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语()称谓在多语种史料中的行用路径与语义演变

来源 :西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称谓在多语种史料中的记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和传承性.敦煌古藏文文献中的()指“王”“主人”“长官”和“兄长”.而后世藏文史料对()的记录相对稳定,语义的演变多指“释迦牟尼”或某一成就者.藏传佛教在16世纪后半叶再度传播到蒙古地区,自此()称谓从“主人”传入蒙古语,记作Juu.Juu在蒙古语中产生语义演变,兼指为“寺庙”“拉萨”或“西藏”.Juu又借入满汉文继而出现“joo”“昭”“召”“招”“招地”“西招”等音译称谓.
其他文献
铸造于吐蕃时期的叶尔巴钟上的藏文铭文,经研究发现是佛经《圣普贤行愿品》中的四句经文,即“愿持诸佛微妙法,光显一切菩提行,究竟清净普贤道,尽未来劫常修习”,而悉昙文铭文则为五方佛种子字和《缘起心咒》,其中《缘起心咒》与后期藏文转写有细微差别,故列出3种《缘起心咒》供参考.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博物馆文化教育功能的发挥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为充分发挥博物馆文化教育功能,国内外博物馆进行了多种形式的馆校合作,主要形式表现在课程建设、德育素质培养、教师培训等方面.渭南博物馆馆校合作目前仍存在合作类型及对象不广泛、馆校双方缺乏交流、课程设置分散等问题,需要从组织机构及人才队伍建设、合作课程及教材开发、常态化交流与反馈等方面进一步发力,促进渭南博物馆文化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实现跨越上千年的巨变.西藏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取得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这为推进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对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村转居”伴随着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而产生.西藏城镇化进程中“村转居”管理体制的研究与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村转居”管理体制仍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如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匹配、人才管理体制不完善、综合治理体系有待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应理顺管理体制、做好基础工作、完善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和综合治理体系、加强人才管理体制建设,以促进西藏“村转居”工程的真正落地.
西藏贡嘎曲德寺的壁画内容除密宗和佛本生故事外,还包括许多反映西藏生产生活的历史场景,寺中一无名小殿中的一幅“二牛抬杠”壁画,经与中原地区相关图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有类似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是研究古代西藏社会发展、人民社会生活以及西藏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图像资料.
驻藏大臣是清中央政府派驻西藏地方的最高行政官.驻藏大臣衙门主要是驻藏大臣及其僚属处理藏内各类事务的公署,除此,其衙门还兼有休闲、娱乐等其他活动场所的功能.驻藏大臣衙门的文学活动,主要是驻藏正、副大臣与僚属在繁杂的公务之余,以衙门为中心开展的诗作唱和、诗文品鉴、作品刊印等活动.通过此类文学活动,既可打发闲散时光,沟通情感、砥砺精神;又可锻炼驻藏官员的文学素养,促进清代汉语西藏题材文学的发展.而时,由于驻藏大臣及其僚属在藏时间长,对其人文、物候感受深切,通过此类文学活动,进一步拓宽了咏藏诗的表现领域.
西藏存在大量的放生羊,高原牧区的“放生羊现象”引发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西藏的放生羊整体可划分为三个类型:半放生式(Ⅰ类)、全放生式(Ⅱ类)和精神伴侣式(Ⅲ类),以半放生式为主.现实生活和地方知识是放生羊现象存在的基础,在新境遇下,二者之间的张力值得高度关注.我们应本着提升地方福祉原则探索放生羊的新价值.
中央民族大学周润年教授,多年从事藏学教学和研究工作,成果颇丰.文章中,周润年阐释了藏文史籍、藏文法典的价值及其翻译、研究的意义,并指出藏文文献翻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藏学、翻译学研究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
楼阁式佛殿诞生于吐蕃时期,是西藏早期宗教建筑的代表性形制之一.由于楼阁式佛殿在西藏保存完好的建筑实例较少,此类建筑的外观形态与空间象征性来源、发展历程及衰落原因尚无定论.本文以受到西藏建筑文化辐射的不丹为中心,研究楼阁式佛殿在喜马拉雅山周边地区的流布,分析楼阁式佛殿的原型、传播过程与特征,探讨藏传佛教建筑艺术的对外输出与地域性发展,以扩展西藏建筑艺术研究的广度.
新文科建设实践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应对新时代学术转型的新挑战,在探索学科交叉融合的路径与方法时,还需尊重人文学科自身的特点,聚焦其自身的问题.莫莱蒂的“远读”理论为文学研究引入数字人文方法提供了有益尝试,但其方法论的前提与效果有待进一步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