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0月,时晓艳被授予2019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也是在这个月,她年满55岁,因为身体原因,从中国盲文出版社盲文编译部副主任的职位上退休。时晓艳1989年来到中国盲文出版社工作,她在这里勤勤恳恳工作了31年,见证了出版社的发展。1953年成立的中国盲文出版社,是中国唯一 一家为全国1700多万盲人服务的公益性盲文出版机构,她入职的时候,出版社在卢沟桥只有一个不大的院子,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2011年,他们在北京市中心有了新的办公地点。
采访那一天,是时晓艳退休后第一次回单位,她对单位的一切依然十分熟悉,谁此刻在忙什么项目,什么书现在是什么制作进度……她都了如指掌。多年来的“修炼”,让时晓艳从一个完全不懂盲文的人,成长为精通现行盲文、双拼盲文、国家通用盲文以及英语盲文的资深编辑和盲文出版专家。
做好盲文编辑,靠的是善良和真诚的心
时晓艳刚进单位时并不懂盲文,全靠发下来的字母表自学。“谁到这儿来都得从头学。”时晓艳说,“直到现在,到这儿来的基本没有专业对口的,大家就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盲文发展的这几十年中,她经历了从现行盲文到双拼盲文再到国家通用盲文的几次变革,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不言而喻,但她带着极大的热忱一 一攻克了下来。
时晓艳一有机会就为普通人普及盲文知识,从盲文的基本单位,到声母、韵母、声调标调、分词等的规则……之所以做这些,是因为她认为,多一个明眼人了解盲文,也许就能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帮到某个盲人朋友。时晓艳力所能及地去传递善意和对盲人的尊重与爱护,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带着这样的心意在做这份事业,她说:“没有善良和真诚的心,是做不好盲文出版的。”
48岁这一年,时晓艳的身份从业务骨干变成了管理人员。她依靠多年的工作积累,重新梳理工作流程,制定相关岗位的工作制度,提升管理模式,使整个部门的编—译—校工作得以良性循环,圆满完成或超额完成既定的生产目标。比如盲文校对工作,是一明一盲的两个人搭档工作,这样的工作模式需要两个搭档合作默契,对两个人的脾气、性格、习惯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搭檔采用轮换制,也就是搭档之间轮岗,比如这个月A跟B搭档,下个月A跟C搭档,目前有15组校对小伙伴,大家在工作中相互学习,工作效率提高了,彼此在生活中也成了好朋友。
“多学习,多培训,办学习班、业务沙龙,这一点我们做得挺好。”时晓艳分享了一个省时又省钱的学习培训方法,就是号召大家在部门内部互相学习,她说,“我们同事之间会互相分享工作中的经验,彼此交流学习,分享工作中的所失所得……先做好自己,与人为善,要抱着感恩的心,才能做好这份事业。”
听他们的声音,做他们想要的书
多年前盲文出版社的出版选题,大多集中在《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四大名著等文学类书籍上,也会出版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等知名度比较高的畅销书。随着时代的发展,盲人对图书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几年前职业教育类的盲文教材就非常稀缺,盲人从事按摩师职业的越来越多,但市面上的教材却寥寥无几,“做他们想要的书”成了时晓艳这样的盲文出版人努力的目标。如今,盲人听书也很方便,一些文学类、小说类的图书会转成音频供盲人朋友们去听。
在中国盲文出版社“十二五”规划盲文出版项目中,有一套35种208分册的特教学院针灸推拿专业本科教材,与以前的基础盲文图书不同,这是一套实操性很高的图书。在出版过程中,时晓艳和编辑们到特教学校、盲人按摩医院及按摩诊所调研,注重倾听特教学校老师和盲人朋友的心声,切身体会他们需要什么类型的书籍,然后根据他们的反馈,充分论证后调整出版选题,做到精准出版,这套工程浩大的图书,历时三年才得以制作完成。“十二五”期间,时晓艳和她的同事们努力拼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力量,共同完成了这一期间的生产任务,并且创造了盲文出版社建社以来年完成品种数最高的记录。
这些年,时晓艳还利用出差的间隙,了解盲人朋友对盲文图书的实际需求,了解什么书可以精准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一次她去盲校调研,发现有些学校的盲文期刊很少,只有几种甚至一种,实际上中国盲文期刊品种多达11种;有些学校国家给配置的盲用电脑利用率很低,甚至还锁在仓库里……这些事情让她很是揪心。
让盲人全面提高文化素养,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时晓艳认为从源头来说他们责无旁贷,她说:“盲文这些书一定得先有,再多出书,出好书,为盲人朋友们准备足够的资源,一步一步宣传、引导,将书送到他们手里。”时晓艳希望这些图书能够成为盲人的眼睛,带他们看遍祖国大好河山,领略中华灿烂文化,让他们学以致用,幸福生活。
出版行业是一个寂寞的行业,盲文出版尤其安静和寂寞,但提到这三十多年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和辛苦,时晓艳只淡淡一句“忘了”。她从不关注自己的辛苦,她的目光总在盲人朋友身上,她说:“看到他们生活的不易,我就下定决心要为他们服务好,为他们多出书,出好书,在时代向前发展的过程中,绝不能让他们落下,这是一种社会的责任。”时晓艳一直在为实现全社会共享阅读之美而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