较高,并且在撤机的时候出现困难[17]。在撤机后继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能够使患者的存活率大大提高。研究人员对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70例患者,在有创通气撤机后继续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存活率为85.36%,说明在有创通气撤机后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能够提高患者撤机的成功率,也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18]。
3辅助锻炼治疗进展
3.1增量步行锻炼
对于中至重度的患者进行试验,让患者在两周时间内完成1次6分钟步行试验,1次增量往返步行试验和1次自行车运动试验[19]。这三个试验不能够接连进行,两个试验之间一定要有间隔,最少也要间隔24小时。试验结果表明,对患者进行增量步行锻炼有助于患者增加运动耐力[20]。
3.2听觉刺激
有学者在步行试验中,使用耳机对患者进行听觉刺激,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选择对照组,不进行听觉刺激干预,在试验的前后对患者心率、呼吸困难感知强度、血氧饱和度和FEV1进行测定。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采用听觉刺激能够使患者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增加积极情感,消除消极情感,可以作为一种干预的手段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21]。
4.讨论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的方法较多,不同的治疗方法针对性不同,治疗效果就不同,因此需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针对性且有效的治疗方案。目前药物治疗COPD的药物主要有AM3、沙丁胺醇、西洛司特、饥饿激素、噻托溴铵等,这些药物可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可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头孢呋辛等抗生素对于治疗该疾病以及预防感染有着一定的疗效,通过以上所述药物综合治疗COPD,能够提升治疗效果。
通气治疗,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通气治疗方法不一,对于气管阻塞相对较轻的患者可采取一般雾化吸入禁止治疗,若患者肺阻塞严重,呼吸衰竭并发症严重,此时应采取有创或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并配合以呼吸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促进肺部功能恢复。
辅助治疗主要为锻炼患者的呼吸功能,促进患者肺部功能恢复,方法主要有呼吸机训练、步行锻炼、腹式呼吸训练,辅助治疗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呼吸功能,可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针对病症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可改善阻塞性肺疾病症状,而对于这一疾病的相关治疗方面,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
[1]高远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观察与分析[J]. 当代医学,2011,25(10):9-10.
[2]徐震,黄河. 信必可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1,21(33):39-41.
[3]周玉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24(09):781-783.
[4]石焜,严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运动康复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12,25(07):670-672.
[5]常增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2,36(33):117-118.
[6]涂晓龙.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肾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
[7]杨建民. 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10,24(03):56-58.
[8]周五铁,陈宫玉,林伟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6例临床治疗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0,24(15):59-60.
[9]孙芳艳,钱培芬.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肺康复方案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10,24(08):755-757.
[10]郭伟,张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研究与临床治疗[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5(17):1390-1391+1394.
[11]徐浩,杨涛,周敏. 脑利钠肽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临床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2013,24(05):712-713.
[12]李发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进展[J]. 中国卫生产业,2013,24(22):107-108.
[13]罗丽雯. 加味清金化痰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57(47):35.
[14]徐震,黄河. 舒利迭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12,13(04):187-188.
[15]赵明月.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探索[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35(S1):96-97.
[16]邱振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进展[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34(06):135-137.
[17]秦海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观察与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16(32):2430-2431.
[18]刘艳琰. 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57(19):82-83.
[19]卢军仪. 清热泻腑方治疗痰热蕴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35(24):468.
[20]陈丹,黄行芝.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教育,2011,21(12):564-567.
[21]M. Saylan,V. Beykoz,A. Keskinaslan. Clinical Trial-Based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Indacaterol (ONBREZ? 150 MCG) Versus Tiotropium (SPIRIVA?)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IN TURKEY[J]. Value in Health,2014,345(0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