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小农户问题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la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当前学术界存在着一股“小农情节”,他们坚持以小农为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本文认为这是对十九大精神的误解。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发展有机衔接的主要原因是尊重小农户消亡的历史规律,尊重小农户的主观意愿和价值诉求。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小农合作化、订单化、朝阳化、生态化、信息化五种衔接模式。为了实现上述衔接,需要加强五个方面的政策保障:加强对小农户的职业培训,构建职业农民制度;加强对小农户的社会服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对小农户的农业
其他文献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关联密切.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围绕农村土地在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经济制度安排,将市场排除在外,导致农民基本无法流动,农村社会严重"内卷".改革开放后,国家在推动农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自主生产经营权的同时,逐步放宽了对农村市场的管制,建立了市场经济导向的制度机制,有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流动.农地制度变迁虽然是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核心,但不是唯一因素,国家围绕农地产权的相关经济社会制度改革也是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有效催化剂.
元代是中国文学评点发展的重要时期.元代的诗歌评点,与南宋的古文评点以及明清的戏曲、小说评点一样,都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意义.元代诗歌评点的特色是将评点对象由古代名家名作转变为同时代普通作家作品,产生了"元人评点元诗"这一特殊文献类型,至少包括方回、欧阳玄、黄溍、杨维祯等人的8种评点著作.元代诗歌评点具有很强的当下意识,评点目的和功能从单一的"指导初学"趋向多元化:方回关注诗友间诗艺的切磋与提高,充分发挥评点的批评价值;欧阳玄以馆阁文人身份评点布衣诗人周权《此山先生诗集》,重视评点的政教功能,弘扬"温柔敦厚"
"百年未有之变局"是执政党对当今世界形势做出的重要判断,但学术界对于这一判断存在着诸多不同的理解,亟待进行完整阐释."百年"反映了大变局的时间参照范围,"变局"则反映了世界格局的结构性原则转换.20世纪是一个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极化格局、以民族国家为主导的国民经济格局、以西方自由民主价值为主导的文化格局和以传统工业主义为主导的技术格局.当今之大变局体现在:从以西方国家为主导转向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和世界格局趋于均衡;从国家经济转向全球化、金融化经济;从自由民主的表面性胜利转向文化多元化和自由民主价值的式微
学科之间的"融合"乃为创新的一种常用之法,所谓"跨学科、超学科"研究就是这一方法的具体实践,这种方法可以用认知语言学家提出的"概念整合论"从理论上做出合理解释.20世纪90年代同时从西方传来两股学术思潮:后现代哲学与认知语言学,但两者未能形成直接对话和融合.虽然有学者倡言此事,但收效甚微.而"体认语言学"则是在融合这两股思潮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理论体系,它从哲学角度论述了语言研究中的象豹观、唯物论、体验人本性(含非理性)、隐喻体认观等,探索了语言学理论的本土化和前沿性问题,为语言学研究和教学开辟了一个新方向
索绪尔与博杜恩发生纠缠的只是术语而非内涵.博杜恩是现代语言学先驱之一,提出了"区分语言作为系统",并且在具体研究中思考到许多语言学重大问题,但由于缺乏系统论述而显得十分零散;然而,索绪尔与博杜恩之间并非仅仅在于是否展开了研究、阐述是否清晰这种量的区别上.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创始人,他的语言学理论不仅具有原创性和系统性,而且一旦我们理解了索绪尔语言学理论核心——纯粹价值系统思想,就会发现其思想的深刻性和超前性.认为索绪尔理论来自博杜恩的说法非但没有根据,还反映出世界语言学界对索绪尔思想的理
纪律严明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性和独特优势.推动纪律建设制度化,是提升纪律建设质量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制度化经历了革命战争年代初步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挫折发展、改革开放时期初步体系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臻于成熟定型等四个演进阶段.中国共产党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实践导向,推动纪律建设相关法规制度时代化、体系化和科学化.经济社会环境变迁是纪律建设相关法规制度发展完善的基本依据,党始终如一的自我革命政治品格是纪律建设相关法规制度发展完善的主体性动力,党对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规律
从殖民地时期到19世纪以前,各种传染病不可否认地对美国白人社会产生了巨大冲击,导致当地白人人口不断减少.不过,随着白人检疫、隔离制度与医院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急性传染性疾病比如天花等在北美转化成地方性疾病,对于整个北美社会的威胁已经不复存在.另外,黄热病尽管在爆发时仍然造成一定的生命损失,但在北部逐渐退却,成为南部疾病和"陌生人的疾病".到19世纪初期以后,各种传染病在美国白人社会中已经构不成主要威胁,白人人口迅速增加.
为防止老挝共产党力量上台执政,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联合泰国在老挝实施了一系列隐蔽行动.美国不仅通过泰国向老挝政府军提供军事训练和军事行动上的帮助,为老挝培植了一支特别的准军事力量,还在泰国建立专门的组织与机构为在老挝的隐蔽行动提供保障.随着老挝政治形势日趋复杂,以及越南战场的压力增大,美泰两国以隐蔽的方式在老挝开展了空中侦察、轰炸等军事行动.泰国因其地缘政治的特殊性在美国对老挝实施的隐蔽行动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从本质上看,美国联合泰国在老挝不断加强的隐蔽行动,既是美泰同盟关系加强的表现,也是美国在东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新时代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既是我国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乡村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要求。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定位,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采取科学的工作思路;以人民为中心,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走中国特色乡村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在遵循乡村社会发展规律、保持民俗民风和乡土特质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精神和先进理念,从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等不同的文化层面探索有效的实施路径,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乡村文化。
福建古代的学校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至清时达到顶峰。而福建学田的设置,也具备同样的特点,有一定的典型性。学田作为中国古代各级各类学校治下的田产,是其办学治学、养赡诸生的重要经费来源,尤其受到清朝官府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关注。这一时期,福建学田来源广泛,除官府拨置外,以个人捐助为主。学田的管理经营,亦趋于精细化,并出现商品经济因素。学田的设置和发展,促进了福建地方教育的繁荣。现存地方文献资料中关于学田制度施行情况的记载,对我们进一步探究清代福建地区的土地制度,继而对福建古代社会经济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都