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愁的上游已是忧伤和失落日渐浓重的精神原乡。
——手记
乡愁是美学,也是与故乡草木呼吸与共的情感学和心理学,却断断不能是经济学或商品学。
乡愁无疑是多维的。首维是什么?是乡音。孙犁先生认为“乡音,就是水土之音”。乡音是故乡水土在游子喉舌间的深度记忆。莫说鬓毛衰,老大回,乡音无改,漂泊在外,一声乡音入耳,乡愁就袭上你的心头。
乡愁能不是离愁吗?与乡愁亲近的词是苦思,是伤心,是与故乡发生了大于零的距离,所以我说——乡愁是距离的函数。
医学上说,但凡生物体出现不健康的现象,就谓之得病。依我的体认,任何乡愁,都是在精神上过度系念乃至沉溺乡事乡物乡情而罹患的病。乡愁病,该属特殊的精神疾患。
乡愁,是会传染的。
我们已进入病乡愁时代!
我愈来愈认为,在今天,在中国,乡愁病了,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的人生,没有乡愁不行,乡愁病得太重也不行;没有乡愁也是一种病。任何人都无权消灭乡愁。
乡愁也无法医治。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如何不忘乡愁、善待乡愁、慰藉乡愁。让乡愁成为精神的原动力!
用不着背负青天俯视神州,你只要站在大地上,就足以明白,整个中国,日薄西山的是农业社会的诗意,格式化的是乡村的耕读情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诗韵已荡然无存,把酒话桑麻邻翁相对饮的亲情亦被完全消解,乡邻亲善和睦的旧船票再也无法登上现实的客船。
该去哪里寻觅?河畔折柳的送别,渭水上萧萧的风,长江两岸的猿啼,汉阳琴台凄清的芳草……
的确,在今天,在偌大的中国版图上——我们安详、静谧、原生态的故乡,已走向灭亡!甚至在今天的中国,在故乡,你只要客观地说出大地上的真相,哪怕不作沉痛的说明,也足以证明被异化和被消亡的,还有植根故乡的精神、情感和梦。
我终于明白,我何以会把《集结号》主题曲唱的“还有什么比死亡更容易”,总是幻听成“还有什么比故乡的消失更容易”。
是啊,你返回日夜思念的故乡,可故乡,已彻头彻尾不再是你记忆中的故乡,你的故乡,既似又不似卡夫卡的《城堡》——你人已进村,但你的心,却无法真正回到故乡。
你,不是有几个“故乡”吗?我们不是也有三类“故乡”吗?一是被异化的“故乡”(当前现实), 二是记忆屏幕里的故乡(记忆现实),三是童年生活的故乡(过去现实)。这真恰似哈哈铜镜的三面,熠熠生辉,光鉴天地……
其实,这些“故乡”你都无法回去了,即便能回去,如此的“故乡”,也不是你在情感上愿意回去的故乡,并不能慰藉你的魂魄。
我想,这真等同于你朝思暮想一个人,好不容易见了面,却发现他(她)根本就不是你心中的那个他(她),这也等同于陶令失去了南山东篱,苏轼沦陷了黄州东坡,宝玉丧失了引领精神的黛玉。
这亦等同于已将我的写作源头异化。写作,被我一直当作精神家园(事业)而经营,我的写作源头无法不是源自故乡。我的系列“自然笔记”——以精神和生命营建的精神家园,维系的自然物候、自然风情、自然生态、自然精神、自然哲学,无不与故乡的山水气息相通。诚如莫言先生所说,作家是用文学的方式拓展故乡,这是对故乡的一种超越。我想,任何作家、艺术家,如果丧失了精神故乡,精神家园业已沉沦,其艺术创造,还能不等同于井枯水、树断根吗?
逛韩国超市时,我发现那印有“身土不二”的袋装大米,价格是最为昂贵的。是身土不二?是的,身土不二。这无疑等于对世人说:田里长的稻米也好,站立的人也好,社会也好,这乡愁,这精神家园,都是“身土不二”的,是唯一的……乡土就是你的精神之根!你无法分离,更别无选择!
然而,怎么办?苍茫尘世,何处寄乡愁?
我想起俄罗斯大诗人叶赛宁的那句名言:“我抵达故乡,我即胜利。”——进入精神家园、抵达精神故乡,就没有任何道路了吗?
作为华夏儿女,我推崇“中国梦”——这是以美好观念和行为建构中国人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的大梦,是耸立在精神家园的大梦,惠泽苍生惠泽地球村的绿色梦,更是慰藉乡愁之梦。
无疑在承接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精神理想和不竭追求,这中国梦!
“日暮乡关何处是?”唐时,诗人崔颢伫立于落日映照的黄鹤楼头,断鸿声里,面对萋萋芳草,以伟大汉语吟出了这句千古之问。我想,在今天看来,除了是人生饱受精神流落的无奈之问,难道就不包含中国人,对营建精神家园、构筑伟大的“中国梦”历程的关切和忧患吗?
(选自《北京文学》2015年第6期)
[【点读】]
乡愁一词本已带上了浓重的忧伤,作者起笔对它的渲染,更让读者内心如汤煮。接着,作者从悲伤中走出来,面对无法医治的乡愁,喊出了“让乡愁成为精神原动力”的响亮声音。这声音让人不再沉浸于乡愁的消极层面,而是带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从正面看待它。最后,作者自然而然地联系到了对营建精神家园、构筑伟大“中国梦”历程的关切。从古老的话题谈到现实的政策,笔调既照应传统又探寻当下,就使得作品厚重而不失新意。
——手记
乡愁是美学,也是与故乡草木呼吸与共的情感学和心理学,却断断不能是经济学或商品学。
乡愁无疑是多维的。首维是什么?是乡音。孙犁先生认为“乡音,就是水土之音”。乡音是故乡水土在游子喉舌间的深度记忆。莫说鬓毛衰,老大回,乡音无改,漂泊在外,一声乡音入耳,乡愁就袭上你的心头。
乡愁能不是离愁吗?与乡愁亲近的词是苦思,是伤心,是与故乡发生了大于零的距离,所以我说——乡愁是距离的函数。
医学上说,但凡生物体出现不健康的现象,就谓之得病。依我的体认,任何乡愁,都是在精神上过度系念乃至沉溺乡事乡物乡情而罹患的病。乡愁病,该属特殊的精神疾患。
乡愁,是会传染的。
我们已进入病乡愁时代!
我愈来愈认为,在今天,在中国,乡愁病了,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的人生,没有乡愁不行,乡愁病得太重也不行;没有乡愁也是一种病。任何人都无权消灭乡愁。
乡愁也无法医治。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如何不忘乡愁、善待乡愁、慰藉乡愁。让乡愁成为精神的原动力!
用不着背负青天俯视神州,你只要站在大地上,就足以明白,整个中国,日薄西山的是农业社会的诗意,格式化的是乡村的耕读情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诗韵已荡然无存,把酒话桑麻邻翁相对饮的亲情亦被完全消解,乡邻亲善和睦的旧船票再也无法登上现实的客船。
该去哪里寻觅?河畔折柳的送别,渭水上萧萧的风,长江两岸的猿啼,汉阳琴台凄清的芳草……
的确,在今天,在偌大的中国版图上——我们安详、静谧、原生态的故乡,已走向灭亡!甚至在今天的中国,在故乡,你只要客观地说出大地上的真相,哪怕不作沉痛的说明,也足以证明被异化和被消亡的,还有植根故乡的精神、情感和梦。
我终于明白,我何以会把《集结号》主题曲唱的“还有什么比死亡更容易”,总是幻听成“还有什么比故乡的消失更容易”。
是啊,你返回日夜思念的故乡,可故乡,已彻头彻尾不再是你记忆中的故乡,你的故乡,既似又不似卡夫卡的《城堡》——你人已进村,但你的心,却无法真正回到故乡。
你,不是有几个“故乡”吗?我们不是也有三类“故乡”吗?一是被异化的“故乡”(当前现实), 二是记忆屏幕里的故乡(记忆现实),三是童年生活的故乡(过去现实)。这真恰似哈哈铜镜的三面,熠熠生辉,光鉴天地……
其实,这些“故乡”你都无法回去了,即便能回去,如此的“故乡”,也不是你在情感上愿意回去的故乡,并不能慰藉你的魂魄。
我想,这真等同于你朝思暮想一个人,好不容易见了面,却发现他(她)根本就不是你心中的那个他(她),这也等同于陶令失去了南山东篱,苏轼沦陷了黄州东坡,宝玉丧失了引领精神的黛玉。
这亦等同于已将我的写作源头异化。写作,被我一直当作精神家园(事业)而经营,我的写作源头无法不是源自故乡。我的系列“自然笔记”——以精神和生命营建的精神家园,维系的自然物候、自然风情、自然生态、自然精神、自然哲学,无不与故乡的山水气息相通。诚如莫言先生所说,作家是用文学的方式拓展故乡,这是对故乡的一种超越。我想,任何作家、艺术家,如果丧失了精神故乡,精神家园业已沉沦,其艺术创造,还能不等同于井枯水、树断根吗?
逛韩国超市时,我发现那印有“身土不二”的袋装大米,价格是最为昂贵的。是身土不二?是的,身土不二。这无疑等于对世人说:田里长的稻米也好,站立的人也好,社会也好,这乡愁,这精神家园,都是“身土不二”的,是唯一的……乡土就是你的精神之根!你无法分离,更别无选择!
然而,怎么办?苍茫尘世,何处寄乡愁?
我想起俄罗斯大诗人叶赛宁的那句名言:“我抵达故乡,我即胜利。”——进入精神家园、抵达精神故乡,就没有任何道路了吗?
作为华夏儿女,我推崇“中国梦”——这是以美好观念和行为建构中国人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的大梦,是耸立在精神家园的大梦,惠泽苍生惠泽地球村的绿色梦,更是慰藉乡愁之梦。
无疑在承接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精神理想和不竭追求,这中国梦!
“日暮乡关何处是?”唐时,诗人崔颢伫立于落日映照的黄鹤楼头,断鸿声里,面对萋萋芳草,以伟大汉语吟出了这句千古之问。我想,在今天看来,除了是人生饱受精神流落的无奈之问,难道就不包含中国人,对营建精神家园、构筑伟大的“中国梦”历程的关切和忧患吗?
(选自《北京文学》2015年第6期)
[【点读】]
乡愁一词本已带上了浓重的忧伤,作者起笔对它的渲染,更让读者内心如汤煮。接着,作者从悲伤中走出来,面对无法医治的乡愁,喊出了“让乡愁成为精神原动力”的响亮声音。这声音让人不再沉浸于乡愁的消极层面,而是带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从正面看待它。最后,作者自然而然地联系到了对营建精神家园、构筑伟大“中国梦”历程的关切。从古老的话题谈到现实的政策,笔调既照应传统又探寻当下,就使得作品厚重而不失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