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这是中国第一次提出的小康概念,但目前我们还只是刚刚进入小康的门槛
1991年中国政府明确的16项小康指标中,有13项指标已经达到,有3个指标略有欠缺。这3个指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蛋白质摄入量、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以上县百分比。
所谓“小康社会”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全体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并且家有余钱;二是全体人民参与社会的途径日益增多;三是人民的生活质量与过去相比有明显的改善。
这样来看,目前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是不全面,也是不均衡的——人均GDP才800多美元,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下限;城乡差距特别大,大城市和县城之间的差距也较大,像上海和深圳这样的大城市人均GDP已经达到4000美元,不仅远远超过了小康水平的标准,而且已经达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但有一部分县还没有达到小康水平。
总观16项小康社会的指标,经济物质方面的指标很多,而对人们文化和精神需求考虑的相对较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比小康水平更先进。下一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个人认为既要看重人均GDP,又要看重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
2020年,中国的人均GDP将达到3000美元以上,考虑到汇率因素,未来可接近4000美元。未来20年的基尼系数预计将呈逐步缩小的趋势,到2020年,基尼系数应控制在0.4以内。
在这个过程中,要协调城乡发展,应该以缩小“三大差别”作为一个基本出发点。
这里讲的“三大差别”是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收入差别。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缩小“三大差别”的任务比较繁重,目前调控三大差别的财政资源还十分有限,因此,中国调控三大差别将主要通过发展经济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够急于求成。但是,我们各项法律、政策和制度都应时刻把缩小三大差别作为一个基本出发点。
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70%的大国,工业化处在中期阶段,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空间,未来我们的现代化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推进要和工业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工业化是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与此同时,信息化的问题又摆在我们面前,在我们的发展计划中,IT产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中国目前互联网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对于信息化和开展各种经贸活动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缩小城乡差别的出路。
通过西部大开发,实现东中西部的共同发展。中央将进一步加大地区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现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加大中央财政在地区转移支付的强度,这是缩小地区差距的重要杠杆。
而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缩小收入差别的有力工具。
我认为全面小康社会要努力做到“有保无类”。近期社会保险扩容不能动摇,当然保险水平和缴费率仍有探讨的余地;中国的社会保障不宜再搞城乡分治的办法,要考虑农民社会保障和市民社会保障的接轨问题;目前应该尽快把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纳入议事日程,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
我理解“教育产业化”是义务教育以后的教育阶段可以采取市场化的手段来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绝对不能够产业化,相比较而言,我个人觉得,中国目前对一些重点高校的政府投入过多,而一些地区农村9年义务教育的经费缺口比较大,国家应该把投入高等学校的钱——锦上添花的,转投到义务教育阶段来——雪中送炭。
目前不仅农村义务教育有问题,城市义务教育问题也不少,乱收费问题比较突出。对一些欠发达的省、市、县,国家应该加大财政转移的支付力度,支持这些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因为那些地区靠自身的财政平衡是非常困难的,义务教育的平等最为重要,义务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是最大的不平等。
1991年中国政府明确的16项小康指标中,有13项指标已经达到,有3个指标略有欠缺。这3个指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蛋白质摄入量、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以上县百分比。
所谓“小康社会”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全体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并且家有余钱;二是全体人民参与社会的途径日益增多;三是人民的生活质量与过去相比有明显的改善。
这样来看,目前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是不全面,也是不均衡的——人均GDP才800多美元,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下限;城乡差距特别大,大城市和县城之间的差距也较大,像上海和深圳这样的大城市人均GDP已经达到4000美元,不仅远远超过了小康水平的标准,而且已经达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但有一部分县还没有达到小康水平。
总观16项小康社会的指标,经济物质方面的指标很多,而对人们文化和精神需求考虑的相对较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比小康水平更先进。下一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个人认为既要看重人均GDP,又要看重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
2020年,中国的人均GDP将达到3000美元以上,考虑到汇率因素,未来可接近4000美元。未来20年的基尼系数预计将呈逐步缩小的趋势,到2020年,基尼系数应控制在0.4以内。
在这个过程中,要协调城乡发展,应该以缩小“三大差别”作为一个基本出发点。
这里讲的“三大差别”是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收入差别。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缩小“三大差别”的任务比较繁重,目前调控三大差别的财政资源还十分有限,因此,中国调控三大差别将主要通过发展经济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够急于求成。但是,我们各项法律、政策和制度都应时刻把缩小三大差别作为一个基本出发点。
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70%的大国,工业化处在中期阶段,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空间,未来我们的现代化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推进要和工业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工业化是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与此同时,信息化的问题又摆在我们面前,在我们的发展计划中,IT产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中国目前互联网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对于信息化和开展各种经贸活动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缩小城乡差别的出路。
通过西部大开发,实现东中西部的共同发展。中央将进一步加大地区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现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加大中央财政在地区转移支付的强度,这是缩小地区差距的重要杠杆。
而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缩小收入差别的有力工具。
我认为全面小康社会要努力做到“有保无类”。近期社会保险扩容不能动摇,当然保险水平和缴费率仍有探讨的余地;中国的社会保障不宜再搞城乡分治的办法,要考虑农民社会保障和市民社会保障的接轨问题;目前应该尽快把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纳入议事日程,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
我理解“教育产业化”是义务教育以后的教育阶段可以采取市场化的手段来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绝对不能够产业化,相比较而言,我个人觉得,中国目前对一些重点高校的政府投入过多,而一些地区农村9年义务教育的经费缺口比较大,国家应该把投入高等学校的钱——锦上添花的,转投到义务教育阶段来——雪中送炭。
目前不仅农村义务教育有问题,城市义务教育问题也不少,乱收费问题比较突出。对一些欠发达的省、市、县,国家应该加大财政转移的支付力度,支持这些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因为那些地区靠自身的财政平衡是非常困难的,义务教育的平等最为重要,义务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是最大的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