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声进行到底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ru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甄齐所付出的一切努力不仅是为了实现艺术梦想,更主要是为了“别让相声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
  第一次与相声零距离接触是在今年3月。受著名相声演员李伟建之邀,在北京市海淀区文化馆小剧场欣赏了一场青年相声演员们带来的原汁原味的艺术盛宴。
  出乎意料的是,一场相声专场演出竟然吸引如此之多的观众,小剧场被挤得水泄不通。演出从19:30开始,本应在21:30结束,但演员在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中返场数次,演出延长近一个小时。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甄齐和李然表演的相声《轻歌曼舞》,掀起了整场演出的小高潮,观众笑声爆棚。
  甄齐从此走进记者的视线,并让我喜爱上了相声。
  “别让相声毁在
  我们这一代人手里”
  相声已经流传了上百年的历史,传统相声中有很多人们想象不出来的艺术手法,传统相声的每一个段子都是经过同时代的很多位老先生、甚至几代人共同雕琢的。每一位优秀的艺术家都有自己的绝活儿,也是艺术最宝贵的财富。但是现在的很多相声演员对传统的艺术不够重视,很多优秀的作品随着老前辈的逝去而流失了。
  郭德纲曾说,相声演员要多学传统段子,郭德纲自己就会四五百个段子。“最重要的”,郭德纲说,“相声演员要热爱相声。不能指望着靠相声发财,靠相声沽名钓誉。”而这两点,甄齐都做到了。
  其实最初候甄齐并不是职业相声演员,有趣的是“磁带”是他的第一任老师。受父亲的影响,甄齐在小学一二年级时就对相声着了迷。“刘宝瑞的单口相声全集的17盘带子我全买了,然后天天在家里跟着磁带练。”他从四年级开始第一次登台表演刘宝瑞的单口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到初中时表演自己改编的牛群冯巩的相声《出口成章》,再到高中时表演的马季先生的《五官争功》,他影响了身边的许多人,从最初的单口相声,发展到高中时的群口相声,甄齐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团队,相声作为“业余爱好”伴随着甄齐的成长。
  直到上大学,甄齐才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他的师父——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刘洪沂先生。当他要拜刘洪沂为师的时候,刘洪沂先生觉得“挺奇怪”。刘洪沂先生说:“一个大学生要学相声,这个现象很少见。当时我问甄齐干嘛要学相声呢?他说他喜欢相声。我说你喜欢可以,但要考虑好自己的前途。过去有一位老一代的相声演员,为了学相声倾家荡产了。现在相声又不是很景气,要想靠说相声养家看来很渺茫。甄齐反问我,那位老演员倾家荡产后怎么样了?我说最后他就是一个说相声的。甄齐说那就好了,他达到他个人的目的了。这句话感动了我,因为他对相声那么酷爱,所以我答应他,‘只要你愿意学,你就来。’”
  就这样,甄齐成功拜在刘洪沂先生门下,并在刘洪沂先生身上学到了很多从前自己体悟不到的东西,传承了刘洪沂先生的许多“相声绝学”。几年里,从非专业演员到专业演员,从“无名小卒”到相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甄齐所付出的一切努力不仅是为了实现艺术梦想,更主要是为了“别让相声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
  令人疯狂的“一场一”
  也许喜欢相声的观众会对甄齐略知一二,这位小有名气的相声界新秀,从2002年开始,一直到2010年,期间的五届CCTV相声大赛和三届北京相声小品邀请赛都参加了,并且都是他自己的原创相声。翻阅全国相声演员档案,甄齐算是破了记录。更加戏剧的是,五届相声大赛,甄齐四次都抽的第一场第一个表演。
  虽然甄齐和搭档李然成了央视相声大赛的“一场一”专业户,但依旧取得了好成绩。2003年,甄齐创作的相声作品《肉烂在锅里》以文本的方式参加了比赛,由著名相声演员杨议、杨少华父子表演,最后获得了比赛唯一的最佳作品奖。2008年,甄齐虽然顶着“一场一”的压力,但他和李然凭其作品《幸福像花儿一样》获得了专业组三等奖。
  其实,在早期的北京相声小品邀请赛时,甄齐的才华就已经崭露头角。
  2003年,刚刚大学毕业的甄齐参加了北京相声小品邀请赛,他从大学生活中挖掘素材,创作了相声作品《哥们儿》。在复赛之前甄齐与搭档李然一路破关斩将,一帆风顺,但是进入决赛的时候,甄齐、李然抽签抽到了第一个节目,使效果大打折扣,获得了三等奖。
  2004年,甄齐创作了相声作品《我是志愿者》,并与搭档李然再一次登上北京相声小品邀请赛的舞台,取得二等奖的好成绩。
  但是,两届比赛结束后,压力随之而来。“为了参加2005年的北京相声小品邀请赛,并且能在前两届比赛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我把几乎所有的经历都花在相声的创作上。我一直在考虑拿什么题材、什么角度来创作。当时大学生支边助教是一个非常鼓舞人心的题材,但是正面的题材很难设置‘包袱’。我那时候天天为这事儿苦恼,苦恼到什么程度?掉头发,患了斑秃。”甄齐说,“比赛前我还和李然开玩笑说这回上台我得戴头套了。”不过,最后“头发总算没白掉”,那次比赛甄齐终于如愿以偿地拿了一等奖。
  让相声回归剧场
  采访甄齐时,我们不约而同地谈起了中国相声的处境。
  许多相声人员都认为拯救相声的办法就是让相声回归剧场。剧场虽然没有电视中那样大而恢弘的舞台,也不像一些大场馆那样可以容纳数以万计的观众,但它能让演员与观众进行直接交流。观众在电视上看相声,演员才说了几句话,甚至几个词,观众就鼓掌。实际上那是电视现场导演在“导掌”。而演员在剧场说相声,观众发出的笑声、掌声是自由的,也是最真实的。只有在剧场,演员才能回到观众中来。
  在相声的黄金岁月民国时期,相声演员都在天桥撂摊子,在茶园和戏园子里说相声。那时的相声演员生活条件都很好,可能要比普通市民好几十倍。相声本来就产生于市民社会,是最最平民化的艺术。相声演员必须成天混在市民当中,知晓市民的心里、性格和生活习性,才能创作出最优秀的作品。任何一个优秀的相声段子都是在生活中取材,它最后要回到揭示社会、为世民取乐这个根本点上来。
  凤凰卫视高级策划、主持人王鲁湘曾说,相声歌颂不了英雄,相声也不能揭批坏蛋,相声就是适合说些小市民、小人物的故事,把他们身上那些无伤大雅的人性的弱点抖落抖落,却又不至于伤了台下观众的自尊心。好的相声段子都脱不了这个“俗”。可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我们人为地通过社会制度的大变革,从城市中消灭了市民阶层,人都被圈到单位,成了公家人。相声极力想摆脱市民气,极力想脱“俗”,极力想挤进先进、高雅的艺术行列……于是相声渐行渐远。
  近年来,一些当代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几经努力,在2003年10月3日成立了“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任该俱乐部主席,甄齐也是俱乐部的一员大将,他们以低廉的票价,每周六举办相声专场演出,以及“相声沙龙”活动,“给老百姓演出、为老百姓创作、让老百姓满意”。
  今天的相声已经渐渐走出了低谷,开始走向新的一段复兴之路。值得庆幸的是,甄齐以及周末相声俱乐部,还有所有热爱相声的观众,都已进入中国相声的历史。
  后记:说我的相声,画我的画
  在熟识甄齐后,我关注了他的微博,令我惊讶的是,最先映入眼帘的并不是与相声有关的图文,而是一幅幅中国水墨画——老虎。起初以为这位相声新秀或许对中国画艺术颇感兴趣,点开大图之后发现落款处分明写着“甄齐”二字。
  后来得知,其实甄齐学画画比学相声还要早,他从小学一年级就报了美术特长班,一直画到了1998年。但此后,他停笔十年,专注于相声艺术。意想不到的是,让他重拾画笔的竟然是他的师父相声表演艺术家刘洪沂先生。
  2008年,刘洪沂先生因病住院,甄齐在探望师父的时候,发现刘先生正在写书法,于是甄齐也有了重拾画笔的念头,但真正学习画虎是在2009年,并拜胡爽庵徒弟王墨臣、姚少华、高歌为师。但因“笨拙之气不散,笔墨之意不长”,又拜李苦禅之子李燕为师,学习大写意花鸟,专攻笔墨。
  甄齐虽然是70后,但是他对待相声、绘画都一丝不苟。“以相声和绘画同参,感悟这苦中大乐,给了我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因为富有激情的艺术创作过程,往往会让人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种超越自我的快感!”在淡彩的水墨世界,甄齐从师父李燕先生身上学到了艺术之外的哲学,“只求名师,不求真谛,不下功夫,那所谓拜个名师不过是急功近利的行为,甚至只是小市侩自卖的价目表。齐白石先生曾说过:‘画自家画。’李苦禅先生曾说:‘人无品格下笔无方。’李燕先生秉承两位大师的教导,也这样教导了我,因而坚定了我的信念——说我的相声,画我的画。”
  也许甄齐还不是最杰出的艺术家,但他却具备最优秀的艺术精神。
其他文献
这些以恭敬之心创作出来的作品不仅是作者内心的山水,更是对海淀这片大美山水的诠释……  曾经海子成片满目稻浪遍地荷香一派北国水乡风光的海淀,以其秀美的山川,成为皇家在京城修建园林阆苑的首选之地。  无论是当年“首都副食品基地”时代满目翠绿间的鸟鸣蛙鼓,还是今天核心区建设时代数字潮流的流光溢彩,海淀这片充满魅力的热土,以其博大的爱,孕育着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现代科技文明融合的最新成果。旖旎的自然风光,浓
期刊
有利于民办大学的慈善捐助氛围和公益制度体系远没有形成,造成许多民办大学吸引不来优质的教育资源。给民办大学正名是当务之急!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经历了近十年的高速狂奔后,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了困境。  许多大学因逐利性和行政化而忽视了最本质的“传道授业解惑”,不少学校制度僵化,教育理念落后,缺乏人文精神。  教育家、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其实所谓的“
期刊
凡是服务于大众的、对应多元学习需求的、具有个性特点和改革精神的、在一定程度上冲破僵化体制束缚的教育,总是先从民办教育开始实践和推进的。  早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20世纪80年代,在没有“出生证”的环境和氛围中,各类民办教育(即非政府的社会力量所开办的教育机构等),包括一些学校和大量非正规的技能培训等,就已经如春笋般冒了出来,为当时还缺少教育资源的中国,增添了不少鲜活的教育探索经验。1981年笔者研
期刊
“知竹online”网上社区服务站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使15分钟便民生活圈服务领域获得深度拓展。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街道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抓手,致力于构建具有时代特征、海淀特色、紫竹院特点的社会建设体系,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了“知竹online”网上社区服务站(www.zzy15.com),并于2012年7月10日正式上线运行。
期刊
2012年被称为中国的天使投资元年。大批的天使投资不断出现,形成了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派”,以深圳为代表的“南派”,和长三角一带迅速崛起的天使投资俱乐部等为代表的三足鼎立之势,我国天使投资全面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  这种快速发展的背后,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出现了相对充裕的社会资本和全民高涨的创业热情;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涌入VC和PE领域的资金较多,瞪羚企业相对成为了稀缺资源,于是VC、PE想要寻找短平快
期刊
淡水资源紧缺已发展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发展海水淡化、保障水资源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有人预言,19世纪争煤,20世纪争油,21世纪可能争水。联合国曾多次发出警告,除非各国采取有力措施,否则到2025年世界将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得不到安全的饮用水供应。  在我国,同样面临严峻的淡水资源紧缺形势。水利部资料显示,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有四百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一百一十个。因此,发展
期刊
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最大的特色是拥有全学段的教育体系,是北京市唯一一所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全贯通的民营学校。  从古代私塾,到当前的双语国际班,中国民营教育的发展之路堪称曲折。作为全国教育资源最为密集的北京市,其民营教育的发展也是起起落落。激烈的市场竞争,如同大浪淘沙,只有勇立潮头,迎难而上,才能成为最终的王者。  1992年,中国掀起一股民营资本投资教育的热潮。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
期刊
今日之中国,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国人更需要航空母舰这张“强国的身份证”。“百年航母”,中国才迈出第一步,当然重头戏还在后头。  航空母舰是大国的  象征和强国的身份证  近年来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中国航母”终于浮出水面:国内传媒报道说“中国第一艘航母今年内服役”。外电称“中国首艘航母或‘十一’正式服役”。  “航空母舰是大国的象征”,更是强国的标志。历史可鉴,有“日不落帝国”美梦的英国,在“地理
期刊
中关村上市公司协会成立  2012年8月16日,由多家中关村上市公司自主发起的中关村上市公司协会在北京成立。该协会旨在通过分析上市公司成长数据、总结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为其成员单位、投资人及资本市场、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服务。  协会建立的中关村示范区上市公司数据库将有助于中关村动态信息平台的建设,协会还将帮助其成员单位制定企业发展策略,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与发展,协助上市公司进行融资、并购
期刊
如果创新文化向年轻一代流传,让他们认同、共享创新文化,那么创新就有了传续。  有学者称,“依靠人才与科技,中国经济有望在20年内继续高速增长,成为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并肩的超级经济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站在“十二五”这一新的历史坐标下,海淀看到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积聚多年的科教资源更是平添了海淀以科技创新引领中国的信心。如果创新文化向年轻一代流传,让他们认同、共享创新文化,那么创新就有了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