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误区,提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概念。本文认为,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科本体性知识,注重教师的教育智慧,发扬教师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师 专业成长 新课程
引言
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给当代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新课程对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自觉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自我设计专业发展,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另一方面,新课程理论内涵的日益丰富与其教学实践外延不断扩张,给教师的成长带来了挑战。这就要求思考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思路,因此探讨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现实意义。
一、英语课程改革的背景
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信息时代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人们对外语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也有了新的认识。英语课程改革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在教学观念、课程目标与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重大改革和创新。实现历史性课程改革的目标,除了转变观念、改革教法之外,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基本保障,也是每一位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新挑战。
二、教师专业成长概念
1.什么是教师专业。
教师专业指教师在教育交往、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独有的专业技能、专业道德、专业自主、专业训练和专业发展。
2.什么是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基于个体经验,依据职业发展规律不断提升、改进自我,以顺应职业发展需要的过程。
三、教师专业成长的误区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很多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内涵把握不够准确,走进了误区。
误区一:重教学技巧,轻专业知识。
教师的发展既包括教学技巧的提高,又包括专业知识的拓展和完善,二者合一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大都将重心放在教学的组织技能甚至是某些具体的技巧上面,而忽略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很多教师还认为既然是教书,教学技巧就是全部,专业知识是大学时代就已经学过的,把教师的工作看作是一门简单的工匠学。听课是教师有效探讨教学和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之一。但很多教师听课仅仅注重的是经验的积累与传递。听课不仅要向上课的教师学习他们高超的教学技能,还要学习他们深厚的专业知识。教师仅仅具有娴熟的教学技巧远远不够,还必须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否则,即使教师的教学设计再精巧,手段再灵活,教学效果也不会尽如人意。
误区二:重课程改革,轻心态调整。
课程改革给教师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式学习、自主合作学习。面对这些变化,教师必须成为多面手,会运用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教师的知识状况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自身的发展。然而教师在充当知识的传播者、领导者、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等诸多角色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自己心态的调整。因此一些教师面对这众多的挑战和压力及过重的工作负荷,常感到职业疲倦。
四、围绕误区,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
1.注重提升教师学科本体性知识。
教师所应具备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职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教师专业化的标志。一般认为,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subject involved knowledge)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它是专业主体知识的根基,这个层次的知识越扎实、深厚,就越能促使专业主体知识的发挥。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就好比“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身要一桶水”中的水。教师要提升学科本体性知识离不开学习。对于促进教师学习,我们完全可以推广风靡全球的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做法。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目标是提高学习的速度、能力和才能,通过建立愿景并能够发现、尝试和改进组织的思维模式并因此而改变他们的行为,这才是最成功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对营造学习氛围,建立新课程改革的共同愿景,发挥教师的创造能力,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是理想有效的举措。
2.注重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是教师专业素养知识中的一种。人们总把教育与智慧紧密联系在一起,呼吁教育要“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缺乏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要学做智慧型的教师。因此,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吸取新信息,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做学习型的教师。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要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发现并反思。
3.注重人格魅力的培养。
教师的学识水平面、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熔铸成的教师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的源泉,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基础。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师的人格对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规定,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教师要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保持乐观的心态,宽容而赏识他人;要有幸福快乐感。好的教师的12种素质是:
(1)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
(2)尊重课堂上的每一个人——“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
(3)耐性——“她绝对不会放弃要求,直至你能做到为止。”
(4)兴趣广泛——“她带我们到课堂外去,并帮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5)良好的仪表——“她的语调和笑容使我很舒畅。”
(6)公正——“她会给予你应得的,没有丝毫偏差。”
(7)幽默感——“她每天会带来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
(8)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
(9)对个人的关注——“她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赖于她使我得到松弛。”
(10)伸缩性——“当她发现自己有错,她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
(11)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12)颇有方法——“忽然间,我能顺利念完我的课本,竟然没有察觉到这是因为她的指导。”
结语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渴求成长发展的内在的愿望和学习、实践、反思的持续行为,但无论如何,教师的成长的基点在于课堂。笔者希望通过对专业素养、人格魅力和缄默知识这三方面的探讨给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Michael Polanyi.Study of Man[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8:12.
[2]陆启威.教师发展的几个误区.http://scsfqg.52blog.net/logs/2683238.html.
[3]杨庆余.教师专业化发展凸显“三大误区”.中国教育先锋网.
[4]余文森.教师的专业素养——你要成为一位怎样的教师.http://ktjx.cersp.com/gywm/jz/Index.html.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师 专业成长 新课程
引言
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给当代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新课程对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自觉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自我设计专业发展,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另一方面,新课程理论内涵的日益丰富与其教学实践外延不断扩张,给教师的成长带来了挑战。这就要求思考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思路,因此探讨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现实意义。
一、英语课程改革的背景
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信息时代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人们对外语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也有了新的认识。英语课程改革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在教学观念、课程目标与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重大改革和创新。实现历史性课程改革的目标,除了转变观念、改革教法之外,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基本保障,也是每一位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新挑战。
二、教师专业成长概念
1.什么是教师专业。
教师专业指教师在教育交往、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独有的专业技能、专业道德、专业自主、专业训练和专业发展。
2.什么是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基于个体经验,依据职业发展规律不断提升、改进自我,以顺应职业发展需要的过程。
三、教师专业成长的误区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很多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内涵把握不够准确,走进了误区。
误区一:重教学技巧,轻专业知识。
教师的发展既包括教学技巧的提高,又包括专业知识的拓展和完善,二者合一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大都将重心放在教学的组织技能甚至是某些具体的技巧上面,而忽略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很多教师还认为既然是教书,教学技巧就是全部,专业知识是大学时代就已经学过的,把教师的工作看作是一门简单的工匠学。听课是教师有效探讨教学和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之一。但很多教师听课仅仅注重的是经验的积累与传递。听课不仅要向上课的教师学习他们高超的教学技能,还要学习他们深厚的专业知识。教师仅仅具有娴熟的教学技巧远远不够,还必须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否则,即使教师的教学设计再精巧,手段再灵活,教学效果也不会尽如人意。
误区二:重课程改革,轻心态调整。
课程改革给教师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式学习、自主合作学习。面对这些变化,教师必须成为多面手,会运用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教师的知识状况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自身的发展。然而教师在充当知识的传播者、领导者、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等诸多角色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自己心态的调整。因此一些教师面对这众多的挑战和压力及过重的工作负荷,常感到职业疲倦。
四、围绕误区,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
1.注重提升教师学科本体性知识。
教师所应具备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职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教师专业化的标志。一般认为,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subject involved knowledge)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它是专业主体知识的根基,这个层次的知识越扎实、深厚,就越能促使专业主体知识的发挥。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就好比“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身要一桶水”中的水。教师要提升学科本体性知识离不开学习。对于促进教师学习,我们完全可以推广风靡全球的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做法。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目标是提高学习的速度、能力和才能,通过建立愿景并能够发现、尝试和改进组织的思维模式并因此而改变他们的行为,这才是最成功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对营造学习氛围,建立新课程改革的共同愿景,发挥教师的创造能力,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是理想有效的举措。
2.注重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是教师专业素养知识中的一种。人们总把教育与智慧紧密联系在一起,呼吁教育要“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缺乏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要学做智慧型的教师。因此,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吸取新信息,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做学习型的教师。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要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发现并反思。
3.注重人格魅力的培养。
教师的学识水平面、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熔铸成的教师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的源泉,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基础。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师的人格对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规定,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教师要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保持乐观的心态,宽容而赏识他人;要有幸福快乐感。好的教师的12种素质是:
(1)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
(2)尊重课堂上的每一个人——“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
(3)耐性——“她绝对不会放弃要求,直至你能做到为止。”
(4)兴趣广泛——“她带我们到课堂外去,并帮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5)良好的仪表——“她的语调和笑容使我很舒畅。”
(6)公正——“她会给予你应得的,没有丝毫偏差。”
(7)幽默感——“她每天会带来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
(8)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
(9)对个人的关注——“她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赖于她使我得到松弛。”
(10)伸缩性——“当她发现自己有错,她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
(11)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12)颇有方法——“忽然间,我能顺利念完我的课本,竟然没有察觉到这是因为她的指导。”
结语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渴求成长发展的内在的愿望和学习、实践、反思的持续行为,但无论如何,教师的成长的基点在于课堂。笔者希望通过对专业素养、人格魅力和缄默知识这三方面的探讨给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Michael Polanyi.Study of Man[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8:12.
[2]陆启威.教师发展的几个误区.http://scsfqg.52blog.net/logs/2683238.html.
[3]杨庆余.教师专业化发展凸显“三大误区”.中国教育先锋网.
[4]余文森.教师的专业素养——你要成为一位怎样的教师.http://ktjx.cersp.com/gywm/jz/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