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旱的气象与非气象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iye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一看是“50年大旱”,觉得现在抗旱已经晚了。即使浇过一遍地,以后一直风调雨顺,每亩地多保住50~100斤麦子,将来售麦赚来的钱与浇地费基本持平,再搭上人力也划不来。政府跟农民说这次抗旱浇地不掏钱,但农民们怕政府“秋后算账”。
  
  至今持续100多天的北方8省大旱,让人想起整整一年前,那场席卷大半个中国(包括河南)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它给全国造成了1516.5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老百姓常说“大涝之后,必有大旱”、“大涝过后,必有一旱”。这话到底有没有科学道理?如果我们的气象部门和政府领导,在去年总结雨雪冰冻灾害的教训时,就能预见今年的这场旱灾,并采取积极预防措施,相比旱情持续100多天后,再来“进入抗旱Ⅰ级应急响应状态”,效果会不会要好得多?
  
  大旱没能预测到
  
  “‘大涝之后,必有大旱’只是老百姓对历史上天气现象的总结,并非必然规律。”河南省气象局科技减灾处处长周子平说,“天气变化有它自己的规律。去年冬天雨雪多了’今年并非必然就少,而且现在全球变暖,气候反常,极端气候的机率大增,你再按以前的规律来推测也不准了,比如2008年的全国冻雨雪灾,就谁也没有想到。”
  周处长坦言:“去冬今春河南的大旱,我们没有预测到。”
  天气预报越是近期越准,国际上也是这样。周子平处长说:“短期是3天以内,这个最准。中期是10天。长期是1个月以内,那就只能预测个大概了。我们用的是欧洲模式,准确率还是比较高的。目前全球天气预报准确率最高的美国,综合准确率能达到80%左右,我们也能达到百分之六七十。”
  河南省气象台台长、高级工程师孙景兰亦称:“根据现有预测水平,对大范围的暴雨、暴雪、寒潮、大风等天气过程,一般可提前12小时以上,甚至提前3天做出较准确的预报;但对突发性的局地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一般只能提前几分钟到小时做出预报;目前预测洪涝和干旱灾害基本能达到月际尺度,也就是说可以提前一个月进行预测。”
  旱灾难以预报,还跟政府对气象部门的要求有关。根据相关要求,气象部门每年重点关注的是汛情而非旱情,河南省政府组建的“防汛抗旱指挥部”10年有9年关注的也是汛情,因为旱灾是缓慢发生的,并非人命关天,火烧眉毛。而洪涝灾害一旦发生,几小时内就会形成洪水。2007年7月河南卢氏县的洪灾,下了100毫米雨,就形成了大范围山洪暴发。因此。河南省气象台每年都要预测夏天汛期的情况,从每年2、3月份开始,滚动预测6~明的天气,每月根据新的资料重新做一次。越是临近汛期,对未来信息了解得越多,预测也就越准确。
  
  据河南省防汛办资料,2007年7月份,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降雨量361毫米,是多年平均值的2.6倍,接近有资料以来最大降雨量,24小时降雨量为卢氏县100年一遇。由于降雨量大,时间相对集中,引起山洪暴发,造成了相当于这个国家级贫困县11年财政收入的直接损失。
  “其实,旱灾的影响比洪涝灾害更大。”河南省政府一位官员说,“洪涝灾害一般是局部发生的,而旱灾是一早一大片。”
  由于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业领域向来是气象工作的服务重点。每年,河南气象部门都要联合农业部门,进行全省小麦、玉米、油料作物等的采样调查,通过对作物生产过程中的监测,以及作物对光、温、水的需求,并根据当年气候条件,作出产量预报,提供给政府领导作为决策参考。周处长称:“我们的产量预报,准确率很高,2008年达到了98%以上。省委、省政府领导都很重视这个数字,因为可以做到对粮食生产心中有数。”
  截至2008年秋天,河南可以说是连续5年风调雨顺:粮食生产连续5年丰收,产量连续3年(2006--2008)突破1000亿斤,周处长说,这是“政策好”、“人努力”,再加上“天帮忙”。
  谁也没想到,接下来会悄悄袭来一场旱灾,还是建国以来河南发生最为严重的旱灾。
  河南冬、春季节历年平均降水少。郑州地区6—8月份的降水有600多毫米,冬季只有几十毫米。往年11月15日之前,郑州地区必下一场小或中雪。因为这天是郑州城区開始供暖的日子,所以周处长记得很清楚。2008年11-月15日到了,郑州没有下雪;春节到了,郑州也没有下雪,“干冬湿年”的说法也不准了。周处长感觉不妙。
  以前的农民观测农业气象信息,靠的是种地经验和祖辈相传的谚语,比如豫北地区流传的农谚有:“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定是大丰收。”“(农历)九月九不下等十三,十三不下一冬干。”“想要麦丰收,八(月)、十(月)、三(月)三场雨。”等等。现在的农民不背气象谚语也不看天了,他们看的是每天电视里的《天气预报》,这是一档最受农民欢迎的节目。然而,《天气预报》的口头语是“今天晚上到明天……”,气象员一般只预报未来48小时以内的天气。农民们不但无法预知去冬今春持续100多天的干旱,就连未来10天的“中期预报”、未来1个月的“长期预报”也无从得知。
  “长期预测不能对社会公众发布,只能对政府领导说,因为我们受预测技术限制,只能达到这么个标准。你要说不准,还会对公众产生误导哩。”周子平处长说,“比如你要说3月6号有大雨,农民说好吧,我不浇地了’等着吧。到时候没下雨该怎么办?就是向政府领导报告,我们也要特意说明:这只能供领导安排工作时做个参考,以后会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再给领导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气象台的短期天气预报,则及时向公众全面开放,周处长说他们用了各种技术手段:电视、电台、街头显示屏、手机短信等。
  
  8省大旱,总理为何来河南?
  
  从2008年10月24日到2009年2月6日的106天里,河南境内一直无有效降水,干旱程度全省40年一遇,豫北、豫西北地区如洛阳、三门峡、安阳等地为50年一遇。
  这次旱灾主要影响的是今年的夏粮生产。河南号称“中原粮仓”,全省夏粮总产量占全国的1/4。到2月6日为止,全省小麦受旱面积达4150万亩,其中严重受旱700万亩,有50万亩出现麦苗枯死现象。
  但周子平处长笑道:“我认为这次旱情虽然严重,但对河南粮食产量的影响不大。因为我们对旱情发现得早,报告得早,政府采取防旱措施早。”
  2008年12月初,河南省气象局通过设在全省的117个土壤墒情监测点,发现2008年10月中旬~11月下旬,全省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偏少38.5%,65%的地区偏少5成以上,安阳、商丘两市局部偏少竟达8成。豫北、豫西北和淮河南部出现中旱,冬小麦出现不同程度的枯死。气象部门根据当前墒情和未来天气预报,预计12月上旬,豫中北、豫西北及豫南等地旱情将会加重,其他地区也将持续轻旱。   12月3日,省气象局向省政府领导报告了这份重要气象信息。省政府副秘书长郑林接报后,立即指示农、林部门高度重视旱情发展,气象部门继续做好监测工作。
  12月17-18日,省气象局派出两个小组,到旱情较重的南阳、驻马店调查小麦生产条件,发现形势严峻,认为全省旱情将进一步严重,随即又写了材料,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报告。这回,徐光春书记、郭庚茂省长、刘满仓副省长等都批示了,准备立即召开全省抗旱救灾动员大会。
  但气象部门预测,12月下旬,河南全境可能会有一次有效降水。如果真下了,旱情问题就解决了,抗旱动员大会也就不必开了,于是决定等一等。12月下旬,河南少部分地区倒真是下了一场小雨雪,郑州街头铺了一层薄薄的雪粒,但这场小雨雪并非有效降水。
  12月30日,主管农业的刘满仓副省长到省气象局听取最新旱情汇报。省领导当机立断,决定不再等了,12月31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召开以抗旱浇麦为主要任务的“全省冬季麦田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省三级干部全体参加。会议要求“克服等雨思想,抛弃靠天包袱,立即行动起来,投入到抗旱浇麦夺丰收的斗争中,痛下决心、背水一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1月7日,河南省气象局发布了干旱橙色预警信号。这时候,其他省份受灾的新闻尚未见诸媒体。1月29日,河南省气象局将干旱预警升级为红色。这是实行气象预警发布制度以来,河南省发布的第一个干旱红色预警信号。
  气象部门除了进一步做好未来天气预报外,还负责实施人工影响天气。国家气象局和河南省政府紧急下达了专门的抗旱人工增雨专项资金。全省各市、县的增雨消雹点架起347门火箭炮、300多架高炮,根据雷达监测,哪个地区的云层能下雨,适合作业,就去那儿人工增雨。2月3日,河南省政府紧急向空军司令部發函,请求空军调拨增雨飞机,支援河南抗旱。省气象局官员揣着函件,连夜飞到北京,得到了空军司令部的支持,第二天就批复了调机申请。两天后,一架运输机从武汉某空军基地飞了过来。
  2月1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向中央打报告,汇报河南旱情,以及省委、省政府采取的抗旱措施、目前进展情况,并希望得到中央进一步指示。这是一份可能载人当代中国抗旱史的重要文件。胡锦涛、温家宝、李克强、回良玉等中央领导相继在报告上签字。
  2月4日,“北方大旱”作为各媒体的头版新闻,突然映入人们眼帘,举国震惊。
  2月5日,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传达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研究部署农业抗旱保苗工作。国务院副秘书长张勇首先传达了胡锦涛、温家宝、李克强、回良玉等中央领导在河南省委、省政府上报材料上的重要批示精神。批示要求,加大对北方旱情严重地区抗旱工作的支持力度,组织动员一切力量落实各项抗旱措施,进一步推动抗大旱、促春管、夺丰收取得实效,争取夏粮有个好收成。
  2月7-8日,全省城乡普降人工甘霖。“那两天,全省119个测站全部出现了降水,郑州地区的降雨6—7毫米,30个市、县降水超过了10毫米。如无人工影响,不可能降水这么多。”周子平处长笑道。“这次全省人工增雨,共发射了6365发炮弹,875枚火箭弹,一枚火箭弹的费用1000多元,可以说是不惜成本。刘满仓省长说,我们要站在国家战略利益的高度,站在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上来看问题。”
  “为什么说这次旱灾对河南粮食生产影响不大?因为前期浇地及时:截至2月8号,全省7890多万亩小麦,已经浇了7000多万亩,基本上能浇的地都浇了一遍。”周子平处长笑道。
  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2月中、下旬和3月初,河南省境内会有几次降水。但2月9日上午,河南省委、省政府又召开会议,布置抗旱工作,怕大家对下雨还抱有幻想,要求继续浇地不放松。因为现在小麦返青,对水的需求更大了。
  2月7日上午,沐浴着隆隆炮声催化的春雨,温家宝总理一下飞机,就在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等官员陪同下,来到了长葛市老城镇尹家堂村。温总理在这里看望了抗旱农民、解放军官兵,亲自下田浇水除草,当晚在禹州市主持召开了由农民和基层干部参加的抗旱工作座谈会。温总理指出,目前旱情还在发展,气象部门预报,近期还没有大的有效降雨,抗旱保丰收困难很大,必须坚持不懈努力,不可有丝毫放松。
  河南省政府一位官员说:“温家宝总理来河南,讲过一句话:河南抗旱工作部署早,力度大。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农民比气象部门发现早
  
  豫北博爱县苏家作乡水利所的邱所长,是从2008年的11月底开始感觉到麦田旱情的。
  “我们这里一般是阳历10月初种麦子,10月10~20日浇第一遍水,叫作溻墒。如果当时有雨,就不用浇水了,麦苗也可发芽。”邱所长说。当年10月份,博爱县境内没有下一场雨,11月份也没下。直到2009年1月31日,120天内,全县仅有两次较小的降雨过程,总降雨量不足10毫米,博爱32万亩农田全部受灾,其中25万余亩麦田缺墒严重,山区3万余亩已基本可断定没有收成。山区的人畜饮水也受到严重影响。
  好在苏家作乡位于平原。从2009年1月28日起,这里的农田开始浇第一遍“封冻水”,春节后又浇了一遍“返青水”。邱所长说,1970年代,苏家作乡麦田冬灌用的是河水,返青水和拔节水再用井水浇。因为当时附近有河,地下水也不断得到补充。现在河床干了,地下水回补困难,水位越来越下降,以前十几米就能打出水来,现在要打60米才能出水,越是旱天越抽不出水。农民们把希望寄托在四五年后开通的“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一通,地下水得到补充,水位就又上来了。”邱所长说。
  “农民们发现旱情比气象部门早。”修武县焦庄乡支部书记焦战平说:“因为谁的田谁最关心。但是现在的人种田,就像豫剧《朝阳沟》里栓保他爹唱的那样,是‘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咋做’。去年该浇地的时候大家都不浇,觉得墒情还可以,等下雨吧。等了一天又一天,等到旱情比较严重了,才开始浇地。”
  焦庄村的老人们讲,自打解放后,没有见过这么严重的旱情。村里的10眼老井,年久失修,没有人管,几乎都抽不出水来。好在从2008年2月起,河南省搞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全省中低产田改造”,焦庄村的麦田是项目区之一,政府出钱在这里新打了10眼井,修复了7眼老井,又配套了机井房、水泵、管道、电线等,“老百姓拿钥匙一开就可以浇了,浇一亩地只掏七八元钱电费。以前全村浇一遍地得半个月,现在7天就浇完了。”焦战平高兴地说。
  因为浇地方便,焦庄村的农民对此次旱情无甚感觉。但焦战平说,村里的麦苗还是有冻死现象。“正常年景,冬天下几场雪,盖住麦苗后,起个保温作用,对麦苗的根系发 部有好处,春节过后,田里到处绿刷刷的。但今年即使浇过水,麦苗也有黄叶的,因为今年没有下雪,地温低,冻旱交加,导致麦苗根部窒息。有的地浇早了,天冷,水不往下走,到夜里冻一层冰。”
  焦庄全村700口人,人均8分地。去年夏粮最高每亩能收1200斤,今年焦书记估计会减产20%左右。
  2009年2月16日。根据河南气象台的预报,河南省境内有寒流过境,阴天并有小雨雪。
  豫西丘陵山区这天没下雨也没下雪,阴沉的天空下只有冷风嗖嗖,麦苗瑟瑟,油菜田里一地枯叶,更添景色的荒凉。这里是农业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指数中值区,以旱灾为主,小麦灾年平均减产率为18%~20%。从今年12月初起,该地区就陆续出现冬小麦异常枯死现象。田里的麦子粘在地面上,根少且短,株高矮,青黄相间,探头探脑,像是使用“毛发再生精”后刚刚见效的秃头。
  豫西山区的多数麦田,往年都没浇过水,都是靠天吃饭。这里解决工业用水,以及风景区、植树造林、“菜篮子工程”用水的力度较大,解决粮田用水的力度較小。最近5年连续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农民更不想浇地的事了。特大旱灾一来,农民们抓了瞎。
  三门峡市研究三农问题的学者尚柏仁,抗旱期间跑了不少乡村。他说:“抗旱的关键不在于钱,而在于农民信心不足。现在是上面劲头十足,基层干部不冷不热,农民冷眼旁观。农民一看‘50年大旱’,觉得现在抗旱已经晚了,如果抢浇一遍地,还不下雨咋办,这一遍不就自浇了?粮、钱、水都没了。即使现在浇过一遍,以后一直到麦收都风调雨顺,每亩地多保住50-100斤麦子,将来售麦赚来的钱与浇地费基本持平,再搭上人力也划不来了。政府跟农民说这次抗旱浇地不掏钱,但农民们怕政府‘秋后算账’。从政府来说,也缺乏统一组织。现在是财政部门负责补贴资金,农业部门负责规划指导,水利部门负责调水,电力部门负责供电服务,交通部门负责绿色通道,农机部门负责维修,气象部门负责人工增雨,石油部门负责送油下乡,但大家各干各的,互不协调,有的纯属作秀,甚至有的地方拿国家给的钱干别的去了。”
  豫西某县县委书记,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省财政、扶贫办拨付的抗旱资金,他拿去修水库了,因为“你把钱发到农民手里,他们也不浇地”。今年春节前,该县干部就劝说农民浇冬灌水,但农民们都不想浇。他们认为一家5亩地,浇一遍水得花200元,如果外出打工,一个人一周就能赚200元,这笔钱够买4袋面,够全家吃一个月了。这里的麦田,往年就是靠天吃饭;离水源远的地方,还得用车拉水,农民们都觉得浇地不划算,就是麦苗死了也不心疼。
  豫西陕县20万亩小麦中,只有4万亩可以浇水。该县菜园乡沟南村有1000亩桃园,200多亩麦地。现在还都没浇过水。以前近处有两个水库,现在都没水了。村里有一眼集体井,还有一眼私人打的井。村民牛志有说:“本来春节前俺们就应该浇地的,但春节前化肥售价高,听说年后会降价,大家就想等等看。结果年后复合肥的价格还是150-160元一袋,又旱了这么多天,不浇水施不上肥。浇水吧,用私人的水泵得45元/小时,只能浇七八分地;用集体的井浇也得30多元/小时。现在村民们一心指望果园,不想浇麦子——交多么多钱浇麦子,还不知道能卖多少钱哩?”
  牛志有家有9亩桃园,好的年景能赚四五万元,最差的也能赚万把块钱。现在浇不上水,桃树也没法施肥了,他正准备给果园浇高价水。
  河南省气象局科技减灾处处长周子平说:“由于旱灾,河南有些地方的农田,病虫害也有抬头趋势。开春后,病虫害爆发的机率很大。”
  2月18日,一场小雨雪姗姗来迟。久旱的中原大地,又一次迎来了抗击旱魔的希望。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2月底和3月初,河南省境内还会各有一次降水。周子平处长说:“3月以后,降雨可能会多些。”究竟这场旱灾何时才会结束?周处长说:“刘满仓省长也问过这事儿。我们气象部门正在做分析,做出来之前,还不好对外界说。”
其他文献
中国民众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这样的压力了,即使当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际,许多人的眉头刚刚皱起,转而就舒展了。    如今,众多企业因为原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提高、国际经济形势影响下出口订单的骤降以及出口退税条例的变化等原因的综合作用,而陷入困境。中小企业的倒闭潮与因资金链断裂而自杀的企业主,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  而因物价上涨备感生活压力的民众,就业机会与工资报酬的增加有限,投资性资产又遭遇股市跳水
1951年,在邻国共产主义运动正处于强势的时候,面对独立后的首次国会大选,印共中央主动宣布放弃近5年不很成功的武装斗争道路,决意“通过选票箱击败国大党”。此后国会的每次选举,印度共产党都无一例外投人选战,并多次取得不俗成绩。  50多年来,印度共产党的势力不断壮大,迄今已拥有160多万党员;不仅在地方拥有3块执政“根据地”,辖下治理着1亿多人口,还在十多个邦议会拥有席位,且对于历届联邦政府和国会,
在我所居住的城市墨尔本,走在街上耳边能听到最多的一句表述,无疑就是“how are you(你好么)?”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互道“how are you”。我也一次次地对不同的人——熟识的、完全陌生的——送上“how are you”,一次次地越来越熟练而自然。  一直到一周前的那个晚上,我受邀参加在本校召开的一个学术会议。晚宴上,我不经意目睹了这样一幕:当一位教授对一位新加盟的女教员道上“how a
当去旧金山迎接奥运圣火的学生不是被使领馆组织而是自发地参加,当美籍华裔科学家的所谓间谍案不再对中国留学生的心理造成集体困扰,正是中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日益富强文明,散布海外的3500万华人日益自信于世界之时。    以1978年12月26日邓小平决定恢复向美国派出首批52名留学生为肇始,当代留学潮走过了30个年头。在过去的一年中,美驻华使领馆共发放学生签证5.1万个,同比增长52%,留美学生占当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古诗词一直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內容,古典诗词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值得我们去深入理解和广泛传承。然而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诗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有着强烈的现实功利性,这与诗词教学本身的目的是完全偏离的。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展开深入研究,并努力探索出一条诗词教学的全新道路,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从而有效提升学
从核试验到权力重组,朝鲜最近掀起的风暴中,军方鹰派更多的是扮演执行人角色,风暴眼恰恰就是金正日本人。    继朝鲜5月25日再度抛出核试验这张“威吓牌”后,有关朝鲜还将在6月16日美韩华盛顿峰会前后试射中程或洲际弹道导弹的消息已是满天飞。但这一切都比不过韩国国家情报院确认的一条消息的爆炸性:金正日三子金正云被确立为接班人。  金正云继承说由来已久,有才华却不那么忠诚的金正日妹夫张成泽去年的复出,就
近年海南高速发展,各种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纷纷上马:各种大型项目亦纷纷开发,这次大水灾“检阅”的结果令人忧心忡忡。每一个项目都有漂亮过关的环评报告,但偏偏它们成了“拦水坝”,成了“内涝推手”。    “当看到一张张家园被毁的相片时,只能问一句,难道我们要成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国际旅游岛吗?”10月大水灾过后,宝岛海南不乏反思之音。灾后一个月,本刊记者前往海南,我们希望找到一个答案:面对水灾,为什
相对于近年日本学生的无竞争入学状态,中国学生几乎从小就开始经历激烈竞争,日企若能从每年近2万新毕业的在日中国留学生中吸纳合适人才,将有助于其保持活力和海外竞争力。    10月13日,专门针对在日留学生的合同企业说明会在东京池袋太阳城举办,1004名参加者中,中、韩两国学生占比超过九成。尤令日媒感兴趣的是,对中日关系前景的考量似乎并未成为影响中国留学生在日就职的主要因素。类似于“如能在日本的企业工
在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经济起起落落,再加上经济增长模式的固有问题,中国经济面临诸多问题,所以今年经济领域的改革力度很大。从清理地方融资平台,到打压房地产,中央政府都摆出了不同于往日的决绝姿态。央地矛盾则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日益激化。  近年,媒体报道常用银行、地方政府被房地产裹挟字样,似乎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很多行为都出于无奈,而银行和地方政府确实有很多无能为力的地方。但这次清理地方融
在整个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若保持目前的模式不改变。不但在违规征地过程中以牺牲当地农民利益为代价,清远亦将不可避免地走上珠三角地区先工业化再城市化,先污染后治理,先引进后移出的老路。  阳光暴晒着土地,地上是矮小的桉树苗。“复耕复绿又有什么用?要也要不回来,推平了种也种不了了。”8月2日,潘许荣站在地里说。2005年,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政府从新潘屋村违规征走208,87亩地,其中包括120亩基本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