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优质教育,事关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是强县富民的基础工程,更是让人民群众“有学上”、“上好学”的民心工程。
治穷先治愚,治愚兴教育,哪怕只有一分钱,也要掰一半给教育。
地处山西省南端、中条山深处的运城市垣曲县,是有名的省级贫困县。2014年,该县财政总收入仅4.68亿元。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还靠国家“输血”扶持的财政穷县,却在全市率先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在全省27个教育均衡发展达标县中遥遥领先,创下山西省教育界“北有岢岚、南有垣曲”的佳话。
再穷不能穷教育
从青年山上俯瞰垣曲县城,最美的景致当数点缀其间的城西学府苑各所学校:中条中学、移民初中、特教学校、城西幼儿园……一座座校园像是一幅幅水墨画,更像一串珍珠,散落在美丽的舜乡大地。
在“教育优先”的原则下,自2010年起,垣曲县先后投入6亿多元,实施了15.3万平方米的中小学危房改造、薄弱学校改造、标准化学校建设等重点工程,使全县中小学硬件设施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化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014年,该县高标准通过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督查评估认定。
同时,垣曲县还投入8000万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6所,其中:县直幼儿园3所、乡镇中心园11所、村级幼儿园8所、附属幼儿园24所,有效解决了适龄儿童“入园难”、“入园贵”问题。2015年,该县还将投入50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一所小学、两所县直幼儿园和两所乡镇中心园,在全市率先实现公办幼儿园全覆盖。
“治穷先治愚,治愚兴教育,哪怕只有一分钱,也要掰一半给教育。”垣曲县县长杨彦康说,“垣曲是一个财政穷县,长期以来,中小学及幼儿园办学条件差、教育教学设施严重短缺,全县70%的学校存在危房,绝大多数农村学校采用‘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的传统教学手段。大事业需要大投入,大投入催生大变革。我们就是要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举全县之力办教育,彻底改善办学条件,实现垣曲教育的大翻身。”
教师不再是“铁饭碗”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垣曲县还从制度上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校长是教育之魂,校长队伍建设是教育管理的关键。自2010年以来,该县坚持“一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通过公开竞聘择优选拔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同时,每年都要对中小学校级领导进行两次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及时优胜劣汰。迄今为止,已有40多名正副校长受处分或调整岗位。
“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是垣曲县教育人事管理的常态机制。2010年,该县一次性辞退全县所有民办代课教师400余人,彻底清除了代课教师现象。全县以校长城乡交流、教师校际交流、支教等形式,促进了城乡之间校长、教师的合理流动。
“管理是灵魂,导向是杠杆,我们奖勤罚懒一丝不苟。”垣曲县副县长、自2009年起担任教育局长的王小元说,“我们对偏远山区的支教人员备加关爱,在评优、评模等方面优先关照,每月根据路程远近,分别给予70元至200元的山区补贴,报销两次往返交通费用。这个标准远高于国家政策标准。”
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增强了教育活力。时下,在该县的中小学校园里,学习“充电”、钻研业务蔚然成风。“‘铁饭碗’算是打碎了,今后没有两下子还真不行!”一位从教20多年的教师如是说。
城乡均衡新途径
就地取材,用草帽、竹竿等制作工艺品为走廊进行美术布展,整个教学楼俨然就是一个妙趣横生的童话世界……2014年暑假,垣曲县城南幼儿园园长王海云忙着和同事们在皋落幼儿园布置校舍。根据垣曲县教育局安排,城南幼儿园与这个乡村幼儿园同属一个“均衡发展共同体”,要实现资源共享、同步发展。
2014年7月,垣曲县教育局出台实施一项新政策,在全县范围内构建县域内城乡学校均衡发展七大教育共同体。根据安排,垣曲县所有城区段优质学校,都与农村山区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结为教育联盟,在师资、设备方面实现调配共享,形成相对稳定的教育发展实体。垣曲县计划通过三年努力,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网格式覆盖,基本形成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和较为突出的办学特色。
同时,该县又与北京师范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实施“垣曲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工程”。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投资1000万元,着力积极打造一批名师名校长和品牌学校,切实推动垣曲教育事业内涵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
不仅如此,垣曲县还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先后邀请60余名省级和国家级教育专家到垣曲讲学,选派280名教师参加“国培计划”;与山西师范大学签订“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协议,派出380余名骨干教师进修学习。
高考达线率屡创新高
教育优先发展,已让垣曲县人民群众尝到了甜头。2014年高考,全县参考1876人,在比上年减少173人的情况下,六类达二本B类线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088人,达线率为58%,比上年提高了7.6个百分点。这个数字,比2010年几乎翻了一番。
“小县也要办大教育,穷县也要办富教育,山区也要办名教育。”垣曲县县委书记史凯说“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优质教育,事关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是强县富民的基础工程,更是让人民群众‘有学上’、‘上好学’的民心工程。现在,垣曲真正实现了:最安全的是学校,最漂亮的是校园,最幸福的是学生,最放心的是家长,最满意的是百姓。我们相信,随着教育强县战略目标的逐步推进,一个转型跨越的新垣曲必将早日实现!”
治穷先治愚,治愚兴教育,哪怕只有一分钱,也要掰一半给教育。
地处山西省南端、中条山深处的运城市垣曲县,是有名的省级贫困县。2014年,该县财政总收入仅4.68亿元。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还靠国家“输血”扶持的财政穷县,却在全市率先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在全省27个教育均衡发展达标县中遥遥领先,创下山西省教育界“北有岢岚、南有垣曲”的佳话。
再穷不能穷教育
从青年山上俯瞰垣曲县城,最美的景致当数点缀其间的城西学府苑各所学校:中条中学、移民初中、特教学校、城西幼儿园……一座座校园像是一幅幅水墨画,更像一串珍珠,散落在美丽的舜乡大地。
在“教育优先”的原则下,自2010年起,垣曲县先后投入6亿多元,实施了15.3万平方米的中小学危房改造、薄弱学校改造、标准化学校建设等重点工程,使全县中小学硬件设施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化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014年,该县高标准通过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督查评估认定。
同时,垣曲县还投入8000万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6所,其中:县直幼儿园3所、乡镇中心园11所、村级幼儿园8所、附属幼儿园24所,有效解决了适龄儿童“入园难”、“入园贵”问题。2015年,该县还将投入50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一所小学、两所县直幼儿园和两所乡镇中心园,在全市率先实现公办幼儿园全覆盖。
“治穷先治愚,治愚兴教育,哪怕只有一分钱,也要掰一半给教育。”垣曲县县长杨彦康说,“垣曲是一个财政穷县,长期以来,中小学及幼儿园办学条件差、教育教学设施严重短缺,全县70%的学校存在危房,绝大多数农村学校采用‘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的传统教学手段。大事业需要大投入,大投入催生大变革。我们就是要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举全县之力办教育,彻底改善办学条件,实现垣曲教育的大翻身。”
教师不再是“铁饭碗”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垣曲县还从制度上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校长是教育之魂,校长队伍建设是教育管理的关键。自2010年以来,该县坚持“一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通过公开竞聘择优选拔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同时,每年都要对中小学校级领导进行两次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及时优胜劣汰。迄今为止,已有40多名正副校长受处分或调整岗位。
“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是垣曲县教育人事管理的常态机制。2010年,该县一次性辞退全县所有民办代课教师400余人,彻底清除了代课教师现象。全县以校长城乡交流、教师校际交流、支教等形式,促进了城乡之间校长、教师的合理流动。
“管理是灵魂,导向是杠杆,我们奖勤罚懒一丝不苟。”垣曲县副县长、自2009年起担任教育局长的王小元说,“我们对偏远山区的支教人员备加关爱,在评优、评模等方面优先关照,每月根据路程远近,分别给予70元至200元的山区补贴,报销两次往返交通费用。这个标准远高于国家政策标准。”
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增强了教育活力。时下,在该县的中小学校园里,学习“充电”、钻研业务蔚然成风。“‘铁饭碗’算是打碎了,今后没有两下子还真不行!”一位从教20多年的教师如是说。
城乡均衡新途径
就地取材,用草帽、竹竿等制作工艺品为走廊进行美术布展,整个教学楼俨然就是一个妙趣横生的童话世界……2014年暑假,垣曲县城南幼儿园园长王海云忙着和同事们在皋落幼儿园布置校舍。根据垣曲县教育局安排,城南幼儿园与这个乡村幼儿园同属一个“均衡发展共同体”,要实现资源共享、同步发展。
2014年7月,垣曲县教育局出台实施一项新政策,在全县范围内构建县域内城乡学校均衡发展七大教育共同体。根据安排,垣曲县所有城区段优质学校,都与农村山区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结为教育联盟,在师资、设备方面实现调配共享,形成相对稳定的教育发展实体。垣曲县计划通过三年努力,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网格式覆盖,基本形成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和较为突出的办学特色。
同时,该县又与北京师范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实施“垣曲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工程”。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投资1000万元,着力积极打造一批名师名校长和品牌学校,切实推动垣曲教育事业内涵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
不仅如此,垣曲县还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先后邀请60余名省级和国家级教育专家到垣曲讲学,选派280名教师参加“国培计划”;与山西师范大学签订“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协议,派出380余名骨干教师进修学习。
高考达线率屡创新高
教育优先发展,已让垣曲县人民群众尝到了甜头。2014年高考,全县参考1876人,在比上年减少173人的情况下,六类达二本B类线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088人,达线率为58%,比上年提高了7.6个百分点。这个数字,比2010年几乎翻了一番。
“小县也要办大教育,穷县也要办富教育,山区也要办名教育。”垣曲县县委书记史凯说“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优质教育,事关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是强县富民的基础工程,更是让人民群众‘有学上’、‘上好学’的民心工程。现在,垣曲真正实现了:最安全的是学校,最漂亮的是校园,最幸福的是学生,最放心的是家长,最满意的是百姓。我们相信,随着教育强县战略目标的逐步推进,一个转型跨越的新垣曲必将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