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命题作文“我与 的故事”素材运用指导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中考作文备考金题】
  对联、书法、国画、戏曲……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中国传统文化形式。请以“我与______的故事”为标题(请在横线上填写某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记录你在体验、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的经历。
  要求:(1)将作文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2)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名师题解】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要求已经非常明确:在横线上填写某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形式。这就限定了写作的主题需要围绕传统文化展开。生活中常见的传统文化形式不少,比如说书法、国画、古筝等等,所以说从选材的角度上而言,素材是非常多的,并且学生应该都有体验传统文化的经历,所以说在取材上问题不大。
  其次需要关注的问题是标题:“我与______的故事”,这传递出来的信息有两个:(1)要求写记叙文,不能照搬别人的素材,更不能写成议论文。(2)写作时需要结合亲身经历展开,并且要将来龙去脉都叙述清楚,即写出学生在体验和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的经历。
  另外还需要注意立意的问题,坦白而言文章解题的难度不大,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但是如何脱颖而出?这才是关键。我认为,要想立意出彩,必须要结合现实情况,表达出自己对传承传统文化的思考。学生可以谈传统文化面临的困境与机遇,也可以谈自己对弘扬传统文化的坚定信念。
  具体写作时,可以先讲述自己与某一传统文化的故事,注意细节描写。结尾时便可以拔高立意,转到抒发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一些看法和见解。在写作时,可以使用欲扬先抑等手法,增加文章的波澜,不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推荐素材】
  素材一:邰立平,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凤翔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邰立平出身于陕西省凤翔县南小里村邰氏木版年画世家,从小受祖父、父亲熏陶、培养,承袭了家传五百多年的民间年画技艺。当胶印年画兴起后,木版年画迅速衰落了。陕西省曾有汉中、蒲城和凤翔三个地方盛产年画,后来汉中、蒲城的年画世家们彻底放弃了,只有凤翔的邰立平还在苦苦支撑。邰立平的爷爷邰世勤、父亲邰怡先后做过多年的木版年画的抢救工作,不断恢复年画品种,提高画面精度,到了邰立平这一代,他继续着这种孤独的拯救。在家庭作坊式的“凤怡年画社”里,只有邰立平和妻子王慧芳固守着这个中国规模最小的年画创作社,继续着对凤翔木版年画的保护和传承。
  素材点拨:尺寸之内,赤橙黄绿青蓝紫,画的是他手中民俗艺术的天。一点血脉,数十年来如一日,守的是他心中黄土文化的根。邰立平与凤翔木版年画的故事,无疑是对传承传统文化的最好例证。他将传统文化之根扎进心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继续这种孤独的拯救。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少不了“邰立平们”的倔强。
  素材二:石丽萍,松桃苗绣的第七代传承人。2006年,苗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老一代民间刺绣艺人相继离世,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往城市迁移,当地的苗绣技艺面临着传承危机。石丽萍用了8年时间,几乎走遍了贵州所有的苗寨,搜集整理、详细记录苗绣的不同绣种和纹样。她还详细了解了绣娘在松桃县的分布情况和土布织染技艺传承情况,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刺绣、绘画、剪纸比赛,从中发现好作品和能工巧匠,并与大专院校合作,按市场要求绘制纹样和图案。因为她的坚持,以“鸽子花”品牌为代表的松桃苗绣,成为当地一张金灿灿的文化旅游名片;因为她的带动,当地数千名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致富。
  素材点拨:穿针引线,凤舞花开,石丽萍用一双巧手绣出民族致富的美丽图画。扎根时代,放飞梦想,她用一腔热血搭建民族文化传承的舞台。大山深处,不仅有淳朴的人民,更有精美的苗绣。石丽萍坚守匠心,竭尽全力将苗绣技艺传承。相信她与苗绣的故事,将世世代代延续下去。
  素材三:李子柒,中国田园风格视频博主。网络新时代来临,她用匠心搭建起了一座奇妙的文化桥梁。她发布了一条历时两年制作而成的中国古代传统文书工具——文房四宝的视频,视频一经发布就引来了众多网友们的赞叹。李子柒将沉淀千年的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全部浓缩在了十多分钟的视频里,但我们不知道的是视频穿越春夏秋冬,跨越三年,凝聚着无数的辛劳。为了传承每一个工艺的制作过程和古法工艺,她查阅了无数的资料,观看了几十部相关纪录片,仔细钻研其中的历史和工序,一遍一遍地揣摩研究,学精、学透后才将这个饱含诚意且富有“匠心精神”的笔墨纸砚呈现在大家面前。
  素材点拨:宣纸一铺,毛笔蘸墨,李子柒与传统文化的故事便缓缓展开。网络时代,她用别样的方式让中国传统文化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走向了世界,搭建起了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佳作示例】
  我与剪刻的故事
  上海田家炳中学 王亦乐
  “镂金作制传荆俗,剪绿为人起晋风”,轻轻抚摸挂在墙上的剪刻作品,兴许是岁月在作品上留下了痕迹,它的纸已微微泛黄,又带着那曾经让我魂牵梦萦的陈旧气息。但我知道,那是生命中流淌过的最温柔的印记。
  说起外婆,她的剪刻技艺毫不逊
  色。小时候,衬着微凉的月色,点亮沉木色桌上暗黄的灯,外婆拿出白纸,在白纸上勾勒出在她简朴而温暖的生命里那最动人的风景。检查刻刀,垫上剪刻板,待到一切准备就绪,她便笑着小心翼翼地一笔一划地刻着。
  “外婆,你为什么要刻得那么精细呀?”我问。
  “那是我的生命,我要尽我所能,让它变得完美。”外婆回答。
  我坐在外婆的膝上,每天的夜晚亦是如此:她刻,我看。清丽的月光映照着她慈祥的面庞,眼角的沟壑中漾出的全是她对我那温柔的爱。
  这样的场景在儿时不知重复了多少次,可时光易逝,小时候的我因太小而不能用刻刀,长大后的我又忙于奔赴学海,剪刻仿佛是我生命中匆匆路过的过客,停滞在最童真灿烂的年华中几分钟后,便又消失在街道尽头的茫茫人海中,带起飞扬的尘土,使我与它越走越远。
  往后的日子里,我总是在尋找着什么,只知道那样东西对我的生命尤为重要,是剪刻吗?它还在等着我吗?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选择初中拓展课时,无意间与剪刻拓展课撞了个满怀,看见它出现在拓展课的选课单上,以往的困惑、迷茫,似乎全已殆尽,原来剪刻便是我遍寻芳丛寻得的明月光。儿时和外婆日日夜夜与剪刻的温暖故事浑然交织成一体,凝结成对好久不见的剪刻数不尽的思念。毫无踌躇的我,激动地用颤颤巍巍的手坚定地选了剪刻,选完课后的心便是无尽的释然。我只记得,那天的天格外的美,我的心也格外的欢畅。
  窗外是碧空丽日,暖黄的阳光衬着薄云几片,温柔地撒下一地碎金,不时吹来几缕融和的温风,轻轻撩拨着我的心弦。风透过树隙,摇下满树韶光,细叶也因风皴出绿意茵茵,绿影轻轻颤动,似有仙子在空气里忽闪,缀在繁枝上的花被镀上动人的红,空气中氤氲着馥郁的花香,似有暗香浮动。找到了心中的那道光,何处不是花香满径?
  第二天,走进剪刻教室,脚底响起清脆空荡的跫音,教室内,灯光是暖黄的,与熠熠生辉的阳光交相辉映,木质的讲台上放置着厚厚一沓剪刻纸,也许只有剪刻纸的味道才能溢满悠悠的古韵,这个味道是那么的熟悉,也是如此的遥远。静静地坐在木椅上,仔细地勾勒着外形,我拿起刻刀,带着回忆与初心再次与久别重逢的剪刻相视而笑。我学着外婆的样子,一笔一划地刻着,原来剪刻早已融入了我的生命。
  剪刻,与你许久未见,时光变了,而你似乎从来没有改变,或是说永远也不会变,因为你承载的,不是光阴,而是我、外婆,与你的专属记忆。
  【教师评点】这篇文章可谓是语言流畅,真挚感人。总体而言,此文在立意、内容与语言上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一、立意不俗。在写“我与剪刻的故事”时,将“我”对剪刻的喜爱与对外婆的怀念之情结合在一起,由物及人,感人至深;二、内容真实。此文严格遵循了题目的要求,讲述了自己与剪刻的不解之缘,十分真实可信;三、语言精美。作者善于使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巧妙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比如倒数第二段的景物描写便很好地烘托出了“我”心情的畅快,又比直抒胸臆多了一丝含蓄之美。
其他文献
种植是幼儿园常见的活动,它是孩子们与植物、泥土、水以及各类工具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种植活动孩子们能加深对植物生长过程以及植物与泥土、阳光、空气及水等要素相互关系的认识。种植不只是科学活动,也是一种综合性活动,是涉及数量、测量、空间、协作、规划、表现、责任感、任务意识及审美等多方面经验的活动,更是幼儿乐此不疲的活动。基于对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价值的认识,我们在园内专门开发了“野趣圃”。在实践中我们发现
儿童戏剧是我园的特色主题课程活动,自1992年以来,儿童戏剧就成为我园的传统活动。经过近30年的熏陶、浸染,儿童戏剧中主体发生着微妙变化,教师、幼儿、家长都加入到这一盛会,逐步形成了如今“师幼共同创生的儿童戏剧”,以童话剧为抓手,以游戏化的方式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传递给幼儿,玩戏剧,重体验,显成长。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在幼儿教育中,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
在新西兰的任何一个早期教育机构里,教师每天都要与家长进行着不同方式的接触。新西兰是一个移民国家,有众多的种族和灿烂的多元文化,面对来自世界不同地区,属于不同种族和宗教,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及不同育儿方式和观念的家长,这对于早期教育工作者来说,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记得我担任保育中心经理不久,就收到了家长对我本人的一次投诉(至今还是唯一):我没有认真倾听一位孩子的父亲对我们当天工作的质疑,就急于为员工辩解
园长挂职学习是园长培训的重要形式之一。园长们以脱产的方式走入高水平的幼儿园,充分参与挂职园的一日活动和管理。体验、学习、借鉴有益的经验,寻找、对比、反思自己园的优势和问题,达到共享资源、共促发展的目的。几年来,我园多次接待园长挂职学习,来挂职的园长们认为确实学有所获,因此争相选择到我园挂职学习。总结接待园长挂职学习的经验,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以人文的关怀接纳。关注服务细节  挂职园长来自不同
自从我与皮克勒方法相遇相识后,我一直想把这个改变了我专业实践和个人生活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与中国的家长、学前教育同行们分享。因为《早期教育》主编的邀约,我可以了却这一心愿了。然而,当我写下题目后,却陷入了难以落笔的困惑:原来我还没有功力来做这一工作。在这里我只能把自己对艾米·皮克勒博士与皮克勒方法的认识与大家作一简约的交流。  1902年,艾米·皮克勒博士出生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她的母亲是当地的一名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幼儿园环境会随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变化而改变,孩子们可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获得自身的发展。因此,如何创设适宜的、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让孩子与环境实现真正的对话,并在对话中得到全面发展应成为我们课程改革的关注点。连云港市连云区是个海滨城区,这里的幼儿园有的坐落在海边,有的坐落在海中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总则”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不难明了,幼教课程的原点是在游戏里。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  我班的区域游戏“懒羊羊小吃店”深受孩子们喜欢。因此,这一游戏从开学初的九月一直延续到十二月,
课程审议是教师通过平等对话的方式,围绕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反复讨论、权衡、分析、表达,汇聚集体智慧,从而形成最适宜的课程行动方案,有效推动课程发展的过程。我们通过“班级审议→年级组审议→教科室审议”的三级形式进行审议,形成研究共同体,解决实际问题。教科室审议作为课程审议形式中的最高层级,它重点解决班级和年级组无法指导,使课程问题在更深层面得到有效解决。  一、教科室审议的实录  (一)审议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种植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一种活动形式,它是幼儿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窗口,幼儿在种植活动中,增进对植物生长过程的了解,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增进情感和能力的发展。  十月,大班开展了主题活动“秋天的水果”,教师将幼儿收集来的
江苏盐城,拥有被纳入“世界自然遗产”的盐城黄海湿地。大自然的慷慨馈赠,赋予黄海湿地旺盛的生命活力。自由奔跑的麋鹿、身姿优雅的丹顶鹤、随风飘荡的芦苇、匍匐前行的泥螺、晶莹如雪的海盐、赶海撒网的渔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多元的文化底蘊,为盐城市大丰港实验幼儿园创设湿地文化环境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与素材。  盐城市大丰港实验幼儿园从儿童本位出发,遵循游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以别具特色的社会实践和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