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今天,每个单位都面临来自市场的各种风险。财务风险贯穿于各个财务环节,影响着整个单位的经营收益。因此,如何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是每个经营者和财务人员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单位的生存发展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财务;管理;风险;原因;防范
财务风险是指财务活动中因存在不确定性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在一定时期内使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既有外部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
1财务风险的成因
财务风险是经营活动中客观存在的重要风险,是各种风险因素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总体来看,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1财务管理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
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而事业单位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事业单位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事业单位之外,但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国许多事业单位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时,没有预见性,反应滞后,应对措施不力,由此产生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
1.2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主要是指事业单位全部资本来源中权益资本与借入资本的比例关系。合理的资本结构,不仅可以降低事业单位的综合资本成本率,而且可以使事业单位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增加事业单位的价值。但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事业单位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①债务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过高,很多事业单位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②流动负债水平偏高;③权益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过高。过度偏好股权融资,债务融资明显偏低的现象在上市公司中非常普遍,特别对于国有事业单位而言,股权分置改革之前,不能上市流通的“国有股”和几乎不能流通的“法人股”占到整个股权结构的70%左右。为减少这部分股权所占的比重,获得更多流动性更强的投资,事业单位必然倾向于增发新股,从而导致了更高的权益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事业单位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1.3资金回流不畅
资金循环流转的起点是资金的垫付,终点是得到价值增加的本金收回,财务活动是为了获得增量货币而垫支货币的活动,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与整个资金运动过程相伴相生。如果事业单位没有完善的资金回收政策,将会导致应收款项无法收回,从而增加坏账风险,也就没有了足够的现金流。事业单位在债务融资后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现金以偿还到期的债务和利息,如果事业单位没有足够的现金,会导致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由潜在变成现实,使事业单位陷入财务危机,最终导致事业单位经营的失败。
2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
2.1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作用于事业单位,通常表现为事业单位资产流动性下降、经营资金不足、资产负债率过高、债务负担沉重及盈利能力下降等,这些问题都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管理直接相关。在日常活动中事业单位应居安思危,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具体来说,应加强动态分析,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情况,使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和理财活动中能保持灵活的适应能力。提高风险价值观念,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置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理顺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关系。
2.2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管理机制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事业单位信息化为基础,对事业单位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立:
①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良好的会计信息质量,是财务预警系统发挥正常作用的保证。事业单位应从资金循环的各个方面入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②应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往往具有客观、易于度量的特点,定性分析则是主观性、模糊性的特点。仅仅是计算、对比几个比率和指标是无法实现财务预警的,必须全面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管理学等知识,在重视定量分析的同时加强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
③ 健全财务信息收集和传递机制。财务预警体系的重要前提是建立灵活高效的信息系统,形成信息收集、传递的快捷的渠道。这个信息系统应能提供及时完整的经营资料和数据,同时,还应配备专门的人员对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和反馈,并向预警系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④完善风险处理机制。对预测发生的和已经发生的风险应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和处理措施。
⑤建立财务预警责任机制。财务预警的实施必须要将风险的责任落实到具体每个人,一旦发生问题,能够及时寻找负责对象,并结合有效的奖惩制度,促使负责人提高警惕。
2.3确保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在现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现金流量被视为衡量事业单位财务状况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不少事业单位陷入经营困境甚至破产,并非因为资不抵债,而由于暂时的支付困难。因此,正确掌握现金流量风险的预警方法,对于及时发现风险苗头、实现风险事前控制是非常必要的。货款的回收是事业单位的生命线。应收账款是形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因素,它虽会增加事业单位利润,但并不产生现金流,相反事业单位还要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且应收账款有到期无法收回产生坏账的风险。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应建立严谨的信用政策,对客户进行资信等级评定并评估事业单位的偿债能力,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
2.4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职业判断能力是新形势下财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它融技术方法和专业理念为一体,其能力的高低是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强弱的体现。随着财务环境的变化,财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思维方式,提高对财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更新、充实专业知识,掌握新的财务理念、财务方法和技术,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適应复杂多变的财务环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财务成本管理.注册会计师教材,2009年版
[2] 吴大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8(8):18-19.
[3] 刘云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初探[J].山东经济,2010(7):7-8.
关键词:财务;管理;风险;原因;防范
财务风险是指财务活动中因存在不确定性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在一定时期内使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既有外部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
1财务风险的成因
财务风险是经营活动中客观存在的重要风险,是各种风险因素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总体来看,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1财务管理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
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而事业单位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事业单位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事业单位之外,但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国许多事业单位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时,没有预见性,反应滞后,应对措施不力,由此产生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
1.2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主要是指事业单位全部资本来源中权益资本与借入资本的比例关系。合理的资本结构,不仅可以降低事业单位的综合资本成本率,而且可以使事业单位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增加事业单位的价值。但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事业单位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①债务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过高,很多事业单位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②流动负债水平偏高;③权益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过高。过度偏好股权融资,债务融资明显偏低的现象在上市公司中非常普遍,特别对于国有事业单位而言,股权分置改革之前,不能上市流通的“国有股”和几乎不能流通的“法人股”占到整个股权结构的70%左右。为减少这部分股权所占的比重,获得更多流动性更强的投资,事业单位必然倾向于增发新股,从而导致了更高的权益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事业单位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1.3资金回流不畅
资金循环流转的起点是资金的垫付,终点是得到价值增加的本金收回,财务活动是为了获得增量货币而垫支货币的活动,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与整个资金运动过程相伴相生。如果事业单位没有完善的资金回收政策,将会导致应收款项无法收回,从而增加坏账风险,也就没有了足够的现金流。事业单位在债务融资后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现金以偿还到期的债务和利息,如果事业单位没有足够的现金,会导致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由潜在变成现实,使事业单位陷入财务危机,最终导致事业单位经营的失败。
2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
2.1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作用于事业单位,通常表现为事业单位资产流动性下降、经营资金不足、资产负债率过高、债务负担沉重及盈利能力下降等,这些问题都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管理直接相关。在日常活动中事业单位应居安思危,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具体来说,应加强动态分析,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情况,使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和理财活动中能保持灵活的适应能力。提高风险价值观念,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置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理顺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关系。
2.2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管理机制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事业单位信息化为基础,对事业单位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立:
①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良好的会计信息质量,是财务预警系统发挥正常作用的保证。事业单位应从资金循环的各个方面入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②应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往往具有客观、易于度量的特点,定性分析则是主观性、模糊性的特点。仅仅是计算、对比几个比率和指标是无法实现财务预警的,必须全面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管理学等知识,在重视定量分析的同时加强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
③ 健全财务信息收集和传递机制。财务预警体系的重要前提是建立灵活高效的信息系统,形成信息收集、传递的快捷的渠道。这个信息系统应能提供及时完整的经营资料和数据,同时,还应配备专门的人员对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和反馈,并向预警系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④完善风险处理机制。对预测发生的和已经发生的风险应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和处理措施。
⑤建立财务预警责任机制。财务预警的实施必须要将风险的责任落实到具体每个人,一旦发生问题,能够及时寻找负责对象,并结合有效的奖惩制度,促使负责人提高警惕。
2.3确保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在现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现金流量被视为衡量事业单位财务状况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不少事业单位陷入经营困境甚至破产,并非因为资不抵债,而由于暂时的支付困难。因此,正确掌握现金流量风险的预警方法,对于及时发现风险苗头、实现风险事前控制是非常必要的。货款的回收是事业单位的生命线。应收账款是形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因素,它虽会增加事业单位利润,但并不产生现金流,相反事业单位还要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且应收账款有到期无法收回产生坏账的风险。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应建立严谨的信用政策,对客户进行资信等级评定并评估事业单位的偿债能力,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
2.4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职业判断能力是新形势下财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它融技术方法和专业理念为一体,其能力的高低是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强弱的体现。随着财务环境的变化,财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思维方式,提高对财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更新、充实专业知识,掌握新的财务理念、财务方法和技术,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適应复杂多变的财务环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财务成本管理.注册会计师教材,2009年版
[2] 吴大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8(8):18-19.
[3] 刘云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初探[J].山东经济,2010(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