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思品作业过程中,当学生出现了错误的时候,我们不要回避,不要害怕,教师要巧妙运用作业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错误”,让“错误”成为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一种重要资源。
一、巧用基础知识型错误,抓严求实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基础知识上经常犯错,原因不是学生们不会做,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学生不重视思品作业中的基础题,做基础题时马虎大意,导致出错。
教师可以把学生们在作业中犯的共同的基础知识型错误整理好,把它们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全班学生一起再做一遍,让大家一起讨论这些基础题出现错误的原因。通过做第二遍,学生们很快会发现这些题目其实一点也不难,错就错在粗心大意和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在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如何预防基础知识型错误,学生们就自然而然会想到对策———夯实基础,抓严求实。教师除了自己要狠抓“双基”训练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重视“双基”,在基础知识上要培养学生一种严谨求实的态度。
二、巧用思维方法型错误,探索求新
有些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但是他们却不能有效地进行知识的理解与迁移;思维方法单一,对问题的思考缺乏辩证思维;存在思维定势,不能根据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缺少灵活性和变通性。对讲过的问题一般能做出来,但是题目稍有变动,学生还是按照讲过的思路做题,不会变通,思维方法存在定势,导致出错。
今年苏州中考有这样一道辨析题:有人认为“杜绝食品安全犯罪,就是立法机关的事情。”请你运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崇尚法律”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上述观点的看法。在课堂上我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并完成了这道题目。课后作业中我布置了这样一道题目:有人认为“只要严惩网络犯罪,就能解决互联网不良信息问题”,很多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把这两题的答案等同起来。为此,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们错在哪里,而是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张练习卷上,另外还加了两个问题:有人认为“要实行依法治国,只要我们每个公民守法就行了”。有人认为“实行依法治国就是指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并明确告诉学生们,这几个题目并不完全相同,请大家先讨论这四道题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把完整的答案写下来。最后让学生们针对这一知识点自己编一道辨析题,并写出答案。进行变式练习后,学生能很好体会到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收获,学会探索求新。
三、巧用能力运用型错误,学会反思
现在,很多学生犯错的原因是信息提取能力低,分析问题能力低,规范表达能力低。在教学实践中可能还常常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通常会对于同一个问题,犯不止一次的错误。如做演绎题时不能准确地捕捉题目中有用的信息或者不理解题目的意思,材料答案对不上号;做辨析题时步骤不规范,想到哪写到哪;做材料分析题时根本不理解题目的意思,就开始乱答。这就体现出学生在订正错误后不能很好地进行解题的反思,没有重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而加深和强化。
有这样一道题目:百度文库搜集了莫容雪村、韩寒、郭敬明、李承鹏等50名作家的几乎全部作品,并对用户免费开放,却没有取得任何作家授权。作家们呼吁:“希望百度能认识到侵权行为,立即停止对我们的侵害。”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版权管理司司长王自强表示支持作家们。请你从创新重要性角度谈谈他支持的原因。很多学生的回答是:保护作家的智力成果权(或者是著作权),他们根本没有注意题目要求的是创新重要性的角度。针对能力运用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常出现的能力运用上犯错的典型题目记录下来,我把它称为“错误病历”。在平时的作业中或复习时,这本“错误病历”就可以很好地避免学生们反复犯同样的错误了。这比单纯地订正错误或大量反复模仿雷同的练习要有效得多。相反,如果教师看到的只是错误的消极方面,不断通过自身的讲解代替学生做题,或把题目中所有学生可能犯错的地方都告诉学生从而避免或减少学生做作业出错。
教师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利用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资源,引发这种“观念冲突”,能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反思。
一、巧用基础知识型错误,抓严求实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基础知识上经常犯错,原因不是学生们不会做,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学生不重视思品作业中的基础题,做基础题时马虎大意,导致出错。
教师可以把学生们在作业中犯的共同的基础知识型错误整理好,把它们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全班学生一起再做一遍,让大家一起讨论这些基础题出现错误的原因。通过做第二遍,学生们很快会发现这些题目其实一点也不难,错就错在粗心大意和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在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如何预防基础知识型错误,学生们就自然而然会想到对策———夯实基础,抓严求实。教师除了自己要狠抓“双基”训练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重视“双基”,在基础知识上要培养学生一种严谨求实的态度。
二、巧用思维方法型错误,探索求新
有些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但是他们却不能有效地进行知识的理解与迁移;思维方法单一,对问题的思考缺乏辩证思维;存在思维定势,不能根据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缺少灵活性和变通性。对讲过的问题一般能做出来,但是题目稍有变动,学生还是按照讲过的思路做题,不会变通,思维方法存在定势,导致出错。
今年苏州中考有这样一道辨析题:有人认为“杜绝食品安全犯罪,就是立法机关的事情。”请你运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崇尚法律”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上述观点的看法。在课堂上我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并完成了这道题目。课后作业中我布置了这样一道题目:有人认为“只要严惩网络犯罪,就能解决互联网不良信息问题”,很多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把这两题的答案等同起来。为此,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们错在哪里,而是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张练习卷上,另外还加了两个问题:有人认为“要实行依法治国,只要我们每个公民守法就行了”。有人认为“实行依法治国就是指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并明确告诉学生们,这几个题目并不完全相同,请大家先讨论这四道题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把完整的答案写下来。最后让学生们针对这一知识点自己编一道辨析题,并写出答案。进行变式练习后,学生能很好体会到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收获,学会探索求新。
三、巧用能力运用型错误,学会反思
现在,很多学生犯错的原因是信息提取能力低,分析问题能力低,规范表达能力低。在教学实践中可能还常常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通常会对于同一个问题,犯不止一次的错误。如做演绎题时不能准确地捕捉题目中有用的信息或者不理解题目的意思,材料答案对不上号;做辨析题时步骤不规范,想到哪写到哪;做材料分析题时根本不理解题目的意思,就开始乱答。这就体现出学生在订正错误后不能很好地进行解题的反思,没有重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而加深和强化。
有这样一道题目:百度文库搜集了莫容雪村、韩寒、郭敬明、李承鹏等50名作家的几乎全部作品,并对用户免费开放,却没有取得任何作家授权。作家们呼吁:“希望百度能认识到侵权行为,立即停止对我们的侵害。”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版权管理司司长王自强表示支持作家们。请你从创新重要性角度谈谈他支持的原因。很多学生的回答是:保护作家的智力成果权(或者是著作权),他们根本没有注意题目要求的是创新重要性的角度。针对能力运用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常出现的能力运用上犯错的典型题目记录下来,我把它称为“错误病历”。在平时的作业中或复习时,这本“错误病历”就可以很好地避免学生们反复犯同样的错误了。这比单纯地订正错误或大量反复模仿雷同的练习要有效得多。相反,如果教师看到的只是错误的消极方面,不断通过自身的讲解代替学生做题,或把题目中所有学生可能犯错的地方都告诉学生从而避免或减少学生做作业出错。
教师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利用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资源,引发这种“观念冲突”,能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