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长拳考略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m881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太祖长拳,又称太祖拳、太祖长拳。相传是我国宋朝时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所创并以他的庙号“宋太祖”为拳名的古武术。此拳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武术史上有史可考、有典可察且迄今为止仍然流存于世的古老武术流派之一。可以说,宋太祖长拳是数千年来中国古武术文化的缩影,它承接了数千年的古武术精华,见证了自宋代之后历代武术发展的演变。所以考证、研究宋太祖长拳对于武术史及传统武术的研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历史上的古武术与宋太祖长拳
  
  中国武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然而古代中国由于存在“重文轻武”的倾向,文人轻武,武人自轻。加之武术传承以口传心授为主,故古武术精义罕有记述,所以历代形成的武学典籍及武术史料等文字记载都极度匮乏。只有在明代的几部兵书如《纪效新书》、《武编》、《阵纪》等及《耕余剩技》、《通臂拳谱》等著作中才能略窥古武术之一斑。
  以下是上述典籍及所记载的宋太祖长拳的详细情况,备研究者参考:
  1.《纪效新书》:成书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作者戚继光(1528年—1587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明代抗倭名将、著名军事家。《纪效新书》有十八卷、寸四卷两种不同的版本。其中十八卷本中的《卷十长兵短用说篇》、《卷十一藤牌总说篇》、《卷十二短兵长用说》、《卷十三射法篇》、《卷十四拳经捷要篇》五卷系武术著作,其余各篇均为军事著作。
  《卷十四拳经捷要篇》中关于宋太祖长拳的记载:“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囵拳,名势各有所称,而实大同小异,至今之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番、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吕红八下虽刚,未及绵张短打,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少林寺之棍,与青田棍法相兼,杨氏枪法与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探马传自太祖诸势可降可变进攻退闪弱生强接短拳至善。”《拳经捷要篇》以详尽的口诀与图谱记述了戚继光集明代武术精华编演而成的三十二势拳法,是研究古武术的宝贵资料。
  2.《武编》:为明武进人唐顺之编撰于明嘉靖中期的一部兵书。唐顺之(1507年~1560年),字应德,学者称其为荆川先生。《武编》分前后二集各六卷,共十二卷,前集卷五“牌、铁、火器、射、弓、弩、甲、拳、枪、剑、刀、锏、锤、扒、挡、火、夷”中的内容与武术相关。
  《武编》前集卷五《拳》中有关宋太祖长拳的记载:“温家长打七十二着,二十四寻腿,三十六合锁。赵太祖长拳多用腿,山西刘短打用头肘六套,长短打六套,用手用低腿。吕短打六套。赵太祖长拳,山东专习,江南亦多习之。”此部分后面记载了作者家传的温家拳数节。
  3.《阵纪》:大约成书于明嘉靖、万历年间,作者何良臣,字际明,号惟圣,浙江余姚人。《阵纪》共四卷六十六篇,其中卷二技用十五篇中的内容与武术有关。其中与宋太祖长拳相关的记载:“学艺先学拳,次学棍。拳棍法明,则刀枪诸技特易易耳。如宋太祖之三十六势长拳、六步拳、猴拳、囵拳,名虽殊,而取下胜则一焉。温家之七十二行拳、三十六转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番、十二短,此又善之精者。吕红之八下、绵张之短打、李半天、曹聋子之腿、王鹰爪、唐养吾之拿、张伯敬之肘、千跌张之跌,他如童炎甫、刘邦协、李良钦、林琰之流,各有神授,世称无敌,然皆失其传而不能竟所奥矣。”
  4.《耕余剩技》:刊印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作者程冲斗(1561年~?),字宗猷,休宁汉口人,明末武术家。《耕余剩技》是一本纯粹的武术著作,由《少林棍法阐宗》、《蹶张心法》、《长枪法选》、《单刀法选》等四部书组成。其中《少林棍法阐宗》(刊印于明万历四十二年)《问答篇》一章与宋太祖长拳相关的记载为:“或问曰:棍既包罗众艺,则他艺可尽废乎?余曰:古人制艺,必立一意,吾人资性,各有所长,岂可尽废,惟杨家枪、太祖长拳、绵张短打、孙家阴手棍、少林兼枪带棒,乃五家正传,苟能习练精熟,得其心印,余可敝扫弃之矣。”
  5.《通臂拳谱》:成书明朝崇祯岁次(1629年)的一个古拳谱抄本,现有河北稽古斋武学书馆的刊印本存世。明末周全字淮颖著(河南大梁籍)。该谱与宋太祖长拳相关的记述是在《通臂拳问法第十解明》中的第一问“昔有一教师请问与,老师曰天下拳祖生而知之者有几人焉?师曰生而知之者有三:一日宋太祖少游关西老游关东中年下南唐打世界,脚踢乾坤建都与汴梁,为中原生而知之者,第一祖师也。二日少林寺内出一紧那罗王拳分三十六势足打七十二腿,扫荡叛徒逆诛寇有功,官至极品,为中原生而知之者,第二祖师也。三日通臂猿仙出自明时,拳分三十六路内有一贿二进三走四彀五开六靠七要八揽九硒之法,在居山林为得道猿仙乃生而知之者,第三祖师也”。
  通过以上明代时的古籍,我们可以对宋太祖长拳在明代武术中的大致情况作一个了解:宋太祖长拳,是早于明代创始,并在明代受到众多将领及武术家推崇,且是明代武术体系中深具影响力的著名流派。该武术流派在山东广泛传习,在江南也有所传承。拳法中以探马一式最为著名,腿法较多。
  当然,明代与武术相关的著作绝不止上面提及的五种,还有郑若曾的《江南经略》、谢肇浙的《五杂俎》、王圻的《续文献通考》及《三才图会》、朱国祯的《涌幢小品》、茅元仪的《武备志》、谢三宾的《武备新书》等。只是囿限篇幅及笔者所收集到的资料,不再一一尽述了。
  
  二、宋太祖长拳与宋太祖的关系
  
  宋太祖长拳以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庙号为拳名,说明该拳与宋太祖赵匡胤之间可能存在一些关联。至于该拳是否是宋太祖所开创,并无史料可证。查阅《宋史·本纪第一》中关于宋太祖赵匡胤的记述:“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讳匡胤,姓赵氏,涿郡人也……太祖,宣祖仲子也,母杜氏。后唐天成二年,生于洛阳夹马营,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学骑射,辄出人上。尝试恶马,不施衔勒,马逸上城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首必碎,太祖徐起,更追马腾上,一无所伤。又尝与韩令坤博士室中,雀斗户外,因竞起掩雀,而室随坏。”
  《宋史》是正史,所记述的都是经过考据后真实存在的史实。从《宋史》来看,宋太祖赵匡胤确实是武勇过人。但《宋史》中并无宋太祖创立宋太祖长拳这种武功的记载。
  正史之外,野史及小说中提及宋太祖武勇过人的记载较多,如《水浒传》中说宋太祖“乃是上界霹雳大仙下降,英雄勇猛,智量宽洪,自古帝王都不及这朝天子。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 军州都姓赵……”
  笔者曾作《古传太祖拳法阐真》一文,其中写道:“宋太祖长拳,古称‘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亦称做‘太祖拳’,此拳据传是由宋太祖赵匡胤所创。”宋太祖乃一代马上皇帝,一条盘龙棍打下赵氏江山300年,其文治武功之强自不待言。然宋太祖毕竟是一代政治家、军事家,而非武术家,是否有此闲心造拳,我们无从考证。但现在的宋太祖拳法,至少在明代之前便已大放异彩了,这确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明代戚继光在其著作《纪效新书》中说:“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又有六步拳、猴拳,各势各异,而实大同小异……”由此可知,在明代戚继光之前,便已有宋太祖长拳流传了。而明代著名武术家程冲斗在其《少林棍法阐宗》中说:“古人制艺必立意,吾人资性各有所长,岂可尽废。惟杨家枪、太祖长拳、绵张短打、孙家阳手棍、少林兼枪带棒,乃五家不传。苟能习练精熟,得其心印,余可敝帚弃之矣。”可见宋太祖长拳在明代时极有声誉。实际上,太祖长拳应源于宋太祖训练士卒的遗法真传,综合士卒在战场上真拼实杀的格斗经验编制成三十二势长拳。宋太祖登基后成为一代帝王,昔日士卒犹觉此拳的珍贵,乃名之为“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
  对于宋太祖长拳与宋太祖的关系,笔者的观点就是:“宋太祖长拳,应当是源于宋太祖赵匡胤训练士卒的遗法真传。”无独有偶,近日翻阅当代武术名家、广州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马明达先生所著的《说剑从稿》,其中有《武术史上的宋太祖》一篇,其中的观点与笔者的观点是相映成趣。
  马教授以详尽的史料证实了他的观点:“……与以上引文相类的材料,宋人笔记中亦有所见。这些材料使我们知道赵匡胤这位开有宋三百年基业的皇帝,不是单凭着权谋来驱使部伍的,他本人也精通武艺,又能以武艺训练将士,所以将士奋勇,左右效命。相信‘皆善武艺’内侍数十人,都是太祖亲自简选教习的豪侠之徒,很可能就是通过他们的转相传习,宋太祖的棍法和拳法得以传布世间,并传之后世,从而为他在中国武术史上留下赫赫名声。”
  所以,后世流传的宋太祖长拳即使不是出自宋太祖赵匡胤本人之手,但也必然和这位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说此拳创始于宋代及取名宋太祖长拳确有其道理。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湿疹各指标对于其效应机制的不同解释程度,将湿疹诸多效应指标降维,获得湿疹效应机制数学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2013年3月—2014年2月诊断为
切割是作物收获机械的主要工作环节,目前往复式切割器是现有收获机械应用最为普遍的切割装置,切割器切割性能的好坏将对作物收割效率和收割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对往复式切割器
利用区域间面板数据考察融资约束对于FDI出口溢出效应的影响。主要结论包括:全国层面总体分析显示,地区融资约束水平越高,FDI出口溢出效应越弱;就地区层面而言,融资约束水平对
做一期“神奇瑜伽专题”的念头有了很久,先是在自己心中盘旋,然后拿出来与部里的同事“碰撞”,没想到一拍即合。于是写策划案,于是约稿,于是选择外景、选择模特拍摄图片,于是……忽
4月2日,由湘潭市地税局、湖南科技大学、九华示范区管委会联合主办的“东方莱茵河之梦一保护母亲河·地税在行动”主题活动启动仪式暨“东方莱茵河之梦”税收论坛在湖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