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设计是由目标设计、达成目标过程中诸要素的分析与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有效的教学设计应是教学目标明确、课堂结构合理、课堂教学有效,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既教学生,也反思自己,更加反思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反思
任何学习都应该有一定的预设,预设是主动开展学习的过程。教学设计是学校开展教学的最大预设,只有有效的教学设计才能达到在教学中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最终完成教学的过程,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是由目标设计、达成目标过程中诸要素的分析与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有效的教学设计应是教学目标明确、课堂结构合理、课堂教学有效,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既教学生,也反思自己,更加反思教学,提升教学效果。那在小学教学中,我们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设计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了解学生基础,确定教学目标
了解学生基础,即对学生学情的测试。我们知道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所以在进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之前,应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做详细调查。
1.确定教学目标
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
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一课时,课前我首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了解到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的基础,在这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几种认识时刻的方法,从而确定教学目标。
2.进行教学设计
学情测试,了解学生基础不仅为了确定教学目标,而且是为了真正了解学生所需,激发学生的潜能。
如,在教学《找规律》时,我们不仅让学生找规律,还引导学生说出找到的规律以及找规律的方法。着重进行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让学生不仅找到规律,而且还找到找规律的方法。因为这正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缺乏的。学生掌握了找规律的方法,那才是数学教学的本质。
二、注重教学环节,把握课堂结构
教学设计应该注重教学环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把握课堂结构方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快乐学习。
1.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聪聪的家和房间的布置,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能深深地吸引学生,促使他们主动观察、自主探究;而动手操作,体验规律,更让学生在实践、交流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发展自己的能力。
2.关注学生快乐学习
课堂结构的合理实施就是建立在学生这种渴望学习的天性上的。所以要在教学设计时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活动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以活动促发展,从而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教学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较为枯燥、抽象的,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其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观、具体的感性材料。基于学生的现
状,将学生带回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很自然地由生活情境过渡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上,更能体会到学习来源于生活和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总结,任务布置
每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都应该是具有开始、发展、结束的过程。教学总结这个环节,却往往被大家所忽视,经常在教学设计的最后环节要么忽视,要么敷衍了事,这样的教学设计只能是虎头蛇尾。从总结方面可以提升学生梳理和概括的能力,在交流中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以前的知识进行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建构意识。
学生作业的布置方面,同样是教学设计方面的重要环节,我们不能简化,不能只是像“完成课后作业”“完成辅导资料上相关练习”等。我们应该开展一些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作业”,不只是枯燥的计算题,如我们可以让学生统计公交线路,还有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等。
四、反思教学设计环节与教学过程
有人说:“反思不是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因为反思是在教学开展后才进行的。”这样的说法是把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给孤立起来了,殊不知,每一节的设计都是在本单元,乃至本册书的下一个环节,何况它还是承前启后的过程。这样我们在教学设计上都应该预留一定的反思余地,在反思中开展下一次的教学设计。
反思是整个环节的反思,我们在本节教学设计上充分明确:学生学情了解得如何?在进行预设时学生接受得如何?在教学环节上安排得是否恰当?这样的设计才会使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自然生成对概念的初步理解。这样的教学设计反思正是基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生活经验,才能做到较好地对教材进行补充,使得教学具有针对性,在下次的设计上有可能做得更好。
总之,开展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是达成教学目的重要策略,是我们教师沟通教材、了解学生的重要过程。我们只有有效地开展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把握教学的规律,才能灵活地上好每一堂课。
参考文献:
[1]王锋.关于构建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體系研究方案[A].探索·创新·发展[C],2000.
[2]杨兰.小学教师教学设计中的课程决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张秀玲.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新课程:教研, 2011(06).
(作者单位 浙江省天台县实验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反思
任何学习都应该有一定的预设,预设是主动开展学习的过程。教学设计是学校开展教学的最大预设,只有有效的教学设计才能达到在教学中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最终完成教学的过程,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是由目标设计、达成目标过程中诸要素的分析与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有效的教学设计应是教学目标明确、课堂结构合理、课堂教学有效,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既教学生,也反思自己,更加反思教学,提升教学效果。那在小学教学中,我们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设计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了解学生基础,确定教学目标
了解学生基础,即对学生学情的测试。我们知道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所以在进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之前,应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做详细调查。
1.确定教学目标
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
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一课时,课前我首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了解到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的基础,在这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几种认识时刻的方法,从而确定教学目标。
2.进行教学设计
学情测试,了解学生基础不仅为了确定教学目标,而且是为了真正了解学生所需,激发学生的潜能。
如,在教学《找规律》时,我们不仅让学生找规律,还引导学生说出找到的规律以及找规律的方法。着重进行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让学生不仅找到规律,而且还找到找规律的方法。因为这正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缺乏的。学生掌握了找规律的方法,那才是数学教学的本质。
二、注重教学环节,把握课堂结构
教学设计应该注重教学环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把握课堂结构方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快乐学习。
1.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聪聪的家和房间的布置,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能深深地吸引学生,促使他们主动观察、自主探究;而动手操作,体验规律,更让学生在实践、交流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发展自己的能力。
2.关注学生快乐学习
课堂结构的合理实施就是建立在学生这种渴望学习的天性上的。所以要在教学设计时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活动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以活动促发展,从而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教学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较为枯燥、抽象的,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其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观、具体的感性材料。基于学生的现
状,将学生带回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很自然地由生活情境过渡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上,更能体会到学习来源于生活和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总结,任务布置
每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都应该是具有开始、发展、结束的过程。教学总结这个环节,却往往被大家所忽视,经常在教学设计的最后环节要么忽视,要么敷衍了事,这样的教学设计只能是虎头蛇尾。从总结方面可以提升学生梳理和概括的能力,在交流中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以前的知识进行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建构意识。
学生作业的布置方面,同样是教学设计方面的重要环节,我们不能简化,不能只是像“完成课后作业”“完成辅导资料上相关练习”等。我们应该开展一些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作业”,不只是枯燥的计算题,如我们可以让学生统计公交线路,还有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等。
四、反思教学设计环节与教学过程
有人说:“反思不是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因为反思是在教学开展后才进行的。”这样的说法是把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给孤立起来了,殊不知,每一节的设计都是在本单元,乃至本册书的下一个环节,何况它还是承前启后的过程。这样我们在教学设计上都应该预留一定的反思余地,在反思中开展下一次的教学设计。
反思是整个环节的反思,我们在本节教学设计上充分明确:学生学情了解得如何?在进行预设时学生接受得如何?在教学环节上安排得是否恰当?这样的设计才会使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自然生成对概念的初步理解。这样的教学设计反思正是基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生活经验,才能做到较好地对教材进行补充,使得教学具有针对性,在下次的设计上有可能做得更好。
总之,开展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是达成教学目的重要策略,是我们教师沟通教材、了解学生的重要过程。我们只有有效地开展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把握教学的规律,才能灵活地上好每一堂课。
参考文献:
[1]王锋.关于构建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體系研究方案[A].探索·创新·发展[C],2000.
[2]杨兰.小学教师教学设计中的课程决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张秀玲.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新课程:教研, 2011(06).
(作者单位 浙江省天台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