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当前,服务业成为新时期的战略重点,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济南市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基础,探讨了济南市作为省会城市,以率先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为目标,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重点,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业;区域战略;结构调整;政策
中图分类号:F12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2-0034-04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兴旺发达程度是衡量和体现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是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决策之后,中央提出的又一项战略性决定。以党的十七大召开和国务院7号文件的出台为标志,服务业成为新时期的战略重点,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确定,到2020年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转变。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其他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要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对济南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1.服务业的概念及其分类
所谓服务业是国际通行的产业分类概念。在我国统计术语中,服务业被称为第三产业,其范围包括除一(农、林、牧、渔业)、二(工业、建筑业)产业以外的其他所有行业。为了与国际通行的产业分类概念接轨,现在也将第三产业称为服务业。这个统计定义是一种排除法的定义,即将不能归入一二产业的行业都归入服务业或第三产业。
根据国家2003年印发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我国将服务业划分为15类:①农林牧渔服务业;②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③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④批发和零售业;⑤住宿和餐饮业;⑥金融业(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其他金融活动);⑦房地产业;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⑨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⑩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B11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B12教育;B13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B1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B15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服务业门类繁多,内部各行业在要素密集程度、劳动生产率、服务对象和新技术使用程度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除了上述分类之外,基于不同的标准,服务业还有若干其他的分类方式。如按要素密集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服务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服务业划分为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生产性服务业和以家庭或个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消费性服务业。按照产业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的不同,可以将服务业划分为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现代管理方式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服务业中衍生出很多新兴的业态,如商业中的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特许经营、会展,运输业中的第三方物流等。尽管很多人认为他们属于现代服务业,但把它们定位为传统服务业的新兴业态似乎更准确一些。
2.济南市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济南市的服务业发展较快,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显著增强。其基本情况分述如下:
2.1从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2.1.1总量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11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46.1%达到50.1%,实现了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2.1.2经济效益稳步提升。2008年服务业提供税收213.8亿元,同比增长23.9%,占全市税收的53.1%,服务业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07年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49.2万人,比上年增长1.1%,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0.8%,服务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
2.1.3内部结构趋向优化。2008年全市现代服务业预计实现增加值660亿元,同比增长15.8%,现代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比重达到43.7%,比2004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传统服务业档次明显提升,新兴业态发展明显加快。
2.1.4服务功能日益完善。经过多年发展,全市逐步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大交通格局,区域性交通枢纽作用不断增强。信息网络不断完善,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各类金融主体加快集聚,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初步确立。现代化商贸设施逐年增多,区域性流通中心地位更加突出。
2.1.5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08年,全市服务业完成投资868亿元,服务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2%。一批重大项目如现代物流港、领秀城、奥体中心、鹊山龙湖、长清大学科技园等开工建设。
2.2从重点行业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软件业整体实力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6位。齐鲁软件园建设规模居全国十一大软件基地之首,入住企业已达到500多家。浪潮、中创、积成等骨干企业入选全国独立软件企业30强。
——金融业。2008年实现增加值184亿元。到2008年12月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94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965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1.6%和7.8%,分别占全省的1/5和1/4。
——房地产业。2008年实现增加值115亿元。全市各类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到540多家,年开发能力达到1000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80亿元,同比增长4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强势发展,全市130多座大型商务楼宇,吸引了信息传媒、软件开发、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10多个行业3600多家企业入驻,其中包括近30家世界500强地区总部。
2.2.2传统服务业持续发展
——批零贸易餐饮住宿业。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56亿元,同比增长23%。商贸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美、苏宁、上海联华、台湾大润发、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泰国易初莲花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先后入驻济南。餐饮业持续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商业布局日趋合理,辐射周边、贯通城乡的商贸流通格局基本形成。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2008年实现增加值223亿元,同比增长20.2%。高级公路通车里程居全国前列。济南国际机场扩建和胶济客运专线、多座跨黄河公路大桥、绕城高速路、经十路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启用,极大提高了济南市综合运输能力。京沪高铁启动建设进一步打开了发展空间。
近年来,济南市服务业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或差距。一是产业规模需进一步膨胀。2008年,济南市服务业总量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位居第12位,省内位居第二位。二是产业层次需进一步提高。在产业内部,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较高,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房地产、旅游、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服务业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知识经济尚未形成产业优势。三是产业化进程需进一步加快。全市服务业布局较分散,产业链短。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业发育不充分,科技、文化、信息、中介、社区服务等行业产业化程度较低。服务业内许多行业过于依赖政府的投入,缺乏自我发展机制。四是改革开放力度需进一步加大。服务业中还存在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事企不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不分以及垄断等问题,民营资本参与性不强,发展活力不足。在园区建设、品牌培育等政策方面,还存在与其他产业不平等的问题。开放领域和进程相对较慢,利用外资少和出口规模小,影响了外资银行的入驻。
3.济南市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看,济南市服务业发展正面临着良好的机遇。
3.1国际产业发展态势和产业转移的契机
从20世纪中期开始,服务业迅速增长,无论是产出比重还是就业比重,都逐步超过农、工两大产业之和。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服务业产出比重,全世界平均水平从51%上升到61%。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演变,呈现出明显的服务化趋势。近几年,跨国公司开始了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调整,服务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的趋势渐趋明显,成为新的热点。一是项目外包,即企业把非核心辅助型业务委托给国外其他公司。目前,项目外包已广泛应用于产品制造、IT服务、人力资源管理、金融、保险、会计服务等多个领域。二是跨国公司业务离岸化,即跨国公司将一部分服务业务转移到低成本国家。业务离岸化集中在电话客户服务、金融保险、人力资源管理、后勤保障、IT服务等行业。三是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一些与跨国公司有战略合作关系的服务企业,如物流、咨询、信息服务企业,为了给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国家开展业务提供配套服务而将服务业进行国际转移,或者是服务企业为了开拓东道国市场和开展国际服务贸易而进行服务业国际转移。
3.2国家、省已经把服务业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从国内情况来看,国家已经把服务业摆到重要的战略位置,已经采取和正在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服务业的发展。2001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2007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08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结合本省实际,山东省委、省政府2002年起草了《加快我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以鲁政办51号文件下发全省执行。2003年下半年,省委、省政府又制定了《关于振兴服务业的意见》,对服务业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服务业发展环境、资金使用和组织领导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更加详细的政策和要求。2006年,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各地市及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和本单位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和办法,初步形成了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3.3济南市本身具有发展服务业的独特优势
济南北接京津唐,南接长三角,西连黄河中上游,东连胶东半岛,在全省处于承东接西的位置;是连接华东、华北和中西部地区的门户和重要枢纽;位于环渤海经济圈,是黄河三角洲最大的中心城市。作为省会和区域中心城市的济南不仅具有特殊的政治功能优势和政策资源优势,而且具有通达的交通优势和独特的区位协作优势。济南作为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自然风貌,同时,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金融资源和信息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良好条件。目前济南市正处于城市化快速推进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快速推进,尤其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规划和建设,城市内部专业化分工将进一步细化,服务业发展的空间也将得到进一步拓展。2009年在济南市举办第十一届全运会,将带动新区开发和老城提升,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提升省会服务功能,为服务业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性机遇,大众体育、商贸流通、宾馆餐饮、娱乐休闲、旅游交通等产业将实现跨越式发展。济南市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市政府成立了发展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各部门正在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和政策体系,全市大力发展服务业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总体上看,服务业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条件。
4.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点突破领域
4.1突出产业互动,优先发展四大生产性服务业。重点突破金融、信息、物流、会展等为制造业配套的服务业。一是金融业。积极引进外资、外地金融机构,加快打造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在奥体文博片区、京沪高铁西客站片区适时规划建设新的金融商务区。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上市融资和创业融资。二是信息服务业。切实发挥好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软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软件出口创新基地、集成电路设计基地、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城市等国家级品牌效应,着力打造网络通信、软件、动漫游戏等产业群,形成“创新、产业、辐射、环境”四大高地。三是现代物流业。整合全市物流资源,引导企业进行物流外包,加快两大平台、三大园区、四大中心和网络化节点建设,疏通省际物流通道,提供市内良好畅通条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式,突出发展第三方物流,建设面向全国全省的区域物流中心。四是会展业。加快建设会展名城,将济南市建成全省商品的展示中心、博览中心、销售中心。引进国内知名展会和品牌展览公司,努力做大国际茶博会、国际信博会等展会品牌,加快建设园博园等重点项目。
4.2提升城市品质,优先发展四大新兴服务业。重点突出文化、旅游、房地产、中介服务四大行业。一是文化产业。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创作一批具有泉城地域风格的文艺精品,培育一批新兴文化产业主体,打造区域文化产业中心。到2012年,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二是旅游业。提升品牌,整合资源,增强接待能力、辐射能力和集散功能,构建大旅游产业,创建全国最佳旅游城市和旅游目的地城市。三是房地产业。加快旧城改造、旧村(居)改造,搞好村庄整合、连片开发,完善政府调控体系,促进房地产业与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四是中介服务业。扶持中介机构向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积极引进国际著名中介企业来济发展。规划建设中介服务园区,引导会计、审计、律师、咨询、经纪等中介业进园集聚发展。
4.3抢占产业制高点,优先发展五个高端领域。重点突出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创新金融、创意设计、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一是总部经济。坚持发展总部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选准引进总部的重点方向,鼓励国内外大型企业来济设立区域性总部或研发、营销、培训等职能性总部。积极培育本地总部企业,鼓励其做大做强,扎根济南。优化总部企业区域布局,打造功能定位清晰、空间布局集中的总部企业集聚基地。二是楼宇经济。合理规划引导布局,结合商务中心区的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楼宇经济发展,培育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现代楼宇经济群,强化楼宇经济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的支柱地位。盘活存量,搞好新建,形成具有强大集聚和辐射能力的现代服务业增长极。三是创新金融。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黄金交易,发展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壮大证券投资基金,引导规范私募基金。鼓励担保公司丰富担保品种。创造条件吸引金融机构设立后台业务、产品研发、客户服务、数据备份中心。鼓励组建综合性金融控股集团。支持保险业组织创新和保险服务产品创新。四是创意设计。加快工业设计、动漫游戏研发设计、软件设计、建筑与规划设计、新闻出版创意、广播电影电视及音像制作、广告与咨询策划、文艺创作等领域的发展,构建完善创意设计产业发展链条,建设若干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五是服务外包。积极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大力发展IT服务、金融、保险、财会、医疗、咨询分析、科研开发、售后服务、呼叫中心等各种业务流程外包,努力将济南建设成为增长速度快、承接能力强、辐射区域广、聚集效应大、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4.4推动“三个转型”,改造提升两大传统服务业。传统服务业,重点是商贸流通和住宿餐饮业。一是推动经营业态转型。加快培育大型连锁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大型摩尔、便利店、折扣店、厂家直销、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规范发展租赁、拍卖、典当等行业。二是推动企业制度转型。加快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三是推动管理模式转型。鼓励连锁化、品牌化经营。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商业企业和国际顶级品牌、国内著名品牌。
4.5培育五大发展载体,增强产业素质和竞争力。目前,济南市已列入省级服务业重点城区7个,重点园区5个,重点企业29家,确定重点建设和策划服务业项目200个。在此基础上,再筛选确定25个规模较大、集聚度高、发展特色鲜明的服务业集聚区,共达到30个;再筛选确定71家财税贡献大、主营业务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服务业重点企业,共达到100家;筛选确定100个在济南市注册登记、具有示范导向作用、知名度高、美誉度高、信誉度高的服务产品品牌。通过精心策划,逐步培育形成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品牌、重点项目等层次分明、带动力度强、支撑力度大的5大服务业载体,促进全市服务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6打造“一城两翼四极八带卅园”布局,拓展发展空间。构建“主城提升,两翼拓展,四极辐射,八带开发,卅园集聚”的空间发展新格局: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四区加快提升功能,在全省率先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服务经济结构,从而在产业优化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方面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主城区东西两翼依托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基地;以总部经济、知识经济、现代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体,加快打造奥体文博片区、京沪高铁西客站片区、南部山区文化旅游休闲区、黄河北新城区四个增长极;沿河、沿路连片开发,形成沿经十路、北园路等八条服务业集聚带;规划建设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等三十个服务业产业集聚区。
5.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5.1投入保障。按照多元化的思路,理顺投资体制,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运作,完善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筹资为主体、银信融资为支撑的服务业投入机制。积极探索和创新市服务业引导资金的使用方式,广泛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服务业。各县(市)区也建立服务业引导资金,引导和促进服务业发展。通过招商引资、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争取上级支持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5.2机制保障。进一步放宽行业市场准入,大力提高非公有经济在服务业中的比重。积极推进行政和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配套服务由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社会服务为主转变,加快服务业领域社会化。深化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医疗卫生等领域体制改革,在坚持发展事业为主的同时,努力提高产业化水平。努力消除影响扩大开放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实现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新突破。
5.3环境保障。加强对服务业的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进一步转变作风,提高效能,以主动服务、快捷服务、“一站式”服务,为企业创造优质、高效、低廉的商务环境。各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研究制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建立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加大服务业高级人才的引进力度,理顺价格体系,增加土地供应,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要素支撑。
5.4组织保障。健全政府领导、部门协调、目标考核、促进发展的调控机制。各县(市)区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落实工作推进机制。建立重点产业和产业链推进机制。召开高规格会议,专题研究金融、电子信息等带动全局的龙头产业发展问题。对重点产业和相关产业链发展,分别明确相对应的单位负责协调,落实责任,明确目标,推动发展。定期召开服务业大会,总结工作,部署任务,分解指标,表彰先进,形成服务业工作的总结、动员、奖励机制,全力推动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5.5人才保障。建立开放式、市场化、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机制,重点培养具有战略开拓能力、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现代经营管理水平的职业企业家,以及适应“入世”而急需的金融、财会、外贸、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建立人才需求预测指标体系,制定实施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计划。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参与济南市服务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J].浙政发〔2008〕,55.
[2]关于加快我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J].深府〔2007〕,1.
[3]黄咏梅,张娜.上海市1990-2005年产业结构调整分析[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8.2.
[4]夏杰长.我国服务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综述[J].中国社科院院报,2007.8.30.
[5]陈冰.论厦门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2.
[6]朱涛.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其政策选择[J].中州大学学报,2008.4.
[作者简介]张琛(1974—),男,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理论与政策。
[收稿日期]2008-05-25(责任编辑:翟超)
关键词:服务业;区域战略;结构调整;政策
中图分类号:F12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2-0034-04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兴旺发达程度是衡量和体现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是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决策之后,中央提出的又一项战略性决定。以党的十七大召开和国务院7号文件的出台为标志,服务业成为新时期的战略重点,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确定,到2020年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转变。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其他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要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对济南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1.服务业的概念及其分类
所谓服务业是国际通行的产业分类概念。在我国统计术语中,服务业被称为第三产业,其范围包括除一(农、林、牧、渔业)、二(工业、建筑业)产业以外的其他所有行业。为了与国际通行的产业分类概念接轨,现在也将第三产业称为服务业。这个统计定义是一种排除法的定义,即将不能归入一二产业的行业都归入服务业或第三产业。
根据国家2003年印发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我国将服务业划分为15类:①农林牧渔服务业;②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③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④批发和零售业;⑤住宿和餐饮业;⑥金融业(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其他金融活动);⑦房地产业;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⑨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⑩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B11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B12教育;B13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B1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B15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服务业门类繁多,内部各行业在要素密集程度、劳动生产率、服务对象和新技术使用程度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除了上述分类之外,基于不同的标准,服务业还有若干其他的分类方式。如按要素密集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服务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服务业划分为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生产性服务业和以家庭或个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消费性服务业。按照产业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的不同,可以将服务业划分为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现代管理方式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服务业中衍生出很多新兴的业态,如商业中的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特许经营、会展,运输业中的第三方物流等。尽管很多人认为他们属于现代服务业,但把它们定位为传统服务业的新兴业态似乎更准确一些。
2.济南市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济南市的服务业发展较快,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显著增强。其基本情况分述如下:
2.1从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2.1.1总量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11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46.1%达到50.1%,实现了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2.1.2经济效益稳步提升。2008年服务业提供税收213.8亿元,同比增长23.9%,占全市税收的53.1%,服务业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07年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49.2万人,比上年增长1.1%,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0.8%,服务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
2.1.3内部结构趋向优化。2008年全市现代服务业预计实现增加值660亿元,同比增长15.8%,现代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比重达到43.7%,比2004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传统服务业档次明显提升,新兴业态发展明显加快。
2.1.4服务功能日益完善。经过多年发展,全市逐步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大交通格局,区域性交通枢纽作用不断增强。信息网络不断完善,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各类金融主体加快集聚,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初步确立。现代化商贸设施逐年增多,区域性流通中心地位更加突出。
2.1.5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08年,全市服务业完成投资868亿元,服务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2%。一批重大项目如现代物流港、领秀城、奥体中心、鹊山龙湖、长清大学科技园等开工建设。
2.2从重点行业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软件业整体实力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6位。齐鲁软件园建设规模居全国十一大软件基地之首,入住企业已达到500多家。浪潮、中创、积成等骨干企业入选全国独立软件企业30强。
——金融业。2008年实现增加值184亿元。到2008年12月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94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965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1.6%和7.8%,分别占全省的1/5和1/4。
——房地产业。2008年实现增加值115亿元。全市各类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到540多家,年开发能力达到1000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80亿元,同比增长4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强势发展,全市130多座大型商务楼宇,吸引了信息传媒、软件开发、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10多个行业3600多家企业入驻,其中包括近30家世界500强地区总部。
2.2.2传统服务业持续发展
——批零贸易餐饮住宿业。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56亿元,同比增长23%。商贸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美、苏宁、上海联华、台湾大润发、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泰国易初莲花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先后入驻济南。餐饮业持续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商业布局日趋合理,辐射周边、贯通城乡的商贸流通格局基本形成。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2008年实现增加值223亿元,同比增长20.2%。高级公路通车里程居全国前列。济南国际机场扩建和胶济客运专线、多座跨黄河公路大桥、绕城高速路、经十路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启用,极大提高了济南市综合运输能力。京沪高铁启动建设进一步打开了发展空间。
近年来,济南市服务业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或差距。一是产业规模需进一步膨胀。2008年,济南市服务业总量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位居第12位,省内位居第二位。二是产业层次需进一步提高。在产业内部,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较高,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房地产、旅游、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服务业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知识经济尚未形成产业优势。三是产业化进程需进一步加快。全市服务业布局较分散,产业链短。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业发育不充分,科技、文化、信息、中介、社区服务等行业产业化程度较低。服务业内许多行业过于依赖政府的投入,缺乏自我发展机制。四是改革开放力度需进一步加大。服务业中还存在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事企不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不分以及垄断等问题,民营资本参与性不强,发展活力不足。在园区建设、品牌培育等政策方面,还存在与其他产业不平等的问题。开放领域和进程相对较慢,利用外资少和出口规模小,影响了外资银行的入驻。
3.济南市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看,济南市服务业发展正面临着良好的机遇。
3.1国际产业发展态势和产业转移的契机
从20世纪中期开始,服务业迅速增长,无论是产出比重还是就业比重,都逐步超过农、工两大产业之和。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服务业产出比重,全世界平均水平从51%上升到61%。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演变,呈现出明显的服务化趋势。近几年,跨国公司开始了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调整,服务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的趋势渐趋明显,成为新的热点。一是项目外包,即企业把非核心辅助型业务委托给国外其他公司。目前,项目外包已广泛应用于产品制造、IT服务、人力资源管理、金融、保险、会计服务等多个领域。二是跨国公司业务离岸化,即跨国公司将一部分服务业务转移到低成本国家。业务离岸化集中在电话客户服务、金融保险、人力资源管理、后勤保障、IT服务等行业。三是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一些与跨国公司有战略合作关系的服务企业,如物流、咨询、信息服务企业,为了给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国家开展业务提供配套服务而将服务业进行国际转移,或者是服务企业为了开拓东道国市场和开展国际服务贸易而进行服务业国际转移。
3.2国家、省已经把服务业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从国内情况来看,国家已经把服务业摆到重要的战略位置,已经采取和正在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服务业的发展。2001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2007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08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结合本省实际,山东省委、省政府2002年起草了《加快我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以鲁政办51号文件下发全省执行。2003年下半年,省委、省政府又制定了《关于振兴服务业的意见》,对服务业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服务业发展环境、资金使用和组织领导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更加详细的政策和要求。2006年,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各地市及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和本单位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和办法,初步形成了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3.3济南市本身具有发展服务业的独特优势
济南北接京津唐,南接长三角,西连黄河中上游,东连胶东半岛,在全省处于承东接西的位置;是连接华东、华北和中西部地区的门户和重要枢纽;位于环渤海经济圈,是黄河三角洲最大的中心城市。作为省会和区域中心城市的济南不仅具有特殊的政治功能优势和政策资源优势,而且具有通达的交通优势和独特的区位协作优势。济南作为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自然风貌,同时,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金融资源和信息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良好条件。目前济南市正处于城市化快速推进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快速推进,尤其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规划和建设,城市内部专业化分工将进一步细化,服务业发展的空间也将得到进一步拓展。2009年在济南市举办第十一届全运会,将带动新区开发和老城提升,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提升省会服务功能,为服务业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性机遇,大众体育、商贸流通、宾馆餐饮、娱乐休闲、旅游交通等产业将实现跨越式发展。济南市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市政府成立了发展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各部门正在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和政策体系,全市大力发展服务业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总体上看,服务业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条件。
4.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点突破领域
4.1突出产业互动,优先发展四大生产性服务业。重点突破金融、信息、物流、会展等为制造业配套的服务业。一是金融业。积极引进外资、外地金融机构,加快打造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在奥体文博片区、京沪高铁西客站片区适时规划建设新的金融商务区。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上市融资和创业融资。二是信息服务业。切实发挥好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软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软件出口创新基地、集成电路设计基地、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城市等国家级品牌效应,着力打造网络通信、软件、动漫游戏等产业群,形成“创新、产业、辐射、环境”四大高地。三是现代物流业。整合全市物流资源,引导企业进行物流外包,加快两大平台、三大园区、四大中心和网络化节点建设,疏通省际物流通道,提供市内良好畅通条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式,突出发展第三方物流,建设面向全国全省的区域物流中心。四是会展业。加快建设会展名城,将济南市建成全省商品的展示中心、博览中心、销售中心。引进国内知名展会和品牌展览公司,努力做大国际茶博会、国际信博会等展会品牌,加快建设园博园等重点项目。
4.2提升城市品质,优先发展四大新兴服务业。重点突出文化、旅游、房地产、中介服务四大行业。一是文化产业。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创作一批具有泉城地域风格的文艺精品,培育一批新兴文化产业主体,打造区域文化产业中心。到2012年,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二是旅游业。提升品牌,整合资源,增强接待能力、辐射能力和集散功能,构建大旅游产业,创建全国最佳旅游城市和旅游目的地城市。三是房地产业。加快旧城改造、旧村(居)改造,搞好村庄整合、连片开发,完善政府调控体系,促进房地产业与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四是中介服务业。扶持中介机构向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积极引进国际著名中介企业来济发展。规划建设中介服务园区,引导会计、审计、律师、咨询、经纪等中介业进园集聚发展。
4.3抢占产业制高点,优先发展五个高端领域。重点突出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创新金融、创意设计、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一是总部经济。坚持发展总部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选准引进总部的重点方向,鼓励国内外大型企业来济设立区域性总部或研发、营销、培训等职能性总部。积极培育本地总部企业,鼓励其做大做强,扎根济南。优化总部企业区域布局,打造功能定位清晰、空间布局集中的总部企业集聚基地。二是楼宇经济。合理规划引导布局,结合商务中心区的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楼宇经济发展,培育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现代楼宇经济群,强化楼宇经济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的支柱地位。盘活存量,搞好新建,形成具有强大集聚和辐射能力的现代服务业增长极。三是创新金融。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黄金交易,发展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壮大证券投资基金,引导规范私募基金。鼓励担保公司丰富担保品种。创造条件吸引金融机构设立后台业务、产品研发、客户服务、数据备份中心。鼓励组建综合性金融控股集团。支持保险业组织创新和保险服务产品创新。四是创意设计。加快工业设计、动漫游戏研发设计、软件设计、建筑与规划设计、新闻出版创意、广播电影电视及音像制作、广告与咨询策划、文艺创作等领域的发展,构建完善创意设计产业发展链条,建设若干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五是服务外包。积极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大力发展IT服务、金融、保险、财会、医疗、咨询分析、科研开发、售后服务、呼叫中心等各种业务流程外包,努力将济南建设成为增长速度快、承接能力强、辐射区域广、聚集效应大、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4.4推动“三个转型”,改造提升两大传统服务业。传统服务业,重点是商贸流通和住宿餐饮业。一是推动经营业态转型。加快培育大型连锁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大型摩尔、便利店、折扣店、厂家直销、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规范发展租赁、拍卖、典当等行业。二是推动企业制度转型。加快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三是推动管理模式转型。鼓励连锁化、品牌化经营。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商业企业和国际顶级品牌、国内著名品牌。
4.5培育五大发展载体,增强产业素质和竞争力。目前,济南市已列入省级服务业重点城区7个,重点园区5个,重点企业29家,确定重点建设和策划服务业项目200个。在此基础上,再筛选确定25个规模较大、集聚度高、发展特色鲜明的服务业集聚区,共达到30个;再筛选确定71家财税贡献大、主营业务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服务业重点企业,共达到100家;筛选确定100个在济南市注册登记、具有示范导向作用、知名度高、美誉度高、信誉度高的服务产品品牌。通过精心策划,逐步培育形成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品牌、重点项目等层次分明、带动力度强、支撑力度大的5大服务业载体,促进全市服务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6打造“一城两翼四极八带卅园”布局,拓展发展空间。构建“主城提升,两翼拓展,四极辐射,八带开发,卅园集聚”的空间发展新格局: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四区加快提升功能,在全省率先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服务经济结构,从而在产业优化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方面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主城区东西两翼依托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基地;以总部经济、知识经济、现代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体,加快打造奥体文博片区、京沪高铁西客站片区、南部山区文化旅游休闲区、黄河北新城区四个增长极;沿河、沿路连片开发,形成沿经十路、北园路等八条服务业集聚带;规划建设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等三十个服务业产业集聚区。
5.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5.1投入保障。按照多元化的思路,理顺投资体制,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运作,完善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筹资为主体、银信融资为支撑的服务业投入机制。积极探索和创新市服务业引导资金的使用方式,广泛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服务业。各县(市)区也建立服务业引导资金,引导和促进服务业发展。通过招商引资、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争取上级支持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5.2机制保障。进一步放宽行业市场准入,大力提高非公有经济在服务业中的比重。积极推进行政和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配套服务由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社会服务为主转变,加快服务业领域社会化。深化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医疗卫生等领域体制改革,在坚持发展事业为主的同时,努力提高产业化水平。努力消除影响扩大开放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实现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新突破。
5.3环境保障。加强对服务业的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进一步转变作风,提高效能,以主动服务、快捷服务、“一站式”服务,为企业创造优质、高效、低廉的商务环境。各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研究制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建立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加大服务业高级人才的引进力度,理顺价格体系,增加土地供应,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要素支撑。
5.4组织保障。健全政府领导、部门协调、目标考核、促进发展的调控机制。各县(市)区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落实工作推进机制。建立重点产业和产业链推进机制。召开高规格会议,专题研究金融、电子信息等带动全局的龙头产业发展问题。对重点产业和相关产业链发展,分别明确相对应的单位负责协调,落实责任,明确目标,推动发展。定期召开服务业大会,总结工作,部署任务,分解指标,表彰先进,形成服务业工作的总结、动员、奖励机制,全力推动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5.5人才保障。建立开放式、市场化、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机制,重点培养具有战略开拓能力、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现代经营管理水平的职业企业家,以及适应“入世”而急需的金融、财会、外贸、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建立人才需求预测指标体系,制定实施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计划。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参与济南市服务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J].浙政发〔2008〕,55.
[2]关于加快我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J].深府〔2007〕,1.
[3]黄咏梅,张娜.上海市1990-2005年产业结构调整分析[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8.2.
[4]夏杰长.我国服务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综述[J].中国社科院院报,2007.8.30.
[5]陈冰.论厦门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2.
[6]朱涛.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其政策选择[J].中州大学学报,2008.4.
[作者简介]张琛(1974—),男,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理论与政策。
[收稿日期]2008-05-25(责任编辑: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