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科盐2号是由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合作,以镇稻88为母本、中区4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过数代选育,于2015年育成的整体优势强、产量高、品质优、适合江苏省苏中稻区种植的迟熟中粳糯稻新品种。中科盐2号的全生育期148.8 d左右,株高97.3 cm,有效穗343.5万个/hm2,每穗总粒数125粒,结实率89.4%,千粒质量27.3 g;中抗稻瘟病,中感条纹叶枯病,高抗纹枯病;具有食味品质优、后期熟相好、综合抗性好等优点,适宜稻田养虾共作等综合种养模式,适宜苏中地区种植。
关键词:糯稻;中科盐2号;选育;品种
中图分类号: S511.2 30.3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1)08-0089-03
收稿日期:2020-08-06
基金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编号:BE2019375-2);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8)2013];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基金(编号:YHS201904)。
作者简介:宛柏杰(1991—),男,安徽合肥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抗病育种研究。E-mail:1094830730@qq.com。
通信作者:孙明法,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E-mail:201493682@qq.com。
糯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其主要成分为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很少。随着以糯米为重要加工原料的食品迅速发展,优质糯稻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1-3]。但由于糯稻的产量低、抗性较差、适应性弱等问题,限制了糯稻食品加工产业化发展,市场对稻米产量和质量的需求得不到满足[4-8]。培育糯稻新品种已经成为一种农业特色产业,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多年来一直进行特种稻包括糯稻、有色稻、功能稻等常规新品种选育[9]。中科盐2号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合作育成的产量潜力高、稻米品质优、综合抗性较强、适应性较广、适合在江苏省苏中稻区种植的迟熟中粳糯稻新品种。本研究介绍了中科盐2号品种的选育过程、中间试验、特征特性、栽培管理等,并对该品种在江苏地区的推广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为苏中地区迟熟中粳糯稻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1 中科盐2号选育经过
中科盐2号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育成。2006年夏天在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场(120.15°E、33.5°N)以镇稻88为母本、2006年江苏省中熟中粳区试参试品种4号(简称中区4号)为父本进行杂交,获杂交种21粒,2006年冬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109.5°E、18.24°N)种植F1,田间编号为06286。成熟时将F1代种子混收,2007年夏在试验场种植F2,田间编号为GF2250,共700多株,进行单株选择,入选16个单株,后经8年9代异地选择,2015年夏,品系鉴定5G品152,基本稳定,整体优势强,表现突出,定型。2016年进入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比较试验,2017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预备试验,综合性状优良,2018年进入江苏省迟熟中粳区域试验,2019年参加并通过江苏省糯稻品種自行组织糯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科盐2号中间试验产量
从表1可以看出,2017年江苏省迟熟中粳预备试验小区平均产量为10 330.35 kg/hm2,比对照淮稻5号增产9.82%,居本试验组第2位。2018年江苏省迟熟中粳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0 232.85 kg/hm2,产量变幅为9 060~11 349.75 kg/hm2,居本试验组第5位,较对照淮稻5号增产4.70%,12个试验点全部增产。2019年参加江苏省糯稻品种自主试验区域试验,同时参加生产试验,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0461.15 kg/hm2,产量变幅为9 791.70~11 478.00 kg/hm2,居本试验组第1位,较对照淮稻5号增产5.59%。2018—2019年2年区试平均产量为10 347.00 kg/hm2,较对照淮稻5号增产51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0 677.15 kg/hm2,产量变幅为 8 772.00~11 389.95 kg/hm2,居本试验组第1位,较对照淮稻5号增产4.65%。
2.2 中科盐2号主要特征特性
2.2.1 株型松散适中、生长清秀
中科盐2号苗期叶片绿色,叶片较挺,苗体较矮,分蘖力较强。成株株型较紧凑,植株生长清秀,叶片较挺,叶色绿色,后期转色正常,熟相好。株高97.3 cm,比对照淮稻5号高1 cm左右,抗倒性较强。谷粒椭圆,长宽比约17,谷壳较薄。
2.2.2 产量构成因素
从表2可以看出,中科盐2号全生育期148.8 d,比对照淮稻5号迟0.5 d。有效穗343.5万个/hm2,每穗总粒数125粒,结实率89.4%,千粒质量27.3 g。该品种群体自我调节能力较强,产量构成因素协调,产量稳定,适应性广。
2.2.3 综合抗性较好
2018—2019年经江苏省水稻区域试验鉴定(表3):稻瘟病苗期鉴定结果都为0级,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抗性评价为中抗(MR);条纹叶枯病人工接种鉴定发病率为2929%,抗病等级为5级(MS);白叶枯病抗病等级为5级(MS);高抗纹枯病(HR)[10-12]。试验示范过程中纹枯病轻,未发生稻曲病。抗倒性较强,在区试和生产试验示范过程中未出现倒伏现象。
2.2.4 稻米品质优
2018—2019年经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表4),糙米率84.0%、整精米率74.4%、长宽比1.7、胶稠度100 mm、直链淀粉含量1.5%、阴糯米率1%,达国标优质三级糯米标准[13]。 3 中科盐2号栽培要点
3.1 培育壮苗
中科盐2号在江苏作迟熟中粳稻种植,一般在5月底播种,应用机插秧技术,秧龄不超过23 d。秧田、大田面积比为1 ∶80,备足过筛营养土 750 kg/hm2,秧盘30张,用种量27 kg/hm2。5月初做好秧板,板面要平、光、实,板面净宽1.4 m,沟宽0.15 m,沟深0.1 m,80%营养土作底土,用壮秧营养剂搅拌均匀6.0 kg/hm2,堆闷15 d以上;20%作盖籽土,不拌壮秧营养剂。用精甲·咯菌睛药剂干籽拌种,配比为50 kg稻种用10袋精甲·咯菌睛兑水1~2 kg拌匀后堆闷1 h后落谷。采用机械化流水线育秧,装盘平铺后,覆膜盖草,洇足水,揭膜后,注意防治好灰飞虱,控制好肥水管理,促进盘根结实,提起不散,根要粗壮、结实、发白。
3.2 精细整地
若前茬作物是小麦田,土壤肥力中等,将小麦秸秆切碎全量还田,45%复合肥225 kg/hm2和尿素75 kg/hm2,均匀撒施,耕翻深度16 cm以上,用水泡田3 d,平整大田,达到高低不过寸,磨平后,用 36%丁·乳油3 000 mL/hm2和10%苄嘧磺隆 300 g/hm2 进行封闭化除,沉实3 d后,薄水栽插,栽插标准为行距30 cm、株距11.2 cm,每穴3~4苗。
3.3 加强肥水管理
移栽后大水活棵,5~7 d后脱水露田,促进通气排毒扎根,移栽10 d左右,上浅水追施分蘖肥,施用尿素187.5 kg/hm2,7月初追施分蘖肥 150 kg/hm2。分蘖期间保持大田湿润,干湿交替、以干为主的灌溉方式,7月中旬后开始搁田,轻搁多次搁,达到田面沉实不陷脚,叶片坚挺,7月下旬复水,施促花肥45%复合肥225 kg/hm2和尿素 150 kg/hm2,8月初施保花肥尿素112.5 kg/hm2。
3.4 防病治虫
主要抓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的防治,7月底前后5%己唑醇悬浮剂1 200 mL/hm2防治纹枯病,8月中旬用240 g/L噻呋酰胺懸浮剂300 g/hm2和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防治纹枯病、稻瘟病,8月下旬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300 g/hm2和20%咪鲜胺乳油1 500 mL/hm2防治稻曲病、纹枯病、稻瘟病。
4 中科盐2号应用前景
中科盐2号的成功选育,实现了优质、高产、抗逆等众多优良性状的聚集,有利于缓解江苏省优质糯稻品种短缺的现状,为农民种植水稻增产增收提供保障。如果中科盐2号平均每年推广10万hm2,未来5年,可增产稻谷2.35亿kg(按中科盐2号平均产量为10 677.15 kg/hm2,比对照品种淮稻5号增产4.65%计算),增加社会效益可达7.52亿元(按优质糯稻稻谷3.2元/kg计算),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黄荣华,张书标,章清杞,等. 杂交糯稻不育系龙特浦wxA选育[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3):273-276.
[2]黄荣华,范富英. 优质抗病杂交糯稻不育系闽农糯6A的选育及应用[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9,37(6):6-10,24.
[3]杨 军,周义文,林添资,等. 镇糯19号和镇糯20号的特征特性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9,738(4):18-19,23.
[4]高世伟,聂守军,刘 晴,等. 优质、抗逆、香型水稻新品种绥粳28的选育及应用前景分析[J]. 中国稻米,2019,25(4):106-108.
[5]朱 镇,张亚东,陈 涛,等. 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南粳3818的选育与利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4):77-78.
[6]闵 军,刘利成,刘创业,等. 优质常规糯稻新品种板仓香糯的选育与应用[J]. 中国稻米,2018,24(1):107-108.
[7]陈 峰,姜明松,徐建第,等. 优质高产糯稻新品种圣香糯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20,37(2):57-59.
[8]沈 航,陈 娇,黎佰杨,等. 低温胁迫对不同杂交水稻组合苗期耐冷性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2):59-63.
[9]刘 凯,唐红生,严国红,等. 国审中粳稻新品种中科盐1号的选育及应用[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9,36(5):58-60.
[10]王 妍,魏松红,王小皙,等. 水稻主栽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J].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3):125-128.
[11]宛柏杰,刘 凯,赵绍路,等.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ta、Pi-b、Pigm和Pi54在骨干亲本中的分布以及对穗颈瘟抗性的作用[J]. 西南农业学报,2020,33(1):1-6.
[12]陈 涛,吴 昊,张亚东,等. 聚合Stv-bi和Wx-mq基因改良武育粳3号条纹叶枯病抗性和食味品质[J]. 中国水稻科学,2015(5):467-474.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大米:GB 1354—2009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关键词:糯稻;中科盐2号;选育;品种
中图分类号: S511.2 30.3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1)08-0089-03
收稿日期:2020-08-06
基金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编号:BE2019375-2);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8)2013];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基金(编号:YHS201904)。
作者简介:宛柏杰(1991—),男,安徽合肥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抗病育种研究。E-mail:1094830730@qq.com。
通信作者:孙明法,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E-mail:201493682@qq.com。
糯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其主要成分为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很少。随着以糯米为重要加工原料的食品迅速发展,优质糯稻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1-3]。但由于糯稻的产量低、抗性较差、适应性弱等问题,限制了糯稻食品加工产业化发展,市场对稻米产量和质量的需求得不到满足[4-8]。培育糯稻新品种已经成为一种农业特色产业,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多年来一直进行特种稻包括糯稻、有色稻、功能稻等常规新品种选育[9]。中科盐2号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合作育成的产量潜力高、稻米品质优、综合抗性较强、适应性较广、适合在江苏省苏中稻区种植的迟熟中粳糯稻新品种。本研究介绍了中科盐2号品种的选育过程、中间试验、特征特性、栽培管理等,并对该品种在江苏地区的推广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为苏中地区迟熟中粳糯稻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1 中科盐2号选育经过
中科盐2号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育成。2006年夏天在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场(120.15°E、33.5°N)以镇稻88为母本、2006年江苏省中熟中粳区试参试品种4号(简称中区4号)为父本进行杂交,获杂交种21粒,2006年冬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109.5°E、18.24°N)种植F1,田间编号为06286。成熟时将F1代种子混收,2007年夏在试验场种植F2,田间编号为GF2250,共700多株,进行单株选择,入选16个单株,后经8年9代异地选择,2015年夏,品系鉴定5G品152,基本稳定,整体优势强,表现突出,定型。2016年进入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比较试验,2017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预备试验,综合性状优良,2018年进入江苏省迟熟中粳区域试验,2019年参加并通过江苏省糯稻品種自行组织糯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科盐2号中间试验产量
从表1可以看出,2017年江苏省迟熟中粳预备试验小区平均产量为10 330.35 kg/hm2,比对照淮稻5号增产9.82%,居本试验组第2位。2018年江苏省迟熟中粳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0 232.85 kg/hm2,产量变幅为9 060~11 349.75 kg/hm2,居本试验组第5位,较对照淮稻5号增产4.70%,12个试验点全部增产。2019年参加江苏省糯稻品种自主试验区域试验,同时参加生产试验,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0461.15 kg/hm2,产量变幅为9 791.70~11 478.00 kg/hm2,居本试验组第1位,较对照淮稻5号增产5.59%。2018—2019年2年区试平均产量为10 347.00 kg/hm2,较对照淮稻5号增产51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0 677.15 kg/hm2,产量变幅为 8 772.00~11 389.95 kg/hm2,居本试验组第1位,较对照淮稻5号增产4.65%。
2.2 中科盐2号主要特征特性
2.2.1 株型松散适中、生长清秀
中科盐2号苗期叶片绿色,叶片较挺,苗体较矮,分蘖力较强。成株株型较紧凑,植株生长清秀,叶片较挺,叶色绿色,后期转色正常,熟相好。株高97.3 cm,比对照淮稻5号高1 cm左右,抗倒性较强。谷粒椭圆,长宽比约17,谷壳较薄。
2.2.2 产量构成因素
从表2可以看出,中科盐2号全生育期148.8 d,比对照淮稻5号迟0.5 d。有效穗343.5万个/hm2,每穗总粒数125粒,结实率89.4%,千粒质量27.3 g。该品种群体自我调节能力较强,产量构成因素协调,产量稳定,适应性广。
2.2.3 综合抗性较好
2018—2019年经江苏省水稻区域试验鉴定(表3):稻瘟病苗期鉴定结果都为0级,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抗性评价为中抗(MR);条纹叶枯病人工接种鉴定发病率为2929%,抗病等级为5级(MS);白叶枯病抗病等级为5级(MS);高抗纹枯病(HR)[10-12]。试验示范过程中纹枯病轻,未发生稻曲病。抗倒性较强,在区试和生产试验示范过程中未出现倒伏现象。
2.2.4 稻米品质优
2018—2019年经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表4),糙米率84.0%、整精米率74.4%、长宽比1.7、胶稠度100 mm、直链淀粉含量1.5%、阴糯米率1%,达国标优质三级糯米标准[13]。 3 中科盐2号栽培要点
3.1 培育壮苗
中科盐2号在江苏作迟熟中粳稻种植,一般在5月底播种,应用机插秧技术,秧龄不超过23 d。秧田、大田面积比为1 ∶80,备足过筛营养土 750 kg/hm2,秧盘30张,用种量27 kg/hm2。5月初做好秧板,板面要平、光、实,板面净宽1.4 m,沟宽0.15 m,沟深0.1 m,80%营养土作底土,用壮秧营养剂搅拌均匀6.0 kg/hm2,堆闷15 d以上;20%作盖籽土,不拌壮秧营养剂。用精甲·咯菌睛药剂干籽拌种,配比为50 kg稻种用10袋精甲·咯菌睛兑水1~2 kg拌匀后堆闷1 h后落谷。采用机械化流水线育秧,装盘平铺后,覆膜盖草,洇足水,揭膜后,注意防治好灰飞虱,控制好肥水管理,促进盘根结实,提起不散,根要粗壮、结实、发白。
3.2 精细整地
若前茬作物是小麦田,土壤肥力中等,将小麦秸秆切碎全量还田,45%复合肥225 kg/hm2和尿素75 kg/hm2,均匀撒施,耕翻深度16 cm以上,用水泡田3 d,平整大田,达到高低不过寸,磨平后,用 36%丁·乳油3 000 mL/hm2和10%苄嘧磺隆 300 g/hm2 进行封闭化除,沉实3 d后,薄水栽插,栽插标准为行距30 cm、株距11.2 cm,每穴3~4苗。
3.3 加强肥水管理
移栽后大水活棵,5~7 d后脱水露田,促进通气排毒扎根,移栽10 d左右,上浅水追施分蘖肥,施用尿素187.5 kg/hm2,7月初追施分蘖肥 150 kg/hm2。分蘖期间保持大田湿润,干湿交替、以干为主的灌溉方式,7月中旬后开始搁田,轻搁多次搁,达到田面沉实不陷脚,叶片坚挺,7月下旬复水,施促花肥45%复合肥225 kg/hm2和尿素 150 kg/hm2,8月初施保花肥尿素112.5 kg/hm2。
3.4 防病治虫
主要抓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的防治,7月底前后5%己唑醇悬浮剂1 200 mL/hm2防治纹枯病,8月中旬用240 g/L噻呋酰胺懸浮剂300 g/hm2和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防治纹枯病、稻瘟病,8月下旬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300 g/hm2和20%咪鲜胺乳油1 500 mL/hm2防治稻曲病、纹枯病、稻瘟病。
4 中科盐2号应用前景
中科盐2号的成功选育,实现了优质、高产、抗逆等众多优良性状的聚集,有利于缓解江苏省优质糯稻品种短缺的现状,为农民种植水稻增产增收提供保障。如果中科盐2号平均每年推广10万hm2,未来5年,可增产稻谷2.35亿kg(按中科盐2号平均产量为10 677.15 kg/hm2,比对照品种淮稻5号增产4.65%计算),增加社会效益可达7.52亿元(按优质糯稻稻谷3.2元/kg计算),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黄荣华,张书标,章清杞,等. 杂交糯稻不育系龙特浦wxA选育[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3):273-276.
[2]黄荣华,范富英. 优质抗病杂交糯稻不育系闽农糯6A的选育及应用[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9,37(6):6-10,24.
[3]杨 军,周义文,林添资,等. 镇糯19号和镇糯20号的特征特性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9,738(4):18-19,23.
[4]高世伟,聂守军,刘 晴,等. 优质、抗逆、香型水稻新品种绥粳28的选育及应用前景分析[J]. 中国稻米,2019,25(4):106-108.
[5]朱 镇,张亚东,陈 涛,等. 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南粳3818的选育与利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4):77-78.
[6]闵 军,刘利成,刘创业,等. 优质常规糯稻新品种板仓香糯的选育与应用[J]. 中国稻米,2018,24(1):107-108.
[7]陈 峰,姜明松,徐建第,等. 优质高产糯稻新品种圣香糯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20,37(2):57-59.
[8]沈 航,陈 娇,黎佰杨,等. 低温胁迫对不同杂交水稻组合苗期耐冷性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2):59-63.
[9]刘 凯,唐红生,严国红,等. 国审中粳稻新品种中科盐1号的选育及应用[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9,36(5):58-60.
[10]王 妍,魏松红,王小皙,等. 水稻主栽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J].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3):125-128.
[11]宛柏杰,刘 凯,赵绍路,等.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ta、Pi-b、Pigm和Pi54在骨干亲本中的分布以及对穗颈瘟抗性的作用[J]. 西南农业学报,2020,33(1):1-6.
[12]陈 涛,吴 昊,张亚东,等. 聚合Stv-bi和Wx-mq基因改良武育粳3号条纹叶枯病抗性和食味品质[J]. 中国水稻科学,2015(5):467-474.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大米:GB 1354—2009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