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文化制胜的时代

来源 :企业文化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和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企业如何才能站稳脚跟,不断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已经成为近年来企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把着眼点放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期望塑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寻找不竭的动力之源,使企业走上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之路。但是,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是在企业经营的实践中产生、发展的,同时又反作用于企业的实践。企业文化既是管理理论,更是创新实践。运用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发展,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层面上切实把握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内在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企业发展中的“三力”
  
  一个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仅需要时间的磨练,更是多种“力”同时作用的结果。认识并充分运用这些“力”,可以帮助企业找到“力”的支点,实现质的飞跃和跨越式的发展。
  如果我们把企业放在国家、民族、社会经济、国际化、市场化的宏观大背景下去考察,就会发现,在企业发展中存在着三种实实在在的力量:一是政治力;二是经济力;三是文化力。
  所谓政治力,是指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以及地方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等,可以为企业营造发展的环境,为企业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可以影响企业的命运。任何企业都是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形成政治力内容的各种因素无不左右或引导着企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方向。因此,企业要及时了解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政治背景、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适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做到与社会发展同向、同步,并为社会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统领和指导作用,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意义重大。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重要观点对企业发展具有长远的统领意义:
  


  全面发展的观点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是包含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六个“更加”内容的全面发展。而这一切的落脚点,都是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包括人的全面发展在内的企业健康协调持续发展观,应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理念。
  
  以民为本的观点
  
  党的十六大报告及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都深刻体现了我们党亲民、爱民、为民的思想,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群众为本的根本立场和价值观。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衡量标准,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此外,还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群众利益无小事”等要求。这些内容无不体现着民本的观点。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以人为本的高层次管理,以人为本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建设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
  
  创新实践的观点
  
  实践无止境,创新也无止境。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总结新鲜经验,并上升为新的理论,又以新的理论去指导新的实践。无数企业的实践表明,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是员工的伟大实践。企业文化创新对于企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创新意味着摒弃原有的不合理的思维和行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思维来创造新的成果。文化创新会直接作用于人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进而制约人的行为。一个企业无论实力多么雄厚,只要企业文化建设停步不前,就失去了创新的动力,就必然成为强弩之末。
  总之,我们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观点、以人为本的观点、创新实践的观点,以此作为统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使企业文化建设始终把握住正确的方向。
  经济力是大家熟知的,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从企业发展角度来说,文化力是“三力”中的核心力量。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化不仅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的状况,而且以巨大的反作用推动或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可以肯定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人类文明越发展,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文化越来越多地渗透在商品和管理的构成要素中,成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力的竞争,世界各国特别是正在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发展中国家对文化的价值、地位、作用的认识正在逐步提高。任何一个追求快速健康发展的企业都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促进企业的发展,也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
  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托,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助推器。先进文化要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并为创造先进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企业实际,认真研究如何运用先进文化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文化力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可以总结为“三、一、五、五”四个字,即处理三个关系、服务一个轴心、完成五项任务、认识五个必须。
  处理三个关系。企业文化的定义可以概述为:它是企业经营者长期倡导的、被广大员工认同、接受并实践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精神和文化的力量,从管理深层规范企业行为,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服务。因此,企业文化是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一种管理理论。企业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不断增强竞争力,必须运用企业文化解决、处理好三个最基本的关系,即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与人的关系、企业与自然的关系。
  一是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它必须存在于社会之中;企业存在的社会价值,是满足社会的需求;企业能否生存与发展,取决于社会是否需要它、它是否满足了社会的需要。
  企业是依据什么样的使命开展各种经营活动的呢?其一是物质与功利性。任何一个企业为了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必然要以实现其经济效益为目的。丧失这一使命,就失去了发展的一大动力。而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就是必须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其二是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企业作为社会构成的细胞,必然担负社会赋予它的使命,为社会繁荣与发展承担它应有的义务。任何逃避社会责任、缺乏社会使命感的企业,最终难以在社会上立足,更不能长久发展。
  二是企业与人的关系。企业与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企业与员工、客户、股东和经理人的关系上。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处理好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企业要为员工搭建一个平台,让员工在这个平台上施展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企业要建立起员工认同的企业价值观,要像一个大家庭,让每一个员工在和谐的氛围里愉快地工作;企业也应该是一所大学校,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让企业在员工不断学习中得到发展,让员工在企业的不断发展中同步得到提升。总之,企业要用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去不断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以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是企业与自然的关系。企业生存于自然之中,利用自然资源来发展企业、造福社会。破坏自然、破坏环境的企业行为无异于自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特别提出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任何一个有远见的企业都会追求、创造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而这首先需要企业和企业家去用心感悟。
  服务一个轴心,就是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必须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这个轴心,而不是游离或背离这个轴心。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提升理念、优化管理,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进而推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那种脱离企业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建设,无论形式怎么多样化,也无论投入多大的人力、物力,都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和价值,也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完成五项任务。一个睿智的企业家在建设企业文化时,一定会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在“道、魂、形、本、标”这五个方面下功夫。因此,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时,必须圆满完成这五项任务:
  
  之一:道,即讲求经营之道
  道是原则、规律、法则、方法、经验,是观念形态的东西,但对事物的发展却具有决定性作用。企业经营管理要谋道,用什么“道”从事经营管理活动、开展市场竞争,是企业经营中重要的战略思想。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让全体员工认同、理解、热爱、实践企业的经营之道,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作为一个把握企业发展方向的经营者,必须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哲学思想,作为判断正误的标准,以保证其决策的正确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企业也有不同的发展途径,途中会出现许多岔路口。在岔路口,如何权衡利弊、明辨是非,选择正确的方向继续前进,是决定个人发展或企业前途的关键,而这都是由人们判断事物的“道”决定的。
  
  之二:魂,即培育企业精神
  魂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凝聚力之所在。人的精神、理想、欲望、价值追求在企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精神,既能激励员工积极向上,又能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全面提高企业素质。
  
  之三:形,即塑造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需要通过识别系统展示给社会的外在形象,让社会对企业有一定的认知程度;是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在社会上塑造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本质是企业的信誉,包括产品、服务、环境、队伍、人际关系、社会公德、公益事业等。企业形象是企业经营之道和企业精神的外在表现,是企业的品牌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
  
  之四:本,即提升企业素质
  企业应该致力于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系统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系统竞争力始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企业文化必须也完全可以抓好这个根本问题。
  
  之五:标,即实现企业目标
  一个负责任、有志向的企业必然有其明确的长远的发展目标。企业目标的实现过程,就是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奋斗历程,就是提炼企业精神、培育企业哲学、展示企业形象的历程。由此可见,企业目标的实现决不仅仅是指某些经济指标的完成,还必须包括企业全员的理想、抱负和社会责任的实现。制定一个好的企业发展目标,对培养企业的创新能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都有着非同小可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的五个必须认识具有现实的紧迫性:
  1.战略转型对企业的客观要求。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内在主导力量。我国正处在战略转型期,要求企业尽快增强全面创新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最大的、最重要的资产,是其他企业不可模仿的、决定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最根本的关键因素。我国的企业文化也处于转型时期,企业文化创新成为企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要把企业文化界定为一种全面反映企业变革现状的价值理念。变革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要求人在价值理念上认同企业新的战略和新的制度,要求企业不仅要重视硬件建设,更要重视软件建设。
  2.现代管理发展对企业的必然要求。几百年来,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前进,人们对企业管理的方式,也进行了种种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企业管理经历了经验管理和科学管理,正在步入文化管理阶段;管理的特点也从人治到法治,转变为注重管理思想特别是核心价值观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本企业的管理艺术》提出了著名的“7S”管理模式,即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体制(Systems)、人员(Staff)、作风(Style)、技巧(Skills)、共同价值观(Shared Values),认为管理不仅仅是纪律,而且还是具有自身的价值法则、信念、手段和语言的一种文化。
  由传统工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的转型,必然会带来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的变革。时至今日,传统的以物为中心的管理和注重制度的管理已经不能胜任千姿百态、飞速变化的现代工业的管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现代工业更需要员工个人创造性的发挥,更有赖于员工个人素质的提高和员工积极性的调动,也更注重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及这种实现与企业理想的一致性。企业管理“软化”的趋势,要求企业在充分发挥“硬件”的同时,更要加强对“软件”的建设,进而达到对企业更高效的、人性化的管理。
  著名管理大师韦尔奇在谈到价值思维时指出:“思想和人是至关重要的,通用电气应该借思想来获胜。通用电气的核心能力是人的发展,伟大的人最终可以使任何事情成为现实。”韦尔奇还强调,文化是通用电气最无法替代的一个资本。中国海尔和美国GE以文化制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实践,代表着21世纪企业管理的“软化”趋势,也代表着这种趋势对企业的必然要求。
  3.企业发展中宝贵的无形资产。良好的形象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国外某机构曾估计,企业在形象策划中每投入1美元,就可获得227美元的收益。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无形资产占企业资产的比重一般为50%至70%,而我国一些较好的企业无形资产占企业资产的比重仅为30%。把企业品牌和无形资产的培育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和系统管理来规划实施,这已经成为许多优秀企业的自觉选择。
  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企业改革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新的管理运行机制,必须要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制度与文化观念之间有一个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思想观念不转变、文化不清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就会成为新制度的阻力。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制度的再造与文化的再造是并存的。
  例如,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企业重组中高度重视文化融合,运用先进文化的力量,不仅把原来两个经营体制、管理模式、观念习惯都不相同的企业员工有效地整合在一起,而且通过科学技术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实现了员工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能力素质的更新与提升,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素质,推动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企业重组与文化更新同步提升、互为支撑、良性循环的局面。在企业改制中,与资产重组同步进行文化重组,以文化纽带加固资产纽带,使成员企业和员工对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经营宗旨、管理思想、市场观念、营销观念、人才观念等理念达成认同与共识,形成比较一致和趋同的价值观。实践证明,在企业变革时期,新文化建设具有显著的战略意义。
  5.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无数企业的实践说明,企业文化具有内在的导向作用、规范作用、激励作用、创新作用、辐射作用和凝聚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很好地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用优秀的文化来整合协调员工的思想行为,用共同的经营观来保证员工个人与企业意志的同向性,用共同的价值观来保证员工个人与企业动机的统一性,用共同的行为准则来保证员工个人与企业行为的协调性。
  
  企业文化力的基本形态
  
  近几年来,北京市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不仅致力于研究探讨企业文化、传播企业文化,而且坚持与许多企业一起共同实践企业文化,相继为北京同仁堂集团、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自来水集团、北京三元集团等十多家著名的企业整合设计提升企业文化,帮助几十家企业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宣传了几百个企业开展文化建设的新鲜经验。在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企业文化在企业改制重组、增强竞争力、参与市场化和国际化竞争中的巨大作用,逐步总结并形成了对企业文化力作用和基本形态的认识。
  文化力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企业的改革发展之中,对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思想、制度变革等起着提升、促进、支撑或干扰、阻碍、抑制的作用。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七种形态:
  
  1.战略目标的凝聚力——形成共同的发展目标
  企业战略目标是企业发展的航标图。在企业重组改制中,让成员企业和全体员工认同企业新的战略目标,并自觉地为实现这一共同目标而团结奋斗,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企业文化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一个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资金、技术的支撑,更需要价值观念、事业目标的支撑。总体的、共同的发展目标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共同事业目标的认同会形成重要的思想文化力量。没有共同的发展目标,就没有共同的事业基础。没有目标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没有全局战略计划的企业也是没有发展潜力的企业。
  韩国现代财团创办人郑周永指出:“没有目标信念的人是经不起风浪的,由许多人组成的企业更是如此。单纯以谋生为目的结成的团体或企业是没有前途的。”许多企业兴衰的实践都充分验证了这个道理。
  
  2.价值追求的驱动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对于客观存在于企业及其周围的、影响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各种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企业价值观是抽象的,但又不是不可捉摸的。任何一个企业都无一例外地、时时刻刻地表现着自己的价值观。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价值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对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具有驱动作用。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出发,延伸出包括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价值尺度,形成系统的价值观体系,并转化为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员工的行为准则。企业价值观体系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员工在处理各种关系时的行为规范与判断标准,形成由价值驱动力所支配的内在约束力。
  让我们看看韦尔奇对企业价值观的延伸与实践:
  企业价值观的充分表达——与员工的职业生涯充分结合;
  企业价值观的充分平衡——每个人处于一定的阶层,变成价值尺度;
  企业价值观的权威化——讨论基础上的权威化,变成价值认同;
  价值观是可以检验的——把价值观变成处理几个基本关系的原则。
  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E·海能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企业领导人的任务将不可避免地从传统的机构观点下的领导活动转移到思想上的领导责任与领导行动。领导者必须传递对组织目标起补充作用的、特定的企业文化。领导不仅是贯彻个人意志的过程,而且同样是实现有关企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过程。”
  
  3.机制激励的生长力——安排科学的制度规范
  现代行为科学着眼于从机制、制度来分析人的行为,认为人的行为是制度的反映和表象,不能简单地说人的某种行为合理与不合理,而要看人的行为背后的制度合理不合理。人可以跟着制度、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一个合理有效的制度,可以使人不去干坏事,或者使人不敢干坏事;反之,好人也可以变坏人。
  机制是观念、行为产生的土壤。机制创新要以先进的文化理念为支撑、为指导。机制与观念的创新可以极大地解放生产力,释放人的潜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机制的创新可以推动其他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生长点。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之间是一个相互支撑、互为依托的辩证关系。先进的企业文化不以先进生产力为依托,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但先进文化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可以创造先进生产力,也可以阻碍或者干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要建立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新制度,企业的体制与机制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思想观念会受到强烈的冲击,并经历一个脱胎换骨的痛苦过程。要注重通过制度变革和机制转换等关键环节上的创新,不断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培育先进的生产力。
  
  4.决策理念的主导力——培育优秀的经营团队
  决策理念的主导力是培育优秀的经营团队,与经营者有密切关系。无数企业的实践证明:企业如何经营,反映了经营者的人品;企业有何风貌,反映了经营者的境界;企业如何展现,反映了经营者的形象;企业有何素质,反映了经营者的内质;企业如何生长,反映了经营者的追求。
  同是经营者,他们有什么区别呢?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思维方式不同。经营者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一家企业是长盛不衰还是昙花一现,与经营者的思维方式直接相关。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是多方面的,既由知识、观念、方法、智力、情感、意志、语言、习惯等构成,又需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养成。因此,企业文化就其本质来说,是人的文化,是人化与化人的历史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文化,是经营者文化,是企业领导人文化。而经营者的思维方式,则是由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决定的。
  美国埃德加·沙因说过这样一句话:“领导者所要做的唯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创造和管理文化,领导者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响文化的能力。”优秀的经营者都在自觉地、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把自己的企业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培育共同价值观。以经营者的精神为代表的企业精神一旦转化为全体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自觉行为,就会汇聚成巨大的创造力量,成为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
  21世纪是文化制胜的时代,企业管理已经进入文化管理阶段。管理企业价值观正在成为经营者的首要任务,经营者应该具备文化管理的思维。
  
  5.和谐氛围的协同力——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和谐、和睦、合作、合一的氛围,能够形成一种意志统一、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力量。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在企业内外营造这样一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使领导与领导、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发自内心地精诚合作,形成班子团结协作、干群相互信任、员工相互帮助的良好氛围。要把营造和谐、向上、健康、宽容的氛围,作为重组改制和推动企业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
  优秀的企业还要注意不断优化自己的外部生存环境,恰当、适度地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减少可能出现的各种摩擦与矛盾,争取方方面面的理解与支持,不断改善和优化企业的政策法律、社会环境,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与企业形象。这既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智慧的体现。
  还要注意营造容忍不同思维的环境和氛围,100%的求同思维常常让创新之苗横遭扼杀。创新之举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墨守成规无功劳却不影响生存、更不影响升迁,这无异于鼓励员工做事情只对老板的脸色负责任,而不对事情本身负责任。长此以往,企业又怎么保持旺盛的创造力与战斗力呢?
  
  6.科技创新的提升力——搭建跃升的科技平台
  科技创新的作用,已不必多言。但怎样推动科技创新,却值得深思。
  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重组改制中,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医药流通产业,并实施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畅通工程,作为重组改制的重要环节,开拓企业快速发展的路径。同时用科技知识武装员工,提升员工整体素质,提高生产力水平,把向科技要效益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在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和实施信息畅通工程的同时,也培养了员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意识和应用科学技术的能力,更新了员工对医药流通的概念。员工们说:“不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就没有今天的变化,我们也不可能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通过计算机、局域网的使用和管理,我们才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现代化。”
  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正面临具有高科技水平和高信息化水平的国际企业的挑战。谁能有效、快捷地掌握、利用高科技和信息,谁就会取得各种竞争资源,在商战中取胜。只有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加大推进信息化力度的企业,才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这个过程中,员工的科技意识、科技观念、科技素质、科技能力至关重要。
  
  7.协调发展的持续力——整合优秀的文化体系
  任何一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的文化积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不断地进行整合与提升;要追求自身优良传统与现代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不断进行企业管理的创新和文化理念的创新,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体系。
  这是快速发展中的企业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如果企业发展的硬件是资产、技术、制度,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发展的软件,是基础工程建设。企业扩张的过程,也是文化碰撞和整合的过程。企业在发展中,不仅要解决组织结构、资产重组、科技开发等问题,而且要解决企业在战略发展中、在跨文化条件下所产生的矛盾与冲突。要很好地解决经营发展与思想文化整合的关系,做到同步发展,协调并进。
  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
  
  优秀的企业文化要培育——要有文化自觉
  
  企业文化就像空气,你看不见它,但你离不开它。文化是组织中各成员在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等等方面达成的共识和已经形成的能力与习惯。习惯逐渐成自然,被动也能成自觉。
  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的要求,文化建设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甄源泰曾说过:“文化是企业生命周期的基因,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土壤,是有序经营的根本与动力。”企业和企业家都必须具备文化的自觉,要坚持不懈地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企业才会拥有长寿基因与发展动力。企业领导者要自觉倡导、自觉认知、自觉实践、自觉培育、自觉提升自己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要扎根——要有文化定力
  
  彼得·杜拉克曾经说过:“只有真正符合民族文化的企业文化,才会真正扎根。”根是什么?就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最基本的先进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积淀下来的、被实践证明了的优秀文化。根的东西不能拔,本的东西不能变。“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北京同仁堂能坚持334年金字招牌不倒,靠的就是以诚信为核心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定力。
  
  优秀的企业文化要创新——要与时俱进
  
  企业文化需要伴随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不断地发展创新。在这方面,海尔文化是企业文化创新的一个代表。关于海尔文化,张瑞敏是这样表述的:“概括成两个字,就是‘创新’;概括成四个字,就是‘不断创新’;概括成六个字,就是‘永远不断创新’。创新是海尔文化的全部内容,就像人的血液,激荡着整个肌体;就像电流,驱动着整个机器。创新是海尔之魂。”
  北京也有许多优秀企业(像北汽福田),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的发展。事实证明,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优秀的企业文化要学习——建设学习型组织
  
  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要成为“学习型组织”,个人要成为“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必将成为企事业单位的骨干。
  企业成为知识型企业,企业管理就要成为文化管理。对“知识员工”的管理,只能是通过培养企业共同的经营理念、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共同的企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来实现。通过理念、价值观、企业精神等,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建立起开放和信任的企业内部环境,激发员工的责任心、责任感与敬业精神,使他们自愿合作并努力开发知识资源,去完成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任务,以达到更高的目标和产生更好的效益,这种管理也就是文化管理。
  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未来的生存压力与竞争压力将越来越大。学习能力是学习型社会的必备技能,是个人素质及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学习是竞争获胜的有力武器,未来的文盲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谁先拥有知识与信息,谁就先拥有财富和资源。要做一名具备生存智慧的现代人,就得不断提升学习力,用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
  企业一旦成为学习型组织,就会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及适应能力,就会培养全新而深刻、前瞻而开阔的思维方式,就能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员工成为学习型员工,这是知识经济时代新的要求与新的挑战。
其他文献
人们总以为,一个特别优秀的人,就一定是一个完人,是一个光芒四射的人。其实,一个处处皆让人炫目的人,并非真正最优秀的人,而顶级优秀的人,往往会呈现出一种病态。  说到此,我国古代有一个人不可不提,他就是明代的徐渭,即徐文长。作为明代公安派首领人物的袁宏道对他极尽推崇,并曾在《徐文长传》中写道:“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就是说徐文长在处理政事和军事上很有
期刊
现年39岁的Hodgson曾经对生活充满幻想。19岁那年,他入伍成为一名伞兵,被派到北爱尔兰服役。某次执行搜索任务时,他被爱尔兰共和军的炸弹袭击,失去了整条右腿和左腿膝盖以下的部分。   “一条腿完全没了,另一条腿被炸碎了,只剩下一些神经和血管的混合物。我对第一个找到我的人大喊‘一枪打死我吧,你不能让我这样活下去!’”Hodgson微笑着回忆,“谢天谢地,他没听我的。他让我闭嘴,然后找来了医护人员
期刊
1.小时候,当你吹出一个大泡泡时,你的反应是?  A.看着泡泡自己破灭。  B.用手指直接戳破它。  C.在泡泡旁边手舞足蹈拍手叫好。  D.不理会它继续吹出一大堆泡泡。  2.你小时候阅读的书籍中,哪项是你偏爱的类别?  A.伟人传记B.百科全书C.民间传奇D.童话故事  3.假如你写《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会安排怎样的工具给小女孩许愿制造梦想?  A.一个烛台B.一面镜子C.一颗水晶球D.一只麦克
期刊
1968年,我出生了。那一年马丁·路德·金先生遇刺,虽然他倒下了,但是“我有一个梦想”这句话却真正地站了起来,不仅在美国站起来,在全世界也站了起来。很遗憾,当时很多中国人并不知道这个梦想,每一个人很难说拥有自己的梦想。中国与美国的距离非常遥远,不亚于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1978年,我10岁。我依然生活在我出生的那个只有20万人的小城市里。在更早的两年前,我的父亲去世了,只剩下母亲一人抚养我们
期刊
翻开《疯了桂宝》,里面一个大脑袋、大胖脸、眯缝眼、肩戴“两道杠”的小男生,满口喷着冷笑话,在使劲儿装酷——一大堆搞怪模样的猫啊狗啊小伙伴什么的在边上哄场。“那就是我小时候一张集体照上的样子!特严肃,看不了别人犯错,也爱帮倒忙。”阿桂说。  阿桂本名桂华政,出生于沈阳一个艺术世家,从小就爱画画。所以幼儿园时期阿桂在家里墙上乱画,桂妈不但不怪罪,见墙已经“花里胡哨”了,二话不说,接着再糊一层。上小学时
期刊
小时候,我的梦想是要征服地球。因为这句话说出来还真热血,听起来也很酷,更重要的是,做起来感觉很简单。  征服地球很简单?当然简单啊,那个年代打开电视看到的动画卡通,或是租书店看的漫画,情节一定都有反派想要征服地球。《科学小飞侠》里有外星人想征服地球,《无敌铁金刚》里有赫尔博士要统治全世界,如果困难,那些反派角色怎么会前赴后继跑出来想征服地球?  尤其每部作品的反派总可以让无所不能的英雄忙得焦头烂额
期刊
除了CEO,企业还需要CCO    CCO——“首席危机官”(ChiefCrisisOf-ficial)是一种危机发生时专门成立的以克服危机为目标的项目式组织制度,它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的称号,而并非CEO那样的常设职务。尽管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职位名称,但是首席危机官的提出,还是反映了企业和各类组织对危机管理的高度重视。  劳伦斯·巴顿在《组织危机管理》一书中提到了一个非常有趣而又符合实际的观点:
期刊
“男人的首要责任是经常去找他的裁缝。”这句时尚警言出自王尔德之口,似乎一切华美的风雅之物都算得上是他的第二生命,称其为自波德莱尔之后最彻底的Dandy之士也绝不为过。  早在牛津求学期间王尔德就以衣着光鲜闻名,毕业后初涉伦敦的社交圈,也因时髦的奇装异服而倍受注目,他甚至在一次宴会中向在场的Rupert王子大放厥词,宣称服装改革比宗教改革还要重要。  他平日的装束也从来不落俗套,总爱穿镶黑穗的天鹅绒
期刊
如果你细心一点,你会发现,电梯里常常有一面镜子,那么这面镜子有什么作用呢?许多人可能回答不上来。几年前,我也回答不上来,我一直以为那面镜子是给每个进入电梯的人整理仪表用的。当我偶然间知道了真实的答案时,我心里的感动,像微雨似的纷纷落着。这个答案是:当有残疾人摇着轮椅进来的时候,他(她)不必费力地转过身来,就可以从镜子里看到楼层显示灯。  这种在小事或细节上体现出来的对人的尊重,像一朵小小的雏菊,并
期刊
在著名管理学之父德鲁克的一生当中,他做过棉花出口公司实习生、证券公司实习生、报社记者、银行顾问、管理学教授等各种各样的职业。在这些不同领域中,有七个人,七堂课,贯穿了他整个人生,意义非凡。    第一堂课  一生都要追求完美  在德鲁克当学徒工的时候,他每周都会去一次歌剧院,那时候大学生只要提前一小时进入剧院,开场前没有卖出去的票就会免费赠给他们。有一天晚上,德鲁克听到了19世纪伟大的意大利作曲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