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尽管这更像是一句毫无营养且普通至极的心灵鸡汤,但是因为是互联网巨头马云所煲,一夜之间红遍全国,与不断被放大的互联网造富传说一起,成为新一代年轻人义无反顾投身互联网创业热潮的催化剂。
已经过去的2015年,创业很热,国内舆论纷纷表示中国进入创业的“黄金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中国经济活力的催化剂,而“互联网+”无疑是其中最酷热的部分。但是,同样是在2015年,当冬季来临,“互联网+”创业却也同时迎来“寒冬”。资本对“互联网+”创业投资的突然收紧,预示着这一创业领域的黄金期暂时告一段落。但是,在更多的市场分析者看来,这一短暂的冷却,并非“凛冬”带来,只是“互联网+”投资创业理性回归的开端。
政府对“互联网+”创业的关注也并未就此减弱。2016年6月,我省印发《山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2016-2018年)》,其中着重强调,我省加快“互联网+”发展的三大重要意义之一便是: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如何为创业者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提出诸多指导性意见。
在外部风向已经有所转变的同时,创业者们面对的“互联网+”局势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在山东省电子商务促进会秘书长娄雷震看来,过去的十年是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十年,那是以商品销售为核心的创业者们的黄金十年。而未来的十年,将是“互联网+”的全息商务时代,是以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务模式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时代。
并不低的“低门槛”
“互联网+”是所有创业形式中,门槛最低的。这是马云与他的阿里巴巴为中国的年轻人带来的机遇。根据山东省电子商务促进会8月中旬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省电子商务发展呈现井喷趋势,济南、烟台两地交易额更是分别达到1235亿元、1335.7亿元,其中青年创业者们的努力自然功不可没。数字给我们展示着“互联网+”带来的无穷商机,而娄雷震则是山东省“互联网+”发展最早的参与者和观察者。
在济南活跃着一个头脑风暴团队——“理想国”,2014年,娄雷震与这个团队一起,策划并推出了一款互联网产品——互联网月饼。那时众筹概念依然只是在少数人之间传播。他们众筹了十万元资金,从产品策划到定制、产出,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然后,在现有的微信等互联网社交平台进行营销推广。“价格并不低,四块月饼售价52元,最初只计划在四星级酒店销售,预计可以出售2500盒。”结果,他们最终售出了5000盒。娄雷震回忆,最终他们的投资回报率高达80%,远超预期。
一次简单的策划,娄雷震总结出三个关键词:众筹、众装、个性化定制。在这次互联网创业实践中,众筹为创业者解决了资金来源问题,而众装与个性化定制,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更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一切看起来都如此简单,也给社会造成了“互联网+”创业低门槛的“假象”,但是,更多的人忽视掉了其中的“头脑”价值,寻找并准确“击中”消费者“痛点”的过程。
现有统计数据显示出创业的残酷性,我国创新创业主体正从工人、农民向大学生转变,而目前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2.4%,这个成功率甚至远低于5%的成功率“魔咒”,这才是互联网创业的现实。
在济南,一度活跃着很多类似的团体——“饭醉团伙”“黑设会”“淘宝直通车车友会”“齐鲁商盟”等等,他们以创新的模式,在各自的领域,演绎着一场又一场头脑风暴,寻求商机,但是,要抓住消费者的“痛点”,显然并非易事。
“互联网+”创业与创新
“创业与创新是分不开的,成功的创业必然是创新。”十多年的电子商务发展热潮,娄雷震见证过太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在他看来,只有创新,才是创业成功的最大保障。
2015年济南市青年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四毕业生王炳钧凭借“俺不挂”速学平台折桂。在娄雷震看来,这是一次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创新。这一平台将课本中枯燥的概念,转化为在校“学霸”们条理清晰且生动的视频讲解,做到“学渣”们一听即懂。模仿中小学一对一授课的家教模式,应用到新的领域,并且在形式与内容展示上均有创新。
“创新同样讲究技巧。创业者可以更多选择做流创新,而不是源创新。前者是从1到N,而后者是从0到1。相比而言,从0到1的源发式创新,难度太大。”娄雷震表示,即便是中国最成功的两大互联网帝国阿里巴巴与腾讯,均是从1到N的流创新模式。
过去的几年,以“商品销售”为核心的创业者更多在强调“做成生意”,缩短销售链条、去中心化。在娄雷震看来,这种“互联网+”创业模式已经成为过去。“未来十年将是‘全息商务’的十年。所有企业都会成为服务型企业,通过服务向消费者推介产品。”对创业者们而言,首先要做的便是思维模式的创新与转变。
机遇的寻找与把握
机会依然存在,并等待摘取它的人。《山东省“互联网+”动计划(2016-2018年)》正在为“互联网+”创业者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而国人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也在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国人去日本买马桶,去欧洲买包等奢侈品,反映出一个直接的问题,中国并非消费力不足,而是有效供给不足。”娄雷震表示,下一步,创业者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解决国人品质生活问题。“城市面临新一轮的替代消费,而农村,则不断产生新增消费。这都是创业者们的机遇。”2016年8月,山东省电子商务促进会在枣庄市举行农产品上行对接会,半天时间签订协议44个。消费在寻找市场,市场同样在寻找消费,互相寻找的过程中,隐藏无数机遇。
在娄雷震看来,创业者要从两方面选择自己的创业路径。向上,充分了解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法规,“眼光放长远,与国家政策充分结合,与当地政府的发展重点充分对接。”向下,行业精分、产品细分是关键,用娄雷震的话说,要做“一厘米宽,一公里深”,要充分领悟“小即是大,少就是多”的互联网思维,更要有扎实的工匠精神,塑造属于自己的互联网品牌,“有品质才有生命力”。
尽管这更像是一句毫无营养且普通至极的心灵鸡汤,但是因为是互联网巨头马云所煲,一夜之间红遍全国,与不断被放大的互联网造富传说一起,成为新一代年轻人义无反顾投身互联网创业热潮的催化剂。
已经过去的2015年,创业很热,国内舆论纷纷表示中国进入创业的“黄金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中国经济活力的催化剂,而“互联网+”无疑是其中最酷热的部分。但是,同样是在2015年,当冬季来临,“互联网+”创业却也同时迎来“寒冬”。资本对“互联网+”创业投资的突然收紧,预示着这一创业领域的黄金期暂时告一段落。但是,在更多的市场分析者看来,这一短暂的冷却,并非“凛冬”带来,只是“互联网+”投资创业理性回归的开端。
政府对“互联网+”创业的关注也并未就此减弱。2016年6月,我省印发《山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2016-2018年)》,其中着重强调,我省加快“互联网+”发展的三大重要意义之一便是: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如何为创业者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提出诸多指导性意见。
在外部风向已经有所转变的同时,创业者们面对的“互联网+”局势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在山东省电子商务促进会秘书长娄雷震看来,过去的十年是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十年,那是以商品销售为核心的创业者们的黄金十年。而未来的十年,将是“互联网+”的全息商务时代,是以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务模式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时代。
并不低的“低门槛”
“互联网+”是所有创业形式中,门槛最低的。这是马云与他的阿里巴巴为中国的年轻人带来的机遇。根据山东省电子商务促进会8月中旬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省电子商务发展呈现井喷趋势,济南、烟台两地交易额更是分别达到1235亿元、1335.7亿元,其中青年创业者们的努力自然功不可没。数字给我们展示着“互联网+”带来的无穷商机,而娄雷震则是山东省“互联网+”发展最早的参与者和观察者。
在济南活跃着一个头脑风暴团队——“理想国”,2014年,娄雷震与这个团队一起,策划并推出了一款互联网产品——互联网月饼。那时众筹概念依然只是在少数人之间传播。他们众筹了十万元资金,从产品策划到定制、产出,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然后,在现有的微信等互联网社交平台进行营销推广。“价格并不低,四块月饼售价52元,最初只计划在四星级酒店销售,预计可以出售2500盒。”结果,他们最终售出了5000盒。娄雷震回忆,最终他们的投资回报率高达80%,远超预期。
一次简单的策划,娄雷震总结出三个关键词:众筹、众装、个性化定制。在这次互联网创业实践中,众筹为创业者解决了资金来源问题,而众装与个性化定制,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更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一切看起来都如此简单,也给社会造成了“互联网+”创业低门槛的“假象”,但是,更多的人忽视掉了其中的“头脑”价值,寻找并准确“击中”消费者“痛点”的过程。
现有统计数据显示出创业的残酷性,我国创新创业主体正从工人、农民向大学生转变,而目前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2.4%,这个成功率甚至远低于5%的成功率“魔咒”,这才是互联网创业的现实。
在济南,一度活跃着很多类似的团体——“饭醉团伙”“黑设会”“淘宝直通车车友会”“齐鲁商盟”等等,他们以创新的模式,在各自的领域,演绎着一场又一场头脑风暴,寻求商机,但是,要抓住消费者的“痛点”,显然并非易事。
“互联网+”创业与创新
“创业与创新是分不开的,成功的创业必然是创新。”十多年的电子商务发展热潮,娄雷震见证过太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在他看来,只有创新,才是创业成功的最大保障。
2015年济南市青年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四毕业生王炳钧凭借“俺不挂”速学平台折桂。在娄雷震看来,这是一次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创新。这一平台将课本中枯燥的概念,转化为在校“学霸”们条理清晰且生动的视频讲解,做到“学渣”们一听即懂。模仿中小学一对一授课的家教模式,应用到新的领域,并且在形式与内容展示上均有创新。
“创新同样讲究技巧。创业者可以更多选择做流创新,而不是源创新。前者是从1到N,而后者是从0到1。相比而言,从0到1的源发式创新,难度太大。”娄雷震表示,即便是中国最成功的两大互联网帝国阿里巴巴与腾讯,均是从1到N的流创新模式。
过去的几年,以“商品销售”为核心的创业者更多在强调“做成生意”,缩短销售链条、去中心化。在娄雷震看来,这种“互联网+”创业模式已经成为过去。“未来十年将是‘全息商务’的十年。所有企业都会成为服务型企业,通过服务向消费者推介产品。”对创业者们而言,首先要做的便是思维模式的创新与转变。
机遇的寻找与把握
机会依然存在,并等待摘取它的人。《山东省“互联网+”动计划(2016-2018年)》正在为“互联网+”创业者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而国人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也在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国人去日本买马桶,去欧洲买包等奢侈品,反映出一个直接的问题,中国并非消费力不足,而是有效供给不足。”娄雷震表示,下一步,创业者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解决国人品质生活问题。“城市面临新一轮的替代消费,而农村,则不断产生新增消费。这都是创业者们的机遇。”2016年8月,山东省电子商务促进会在枣庄市举行农产品上行对接会,半天时间签订协议44个。消费在寻找市场,市场同样在寻找消费,互相寻找的过程中,隐藏无数机遇。
在娄雷震看来,创业者要从两方面选择自己的创业路径。向上,充分了解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法规,“眼光放长远,与国家政策充分结合,与当地政府的发展重点充分对接。”向下,行业精分、产品细分是关键,用娄雷震的话说,要做“一厘米宽,一公里深”,要充分领悟“小即是大,少就是多”的互联网思维,更要有扎实的工匠精神,塑造属于自己的互联网品牌,“有品质才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