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彰显“民富国强”执政理念

来源 :柴达木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ouzhoudao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总书记定义“中国梦”。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同时彰显“民富国强”执政理念,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民富国强”遵循了社会的发展规律
  “民富国强”一词出自《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民富国强,众安道泰。”只有国民富裕,才有税收充足、需求旺盛,进而国力强劲。民众的富裕是国家强盛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堪称强盛的国家,都不可能建立在凋敞的民生和背离的民心之上。所以秦始皇的强国之梦会因其横征暴敛、草菅人命而沦为历史的尘埃,而汉初轻徭薄赋、修养生息的政策才会成就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民富才能强国,国强是民富最根本的安全保障,民富则是国强的内生动力。没有人民富裕,发展就不算成功;没有人民幸福,复兴就不算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进一步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就曾多次强调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再提“中国梦”要“不断为人民造福”,无疑是中国共产党民生情怀的再一次显现。而对于怎样依靠人民,新一届党中央也有着清晰的思路,那就是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有计划有措施至此,人民怎不会为了“中国梦”而努力奋进?
  二、“民富国强”是切合国情的现实选择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首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利用低廉的劳动力、自然资源向国外出口大量低附加值的产品,净出口对于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国对外依存度高达60%,该模式已经持续了30多年,而现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国外市场需求明显萎缩。欧洲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而欧洲的债务危机尚未见底,出口的前景依然惨淡,对中国发展高度依赖国外需求的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进行战略调整迫在眉睫,切实需要将重点转移到国内需求上,才能把握好发展的基础性环节。由于过去外需高速增长掩盖了国内生产过剩的矛盾,必须从调整国内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出发,释放出国内被长期压抑的需求:通过调整国内个人分配结构,以提供国内居民消费能力;通过大力推动新型城市化,释放出被城市化缓慢而压抑的巨大需求,从而解脱外需萎缩而内需也打不开的困境。其次,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投资的拉动。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几乎占到经济的一半,经济学界和官方都指出,这一比例将难以为继。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陈志武指出,2009年固定投资相当于一年的收入,依靠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越来越值得怀疑。
  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人均GDP3000美元以下时,绝大多数都是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2008年,中国人均GDP就已超过3000美元(2012年均GDP达到6100美元),因此要逐步提升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另外,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也是衡量国民生活质量和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指标,从长远看也必须不断培育和挖掘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指出,中国经济经过2003至2007年连续5年的两位数增长,已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十二五”期间应着力解决中国经济目前表现突出的四大失衡问题,所谓“经济四大失衡”包括内需外需失衡——倚靠外需,内需不足;投资消费失衡——最终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所占比重太低;投入产出失衡——为提高经济增长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发展失衡——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
  中国经济要保持高速、稳定、持续的发展,依靠外需和投资受限,必须要依靠内需拉动。三驾马车中消费是最主要的马车,是GDP增长的主导因素。从统计数据看,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从1978年的48.8%下降到2009年的35.6%(由于出口下滑和房市降温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降至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2008年美国和欧洲遭遇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大幅度增加政府主导的投资,推出4万亿元刺激计划,使得消费占GDP比重进一步下降。),2012年消费占GDP比重上升到51.8%。发达国家消费占GDP的贡献率一般高达70%-80%左右,美国、英国甚至高达85%以上。这就需要提高城乡居民的积极消费,要大力控制物价飞涨,特别是严控住房、饮食、医疗、教育等各方面与民生密切相关商品的物价。大幅度提高国民的收入,大幅降低国民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比例。只有控物价,提收入,让国民的腰包真正地鼓起来,完善各种社会保障,让极少数弱势群体共享改革成果,使城乡居民的收入增幅不低于GDP的增幅。国民们生活无忧,才敢真正大胆、主动、积极地去消费,才能真正提高国民的生活消费质量和幸福指数。
  三、“民富国强”是更为有效的发展手段
  以富民为基础的强国,能使国家的发展达到速度与质量的协调,取得区域与整体的平衡。以消耗自然资源为手段所形成的发展速度,和以牺牲民众利益为代价所形成的竞争优势,会积累大量社会问题,伤害国家稳定存续的根基。而以强国为目标的富民,能使民众对财富的追求得到国家发展总目标的指引,从而与社会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通过收入分配改革,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培养社会稳定力量。中国的发展稳定要依靠中等收入群体,当前,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只有25%-30%,如果能扩大到七成,他们就会成为中国社会的主体,这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在中国,虽然从“民富”向“国强”发展的趋势早已出现,但却因为一些因素而受阻导致停滞不前。据有关统计,整个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非公有经济发展迅速,中国社会财富的涌流和物质的繁华,以民富为本,以‘民富’实现“国强”。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逆转,特别是进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金融政策向国有企业大幅度倾斜,特别是大型垄断性国有企业。自此。虽然国家GDP总量等宏观数据一路飙升,但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以及社会财富分配却日益两极化,许多民生问题出现。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在涉及“十二五”规划时,跟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并没有设定GDP指标和能耗下降指标,而是提出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五次提及改善民生,告诫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要树立科学政绩观和民生政绩观,切实提高发展质量,把民富程度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尺。
  告别GDP崇拜,缔造幸福中国,已经到了付诸实践的阶段。2011年全国两会指出,“十二五”经济发展转型改革,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国民幸福指数。国富优先使我们做大经济总量,民富优先才能给老百姓幸福感提供最重要基础。幸福就是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十二五”规划要求最低工资每年至少增长13%,地方政府通过提高工资水平,刺激国内消费。过去两年中,全国工资已经增长了22%,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7%,均高于全年7.8%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
  四、青海“二新”奋斗目标彰显“民富国强”执政理念
  2012年中共青海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就凸显了“民富国强”执政理念。确立了“二新”奋斗目标: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
  建设新青海,重在“强省”;创造新生活,旨在“富民”。青海富民强省战略目标的确立,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更源于对省情的把握。
  2012年,青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566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1.5%,在全国排名30位,仅高于甘肃(17157元),是排名第一的上海(40188元)的43.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394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7.7%,在全国排名29位(仅高于贵州和甘肃),是排名第一的上海(40188元)的30.1%。从增幅来看,城镇居民达到全国平均水平12.6%,农牧民16.4%,高于全国近3个百分点。这对像青海这样经济总量小、基础差、底子薄,农村牧区还有138.4万贫困人口(占全省农牧民总人口的37.6%)的省份来说实属不易。
  面对现实,中共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更加明确地认识到,在青海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到实处,实现科学发展,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民生问题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向最为关键、最为需要、最为紧迫的民生领域。不断加大公共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力度,省财政每年支出的70%都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中共青海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以来,海西州不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之本,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民生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74%,并呈现逐年增长态势。
  “二新”奋斗目标,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本质要求,体现了青海“用小财政支撑大民生,以大民生促进大发展”的执政理念,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根本目的。这是省十二次党代会的最大亮点,既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又反映了治青理政战略目标的全面提升。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战略选择,是造福沿途的大战略。青海省定位于新丝路上的交通经济带,既结合区位优势、
建筑及其它建设施工等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应根据有变压器及无变压器(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个供电系统)而采用的保护系统有TN—S系统、TN-C—S系统、TI系统。对于不允许停电的场所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芯片尺寸的不断减小,对开关电源提出了小型轻量要求,还要求开关电源效率要更高,性能更好,可靠性更高等。这一切高新要求便促进了开关电源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公众参与生态文明能够弥补市场、政府失灵,目前我国公众参与水平仍较低,公众参与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应该加强公众参与制度建设,拓宽公众参与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院校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中共中央、国务
上海北部宝山区罗泾镇农村家庭的就业呈现劳动力整体年龄偏大、劳动技能缺乏、非农就业渠道单一等特点,家庭收入总体水平较低、土地收益贡献有限,其人口和就业现状还不完全适
让μ是Rd上非双倍的Radon测度,μ仅满足增长性条件,即存在c0>0,对所有x∈Rd,r>0,μ(B(x,r))≤c0rn成立, 其中0<n≤d.学习在非双倍测度的条件下,具有Dini核的极大奇异积分算子
环境权是公民的法定权益。通过诉讼的机制和方式解决环境侵害是最为有效的,然而由于我国目前环境公共利益诉讼本身存在的缺陷以及立法、司法和法官裁量时制约的现实依据,影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