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民漆画创作是当下最新课题之一。本文从农民画和大漆技艺的历史与现状、农民画遇到漆语后的蝶变和二者结合对基层文化自信的树立这三方面探讨这一新课题。
关键词:农民画;漆画技艺;基层文化自信;发展
2016年6—8月由福建省文化厅指导,福建省艺术馆主办,龙岩市艺术馆和福州新华创意园承办的“福建省农民画创作群体漆画技艺实验班”在福州开班,第一次将福建省最有代表性的漳平农民画与漆工艺创作创新结合。同年,闽宁农民画创作群体漆画技艺实验班开班,再一次迅速发酵农民画漆画创作模式。2017年5月,由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福建省艺术馆承办了中国第一个“全国农民画创作群体漆画技艺实验班”。随后,各地市也出现农民漆画的创作基地,如漳平漆画创作培训基地、翔安农民画漆画研习中心。当农民画群体遇上大漆技艺,它们将碰撞出怎么精彩的艺术火花呢?本文就农民画家群体创作与漆画技艺结合实践来展开探讨这新兴课题。
一、农民画与大漆技艺的历史与现状
农民画是乡土艺术的代表,20世纪50年代兴起,社会主义新文化的符号的反映。在这个时期,全国范围内出现农民画热潮,队伍不断壮大。20世纪80—90年代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民间艺术又呈现出新一轮的繁荣,“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就有51个。福建农民画“五画乡”(晋江、同安、漳平、莆田、龙海)现象,是福建美术界一个备受瞩目的文化品牌。农民画是具有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民族个性,是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基层人文内涵。基于艺术审美价值,源于广大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农民画即在形式和色彩上借鉴传统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又结合了现代材料和工艺,产生出已被大众接受的展示、传播方式。现如今,多元文化与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农民画就体现出后劲不足,创作群体萎缩。福建农民画乡不同程度地陷入低谷,创作群体萎缩,创作后劲乏力。以福建的农民画乡漳平为例,鼎盛时期固定从事创作的农民画家有上百人,而近几年的创作队伍仅余三四十人。宁夏平罗县民间绘画,第一批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目录,但现在坚守者已经是逐减为个位数。创作风格的瓶颈、创作理念的迷茫、创作水平的停滞,造成农民画舞台受限。农民画能否再续发展成为迫在眉急的问题。
我国发现最早使用天然大漆的国家,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漆画由漆器发展衍化而来。技法基本沿用漆器,技法术语也沿用漆器。漆画制作工艺繁琐,费工费时,自古以来的都是在皇家、贵族、和富豪才能独享的高端奢侈品。即便工艺不断完善的如今,大漆制作出漆器、漆画所需的材料和人工费也是相当高。福建作为中国漆艺术的中心,既是中国近现代漆艺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全国漆画艺术发展的前沿阵地。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是首批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近些年,依托传统漆工艺,福州的漆画创作一直享誉全国。漆艺名家更是数不胜数,成为当代福州的一张重要的名片。漆画作为一个画种来说,历史也不长。到20世纪80年代漆画才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列为独立的画种,其创作群体也未能覆盖全国。
二、农民画遇到漆画技艺的蜕变
长期的大漆艺术实践中的专家、艺术家早就看到农民画与漆画在两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沟通的可能。1989年,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和举以剪纸形式创作《老子出关》漆画作品获第七届全国美术展中获得铜奖;2005年,福建省艺术馆艺术创作部主任、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江书荣以剪纸的形式创作了一幅漆画作品《金秋里来赛高跷》,在当年的全国体育美展中获奖并被中国体育博物馆收藏。2013年在福建文化厅主办、福建省艺术馆承办的《山野英华》漳平农民画展时,福建省艺术馆创作部主任就与农民画家交流中逐渐清晰了这种理念,让农民画家群体创作漆画实验。农民画遇上漆语,破茧成蝶,焕发出新的艺术光彩。
首先,突破农民画原有的表现形式和技法,漆画材质和技法的介入使作品在审美品质上有了质的提升。农民画作画材料是,传统一般纸质和水溶性颜料,通过勾线、平涂等产生画面,视觉感受较为单薄。漆画是以大漆为主的绘画。漆善于表现平面修饰,材料可以丰富多彩。农民画通过漆的特殊材料语言来呈现画面视觉层次的丰富性。
再次,农民画群体通过漆工艺学习,增加农民画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内涵。漆艺术,是兼容性及强。农民画以漆为语促使作品可读性更强,同时进一步丰富乡土艺术最深切的文化内涵。
再者,农民画创作群体对漆画的介入客观上也充实、壮大了现有漆画的创作对伍,对漆画的发展也是有益的,对漆画创作群体是有力的补充。
总而言之,这两者的结合,即有利于漆画的绘画语言在其它艺术领域的延伸拓展,也让农民画通过漆艺的提升之后也焕发了新的艺术生命,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三、树立基层文化自信
寄寓“乡愁”的风土人情都入画来,农民画与民众的生产生活、民俗风情息息相关,不少地方农民画已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国家非常重视该领域的创作,鼓励并引导让不少地方乡村教师加入到农民画创作的群体中来。通过农民画与大漆技艺的创新性结合,带动农民画群体参与到漆画技艺实验班的培训。为了再提升发展前景,福建省艺术馆让“非遗”走入设计和生活,生成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态,让农民漆画衍生新的价值增长点,还进一步推进农民漆画的文创产品的转化,通过开发和挖掘文创产品提升作品的市场价值。艺术馆还邀请了文创团队到实验班观摩学员的创作,激发创意团队的设计灵感,成功達成了和唯美文创聚落合作协议,让这些农民漆画作品能融到日常生活中去,走向私人定制的亲民路线,同时也提升农民漆画的艺术和市场价值。
四、结论
民画创作群体在漆画技艺上的融合实验,将尝试漆艺技法融入农民画,为农民画的发展注入创新血液。这是中国农民画适应时代变迁的一次主动突围,即开辟了一条农民画创新与转换的新途径,也是中国现代漆画在传统民间绘画领域的一种新的发展,必定在农民画的发展过程中起到深远的影响。农民画遇上大漆技艺,这样的结合是千年的大漆与土地的深情拥抱;也是传统艺术基因密码的重组;将是史上一次珠联璧合的艺术之恋。
关键词:农民画;漆画技艺;基层文化自信;发展
2016年6—8月由福建省文化厅指导,福建省艺术馆主办,龙岩市艺术馆和福州新华创意园承办的“福建省农民画创作群体漆画技艺实验班”在福州开班,第一次将福建省最有代表性的漳平农民画与漆工艺创作创新结合。同年,闽宁农民画创作群体漆画技艺实验班开班,再一次迅速发酵农民画漆画创作模式。2017年5月,由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福建省艺术馆承办了中国第一个“全国农民画创作群体漆画技艺实验班”。随后,各地市也出现农民漆画的创作基地,如漳平漆画创作培训基地、翔安农民画漆画研习中心。当农民画群体遇上大漆技艺,它们将碰撞出怎么精彩的艺术火花呢?本文就农民画家群体创作与漆画技艺结合实践来展开探讨这新兴课题。
一、农民画与大漆技艺的历史与现状
农民画是乡土艺术的代表,20世纪50年代兴起,社会主义新文化的符号的反映。在这个时期,全国范围内出现农民画热潮,队伍不断壮大。20世纪80—90年代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民间艺术又呈现出新一轮的繁荣,“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就有51个。福建农民画“五画乡”(晋江、同安、漳平、莆田、龙海)现象,是福建美术界一个备受瞩目的文化品牌。农民画是具有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民族个性,是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基层人文内涵。基于艺术审美价值,源于广大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农民画即在形式和色彩上借鉴传统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又结合了现代材料和工艺,产生出已被大众接受的展示、传播方式。现如今,多元文化与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农民画就体现出后劲不足,创作群体萎缩。福建农民画乡不同程度地陷入低谷,创作群体萎缩,创作后劲乏力。以福建的农民画乡漳平为例,鼎盛时期固定从事创作的农民画家有上百人,而近几年的创作队伍仅余三四十人。宁夏平罗县民间绘画,第一批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目录,但现在坚守者已经是逐减为个位数。创作风格的瓶颈、创作理念的迷茫、创作水平的停滞,造成农民画舞台受限。农民画能否再续发展成为迫在眉急的问题。
我国发现最早使用天然大漆的国家,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漆画由漆器发展衍化而来。技法基本沿用漆器,技法术语也沿用漆器。漆画制作工艺繁琐,费工费时,自古以来的都是在皇家、贵族、和富豪才能独享的高端奢侈品。即便工艺不断完善的如今,大漆制作出漆器、漆画所需的材料和人工费也是相当高。福建作为中国漆艺术的中心,既是中国近现代漆艺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全国漆画艺术发展的前沿阵地。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是首批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近些年,依托传统漆工艺,福州的漆画创作一直享誉全国。漆艺名家更是数不胜数,成为当代福州的一张重要的名片。漆画作为一个画种来说,历史也不长。到20世纪80年代漆画才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列为独立的画种,其创作群体也未能覆盖全国。
二、农民画遇到漆画技艺的蜕变
长期的大漆艺术实践中的专家、艺术家早就看到农民画与漆画在两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沟通的可能。1989年,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和举以剪纸形式创作《老子出关》漆画作品获第七届全国美术展中获得铜奖;2005年,福建省艺术馆艺术创作部主任、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江书荣以剪纸的形式创作了一幅漆画作品《金秋里来赛高跷》,在当年的全国体育美展中获奖并被中国体育博物馆收藏。2013年在福建文化厅主办、福建省艺术馆承办的《山野英华》漳平农民画展时,福建省艺术馆创作部主任就与农民画家交流中逐渐清晰了这种理念,让农民画家群体创作漆画实验。农民画遇上漆语,破茧成蝶,焕发出新的艺术光彩。
首先,突破农民画原有的表现形式和技法,漆画材质和技法的介入使作品在审美品质上有了质的提升。农民画作画材料是,传统一般纸质和水溶性颜料,通过勾线、平涂等产生画面,视觉感受较为单薄。漆画是以大漆为主的绘画。漆善于表现平面修饰,材料可以丰富多彩。农民画通过漆的特殊材料语言来呈现画面视觉层次的丰富性。
再次,农民画群体通过漆工艺学习,增加农民画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内涵。漆艺术,是兼容性及强。农民画以漆为语促使作品可读性更强,同时进一步丰富乡土艺术最深切的文化内涵。
再者,农民画创作群体对漆画的介入客观上也充实、壮大了现有漆画的创作对伍,对漆画的发展也是有益的,对漆画创作群体是有力的补充。
总而言之,这两者的结合,即有利于漆画的绘画语言在其它艺术领域的延伸拓展,也让农民画通过漆艺的提升之后也焕发了新的艺术生命,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三、树立基层文化自信
寄寓“乡愁”的风土人情都入画来,农民画与民众的生产生活、民俗风情息息相关,不少地方农民画已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国家非常重视该领域的创作,鼓励并引导让不少地方乡村教师加入到农民画创作的群体中来。通过农民画与大漆技艺的创新性结合,带动农民画群体参与到漆画技艺实验班的培训。为了再提升发展前景,福建省艺术馆让“非遗”走入设计和生活,生成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态,让农民漆画衍生新的价值增长点,还进一步推进农民漆画的文创产品的转化,通过开发和挖掘文创产品提升作品的市场价值。艺术馆还邀请了文创团队到实验班观摩学员的创作,激发创意团队的设计灵感,成功達成了和唯美文创聚落合作协议,让这些农民漆画作品能融到日常生活中去,走向私人定制的亲民路线,同时也提升农民漆画的艺术和市场价值。
四、结论
民画创作群体在漆画技艺上的融合实验,将尝试漆艺技法融入农民画,为农民画的发展注入创新血液。这是中国农民画适应时代变迁的一次主动突围,即开辟了一条农民画创新与转换的新途径,也是中国现代漆画在传统民间绘画领域的一种新的发展,必定在农民画的发展过程中起到深远的影响。农民画遇上大漆技艺,这样的结合是千年的大漆与土地的深情拥抱;也是传统艺术基因密码的重组;将是史上一次珠联璧合的艺术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