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文本的声音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ght_w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离不开“读”。学生对文本粗读知晓大意,精读品味语句,熟读体验情感。因此,需要语文教师根据具体的阅读教学的需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读”的形式来达到其效果。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就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不仅仅是体味情感,明情悟意。更重要的是凭借课文引导学生品读词句,训练语文能力,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1、静思会文 品读词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从中可以看出,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里,除了重视朗读,还需要重视默读。因为默读可以帮助学生用心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无声对话,有利于学生产生独特的体验、迸发思维的火花。要想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产生自己独特的体验,最有效方法就是默读。学生默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处理,做出正确的取舍,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船长》一文介绍的是哈尔威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高尚品质。我在教学时就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静思默读,画重点的词句,深入研读写感受,让学生在与文本深层次的接触中受到震撼。静思默读的过程就是释疑解难、思维灵动过程;就是体会情感,感动心灵的过程。静思默读可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奇效。
  2、借助媒体 品读词句
  对于关键的字词,教师除了让学生自主发现以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媒体,及时引导学生深入关注,仔细研读。如在教学《少年王冕》一课时,抓住雨后湖景一段,及时出示相关文字,引导学生去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现回顾一下这段的教学流程:(1)体会颜色美:抓住文中描绘颜色的词语,并尝试用“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等词来概括(2)体会景物美:按顺序理出文中的景物(3)体会动词美:特别紧抓“泻”字。这样,分层次的深入研读文本,有效地将语言文字化作灵动的形象,优美的画面来吸引学生,震撼着学生。
  3、图文结合 品读词句
  课本中,有许多都配有色彩鲜明的插图。在学习时将插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先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接触课文,自然会引起其注意力和兴趣。与此同时,让学生试着解读图画,让他们入情入境地去欣赏、品味体验,从而激起朗读的兴趣学会感情朗读。课文内容与插图相吻合的,可采用图文对照法品读,即让学生边观察图画,边找出课文中与画面内容相关的词句。学生通过自读、揣摩、讨论、交流、再读、细细品味,体会文中词句所表达的意蕴,进而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钱学森》一文中,引导学生关注了这样一段文字:“钱学森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与这段文字相匹配的正好有一幅图画。教学中,我让学生图文结合品读词句,他们便很快体会到了钱学森急切的归国之情.
  4、联系课文 品读词句
  学生读课文,可圈画出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找出与该词有关联的词句作上记号,反复品读,细细揣摩,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如教学《诺贝尔》一课时,先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词句体会诺贝尔研制炸弹的不容易,进而让学生联系前文来理解“终于”的深义。有了前面深入体会做铺垫,此时理解“终于”一词真的是游刃有余。可见,关注前后文是理解难词有效的方法,简捷的途径。
  5、想象创新 品读语句
  宝贵的课堂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研究、亲身感悟体验的天地;而不是老师表演感悟的舞台,教师的讲要创设情景让学生自感自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敏锐地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独立感悟能力,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关注词句,拥有个人认识和个人情感的见解、体会和看法。教学《盘古开天地》一课,有一个很精彩的片段:让学生两次想象品读词语(1)边读边画关键的词,再想一想你看到了怎样的盘古(2)依据有关词语想象盘古身体的其他部分会变成什么样?想象是创新的基石,我们看到课堂上学生们发言踊跃,他们切身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进而形成心灵中一种积极的创造的力量。
  总之,咬文嚼字,品词析句,体味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语感训练的关键是“了解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的意义和情味”,并通过文字这座桥梁与作者会面,使他们感情契合,培养敏锐的语感,使閱读教学成为“学生、作品和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对话的前提是师生双方必须要有一定的资本和底气,得有充分的准备才行,最起码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这就要先引导学生潜心会文,切己体察,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让学生把文本读通、读透、了然于胸。这样,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才能倾听到文本的声音。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豫区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的引路人。”《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我”的悲剧,从在学校里灌输军国主义思想时就已经铸就。俄国教育家加里宁所说:“要知道,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动、生活方式以及对日常现实的态度。”学校教育中的人文与人性因素其实事关我们每一个人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里有尊严地、安全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在提高国民体质实现“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增强学生体质,养成学生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一、低年级学生独生子女化与体育教学的相应改革  独生子女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独生子女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相对较少,易产生孤
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领悟到:科学区角是幼儿开展科学实践探索活动的一个重要阵地。科学区的开放性让幼儿活动的时间比较灵活,晨间、午间、离园前都是孩子可活动的时间。区域活动中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做想做的事,玩的自然,玩得投入。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很容易被激发。因此科学角是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  一、在种植饲养中培养幼儿的科学观察能力  美丽的春天来了,带着孩子们来到田
今天,家里来了一些亲戚,表弟、表姐也来了。  吃過午饭,我们小孩到房间里玩。我和表姐进行背古诗比赛,我刚背“鹅,鹅,鹅”,表弟赶紧接上:“曲项向天歌。”表姐背:“床前明月光。”表弟又来一句:“疑是地上霜。”我和表姐叫他“插话小王子”。  进来拿东西的妈妈听到了,说:“哇,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这么厉害,都赶上你们了。”得了表扬的表弟更得意了,又背起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表姐悄悄对
一、对实践性作业进行课题探究的缘起  1、国内教育现状带来的深思。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存在让学校在孩子们眼里成为了刑场,所谓巩固知识、锻炼技能的作业既单调又枯燥,毫无乐趣,让他们疲于应付、苦不堪言,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遏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也就无从实现对于知识的自主建构。  2、美国教育带来的感触。美国小学生作业其实也不少,但他们的作业重在实践,内容延伸至社会,旨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习的兴趣。如
昨天,我和爸爸一起回乡下奶奶家。  奶奶养了一群可爱的小鸡,嫩黄嫩黄的,它们跑来跑去,就像行走的小毛球一样。奶奶把米粒、菜叶扔在地上,它们就从很遠的地方跑过来,开心地边吃边唱歌。我请奶奶让我来喂小黄鸡,奶奶同意了。  怎么喂呢?我想起来江老师在数学课上说过,就连小动物都能分辨“多得多”和“多一些”,所以我想做个实验,试试看小黄鸡能不能认出哪个碟(dié)子里的米粒多。我先把小黄鸡用鸡笼罩(zhào
科学课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必须提供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的器材。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充分、细实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科学课的首要条件,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平台。下面就科学课的课前准备谈谈本人从教多年来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老师科学知识的准备  老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科学知识水平要处一个绝对领先的地位,对于所要探究的内容应该理解
古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如果,我们能引领孩子走进诗的世界,背诵经典古诗文,不仅是让他们学习知识,更多的则是让我们的孩子做有根的人。    一、孩子带给我的灵感  记得有一次在北海双语学校听戴建荣老师执教的《咏鹅》。当老师问道:“鹅啊鹅,你伸长脖颈看到了什么?”时,一个孩子大方而天真的说:“它身长脖颈看到了你,你在赏鹅啊!”会场顿时响起一片掌声,这掌声为的是孩子的天真,为的是孩子的与众不同,为的是
先人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令文明的星火光耀世界成为一种可能。而阅读,把这种可能化为了现实。还记得童年时读的那篇《数星星的孩子》,一个名字,一个故事,让童年的我第一次仰望星空,第一次思考“星空中有什么?”。课外阅读把一颗颗好奇的种子种在了我们年少的心田。  在高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把握时代的科技进展,关注科普阅读是学生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培养的必然要求。有鉴于此,笔者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中,引入了大量的科普读
2011年3月,我有幸参加了本市小学《科学》说、讲、评教学比武,活动安排在本市比较有名的一所小学举行。  组委会的精心布置让活动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着。经过第一轮激烈地说课比拼,我幸运的进入到下一轮的讲课比赛中。根据要求,我要现场做一节20分钟的《科学》微型课。授课对象是该校四年级某班的学生。比赛规定可在上课前一天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熟悉学生,于是在组委会安排下,我在授课的前一天下午开始了与这些陌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