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外历史纲要》内容全面、言简意赅,但许多史实点到即止,“纲要体”背景下,教师如何避免蜻蜓点水式的浅层教学,实施深度教学,保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顺利落地,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本文以“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课为例,从淬炼内容主旨、巧用功能栏目、激发学习思维等方面探讨了“纲要体”背景下历史学科的深度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深度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5-0085-02
引 言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采用纲要式叙事方式叙述历史,内容全面,言简意赅,但许多史实点到即止,有学者称其为“纲要体”。深度教学是让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过程且深刻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在《纲要》中,不少课程的知识体量比较大,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如何避免蜻蜓点水式的浅层教学,实施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深度教学,值得教师深入探讨。
一、提纲挈领,清晰淬炼内容主旨
《纲要》的课程知识体量大,但课堂时间有限,课程与时间的冲突成为“纲要体”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新常态。由于授课时间紧张,不少教师便以知识结论教授为主开展教学,点到即止。这使历史课堂少了探究和思考的过程。然而,《纲要》所涉内容,初中教材大部分均有所提及,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教学,其实就是对初中知识的重复,实质上是浅层教学,不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深度教学必须根植于学生的深度学习,高中历史教学如不能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深度学习必然是无本之木,素养培养也成为空中楼阁。如何化解“纲要体”背景下的时间冲突难题?提纲挈领、清晰淬炼每一课的内容主旨,架构历史知识体系,让课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推动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应是教师每一堂课的“必修内容”。
深度教学提倡体验式教学,因此,教师不应让内容主旨的淬炼成为教师的“独角戏”,而应由师生合作完成,体现师生的互动。让学生体验淬炼内容主旨的思维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习真正发生。以“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课为例,本课有四个子目,涉及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及应对,宋与辽、西夏、金的关系等。其中,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北宋王安石变法均是比较复杂的历史事件。如此大的知识体量,淬炼内容主旨已成必需。深度教学以推动学生深度学习为目标,并不提倡学习内容的专业化,因此,内容主旨的淬炼需要建立在学生的真实理解能力上。为此,教师必须重视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引导学生养成分析自身学情的习惯。以本课为例,除王安石变法内容外,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宋与辽、西夏、金的关系中均有所涉及,学生已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初步尝试淬炼内容主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不同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调整主旨内容。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通过与学生交流互动,将主旨确定为“宋朝政治制度的重塑与利弊”,并以此来梳理四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将在本课中具有基础地位的“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确定为重点,依据学情将王安石变法确定为难点,决定略讲宋与辽、西夏、金的关系。师生清晰淬炼内容主旨,能宏观把握教材内容,突出主次,让学习时间更为充裕,为深度教学奠定了基础[1]。
二、素养立意,巧妙利用功能栏目
深度教学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其教学安排围绕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展开。在“纲要体”背景下,正文内容言简意赅、点到即止,要想通过解读正文,实现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无疑是困难的。从深度教学的角度看,相较于正文,《纲要》中形式多样的功能栏目更有利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纲要》中的功能栏目包含学习聚焦、史料阅读、学思之窗、思考点、探究与拓展、示意图、形势图等,教学素材丰富,这些素材不应是教学的“边角料”,教师可以大胆转换视角,以它们为“主菜”,以教材正文为知识背景,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以“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课为例,在探究宋初政治制度的重塑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课堂活动,要求学生模拟“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分别画出秦汉、隋唐两个时期的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并自主选取一个时段说明该时期中央行政制度的变化。第一个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建构,提升学生叙述、解释历史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第二个环节旨在提升學生在特定时空框架中解释历史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素养。在探究宋初政治制度重塑的影响时,笔者围绕“学思之窗”与“问题探究”两个功能栏目提供的史料设计了两个问题:(1)结合所学说明苏洵、范祖禹、叶适评论北宋政治制度言论的史料价值。(2)选取上述历史人物评论北宋政治制度的任一言论进行评述。第一个设问旨在提升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第二个设问旨在提升学生评析历史观点的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在此问题的设计上,笔者特意对问题进行了限定,只要求选取一则言论进行评述,学生不管选取哪一观点进行评述均需掌握客观评述观点的方法,全面了解北宋政治制度变革的利弊,这样便可避免重复相似的学习环节,提高学习效率。上述教学设计均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展开,重点探究北宋政治制度的变动及其利弊。从教学实践看,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热情高,积极思考,踊跃回答,真正实现了深度学习。 三、分层推进,有效激发学习思维
深度教学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纲要体”背景下,知识体量大,思维密度也大,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打造思维灵动的历史课堂?设问是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对学习思维层次的关怀可以通过分层设问来实现。个人认为,分层设问要重点关注以下两方面:一是针对教学内容的分层,能通过设问清晰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梳理。如结合所学知识,从“权”“钱”“兵”三个角度说明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样的设问主要指向知识的梳理,可以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升系统性思维。二是难度的分层,通过梯度问题的设置提升思维的品质。前文所述,在探究宋初政治制度重塑的影响时,笔者设置了两个问题,尽管两个设问都指向素养培养,但还是有明显的难度梯度。第一个问题只需要了解一手史料、二手史料的相关知识即可解决,可让学生有成功解决问题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则需要具有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既能洞悉观点,还能提出自己的主张,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按照“最近发展区”理念,这样的梯度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在分析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时,笔者也设置了两个有明显梯度的问题:(1)有学者认为,北宋中期的危机可以用“三冗”(冗官、冗兵、冗费),“两积”(积贫、积弱)来概括,请结合教材内容,说明“三冗”“两积”的内涵。(2)有学者认为,以综合国力的标准衡量,北宋不存在“积贫、积弱”问题,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第一个问题指向浅层的认知目标,尽管教材未出现“三冗”“两积”的概念,但仔细阅读教材内容都能回答。第二个问题是开放性问题,指向发散思维,可以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此外,因课堂时间有限,为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教师对难度较高的设问要有把控,密度不宜太大,分层也不宜过多。总之,通过分层设问激发学生思维的做法同样适用于“纲要体”背景下的深度教学。
结 语
综上所述,“纲要体”背景下历史学科的深度教学要立足素养的培养,从宏观处着眼,突出主次,巧妙运用,整合教材资源,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为学生打造线索清晰、思维灵动的歷史课堂,推动学生真正走向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罗祖兵.深度教学:“核心素养”时代教学变革的方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4):20-26.
作者简介:王文立(1981.4-),男,福建泉州人,本科学历,石狮市石光中学副校长,一级教师,从事历史学科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深度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5-0085-02
引 言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采用纲要式叙事方式叙述历史,内容全面,言简意赅,但许多史实点到即止,有学者称其为“纲要体”。深度教学是让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过程且深刻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在《纲要》中,不少课程的知识体量比较大,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如何避免蜻蜓点水式的浅层教学,实施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深度教学,值得教师深入探讨。
一、提纲挈领,清晰淬炼内容主旨
《纲要》的课程知识体量大,但课堂时间有限,课程与时间的冲突成为“纲要体”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新常态。由于授课时间紧张,不少教师便以知识结论教授为主开展教学,点到即止。这使历史课堂少了探究和思考的过程。然而,《纲要》所涉内容,初中教材大部分均有所提及,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教学,其实就是对初中知识的重复,实质上是浅层教学,不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深度教学必须根植于学生的深度学习,高中历史教学如不能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深度学习必然是无本之木,素养培养也成为空中楼阁。如何化解“纲要体”背景下的时间冲突难题?提纲挈领、清晰淬炼每一课的内容主旨,架构历史知识体系,让课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推动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应是教师每一堂课的“必修内容”。
深度教学提倡体验式教学,因此,教师不应让内容主旨的淬炼成为教师的“独角戏”,而应由师生合作完成,体现师生的互动。让学生体验淬炼内容主旨的思维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习真正发生。以“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课为例,本课有四个子目,涉及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及应对,宋与辽、西夏、金的关系等。其中,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北宋王安石变法均是比较复杂的历史事件。如此大的知识体量,淬炼内容主旨已成必需。深度教学以推动学生深度学习为目标,并不提倡学习内容的专业化,因此,内容主旨的淬炼需要建立在学生的真实理解能力上。为此,教师必须重视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引导学生养成分析自身学情的习惯。以本课为例,除王安石变法内容外,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宋与辽、西夏、金的关系中均有所涉及,学生已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初步尝试淬炼内容主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不同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调整主旨内容。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通过与学生交流互动,将主旨确定为“宋朝政治制度的重塑与利弊”,并以此来梳理四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将在本课中具有基础地位的“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确定为重点,依据学情将王安石变法确定为难点,决定略讲宋与辽、西夏、金的关系。师生清晰淬炼内容主旨,能宏观把握教材内容,突出主次,让学习时间更为充裕,为深度教学奠定了基础[1]。
二、素养立意,巧妙利用功能栏目
深度教学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其教学安排围绕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展开。在“纲要体”背景下,正文内容言简意赅、点到即止,要想通过解读正文,实现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无疑是困难的。从深度教学的角度看,相较于正文,《纲要》中形式多样的功能栏目更有利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纲要》中的功能栏目包含学习聚焦、史料阅读、学思之窗、思考点、探究与拓展、示意图、形势图等,教学素材丰富,这些素材不应是教学的“边角料”,教师可以大胆转换视角,以它们为“主菜”,以教材正文为知识背景,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以“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课为例,在探究宋初政治制度的重塑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课堂活动,要求学生模拟“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分别画出秦汉、隋唐两个时期的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并自主选取一个时段说明该时期中央行政制度的变化。第一个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建构,提升学生叙述、解释历史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第二个环节旨在提升學生在特定时空框架中解释历史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素养。在探究宋初政治制度重塑的影响时,笔者围绕“学思之窗”与“问题探究”两个功能栏目提供的史料设计了两个问题:(1)结合所学说明苏洵、范祖禹、叶适评论北宋政治制度言论的史料价值。(2)选取上述历史人物评论北宋政治制度的任一言论进行评述。第一个设问旨在提升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第二个设问旨在提升学生评析历史观点的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在此问题的设计上,笔者特意对问题进行了限定,只要求选取一则言论进行评述,学生不管选取哪一观点进行评述均需掌握客观评述观点的方法,全面了解北宋政治制度变革的利弊,这样便可避免重复相似的学习环节,提高学习效率。上述教学设计均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展开,重点探究北宋政治制度的变动及其利弊。从教学实践看,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热情高,积极思考,踊跃回答,真正实现了深度学习。 三、分层推进,有效激发学习思维
深度教学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纲要体”背景下,知识体量大,思维密度也大,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打造思维灵动的历史课堂?设问是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对学习思维层次的关怀可以通过分层设问来实现。个人认为,分层设问要重点关注以下两方面:一是针对教学内容的分层,能通过设问清晰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梳理。如结合所学知识,从“权”“钱”“兵”三个角度说明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样的设问主要指向知识的梳理,可以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升系统性思维。二是难度的分层,通过梯度问题的设置提升思维的品质。前文所述,在探究宋初政治制度重塑的影响时,笔者设置了两个问题,尽管两个设问都指向素养培养,但还是有明显的难度梯度。第一个问题只需要了解一手史料、二手史料的相关知识即可解决,可让学生有成功解决问题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则需要具有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既能洞悉观点,还能提出自己的主张,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按照“最近发展区”理念,这样的梯度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在分析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时,笔者也设置了两个有明显梯度的问题:(1)有学者认为,北宋中期的危机可以用“三冗”(冗官、冗兵、冗费),“两积”(积贫、积弱)来概括,请结合教材内容,说明“三冗”“两积”的内涵。(2)有学者认为,以综合国力的标准衡量,北宋不存在“积贫、积弱”问题,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第一个问题指向浅层的认知目标,尽管教材未出现“三冗”“两积”的概念,但仔细阅读教材内容都能回答。第二个问题是开放性问题,指向发散思维,可以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此外,因课堂时间有限,为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教师对难度较高的设问要有把控,密度不宜太大,分层也不宜过多。总之,通过分层设问激发学生思维的做法同样适用于“纲要体”背景下的深度教学。
结 语
综上所述,“纲要体”背景下历史学科的深度教学要立足素养的培养,从宏观处着眼,突出主次,巧妙运用,整合教材资源,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为学生打造线索清晰、思维灵动的歷史课堂,推动学生真正走向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罗祖兵.深度教学:“核心素养”时代教学变革的方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4):20-26.
作者简介:王文立(1981.4-),男,福建泉州人,本科学历,石狮市石光中学副校长,一级教师,从事历史学科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