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时代,伴随着中国崛起,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显著加深,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治理能力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无可置疑,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经济方面的雄厚实力足以让中国吸引更多的目光,但是,中国真正要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还必须有文化方面的软实力。实际上,从十六大开始,一直到十八大,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大力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大关键,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在传统优秀文化和现代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找到一条融合道路。近来,随着中国实施“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很多有识之士开始重新关注儒商传统文化,并且试图探索传统儒商文化在全球化时代下的发展机遇以及未来的挑战。
儒商文化以儒家学说的价值观、道德观为取向,体现了中国儒商在日常经营、生意往来和为人处事时的思维方式和处事准则,有其独特的文化模式。儒家文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仁者爱人的人本经商思想;二是以义取利的商业道德;三是诚信的经商行为准则;四是互惠互利的商业智慧;五是慎言笃行的实干敬业作风。
一、时代需要儒商文化
中国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全面走向世界,迎接世界的挑战。但是我们发现,我们的经济总量虽然很可观,但是经济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应该说这些年来,我们只注重量的扩张,却忽视了质的提升,也就是经济品质亟待提高。经济发展不能只单纯依赖经济,还要注重文化的作用。做经纪最后一定是做文化。只有把经济背后的文化做好了,中国才能在全球文化交流的大潮中,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占得先机。在这方面,国家也注意到了,因此提出企业要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就是要靠文化。三十多年来,我们的经济取得了高速增长,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存在着政治改革,社会改革,文化发展等方面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五个全面”的战略,并提出“五个关键词”,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正是基于此提出来的。
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际,文化建设都已经摆在迫在眉睫的位置,那么我们就面临一个问题,伴随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们的文化建设如何做?或者说我们的文化改革如何自我反省?这不是一个被动应对的问题,而是文化自觉的的反省。
二、儒商文化的价值实现与创新
价值实现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是出于金字塔顶级的需求。从低级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到高级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最后才是自我实现需求。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除了经济总量一跃升为世界第二,另外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企业家精神。而企业家精神从哪里来?不是政府的刻意引导和掌控,也不来自社会的千呼万唤,而是从企业家的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企业家精神的实质是什么?一千个人可能会有一千个答案。但最根本的只有一点,就是创新。创新从来都是推动变革的最强大的驱动力量。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创新已经不是一个两个企业家的事情,而是人人创新,大众创新,每个人都是创新的发起者又是创新的受益者。创新不一定是天翻地覆的变化,甚至只要你想到创新,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创新,是你积极拥抱未来的生活和生命态度,是勇于做出改变的积极行动。
21世紀儒商文化的再一个内在需求是超越。超越,即是达到精神的灵性层次。马斯洛的五个层次需求论广为人知,但这并不是他的终点。因为他发现“自我实现”的理论容易将人引向极端的自我主义。他在去世前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Z理论》(TheoryZ),文中他重新反省自己多年来发展出的需求理论,并增加了第六个需求层次——自我超越。这种自我超越,“是以宇宙为中心,而不只注意人性需求或兴趣而已,它超越人性、自我及自我实现等观念……缺乏超越的及超个人的层面,我们会生病、会变得残暴、空虚,或无望,或冷漠。我们需要‘比我们更大的’东西,激发出敬畏之情,重新以一种自然主义的,经验性的、与教会无关的奉献自已。”
三、互联网环境下儒商文化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个方面,互联网的出现,一个最大的改变,是把使用电脑的人连接在了一起。因此互联网最大的成功不在于技术层面,而是对人的影响。同样互联网以其系统开放性、内容共享性、成本低廉性、传播交互性、竞争公平性、沟通有效性和速度快捷性等优势,大大地推动了企业文化的社会化和民主化进程,彻底改变了企业生态,推动了企业文化的创新。
简单地说,互联网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改变了员工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二是改变了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形态;三是优化了企业信息的对称性和共享性;四是打开了企业员工的眼界;五是改变了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六是提高了员工的创新力和创造力。
正因如此,所以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文化,一个首要的变化就是体验性的。过去的企业文化都是为了推动企业的生产经营,文化只是一种工具。但是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企业文化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服务于企业自身发展,具有经济的工具属性,更要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文化管理的过程本身就成为目的,建设体验性的企业文化,既是满足互联网时代员工的精神需求,又是回归企业文化的本源。二是文化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实质上就是我们说的精神家园。它是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精神支柱和精神寄托,能给人以信仰、前进动力和方向。很显然,文化共同体是员工整体合作、协作中逐渐形成的。一旦形成,就能使人找到心灵共鸣和集体归宿感,享受文化大家庭的快乐。当人们在现实中找不到这样的文化共同体的时候,互联网就为其开辟了一个虚拟空间。实际上,企业是最好的现实文化共同体,它不仅是员工的工作场所,而且能满足员工的精神追求、精神依托、精神归宿感、化解精神压力,矫正心理扭曲以及实现成就感,分享团队集体生活乐趣。在这方面,我们会发现,企业创建文化共同体,正好可以向儒家文化学习和借鉴。因为“共同体”是儒家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概念,儒家强调家庭、社会、天下,都是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共同体,共同体除了生活和生产层面上的现实意义,更有着精神上的互相包容、共同分享。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以及在和世界各国的交流沟通中,才一再提出、大力提倡“共同体”概念,包括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等,可以说是将儒家文化应用到中国全球化进程的一个伟大实践。同理,我们的中国企业也应该认识到这一点,自觉将企业创建文化共同体这件事做起来,将企业文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适应企业组织扁平化的建设架构和路径,为个体化、小群体文化的成长留下充足空间。互联网带来的一个很大的冲击,就在于互联网思维和工业化思维的根本区别:工业化思维是大规模生产、大规模营销、大规模传播,但是互联网思维却是坚持用户至上、去中心化、实现互联、互动、开放、共享。因为互联网给企业文化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面对变革,企业必须变革以适应创新,推动管理方式由传统的柔性生产方式转变,改变传统的层级管理和刚性管理,建立起适应知识性员工参与管理、参与创新的柔性管理模式。企业进行文化建设,再也不能闭门造车了,要将传统企业文化建设的物理空间延伸至整个供应链、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吸引用户、供应商乃至全社会一起参与。 第二个方面,现在的互联网技术的确发展很快,一日千里。但是,高科技一定要有高文化与之相平衡。这句话来自于托夫勒《第三次浪潮》,“高科技需要高情感相平衡。”互联网技术很先进,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先进文化是什么呢?我认为,还是儒家文化中的诚信文化,只不过这诚信文化是经过改变的。
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曾经出现过诚信欺诈事件。一家以成为“持续发展1022年的企业”为远大追求的互联网企业,怎么会出现诚信欺诈事件?其实诚信本身并没有问题,整个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所存在的基础——契约精神,本质上就是诚信。但问题是阿里巴巴所秉承的诚信文化,还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诚信,那种诚信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家族文化基础之上的,是以血缘关系作为纽带的,血缘关系越近的圈子,則诚信程度越高;反之血缘关系越淡薄,则诚信程度越低。如果完全没有血缘关系,诚信就降到了零,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假冒伪劣盛行的一大原因。至于现代市场经济所讲的诚信,是一种以法律为纽带的诚信,这种诚信是公平的,不会因为对象的不同而决定是否诚信。一个商人,不管跟谁做生意,只要签订了合同就必须恪守承诺。
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相适应,怎么的先进文化才能平衡呢?我认为诚信文化是不变的,只不过需要将儒家文化中的诚信文化脱离血缘家族关系,甚至超越法律层面,而上升到价值观层面。价值观层面的诚信,是一种人的内心的自我约束,是将诚信视为一种非常高尚的东西,从内心进行自省、自律,并且始终自觉地主动坚守、因为法律层面的诚信,还是需要外力约束的,因此在法律不到的地方,还是会有漏洞;价值观层面的诚信,则是无所不至的,是最高的诚信。
我们今天讲全球化,其实全球化大趋势无非两点:一是文化的冲突,二是融合。其中融合又是终极趋势,但是全球化强调共性,也强调个性。现在,是中国文化彰显自己个性的时候到来了,要彰显个性,先要全面了解自身,通过实行文化自救达到文化自信,最后才是文化自觉。从这一点上来说,我觉得传统儒家文化如何与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指引中国企业在全球一体化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乘风破浪,彰显自己的中国特色并且为全球化下的市场经济提供伦理道德支撑,这是一个时代课题,也是历史赋予中国商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一个弯道超车的绝好机会。中国提出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2020年实现小康,小康不光是一个人均GDP多少美元的简单概念,小康首先应该是人的思想和精神层面的富足,文化复兴与经济复兴必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到那时,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才会真正崛起!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求索音像出版社)
儒商文化以儒家学说的价值观、道德观为取向,体现了中国儒商在日常经营、生意往来和为人处事时的思维方式和处事准则,有其独特的文化模式。儒家文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仁者爱人的人本经商思想;二是以义取利的商业道德;三是诚信的经商行为准则;四是互惠互利的商业智慧;五是慎言笃行的实干敬业作风。
一、时代需要儒商文化
中国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全面走向世界,迎接世界的挑战。但是我们发现,我们的经济总量虽然很可观,但是经济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应该说这些年来,我们只注重量的扩张,却忽视了质的提升,也就是经济品质亟待提高。经济发展不能只单纯依赖经济,还要注重文化的作用。做经纪最后一定是做文化。只有把经济背后的文化做好了,中国才能在全球文化交流的大潮中,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占得先机。在这方面,国家也注意到了,因此提出企业要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就是要靠文化。三十多年来,我们的经济取得了高速增长,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存在着政治改革,社会改革,文化发展等方面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五个全面”的战略,并提出“五个关键词”,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正是基于此提出来的。
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际,文化建设都已经摆在迫在眉睫的位置,那么我们就面临一个问题,伴随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们的文化建设如何做?或者说我们的文化改革如何自我反省?这不是一个被动应对的问题,而是文化自觉的的反省。
二、儒商文化的价值实现与创新
价值实现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是出于金字塔顶级的需求。从低级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到高级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最后才是自我实现需求。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除了经济总量一跃升为世界第二,另外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企业家精神。而企业家精神从哪里来?不是政府的刻意引导和掌控,也不来自社会的千呼万唤,而是从企业家的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企业家精神的实质是什么?一千个人可能会有一千个答案。但最根本的只有一点,就是创新。创新从来都是推动变革的最强大的驱动力量。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创新已经不是一个两个企业家的事情,而是人人创新,大众创新,每个人都是创新的发起者又是创新的受益者。创新不一定是天翻地覆的变化,甚至只要你想到创新,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创新,是你积极拥抱未来的生活和生命态度,是勇于做出改变的积极行动。
21世紀儒商文化的再一个内在需求是超越。超越,即是达到精神的灵性层次。马斯洛的五个层次需求论广为人知,但这并不是他的终点。因为他发现“自我实现”的理论容易将人引向极端的自我主义。他在去世前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Z理论》(TheoryZ),文中他重新反省自己多年来发展出的需求理论,并增加了第六个需求层次——自我超越。这种自我超越,“是以宇宙为中心,而不只注意人性需求或兴趣而已,它超越人性、自我及自我实现等观念……缺乏超越的及超个人的层面,我们会生病、会变得残暴、空虚,或无望,或冷漠。我们需要‘比我们更大的’东西,激发出敬畏之情,重新以一种自然主义的,经验性的、与教会无关的奉献自已。”
三、互联网环境下儒商文化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个方面,互联网的出现,一个最大的改变,是把使用电脑的人连接在了一起。因此互联网最大的成功不在于技术层面,而是对人的影响。同样互联网以其系统开放性、内容共享性、成本低廉性、传播交互性、竞争公平性、沟通有效性和速度快捷性等优势,大大地推动了企业文化的社会化和民主化进程,彻底改变了企业生态,推动了企业文化的创新。
简单地说,互联网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改变了员工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二是改变了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形态;三是优化了企业信息的对称性和共享性;四是打开了企业员工的眼界;五是改变了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六是提高了员工的创新力和创造力。
正因如此,所以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文化,一个首要的变化就是体验性的。过去的企业文化都是为了推动企业的生产经营,文化只是一种工具。但是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企业文化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服务于企业自身发展,具有经济的工具属性,更要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文化管理的过程本身就成为目的,建设体验性的企业文化,既是满足互联网时代员工的精神需求,又是回归企业文化的本源。二是文化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实质上就是我们说的精神家园。它是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精神支柱和精神寄托,能给人以信仰、前进动力和方向。很显然,文化共同体是员工整体合作、协作中逐渐形成的。一旦形成,就能使人找到心灵共鸣和集体归宿感,享受文化大家庭的快乐。当人们在现实中找不到这样的文化共同体的时候,互联网就为其开辟了一个虚拟空间。实际上,企业是最好的现实文化共同体,它不仅是员工的工作场所,而且能满足员工的精神追求、精神依托、精神归宿感、化解精神压力,矫正心理扭曲以及实现成就感,分享团队集体生活乐趣。在这方面,我们会发现,企业创建文化共同体,正好可以向儒家文化学习和借鉴。因为“共同体”是儒家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概念,儒家强调家庭、社会、天下,都是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共同体,共同体除了生活和生产层面上的现实意义,更有着精神上的互相包容、共同分享。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以及在和世界各国的交流沟通中,才一再提出、大力提倡“共同体”概念,包括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等,可以说是将儒家文化应用到中国全球化进程的一个伟大实践。同理,我们的中国企业也应该认识到这一点,自觉将企业创建文化共同体这件事做起来,将企业文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适应企业组织扁平化的建设架构和路径,为个体化、小群体文化的成长留下充足空间。互联网带来的一个很大的冲击,就在于互联网思维和工业化思维的根本区别:工业化思维是大规模生产、大规模营销、大规模传播,但是互联网思维却是坚持用户至上、去中心化、实现互联、互动、开放、共享。因为互联网给企业文化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面对变革,企业必须变革以适应创新,推动管理方式由传统的柔性生产方式转变,改变传统的层级管理和刚性管理,建立起适应知识性员工参与管理、参与创新的柔性管理模式。企业进行文化建设,再也不能闭门造车了,要将传统企业文化建设的物理空间延伸至整个供应链、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吸引用户、供应商乃至全社会一起参与。 第二个方面,现在的互联网技术的确发展很快,一日千里。但是,高科技一定要有高文化与之相平衡。这句话来自于托夫勒《第三次浪潮》,“高科技需要高情感相平衡。”互联网技术很先进,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先进文化是什么呢?我认为,还是儒家文化中的诚信文化,只不过这诚信文化是经过改变的。
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曾经出现过诚信欺诈事件。一家以成为“持续发展1022年的企业”为远大追求的互联网企业,怎么会出现诚信欺诈事件?其实诚信本身并没有问题,整个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所存在的基础——契约精神,本质上就是诚信。但问题是阿里巴巴所秉承的诚信文化,还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诚信,那种诚信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家族文化基础之上的,是以血缘关系作为纽带的,血缘关系越近的圈子,則诚信程度越高;反之血缘关系越淡薄,则诚信程度越低。如果完全没有血缘关系,诚信就降到了零,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假冒伪劣盛行的一大原因。至于现代市场经济所讲的诚信,是一种以法律为纽带的诚信,这种诚信是公平的,不会因为对象的不同而决定是否诚信。一个商人,不管跟谁做生意,只要签订了合同就必须恪守承诺。
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相适应,怎么的先进文化才能平衡呢?我认为诚信文化是不变的,只不过需要将儒家文化中的诚信文化脱离血缘家族关系,甚至超越法律层面,而上升到价值观层面。价值观层面的诚信,是一种人的内心的自我约束,是将诚信视为一种非常高尚的东西,从内心进行自省、自律,并且始终自觉地主动坚守、因为法律层面的诚信,还是需要外力约束的,因此在法律不到的地方,还是会有漏洞;价值观层面的诚信,则是无所不至的,是最高的诚信。
我们今天讲全球化,其实全球化大趋势无非两点:一是文化的冲突,二是融合。其中融合又是终极趋势,但是全球化强调共性,也强调个性。现在,是中国文化彰显自己个性的时候到来了,要彰显个性,先要全面了解自身,通过实行文化自救达到文化自信,最后才是文化自觉。从这一点上来说,我觉得传统儒家文化如何与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指引中国企业在全球一体化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乘风破浪,彰显自己的中国特色并且为全球化下的市场经济提供伦理道德支撑,这是一个时代课题,也是历史赋予中国商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一个弯道超车的绝好机会。中国提出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2020年实现小康,小康不光是一个人均GDP多少美元的简单概念,小康首先应该是人的思想和精神层面的富足,文化复兴与经济复兴必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到那时,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才会真正崛起!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求索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