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历史上就有“义利之辨”的讨论,义利观问题是每个时代的思想家们所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主要讨论的就是如何对待和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古人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正确的去对待生活、工作中的义和利,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人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义利观不仅仅是一个学生的思想教育更是体现一个社会的道德走向。在社会的大环境里,每一个大学生从一个相对约束的环境里面到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大学生活,面对社会的各种诱惑,在价值观与人生观上会发生很大的转变。在这个转变期,我们更应该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针对大学生当前价值观多样性的思想状况,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义利观;大学生;社会主义义利观
如何处理功利与义理的关系,是从古到今都在讨论的价值观问题。功利,指眼前的功效和利益;也指功名和利禄。义理,指合于一定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
一、古今中外的义利思想
在中国传统的义利思想中,孔子的“罕言利”, 是典型的重义轻利论者。当需要对“义”和“利”做出选择时,孔子的价值原则是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孟子则更甚,非常重视“义”字。他在《孟子·离娄上》 中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这就是说人的一切言行完全以合义为准则,以合义为转移,只要合于义,言可以不必信,行也不必果。在义与利的关系上也是如此:“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不合乎道义,给我以天下,也不予之“顾”。 所以当梁惠王问孟子不远千里而来,是否“将有以利吾国乎?”时,他竟回答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1]仁义高于一切,利益、功利都不需提。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今文经学家董仲舒,他坚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义利观,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匡扶正义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董仲舒在处理利与义的关系时,主张“义利两有”,他在《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中说:“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但义又是重于利的,“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义之养生人大于利。”董仲舒要求人们在生活中重义轻利,确立 “正其谊不谋其利,
作者单位:610041四川师范大学
明其道不计其功”的价值取向;在满足人们适当物质利益要求的前提下,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以仁义之道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董仲舒的只讲道义,不谋利计功,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在西方的封建社会,虽然和中国的封建社会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仍然有其独特的义利之谈。其道德都要求人们要禁欲,例如托马斯·阿奎那提出人的道德生活就在于遵守封建等级制度,他认为“提高自己的等级是有罪的,因为等级的划分是上帝规定的”[2]。阿奎那强调社会整体利益,他讲:“社会利益大于个人利益,而且更为神圣”[3]。可见,出自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目的,西方中世纪的伦理思想也是强调封建社会整体利益至上性的。
当今我们提倡社会主义义利观,这是一种新型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它既继承了中外古代义利思想的积极方面,同时也结合当今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要求,科学的认识了义利关系,是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基本观点,是一种科学的义利统一观。
二、当代大学生义利观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义利观的现状主要表现在:第一,强调自我价值。当代大学生在谈论人生价值时,总是过分的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许多大学生把高收入、优越的环境和发展前景作为就业考虑的重点。真正抱着“为祖国效力,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样思想的大学生寥寥无几。第二,功利主义倾向明显,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快速财富增长,造成人们行为的短期化和功利化。人们盲目对物质的追求,对金钱和名利的崇拜。受其影响,大学生在学习、择业、工作的过程中功利主义倾向明显,如替考、报考短期速成班获得资历证书,选择高工资高待遇的工作等比比皆是;部分学生入党的目的是为了作为考公务员的“敲门砖”。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学生都深受社会上“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成功就是获取功名利禄”等等思想的影响,主人翁意识淡薄,缺乏社会锻炼。第三,全局观念淡漠。当前市场经济的开放与发展,社会信息的不断更新,使大学生一方面注重发展自我,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处理自身对社会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三、加强大学生的义利观教育
首先,要帮助大学生弄懂弄清“义”和“利”的矛盾统一的关系。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树立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里面,要争取引导学生“义”和“利”的价值取向、把社会责任与个人的理想相结合,切实的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把对社会的贡献于个人的理想的追求结合在一起。
其次,正确地认识奉献与索取的价值内容,也是义利观的教育重点。现在大多数的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的环境中,大多人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小皇帝”、“小公主”,习惯了被爱包围的学生们,有时候不懂得去给予别人帮助,在他们的意识里面,被爱是一种理所应当的事情。我们在义利观的教育中,针对这些问题,也要有相关的体现。比如组织一些即时的与义利观相符合的小表演,组织大家共同来完成一些大的活动,让每个人在这里活动中,扮演各自的角色,学会理解别人,学会去换位思考。索取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但索取的方式方法应具有法律的约束性和道德的规范性,应当遵循按义取利的基本原则。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我们要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义利观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全方位推进大学生义利观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孟子导读,巴蜀书社,1987,37.
[2]罗国杰,宋希仁. 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375.
[3]阿奎那.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上海:商务印书馆,1982,70.
【关键词】义利观;大学生;社会主义义利观
如何处理功利与义理的关系,是从古到今都在讨论的价值观问题。功利,指眼前的功效和利益;也指功名和利禄。义理,指合于一定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
一、古今中外的义利思想
在中国传统的义利思想中,孔子的“罕言利”, 是典型的重义轻利论者。当需要对“义”和“利”做出选择时,孔子的价值原则是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孟子则更甚,非常重视“义”字。他在《孟子·离娄上》 中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这就是说人的一切言行完全以合义为准则,以合义为转移,只要合于义,言可以不必信,行也不必果。在义与利的关系上也是如此:“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不合乎道义,给我以天下,也不予之“顾”。 所以当梁惠王问孟子不远千里而来,是否“将有以利吾国乎?”时,他竟回答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1]仁义高于一切,利益、功利都不需提。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今文经学家董仲舒,他坚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义利观,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匡扶正义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董仲舒在处理利与义的关系时,主张“义利两有”,他在《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中说:“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但义又是重于利的,“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义之养生人大于利。”董仲舒要求人们在生活中重义轻利,确立 “正其谊不谋其利,
作者单位:610041四川师范大学
明其道不计其功”的价值取向;在满足人们适当物质利益要求的前提下,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以仁义之道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董仲舒的只讲道义,不谋利计功,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在西方的封建社会,虽然和中国的封建社会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仍然有其独特的义利之谈。其道德都要求人们要禁欲,例如托马斯·阿奎那提出人的道德生活就在于遵守封建等级制度,他认为“提高自己的等级是有罪的,因为等级的划分是上帝规定的”[2]。阿奎那强调社会整体利益,他讲:“社会利益大于个人利益,而且更为神圣”[3]。可见,出自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目的,西方中世纪的伦理思想也是强调封建社会整体利益至上性的。
当今我们提倡社会主义义利观,这是一种新型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它既继承了中外古代义利思想的积极方面,同时也结合当今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要求,科学的认识了义利关系,是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基本观点,是一种科学的义利统一观。
二、当代大学生义利观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义利观的现状主要表现在:第一,强调自我价值。当代大学生在谈论人生价值时,总是过分的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许多大学生把高收入、优越的环境和发展前景作为就业考虑的重点。真正抱着“为祖国效力,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样思想的大学生寥寥无几。第二,功利主义倾向明显,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快速财富增长,造成人们行为的短期化和功利化。人们盲目对物质的追求,对金钱和名利的崇拜。受其影响,大学生在学习、择业、工作的过程中功利主义倾向明显,如替考、报考短期速成班获得资历证书,选择高工资高待遇的工作等比比皆是;部分学生入党的目的是为了作为考公务员的“敲门砖”。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学生都深受社会上“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成功就是获取功名利禄”等等思想的影响,主人翁意识淡薄,缺乏社会锻炼。第三,全局观念淡漠。当前市场经济的开放与发展,社会信息的不断更新,使大学生一方面注重发展自我,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处理自身对社会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三、加强大学生的义利观教育
首先,要帮助大学生弄懂弄清“义”和“利”的矛盾统一的关系。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树立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里面,要争取引导学生“义”和“利”的价值取向、把社会责任与个人的理想相结合,切实的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把对社会的贡献于个人的理想的追求结合在一起。
其次,正确地认识奉献与索取的价值内容,也是义利观的教育重点。现在大多数的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的环境中,大多人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小皇帝”、“小公主”,习惯了被爱包围的学生们,有时候不懂得去给予别人帮助,在他们的意识里面,被爱是一种理所应当的事情。我们在义利观的教育中,针对这些问题,也要有相关的体现。比如组织一些即时的与义利观相符合的小表演,组织大家共同来完成一些大的活动,让每个人在这里活动中,扮演各自的角色,学会理解别人,学会去换位思考。索取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但索取的方式方法应具有法律的约束性和道德的规范性,应当遵循按义取利的基本原则。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我们要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义利观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全方位推进大学生义利观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孟子导读,巴蜀书社,1987,37.
[2]罗国杰,宋希仁. 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375.
[3]阿奎那.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上海:商务印书馆,19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