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研教材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ACY101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教学的主要媒体。它不仅是教师授课的主要依据,还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源泉,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未来人才的素质。教材是教学信息沟通的媒体,钻研好教材既是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和前提,又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工作。教材钻研涉及面广、头绪多,需要教师在教学理论、实践经验和个人素养等方面具备较高的水平。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弄清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才能切实地把握好教学要求。
  在刚参加教学工作的时候,笔者因课本知识比较简单而忽视了教材的重要性。经过几年的教学工作,笔者认识到了钻研课本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首次研读教材时,只是看到各章的知识点,对于重点、难点知识不能很好把握,囫囵吞枣而不识其中滋味;当再次研读时,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有重点地研读、分析教材,经过反复阅读、仔细推敲,整理出自己的思路。另外,在再次研读时,注意到一些教材中的小资料和旁栏思考题等细微知识点,这些地方高考很可能涉及。高中生物教材中配有很多图片,分析这些图片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生物概念。如:细胞有丝分裂既是第一册的重点知识,也是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的基础。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是个抽象的过程,通过教材中相关图片的演示,可帮助学生理解有丝分裂的动态过程,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经过多年的教学和教材研究,笔者发现高中各章节知识之间并不是零散而毫无关系的,它们相互关联形成知识网。知识点之间有着各种不同的逻辑联系,抓住已知与新知在认识过程中的联结点,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中心环节,它将成为学生参与学习的一种内驱力。如:必修一、二册就是围绕着绪论中六个基本特征展开并编排的。课本的前两章讲述的就是生物的第一个基本特征,即生物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生物的其它五个基本特征也分别在课本的第三至九章进行了阐述。
  又如:种子和各章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一章中讲到干种子体内的水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少结合水多,由于代谢较慢,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下降;而第二章讲述细胞时提及干种子无液泡;第三章中分析了种子萌发时酶的活性和吸水方式。第四章中介绍了种子是生长素主要产生部位之一;最后在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详细介绍了种子,指出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仔细地研读教材,把握知识的形成网,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更好地在教学中运用教材。
  另外,这几年的生物高考题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如2008年河北省的高考题难度适中,考的大多是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加强对课本的掌握才能更好把握高考。教材必修本注重的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选修本往往是以基础知识为重点。历年高考题型都有变化,但考题总是围绕课本考查学生能力,要想决胜高考,教师就必须钻研教材。生物要求学生有一定设计实验的能力,要会书写实验步骤,会准确使用生物术语。这对高中学生有一定难度,经常会出现会做不会叙述的情况,怎样培养学生的生物语言呢?这要依靠课本,课本中的语言是编写人员经过千锤百炼斟酌后的成果。如:教材中比较过氧化氢酶与铁离子催化效率实验中的语言为“取两只洁净的试管,编上号,并且各注入2 ml过氧化氢溶液”,语言准确而精炼。
  一方面,教材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把教材排除在外就等于放弃研究价值和责任;另一方面,教材是一种高度浓缩、高“含金量”的资源,因此非常具有开发潜力。教材中的某种组合甚至每个字都是权威专家慢慢“磨”出来的,其中的每一个单位空间里都尽可能地容纳和渗透着最大的价值可能,还有比这更具开发价值的资源吗?虽然2003版的生物教材与过去一版的区别只是个别字眼,如:旧版中说“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而2003版中说“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只是少了“一切”两字,但语言就更准确而富有科学性了,因为后来我们发现阮病毒以是蛋白质为遗传物质的。
  教材不仅仅是为我们提供了材料和范例,而许多隐含在背后的内容:编者的意图、解题的思维过程、内容的选择和安排等等,还有待于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地发现、挖掘,而这些发现、挖掘出的东西往往极富新意,为教学的成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此,认真钻研教材,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基本功。
其他文献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说过:“一生之教授始于幼。”德育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塑造儿童心灵的活动。幼儿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基础阶段,适时适度的品德教育将为形成、发展、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俗话说:“三岁定八十。”这句话足以体现德育工作在幼儿时期的重要地位。我国的知识教育是以德育教育为基本,并以德育教育为归宿的,幼教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孩子们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
期刊
长时间应试教育的实施,造成了教师教得死板,学生学得机械,致使中学语文教学积累了一些多年的诟病,即课堂气氛沉闷,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语文没有兴趣。这是严重困扰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对此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学生语文兴趣低落的原因    这个问题的产生由来已久,产生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既有教材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的原因,当然也有学生本身的原因。  首先,就教材方面
期刊
语言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交际工具,而且也是学习的基本工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主要通过言语进行交流,并获得发展,听力障碍学生作为特殊教育需要的群体,他们由于某种原因使语言信号的认识、接受、中枢整合及言语输出机制发生障碍。致使听、说、读、写遇到一定的问题。对言语障碍学生进行康复训练是特殊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这类学生的现状,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首先要开展好聋
期刊
形体课是目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非舞蹈)专业的必修课,各地高校因情况不同,开设此课的时间长短也不同,一般为2——3个学期。通过学习,使学生们建立良好的站姿、走姿,培养对形体正确的审美,多方位提高艺术气质,树立自信心,奠定进一步学习舞蹈学科的基础。  我国有一句谚语叫做:“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站立时,要像松树一样挺拔,坐着时要像古钟一样稳健、端庄,行走时要像风一样迅速。这是广
期刊
所谓口语,也就是交际的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自己的口语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由此看来,口语交际是交流的双方你来我往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动态语言实践活动。因此。口语交际的教学,绝不能纸上谈兵。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大量的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和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在口语交际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最有效的物质载体。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化学实验很多时候只是学校的装饰品、对外宣传的门面,实验课流于形式,学生所获不多。本文着重分析了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和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具体流程。    一、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意义上的主动建
期刊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而班级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班级建设的计划性、趣味性、人文性特点给学生的作文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素材,是学生习作的近水楼台。    一、营造文化氛围。激发写作灵感    一个富有生活气息和书雅气息的教室,不仅可以让学生有一个舒心的学习环境,也可以成为熏陶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场所。出于语文教学的考虑,笔者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独特布置,并发动学生每人写一句具有警策激励作用的“名言警句
期刊
如今高考单选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情况,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和实用性。重点考查动词,考查动词的题一般占一半以上。近几年加大了对词汇的考查力度,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辨析比例逐年增加。比如湖北卷的单选题就是以考查词汇为主的,而考查语法则放在主观题“完成句子”题当中。而且其他题型也离不开词汇,词汇关系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让学生熟练掌握2200—3000个词汇尚且有困难。那么要完
期刊
于丹说:“人的视力有两种功能:一是无限宽广地去拓展世界,一是无限深刻地发现内心。”当内与外形成一种契合时,电光火石之间,就产生了动人的情怀,也就有了美的感受。  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就给了我这样的启示。花未眠是众所周知的现象,却引起了作者巨大的惊叹,原因就在于作者从一种普通的生命现象中获得了美的感悟。其实“自然的美无时无处不在”,只是由于人们的视而不见,熟视无睹,这就使原本美丽的花呈现一种无人欣赏
期刊
一、教学目的    (1)探究酸碱度影响酶的活性;  (2)通过实验的探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和处理,培养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实验步骤的设计和结果的分析讨论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思维,合理引导,重点突破。    三、课前准备    (1)教室20组桌椅,每组2人;  (2)每组器材:试管5支、试管架、标签;  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