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光学难学难教问题的突破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lhonger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学在整个初中科学课程中难度不算大,不少学生因为接触了光学中很多有趣的实验现象,从而对光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光学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主要还是对抽象的成像问题理解不到位,导致对一些常见生活现象的解释似懂非懂,想当然,不求甚解.针对这个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如何突破光学教学中难学难教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1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含义
  在光学教学中,遇到过这样的题目:
  问题1王芳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 m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CD#3]m,她在后退的过程中,像的大小[CD#3](变大,变小,不变).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 m处,这时她还能否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像?[CD#3].
  这道题前两空学生都能答对,但最后一空错误率较高.这一空实际上考察的是对“实像”和“虚像”概念的理解.
  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分析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思维障碍造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只注重对概念的记忆而不是理解,导致概念教学的有效性低下,学生对相关概念所涉及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就有一种思路打不通的现象,遇到新题目往往会束手无策.在光学这一章,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实像”和“虚像”的概念呢?华师大版初中科学教材在七年级下册学习“小孔成像”一节时,学生对“像”已经有了初步体会,知道“像”的形状由“物”决定,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亮的,而“影”是暗的,两者有明显区别.对于“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在光屏上呈现,且能用肉眼观察,这一概念可以通过小孔成像的实验得到理解,学生也易于接受.“虚像”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八年级下册“平面镜成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实像”概念的对比,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首先让学生用肉眼观察能否看到蜡烛的像,然后用白纸在玻璃板背后前后移动,观察蜡烛的像能否呈现在白纸上,通过这两个现象引出“虚像”的概念:能被人看见,但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部分老师到这一步就算完成了“虚像”概念的教学,实际上,此时学生对这个抽象的概念还会有很多疑惑,比如,人能看到“实像”是因为光到达光屏成像后,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但“虚像”连光屏都不能呈现,肉眼又怎么能看到?肉眼接收的光又来自哪里?
  显然,这里通过实验现象直接给出“虚像”的概念太过粗糙,教师需要进一步结合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给出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即像点,借助于像点进一步分析.眼睛与蜡烛位于同侧,蜡烛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能进入人眼,肉眼能看到像是因为有真实的光进入人眼(反射光).但人的感觉是光线沿直线传播,好像光是从平面镜背后的像点发出,所以就认为镜子背后有了像.而我们知道平面镜是不透明的,不可能有实际光线穿到背后,所以将光屏放在平面镜背后去承接像是不可能做到的,也就是说“虚像”不能呈在光屏上.因此,在平面镜后的“虚像”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由人们想象出来的.以实验现象为依据,结合光的性质与光路图一起分析,学生理解“實像”和“虚像”的思维障碍就可以消除了.那么,在平面镜背后放一块木板,还能成像吗?能成像,因为光本来就不会穿[HJ1.15mm]到平面镜背后去,木板的存在并不影响人对“虚像”的想象.另外,仅1米深的水池,可以成一个像距为384400千米的月亮的“虚像”也就很好理解了.
其他文献
全国高等学校统一考试物理科考试说明中提出了五种能力要求: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这五种能力要求都联系着一种共同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所谓分类讨论,通俗地说就是分情况讨论,在很多的物理问题中,研究的对象和过程具有多元性,因而决定了相互间作用和运动情况以及可能结果的多样性,正确运用分类讨论的方法,才能使研究的问题变得清晰、条理,研究方向变得明确
摘要: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教师了解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采用什么方法批改学生的作文,关系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本文略述了在英语写作教学中作文批改方式和反馈策略的多样化。  关键词:英语写作批改反馈策略    一、英语作文批改的现状及其弊病    英语作文批改,是英文写作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却也是写作教学中一个最薄弱的环节。对学生写作起直接的指导作用。有效的批改方式能让学生通
八年级物理中的序言为学生展示了物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序言中的趣味实验和学习方法指导能有效吸引学生学习物理和快速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在学习物理中遇到困难,怎样帮助这部分学困生学好物理就成为了老师思考的问题.而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我们发现物理学困生并不是智力存在障碍,而是他们没有全身心投入到物理的学习中去,要想促进学困生学好物理,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投入到的物理学习之中.笔者在教学的实践
通電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将与物体受到的其他外力共同决定物体的力学状态,是加速、减速、还是平衡,使得电磁感应现象和力与运动交织在一起.分析思路是:导体受力运动→切割磁感线→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通电导体受安培力→合外力变化→加速度变化→速度变化→周而复始地循环,循环结束时加速度为零,导体以极值速度匀速运动或加速度恒定做匀变速运动.分析思路如图1.
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概念,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的引入与建立不太容易寻找到理由.纵观初中物理,从之前的测量概念的引入是因为生活中需要比较,质量概念的建立是因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并不相同,密度概念的建立是因为不同物质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并不相等,电流概念的建立是因为不同电路中电流的强度有所不同……而为什么要引入并建立功的概念,很多时候寻找不到一个确切的理由.毕竟,教材上
学校管理应科学做“减法”rn潘照团(浙江省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 学校管理要想优质高效,就要科学地做“减法”.一是减少校级活动次数.要明确教务处、德育处、教科处等重要部门
期刊
滑动变阻器因能有效的改变电压和电流的大小,是电学实验控制电路中较重要、较常用的仪器,也是近年来高考实验考查的热点和重点.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有两种常见的连接方式,即分压式和限流式(如表1).笔者就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分压接法的选取與优化,进行了简单整理,与同行们交流.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通过学生的质疑,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提问质量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诱发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质疑与应答,师生协作,构成课堂动态应答链等方面起积极促进作用,进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
物理新课教学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了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的能力,可以用习题的解答来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一般的习题教学是教师选择一些难度、数量适中的习题,先让学生思考,由学生自己完成,然后教师进行点拨、指導.有些习题在师生共同解答之后,也就是完成了常规的解题教学之后,还可以进行一些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得到更多收获.本文以密度的习题教学为例,谈谈怎样开展习题的“后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人们都希望使自己和家人生活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但现实并非如此,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险,随时有可能对我们造成严重伤害.电磁辐射就是其中一种,电磁辐射的存在不像其他污染那样: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出.它分布在空中,潜伏于地下,能造成飞机、轮船、车辆和电气、电子产品运行失常、失灵,甚至被损坏;还会损害人类身体健康,导致人体多种疾病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