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践教学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是训练大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强化实践教学中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各环节,提出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提高;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8.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许多高等院校都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本科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良好的道德品行,主要是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从事工作。实践教学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是训练大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1]。良好的实践教学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教学摆在重要的位置。
一、改革思路
实践教学是一个大的体系,可以分成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这是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
改革实习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实习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是学校人才培养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构成学生完整知识能力结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实习教学环节的改革对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实习又可分为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实习更为贴近工程实际和生产实际,更带有综合性[2]。尤其是生产实习,是学生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建立工程意识、工程观念的机会,也是教师检验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实际需要,技能训练是否合格的机会。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判断能力、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实验教学改革是实现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之一,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实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活跃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分析与发现的能力与兴趣;了解科学实验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他们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坚韧不拔的工作作风;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实验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改革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课程教学的深化和延伸,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通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能够让学生把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得以综合运用,基本技能得以强化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是学生运用本门或前修课程的知识解决一个不太复杂但却是综合性的问题的教学活动,是使学生了解简单工程项目设计的全过程,从而初步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教学环节。课程设计应当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通过必要的计算和绘图,完成设计任务的能力,也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设计思想,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谦虚的科学学风,更能使学生在自主性、探索性、创造性和合作性方面得到培养[3]。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按照设计或论文要求,通过查阅文献、手册等技术资料,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或进行必要的实验测试和数据处理,开展创造性的工作,独立解决问题,最终写出总结报告的能力,从而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和初步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应当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埋头苦干、勇于攻坚的工作态度,团结互助、协同配合的工作作风。
二、方案的实施
(一)实习的改革与实践探索
①瞄准实习目标,充分做好生产实习前期工作
根据教学计划设置的实习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及具体的教学要求,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特点,制订出较为完善的实习教学大纲及实习计划,它们是组织和安排学生实习和进行成绩考核的依据。大纲和计划文件学生每人一份,并由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学习和安排落实。在实习离校前,由有经验的实习指导老师向学生们作生产实习的背景知识介绍,把已学过的且与本次实习有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作适当的归纳和总结,并结合实习的对象(企业)及其生产工艺的特点等情况作介绍,使学生对本次实习预先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进入企业之初,通常要聘请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或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介绍全厂的生产和管理基本情况,讲授工艺流程,设备的特点,工作原理,工作参数,控制指标和产品等方面的情况,以便于学生进人车间学习时,能够比较容易看懂现场的设备,物料流和气流的走向,了解设备在工艺生产线中的位置、结构及工作特点。全厂参观也是实习初期必须进行的内容之一。通过全厂参观,在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引导下和讲解中,学生们对生产用的原材料、仪器设备、工艺流程有较为清晰的了解,为后面更进一步的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②重视校内外实习基地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实习质量
依托学校的理论、科研和信息的优势,建立起与企业进行经常性、礼节性的往来,广泛结交朋友,特别是通过从本校的毕业的学生与他们所在的企业加强联系。积极开展技术合作,或联合进行技术攻关等工作,条件成熟可发展建立成相对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这样更利于保证实习的教学质量。实习地点应尽可能选择在技术水平较高的大型企业中进行[4]。这些企业的特点是规模较大,工艺流程复杂,管理比较严格,自动化程度高,实行的是中央控制室全程控制生产线,现场操作人员极少,人员的素质较高。在这样的企业实习,学生们会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③强化实习的过程管理
在实习过程中,强化安全意识与组织纪律性。严格实习的组织纪律,遵守实习大纲和实习单位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强调进入生产场地必须戴好安全帽,不许在现场打闹,推搡。对违反纪律的学生必须给予及时的批评教育。进住企业后还必须先请厂方的相关人员对学生进行生活和生产安全教育。在实习期间,一般白天下车间,晚上整理笔记。采取以经常性的现场提问和不定时抽查学生笔记本等形式,了解学生掌握实习内容的程度,并把平时做笔记的情况,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正确性等纳人实习成绩考核的内容。
④提高现场实习效果
由于实习现场空间比较小,噪音较大,人多拥挤实习效果不好,也会影响到现场人员的操作。为了提高实习效果,有必要合理分组,统筹安排,每一组至少由一位指导老师带队,这样利于现场介绍,提问和讨论,也有利于管理。事实证明,分组的实习效果比较好。分组实习过程中,基本上是沿着工艺生产线逐个车间进行的。通过对每个车间各部分生产环节的深入实习,加深了同学们对工艺生产过程、设备和流程的理解,弄懂了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就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最终使同学们对全厂的工艺生产情况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⑤发挥学生能动作用,提高学生兴趣
在实习中要使学生变被动实习为主动实习,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查阅文献、研究国内外最新技术动态,积极进行多角度思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在全厂的工艺流程现场实习完毕后组织大组之间进行对抗性讨论(或辩论)。通过讨论,可以检验学生们掌握实习内容的程度,澄清实习过程中的一些模糊认识,纠正一些理解上的错误,从而达到强化、提高和巩固实习效果的目的。实习时间虽然较短,但通过讨论(辩论)这种形式,使学生们在实习过程中带着有任务、有压力,针对性强的思想,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比较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5]。通过这种形式,培养了学生们的协作精神,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口才,同学们普遍认为效果很好,真正学到了东西,记得也牢,达到了实习的目的要求。
⑥与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
利用学校的科研和信息优势,建立起与企业长期往来的关系,积极开展技术合作和攻关等,条件成熟时可以建立相对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从而在学校和企业间创建稳固的、双赢“产学研”合作模式,使得企业乐意接受和重视学生的生产实习。学校建立教学科学研究与企业效率生产相结合,学校可向企业提供产品开发、检验等的服务,与企业尽可能多的交流,这样就会促进实习基地的建设。
(二)产学研合作背景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1.通过产学研合作修订实验教学计划
高校本科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适合社会、适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但是,长期以来高校的教育与社会的需求脱节,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而产学研合作为高校、企业、研究机构搭建了一座桥梁,通过产学研,高等学校能够比较深入、真实地了解社会的需求,增强与之相适应的主动性;能够创造一个比较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培养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人才;能够使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计划、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更贴近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同时,按照社会的需求来培养的学生,才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根据产学研中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修订实验计划是实验教学改革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2.丰富实验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仅靠考试压着去学,无异于牛不喝水强按头,是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的,更谈不上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了兴趣,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做法是把产学研合作中的一些实际的课题素材、项目成果等资源应用到实验中,丰富实验内容、方式[6]。
3.在产学研合作中培养实验教师
实验教师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实验教师队伍是学校师资队伍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是实验室建设的骨干力量,对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支思想素质好,技术水平高,动手能力强,有一定钻研精神的高层次的、结构合理的、相对稳定的实验教学队伍,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实验教学人员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宽的知识面,而且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实验教学水平不高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缺乏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因此,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是实验教学改革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建设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高素质的实验教师,另一方面则可对已在岗的实验教师进行学历提升、技能培训等,帮助其提高理论和实践能力。
4.整合产学研合作资源,创设更丰富的实验环境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需要在对创新氛围及过程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中得到升华,而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各种的实际训练,只有通过具有实际价值的创新实践,提炼出具有真实意义的策略、手段和方法,才能在理论指导下灵活运用、创造知识和技术并取得有价值的成果。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情境恰恰具备了这些无形的条件[7]。产业与科研系统较之学校教育系统更直接面对知识、技术创新的实际,尤其是一些高科技产业与高科技研究部门更是立足于科学技术的前沿。
(三)提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与实际工程的结合度
1.课程设计与专业课教学紧密联系,明确对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在理论课教学阶段,可把课程设计题目、设计内容和设计要求交待给学生,使理论课的教学按照课程设计的要求进行。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要多联系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设计任务可以提前下达,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查阅资料,提出相应的可行方案。指导教师应坚持教学要求,因材施教;设计过程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所规定的设计任务,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指导方法上,应立足于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优秀学生要发挥其创造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对课程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真正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应用能力。 2.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以各种手段丰富毕业设计选题
在毕业设计中,学生选题应以自由选择为主,可以根据其在大学生活中所学到的各种基本理论和技术,选择自己的特长且与择业方向相一致的题目,提高设计兴趣。毕业设计与科研相结合模式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最佳模式,在科研课题转化为毕业设计课题时,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在了解和分析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将科研内容合理地分解成若干个难度适中的毕业设计课题。同时与企业相结合选择好的企业作为设计基地,把当前生产企业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适当转化为毕业设计课题,供学生选择,使学生可以从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那里学到实用技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创造了条件[8]。
三、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高等教育正在不断地受到社会进步、科学技术发展及教育理念更新的冲击,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当社会和企业的要求[9]。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并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成果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及科学创新意识为目的,以实践教学的基本过程与形式为主线,研究了实践教学各环节在整个体系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确定了符合专业要求的实验项目、实习内容与形式、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内容。在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内容中突出了工程特点,强调了工程实际的意义与重要地位,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实践技能强、有一定创新能力并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强对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程孝良,李苑静.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发展的链式分析模型及其影响机制[J].现代教育管理,2013,(1):108-112.
[2] 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5-86.
[3] 方艳红,吴斌.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方案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4):200,207.
[4] 黄艳秋,于微波.生产实习教学模式改革与实习基地建设[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J].2010,31(1):49-50.
[5] 张洪田,吕秋君,张显悦.工程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创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7):148-150.
[6] 曹江中,戴青云,何家峰.产学研背景下工科院校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287-290.
[7] 王金梅,郑培超.浅谈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素质教育论坛,2010,(7):2-4.
[8] 朱新宝,陈慕华,朱凯.产学研合作提高毕业论文水平[J].中国高校科技,2013,(3):554-556.
[9] 申绪湘,游俊,陈功锡.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研究与应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2,(2):59-60.
基金项目: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辽教办发【2012】89号)
作者简介:王新(1973-),女,辽宁铁岭人,沈阳工业大学理学院化学与环境系,室主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研究。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提高;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8.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许多高等院校都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本科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良好的道德品行,主要是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从事工作。实践教学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是训练大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1]。良好的实践教学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教学摆在重要的位置。
一、改革思路
实践教学是一个大的体系,可以分成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这是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
改革实习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实习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是学校人才培养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构成学生完整知识能力结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实习教学环节的改革对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实习又可分为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实习更为贴近工程实际和生产实际,更带有综合性[2]。尤其是生产实习,是学生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建立工程意识、工程观念的机会,也是教师检验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实际需要,技能训练是否合格的机会。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判断能力、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实验教学改革是实现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之一,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实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活跃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分析与发现的能力与兴趣;了解科学实验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他们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坚韧不拔的工作作风;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实验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改革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课程教学的深化和延伸,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通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能够让学生把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得以综合运用,基本技能得以强化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是学生运用本门或前修课程的知识解决一个不太复杂但却是综合性的问题的教学活动,是使学生了解简单工程项目设计的全过程,从而初步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教学环节。课程设计应当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通过必要的计算和绘图,完成设计任务的能力,也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设计思想,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谦虚的科学学风,更能使学生在自主性、探索性、创造性和合作性方面得到培养[3]。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按照设计或论文要求,通过查阅文献、手册等技术资料,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或进行必要的实验测试和数据处理,开展创造性的工作,独立解决问题,最终写出总结报告的能力,从而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和初步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应当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埋头苦干、勇于攻坚的工作态度,团结互助、协同配合的工作作风。
二、方案的实施
(一)实习的改革与实践探索
①瞄准实习目标,充分做好生产实习前期工作
根据教学计划设置的实习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及具体的教学要求,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特点,制订出较为完善的实习教学大纲及实习计划,它们是组织和安排学生实习和进行成绩考核的依据。大纲和计划文件学生每人一份,并由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学习和安排落实。在实习离校前,由有经验的实习指导老师向学生们作生产实习的背景知识介绍,把已学过的且与本次实习有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作适当的归纳和总结,并结合实习的对象(企业)及其生产工艺的特点等情况作介绍,使学生对本次实习预先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进入企业之初,通常要聘请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或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介绍全厂的生产和管理基本情况,讲授工艺流程,设备的特点,工作原理,工作参数,控制指标和产品等方面的情况,以便于学生进人车间学习时,能够比较容易看懂现场的设备,物料流和气流的走向,了解设备在工艺生产线中的位置、结构及工作特点。全厂参观也是实习初期必须进行的内容之一。通过全厂参观,在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引导下和讲解中,学生们对生产用的原材料、仪器设备、工艺流程有较为清晰的了解,为后面更进一步的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②重视校内外实习基地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实习质量
依托学校的理论、科研和信息的优势,建立起与企业进行经常性、礼节性的往来,广泛结交朋友,特别是通过从本校的毕业的学生与他们所在的企业加强联系。积极开展技术合作,或联合进行技术攻关等工作,条件成熟可发展建立成相对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这样更利于保证实习的教学质量。实习地点应尽可能选择在技术水平较高的大型企业中进行[4]。这些企业的特点是规模较大,工艺流程复杂,管理比较严格,自动化程度高,实行的是中央控制室全程控制生产线,现场操作人员极少,人员的素质较高。在这样的企业实习,学生们会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③强化实习的过程管理
在实习过程中,强化安全意识与组织纪律性。严格实习的组织纪律,遵守实习大纲和实习单位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强调进入生产场地必须戴好安全帽,不许在现场打闹,推搡。对违反纪律的学生必须给予及时的批评教育。进住企业后还必须先请厂方的相关人员对学生进行生活和生产安全教育。在实习期间,一般白天下车间,晚上整理笔记。采取以经常性的现场提问和不定时抽查学生笔记本等形式,了解学生掌握实习内容的程度,并把平时做笔记的情况,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正确性等纳人实习成绩考核的内容。
④提高现场实习效果
由于实习现场空间比较小,噪音较大,人多拥挤实习效果不好,也会影响到现场人员的操作。为了提高实习效果,有必要合理分组,统筹安排,每一组至少由一位指导老师带队,这样利于现场介绍,提问和讨论,也有利于管理。事实证明,分组的实习效果比较好。分组实习过程中,基本上是沿着工艺生产线逐个车间进行的。通过对每个车间各部分生产环节的深入实习,加深了同学们对工艺生产过程、设备和流程的理解,弄懂了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就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最终使同学们对全厂的工艺生产情况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⑤发挥学生能动作用,提高学生兴趣
在实习中要使学生变被动实习为主动实习,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查阅文献、研究国内外最新技术动态,积极进行多角度思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在全厂的工艺流程现场实习完毕后组织大组之间进行对抗性讨论(或辩论)。通过讨论,可以检验学生们掌握实习内容的程度,澄清实习过程中的一些模糊认识,纠正一些理解上的错误,从而达到强化、提高和巩固实习效果的目的。实习时间虽然较短,但通过讨论(辩论)这种形式,使学生们在实习过程中带着有任务、有压力,针对性强的思想,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比较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5]。通过这种形式,培养了学生们的协作精神,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口才,同学们普遍认为效果很好,真正学到了东西,记得也牢,达到了实习的目的要求。
⑥与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
利用学校的科研和信息优势,建立起与企业长期往来的关系,积极开展技术合作和攻关等,条件成熟时可以建立相对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从而在学校和企业间创建稳固的、双赢“产学研”合作模式,使得企业乐意接受和重视学生的生产实习。学校建立教学科学研究与企业效率生产相结合,学校可向企业提供产品开发、检验等的服务,与企业尽可能多的交流,这样就会促进实习基地的建设。
(二)产学研合作背景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1.通过产学研合作修订实验教学计划
高校本科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适合社会、适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但是,长期以来高校的教育与社会的需求脱节,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而产学研合作为高校、企业、研究机构搭建了一座桥梁,通过产学研,高等学校能够比较深入、真实地了解社会的需求,增强与之相适应的主动性;能够创造一个比较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培养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人才;能够使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计划、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更贴近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同时,按照社会的需求来培养的学生,才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根据产学研中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修订实验计划是实验教学改革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2.丰富实验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仅靠考试压着去学,无异于牛不喝水强按头,是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的,更谈不上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了兴趣,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做法是把产学研合作中的一些实际的课题素材、项目成果等资源应用到实验中,丰富实验内容、方式[6]。
3.在产学研合作中培养实验教师
实验教师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实验教师队伍是学校师资队伍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是实验室建设的骨干力量,对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支思想素质好,技术水平高,动手能力强,有一定钻研精神的高层次的、结构合理的、相对稳定的实验教学队伍,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实验教学人员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宽的知识面,而且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实验教学水平不高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缺乏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因此,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是实验教学改革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建设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高素质的实验教师,另一方面则可对已在岗的实验教师进行学历提升、技能培训等,帮助其提高理论和实践能力。
4.整合产学研合作资源,创设更丰富的实验环境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需要在对创新氛围及过程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中得到升华,而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各种的实际训练,只有通过具有实际价值的创新实践,提炼出具有真实意义的策略、手段和方法,才能在理论指导下灵活运用、创造知识和技术并取得有价值的成果。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情境恰恰具备了这些无形的条件[7]。产业与科研系统较之学校教育系统更直接面对知识、技术创新的实际,尤其是一些高科技产业与高科技研究部门更是立足于科学技术的前沿。
(三)提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与实际工程的结合度
1.课程设计与专业课教学紧密联系,明确对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在理论课教学阶段,可把课程设计题目、设计内容和设计要求交待给学生,使理论课的教学按照课程设计的要求进行。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要多联系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设计任务可以提前下达,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查阅资料,提出相应的可行方案。指导教师应坚持教学要求,因材施教;设计过程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所规定的设计任务,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指导方法上,应立足于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优秀学生要发挥其创造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对课程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真正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应用能力。 2.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以各种手段丰富毕业设计选题
在毕业设计中,学生选题应以自由选择为主,可以根据其在大学生活中所学到的各种基本理论和技术,选择自己的特长且与择业方向相一致的题目,提高设计兴趣。毕业设计与科研相结合模式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最佳模式,在科研课题转化为毕业设计课题时,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在了解和分析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将科研内容合理地分解成若干个难度适中的毕业设计课题。同时与企业相结合选择好的企业作为设计基地,把当前生产企业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适当转化为毕业设计课题,供学生选择,使学生可以从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那里学到实用技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创造了条件[8]。
三、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高等教育正在不断地受到社会进步、科学技术发展及教育理念更新的冲击,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当社会和企业的要求[9]。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并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成果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及科学创新意识为目的,以实践教学的基本过程与形式为主线,研究了实践教学各环节在整个体系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确定了符合专业要求的实验项目、实习内容与形式、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内容。在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内容中突出了工程特点,强调了工程实际的意义与重要地位,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实践技能强、有一定创新能力并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强对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程孝良,李苑静.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发展的链式分析模型及其影响机制[J].现代教育管理,2013,(1):108-112.
[2] 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5-86.
[3] 方艳红,吴斌.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方案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4):200,207.
[4] 黄艳秋,于微波.生产实习教学模式改革与实习基地建设[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J].2010,31(1):49-50.
[5] 张洪田,吕秋君,张显悦.工程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创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7):148-150.
[6] 曹江中,戴青云,何家峰.产学研背景下工科院校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287-290.
[7] 王金梅,郑培超.浅谈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素质教育论坛,2010,(7):2-4.
[8] 朱新宝,陈慕华,朱凯.产学研合作提高毕业论文水平[J].中国高校科技,2013,(3):554-556.
[9] 申绪湘,游俊,陈功锡.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研究与应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2,(2):59-60.
基金项目: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辽教办发【2012】89号)
作者简介:王新(1973-),女,辽宁铁岭人,沈阳工业大学理学院化学与环境系,室主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